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世纪福克斯
好莱坞的八家大公司中,二十世纪福克斯是创立最晚的,而且经受的波折也最多,几次经历险些破产的厄运,虽然,创始人之一的威廉·福克斯虽然能够把姓氏写在公司名里,但实际上,在1935年这家公司正式挂牌时,威廉·福克斯已经是局外人。
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真正灵魂人物是达瑞尔·扎努克,这个热衷于制作巨片的电影大亨给二十世纪福克斯打上了鲜明的印记,一说起福克斯,人们就会想起《最长的一天》、《音乐之声》和《泰坦尼克()号》这样大获成功的鸿篇巨制,当然,也有《埃及艳后》(埃及艳后吧)这样的票房臭蛋。
而在摇摇欲坠的六十年代之后,当澳大利亚的传媒业巨子鲁伯特·默多克伸手得到了接力棒,这家公司也进入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稳定期,并支持年轻的乔治·卢卡斯(乔治·卢卡斯吧)拍出了《星球大战》系列电影。
一、1915—1945 合并而成的大公司
1935年,二十世纪电影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宣告合并,二十世纪福克斯正式登场了,这家新公司也是最晚成立的好莱坞大公司。
实际上,早在1915年,威廉·福克斯就创建了福克斯电影公司,当时,他把自己的两家电影公司,主营电影发行的伟大纽约公司和制片的票房吸引力电影公司合而为一,并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这家新公司。
威廉·福克斯是好莱坞最早的电影大亨之一,与其他电影大亨不同,威廉·福克斯最大的兴趣在建造新电影院和收购电影院上,相比之下,制作电影只算是第二位的。
威廉·福克斯还是好莱坞最早进行垂直经营的电影大亨,就是拥有制片、发行和放映全套业务。
1917年,威廉·福克斯被加州充足的日照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吸引,也在西海岸开设了制片部门。
1926年,福克斯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贝弗利山西面买下了300英亩土地,在上面建造了一座庞大而且设备先进的制片厂。
这段时期,福克斯出品了获得奥斯卡(奥斯卡吧)最佳影片的《第七天堂》和《马路天使》,还有有声片《在老亚利桑那》。
1927年,当老对手马库斯·洛伊逝世后,威廉·福克斯得到了一个极好的时机,因为马库斯·洛伊的家人无意于继承他的事业。
威廉·福克斯与马库斯·洛伊的家人谈妥,买下他们手中的洛伊公司的股份,这家公司不但拥有200多家电影院,还是米高梅公司的母公司,新公司在1929年宣布成立,然而,米高梅的掌舵人路易·梅耶被这次收购激怒了,他展开反击,利用自己的政治势力,推动司法部对福克斯电影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
更不幸的是,威廉·福克斯在一次车祸中受伤,此后的大萧条又让他的大部分财富化为乌有。
威廉·福克斯的电影帝国开始分崩离析,他甚至因为欠债而进了监狱。
二十世纪电影公司创建于1932年,创始人有联艺电影公司的前任总裁约瑟夫·辛克,华纳兄弟的制片人达瑞尔·扎努克,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威廉·格茨和雷蒙德·格里菲斯,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制作电影,虽然公司能够得到联艺和米高梅在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出品了好几部相当成功的影片,但二十世纪电影公司仍是家小公司,而且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
1935年5月31日,二十世纪合并了困境中的福克斯,这是桩老鼠吃大象的交易,因为福克斯光是电影院就有500多家。
达瑞尔·扎努克立即着手签下了几个大有前途的新星,包括亨利·方达和贝蒂·嘉宝,不久,又挖掘出一颗摇钱树,童星秀兰·邓波儿(秀兰·邓波儿吧)。
到了二战时期,依靠这些明星和歌舞片、传记片,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成为好莱坞最能赚钱的公司,代表
作有《君子协定》(君子协定吧)、《飞去来器》和《毒龙潭》。
二、1946—1983年长长的挫折和《音乐之声》
二战后,电影观众开始流失,电视的兴起也对电影业造成很大打击。
二十世纪福克斯想依靠增加电影院的数量度过难关,然而法院裁决,大的发行公司必须与放映业分离,公司因此失去了一半的电影院。
五十年代,二十世纪福克斯把希望寄托在超大银幕和立体电影这些新技术上。
新技术最初的确很能吸引观众,但到了1956年,票房又开始退潮,这一年,达瑞尔·扎努克因为一桩绯闻宣布退休。
六十年代初,二十世纪福克斯麻烦缠身,主要是因为在《埃及艳后》这部电影上花了太多的钱,其中包括女主演伊丽莎白??泰勒的片酬100万美元,但影片的票房又不够理想。
之后,达瑞尔·扎努克回到公司,通过推出新闻片和一些成本低廉但很受欢迎的影片,还有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音乐之声》,这家老制片厂恢复了自己作为一家大电影公司的地位。
