顺乎世界之潮流 PPT课件 13(说课) 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浙江省长兴中学 钦国强

一、教材概况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概况
“睁眼看世界” 维新变法 走向共和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
与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以邹容、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致 力于传播什么思想?


自信 自大
震惊 优越
危机 应对
紧张 焦虑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俯视
俯视
“看” “用”
仰视 平视
“变”
? ?
小结:按照时段与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实
践价值四个栏目,制成表格并正确填写。 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
时段与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1.林则徐员为编什译英么国被人誉所为写“的中《国世界近地代理睁大眼全看》世,
界的第一人集”成?《四洲志》,但未及出版。当晚,林
2.魏源则在徐《将海书国稿图以志及》其他中一表些达资了料何全种部基交给本魏
思想?其思源想。价魏值源何接在受?嘱托,一年后成书,并于
3.“师夷1原长8叙43技》年以中1月制指刻夷出印:”于“的扬是主州书。张何他有以在何作《局?海为限国以性图夷?志攻
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两个问题
1. 从鸦片战争前夕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人 的文化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心态的变化导致在向西方 学习时又呈现出怎样的视角、思考?
2.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的思想主张是怎样付诸实践的?
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 怎样理解、认识、甑别各种“思想”、理论、学说?
三、教学方法
震惊 优越
危机 应对
紧张 焦虑

思考与 学习
盲视 短视
俯视
俯视
仰视 平视

“看”
“用”
“变”
五、教学反思 【反思之二】——问题与资源
◆为什么这课的标题“顺乎世界之潮流”要打 上引号呢?是哪位名人讲的吗?是谁呢?
◆书本上说《四洲志》是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 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的,那干脆叫《五洲志》 吧?为什么叫《四洲志》呢?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以问题导学法为主
以学生阅读、讨论、思维、表达为教学外显线索, 以学科知识结构,难易关系为内潜线索的教学方法
操作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4.深化问题 5.学生提出新问题
本课主问题: 在近代前期的不同历
史阶段,先进的中国人是 怎样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他们的主张或思想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的问题即教学资源。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积累和运用。
谢谢大家!
浙江省长兴中学 钦国强


自信 自大
震惊 优越
危机 应对
焦虑 紧张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俯视
俯视
“看” “用”
仰视 平视
“变”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自信 自大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这种文化上的自信、自大, 对外学习视角上的“盲视”、短 视被什么事件所打破?
【历史场景再现2】——“睁眼看世界”
1841年7月的一天,林则徐被遣戍
伊犁,途经镇江,身在扬州的魏源渡江而
来。当晚两人同宿一室,“万感苍茫”,
问题:
“倍觉中国官府对外国政事之全然不知”, 遂彻夜长谈。此前一年,林则徐曾组织人
【探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 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 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二 我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只有两个
人曾主张变法,一个是王莽,一个是王安石。两个都失败了……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 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 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 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
俯视 “看”
危机
应对
从“师夷长技
以制夷”到“中体
西用”,就其思想
价值而言,并没有 俯 视 质的飞跃。
“用”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 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 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 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 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 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 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 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 的出现。”P679—680
紧密相连。 下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思想文化史的学习。在中国近 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思路
为学生构建两条学习的主线
1.一条是近代前期(1840年—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的 巨变。(学生已知的背景线)
2.另一条是面对社会巨变,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向西方学 习、寻求变革的?(基础知识学习的主线)
实践价值
1.通过让学生进行梳理,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核心知识 2.点本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的主题
学习延伸:怎样理解、认识、甑别各种“思想”、理论、学说?
“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 新创。”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宣言》(1923年1月1日)
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是思想,最缺少的大概也是思 想。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思想以人物为载体。 一个人的思想既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阶级 属性,也和他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甚至个性特点 紧密相连。
【历史场景再现3】——《苏报》案
1903年5月,邹容的《革命军》 一书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一时 “睹者无数”;同年,章太炎发表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这两 人所宣传的思想使清政府感到极大 的恐慌和震怒。在清政府与上海公 共租界工部局的多次密谋交涉下, 《苏报》被查封,章太炎、邹容被 投入监狱。
代表
主张
共同点
历史作用
康有为
维 梁启超 新 派
谭嗣同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 理论,用进化论观点 论证君主立宪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 纲常名教
⒈反对君主专制 ⒉主张君主立宪制 ⒊变法图存 ⒋发展资本主义
爱国救亡 政治变革 思想启蒙 泽被后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
制夷而作。”


自信 自大
震惊 优越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俯视 “看”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
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
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
而不必尽用其人。”
问——题《: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1.何原谓函“》(中18体65西年9用月”) ?
——《人民日报》2011-10-20 第12版
五、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思路与设计
◆常规思路与设计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 以自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民主和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我的思路与设计
文化 心态
自信 自大
2.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与“师夷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 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技以制夷”的“主中张国有学术何精内微在、纲联常系名与教以区及别经?
世大法,无不具备,但取西人制造之长
补我不逮足矣。”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自信 自大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震惊 优越
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作他思想的傀儡,以便 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P74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材料三 (康有为)他的家教和他的先生给他的教训, 除预备他能应考试,取科名外,特别注重中国政治制 度的沿革及一般所谓经世致用之学。他不懂任何外国 文字,在戊戌之前,也没有到外国去过。但他到过香 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的整齐,受了很大的 刺激,他觉得这种优美的行政必有文化和思想的背景 和源泉。……但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能“举一反三, 因小以知大,自是于其学力中别开一境界”。P73
四、教学流程 【历史场景再现1】——“盲视”的帝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 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 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 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和嘉庆给英王的信反映—了—乾当隆时给中英王国的在信 对待西方的问题上持什么观念?
每个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从海量的博客、微博中,看到 形形色色的意见、观点,每天也都有大量的话题引发大量的思 考。不少作者虽不知名,但其微博也有高明见地,令人赞叹。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时代最缺的也是思想。真正意义上 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发、一时 兴起的表达,而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以严密的学术 论证作为基础的思想。 ——(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大学应让人感受思想的魅力》
1816年,英国再次派出使节前往中国,新任大使是威廉·皮
特·阿美士德勋爵“。贵抵华达北夏京,后贱,由夷于狄阿”美士德明确表示拒绝 向嘉庆皇帝叩头,愤怒的华嘉夷庆文皇帝化立观即下旨将使团赶出了北京。
随后嘉庆皇帝也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英国摄政王,“…… 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 如称问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问题: 1.1895年发生的什么事情“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
痛彻心脾”? 2.材料中认为1895年后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怎样的
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信 自大
震惊 优越
危机 应对
紧张 焦虑


思 考 盲视 与 短视 学 习
俯视
俯视

“看” “用”
概括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他们的主 张有何共同点?维新派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 了怎样的作用?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