从1969年到1971年,达瑞尔·扎努克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最后三年是不成功的,因为几部大制作接连失败,但他的继任者小阿兰·莱德及时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决定为年轻的观众制作电影,结果就是出现了《星球大战》三部曲这样的经典之作,以及传记片《巴顿将军》。
三、1984之后
1984年,来自澳大利亚的传媒巨头鲁伯特·默多克从马克·里奇和马文·戴维斯手中买下二十世纪福克斯,他对电影部门没有做出很大调整,但从派拉蒙公司挖来巴里·迪勒,创建了福克斯电视网。
电视网对电影公司是很有益处的,比如,2007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就把极受欢迎的动画电视剧《辛普森一家》(辛普森一家吧)搬上了大银幕。
对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当年轰动一时的《星球大战》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大有潜力可挖,新的《星球大战》三部曲全球总票房超过了26亿美元,这家公司的另一套卖座系列电影是《X 战警》(X战警吧),因为这套电影的成绩是呈上升之势,所以新的续集也在筹备之中。
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其它卖座片还有《小鬼当家》系列、《独立日》、《荒岛余生》(荒岛余生吧)和《博物馆之夜》(博物馆之夜吧)。
二十世纪福克斯旗下还有两家很有特色的子公司,制作3D动画长片的蓝天工作室和发行独立电影的福克斯探照灯公司。
迄今为止,蓝天工作室制作的三部影片《冰河世纪(冰河世纪吧)》、《机器人》和《冰河世纪2》(冰河世纪2吧)都很成功,几乎能够与皮克斯和梦工厂两大动画巨头抗衡,而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则是独立电影业的一颗明星,曾发行过《阳光小美女》(阳光小美女吧)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2009年末,由福克斯出品,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3D巨片《阿凡达》上映,这为福克斯不仅带来了极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成为福克斯电影史上第一部独资拍摄的票房进入世界前十的影片(1997年曾与派拉蒙合拍《泰坦尼克号》),不到二十天的时间票房直指12亿美元,居影史最卖座电影次席,这不能不说是福克斯的一次巨大成功。
据报道称,《阿凡达》只用了6周的时间就超越了《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
2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1903—1927年进入好莱坞和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
华纳兄弟创建于1918年,以资历而论,在好莱坞几大巨头中排名第三,仅名列创建于1912年的派拉蒙和环球之后,而公司名来自创始人,哈里·华纳、阿尔伯特·华纳、山姆·华纳和杰克·华纳四兄弟。
华纳兄弟是第二代移民,他们的父母是波兰犹太人,实际上,他们兄弟姐妹总共有12个,但投身电影业的只有上面四个。
1903年,修鞋匠老华纳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在一门新兴的生意上押宝,会议的结果是买下了一部电影放映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的小市镇上巡回放映电影。
就在这一年,华纳兄弟租下了一个杂货铺,开设了他们的第一家电影院,如今,这家电影院经过整修,恢复了当年的模样,成为了纽卡斯特尔市的一个景点。
一年后,华纳兄弟又开始涉足发行业务。
但直到1912年,他们才能够雇得起一个员工。
华纳兄弟进入制片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们第一部叫座的影片是公映于1918年的《我在德国的四年》,影片改编自前美国驻德大使凯泽尔·威尔赫姆的畅销自传,影片票房达到了惊人的150万美元,华纳兄弟于是斥资25000美元,买下好莱坞的日落大道5842号的地皮,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就此开张了。
四兄弟是这样分工的,老大哈里·华纳和阿尔伯特·华纳在纽约负责影片的发行,以及筹措资金,而擅长技术的山姆·华纳和对制片情有独钟的杰克·华纳留在好莱坞经营制片业务。
到了1923年4月4日,他们开始正式使用华纳兄弟电影公司这个名称。
华纳兄弟早期并没有多少叫得响的影片,帮助他们在好莱坞站住脚的,是一只叫“零丁丁”的狗,这位狗明星是一个参加过一战的美国士兵从法国带回来的。
第一部“零丁丁”电影是公映于1924年的《从地狱河来的人》,当华纳兄弟发现“零丁丁”大受欢迎时,就又拍摄了25部“零丁丁”电影,只到它干不动为止,而与这套集数超多的系列电影相比,只拍七部的《哈利·波特》电影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除了“长着四条腿的超级明星零丁丁”,华纳兄弟早期的台柱子还有擅长拍摄性喜剧()的德国导演刘别谦,明星约翰·巴里摩尔。
因为经营得有声有色,华纳兄弟得到了华尔街的支持,1924年,华纳兄弟买下了维塔格拉夫公司,得到了一个全国性的影片发行系统,他们还趁势在几个大城市建立了广播电台,此外,华纳兄弟还开始建造豪华的电影宫,这样一来,他们也成为一家真正的大公司了。
不过,在派拉蒙和哥伦比亚这样的竞争对手面前,华纳兄弟还是显得有些弱小,因为他们手中的电影院太少,此时,开发有声电影就成了他们的秘密武器。
早在1925年5月,山姆·华纳就第一次在纽约的贝尔实验室里第一次见识了有声电影技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1927年10月6日,华纳兄弟发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影片的成功是轰动性的,很多电影院都人满为患,以至于只能卖站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推动有声电影普及的山姆·华纳在《爵士歌王》首映前就病逝了。
2、1928—1966年类型片打天下
1928年,华纳兄弟用《爵士歌王》赚来的钱买下了斯坦利公司,充实了公司在放映业方面的实力,因为斯坦利公司拥有一个规模很大的连锁影院。
此时,华纳兄弟引发的有声电影热潮仍在继续,他们在这一年还制作发行的第一部完全有声电影《纽约之光》,到了1929年,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已经完全停止制作默片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一年,华纳兄弟还推出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歌舞片《On With the Show》,接下来的《百老汇掘金女郎》则成了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如此成功,以至于一直放映到1939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歌舞片成了明日黄花,但华纳兄弟又找到了新的金矿,那就是黑帮片。
凭借詹姆斯·卡格尼和爱德华·罗宾逊这些明星的卖力表演,华纳兄弟成为好莱坞产量最高,利润也最可观的大公司。
不过,黑帮片虽然大有市场,却是那些手握大权的电影审查官的眼中钉,他们认为这些影片格调下流,为了缓和这种局面,华纳兄弟也拍摄一些历史片。
整个四十年代,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纳兄弟保持着每年出品40部电影的高产量,拥有《马耳他之鹰》、《约克军曹》、《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吧)和《碧血黄沙》这些卖座片。
接下来的五十年代,华纳兄弟依旧卓有成绩,先后推出《欲望号街车》(欲望号街车吧)和《搜索者》这样的名作,已经詹姆斯·迪恩的三部作品:《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和《巨人》。
3、1967年之后日益膨胀的娱乐集团
1967年,杰克·华纳把公司卖给了七艺,公司名摇身一变,成了华纳七艺。
1969年11月,史蒂夫·罗斯在买下了华纳七艺之后,公司再次换名,新名称是华纳兄弟传播公司,而且开始涉足电视节目制作。
七十年代,华纳兄弟的代表作品有《伍德斯托克》、《肮脏的哈利》、《花街杀人王》、《发条橙》和《驱魔人》(驱魔人吧)、《闪亮的马鞍》,成绩相当可观。
之后公司则进入罗伯特??达利和特里·塞缪尔时代,不光继续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全金属外套》)和马丁??斯科塞斯(《好家伙》)这样的名导演合作,开发《蝙蝠侠》和《黑客帝国()》这样的卖座系列电影。
其他方面,华纳兄弟开始在海外建造电影院,并在澳大利亚建造了电影主题公园,此外还制作出《六人行》和《急诊室的春天》这样的很受欢迎的电视剧。
1990年,传媒业巨头时代公司并购了华纳兄弟。
2000年以后,华纳兄弟的新掌门人巴里·梅耶上台,公司保持一贯特色,不仅拥有《哈利·波特》和《十一罗汉(十一罗汉吧)》这样的系列电影,而且复活了《超人》和《蝙蝠侠》这两套系列电影。
3 派拉蒙
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派拉蒙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知,事实上,用高山来比喻派拉蒙在电影业的地位也是非常恰当的,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霸主的宝座上。
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的实权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过这没有影响公司的影片品质,无论是罗伯特·埃文斯,还是巴里·迪勒,雪莉·兰辛主政,这家公司总能制作出《教父》、《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和《阿甘正传》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1993年,娱乐业巨擎维亚康姆公司和前派拉蒙首席执行官巴里·迪勒为得到派拉蒙展开激烈竞争,最终,维亚康姆以100亿美元的出价赢得了这场战役,这也证明了派拉蒙的巨大价值,而在2005年合并了梦工厂之后,派拉蒙解决了公司在影片开发上已经陷于疲软境地的问题,2007年,发行了《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这些超级卖座片的派拉蒙一举成为好莱坞票房收入最高的大公司。
目前,在各大巨头中,派拉蒙是唯一仍据守好莱坞的(地理意义上的好莱坞)。
派拉蒙是1927年落户好莱坞的,而早在1930年,华纳兄弟就从好莱坞搬到了伯班克;而雷电华在1957年宣布倒闭,哥伦比亚1973年也离开了好莱坞,追随华纳兄弟跑到伯班克,1989年再次搬家,把总部设在了卡弗市;卓别林和大卫·格里菲斯创立的联艺则成了华纳兄弟的电影后期制作基地和录音棚。
派拉蒙简史
1、1912—1948 巨头中的巨头
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月,比环球电影公司还要早上一个月,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格最老。
创建之初,派拉蒙就拥有大量的电影院,同时兼营制片业务。
派拉蒙的两位创始人阿道夫·楚科尔和杰西·拉斯基都是目光远大的杰出人物,他们最早认识到明星的威力,早期电影明星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斯旺森和鲁道夫·瓦伦蒂诺都是他们的签约演员。
出生于匈牙利的阿道夫·楚科尔是靠经营杂耍剧场起家的,而在他进入电影业之后,便下决心改变电影只拍给那些受教育程度很低的移民看的惯例,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的名演员公司制作的电影便成功地吸引了中产阶级观众,而在名演员公司和杰西拉斯基的公司合并到新成立的派拉蒙公司之后,他凭借强硬的手腕得到了公司的管理权,从而能够大施拳脚。
三十年代初,派拉蒙的扩张非常迅速,但随着大萧条的来临,这家巨大的电影公司几乎陷入到破产的窘境,银行团接手了公司,而创业元老阿道夫·楚科尔只能靠边站了。
不过,到了1935年,阿道夫·楚科尔卷土重来,帮助公司从破产边缘脱身。
整个三十年代,派拉蒙都是众星云集,签约明星有梅·韦斯特、玛琳·黛德丽、马克斯兄弟、宾·克劳斯比、加里·库珀和克劳黛·考尔白,出品的影片包括获得首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翼》、喜剧片《鸭汤》、《她委屈了他》和《我不是天使》。
派拉蒙因为过于强大,所以在二十年代就被政府的反垄断部门盯上,到了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颁布派拉蒙判例,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
派拉蒙不得已出售了一批电影院,这家老牌公司因此元气大伤,雪上加霜的是,五十年代电影观众大量流失,派拉蒙又开始削减电影制作的数量。
2、1949—1992 从落伍到东山再起
六十年代,派拉蒙已经落到了时代后面,因为仍在掌权的阿道夫·楚科尔已经80多岁,这家公司可悲地不能够理解新一代观众想要看什么电影了。
到了1966年,公司落到了海湾西方工业公司手中,楚科尔时代正式谢幕。
新总裁罗伯特·埃文斯虽然是电影界的无名之辈,却长袖善舞,在他的主持下,派拉蒙制作出《爱情故事》、《唐人街》和《教父》这样在商业获得上巨大成功的名片,恢复了元气。
罗伯特·埃文斯当了八年的派拉蒙船长,到了1976年,出身于电视业的巴里·迪勒登场了,他的两个助手迈克尔·艾斯纳和杰弗里·卡曾伯格后来也都成了电影业的大人物,这个三人组合把派拉蒙重新带到好莱坞的顶尖位置。
巴里·迪勒的拿手好戏是高概念电影,这类影片借助简单有力的故事和大规模宣传获得了巨大成功,代表作有歌舞片《周末夜狂热》、《油脂》,恐怖片《月光光,新慌慌》,动作冒险片《夺宝奇兵》和警匪片《贝弗利山警探》。
不过,巴里·迪勒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新的电视网,而母公司海湾西方的老板马丁·戴维斯却无意尝试这样的冒险。
1984年,巴里·迪勒终于找到知音,就是刚接手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澳洲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去做他的第四电视网了,随后,迈克尔·艾斯纳和杰弗里·卡曾伯格也被迪斯尼挖走。
此后的一段时间,是派拉蒙的低潮时期。
3、1993之后
1993年,萨姆纳·雷石东的维亚康姆公司在一场激烈的争夺者中获胜,成为派拉蒙的母公司,维亚康姆公司靠经营连锁影院起家,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娱乐集团,被收购之前,派拉蒙是唯一一家独立的电影业大公司,收购事件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大的电影公司成为娱乐和传媒集团的一部分。
从1994年到2004年,派拉蒙在雪莉·兰辛的管理下,进入了又一个兴盛期,出品了《勇敢的心》、《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共同出资)、《碟中谍》、《变脸》、《楚门的世界》和《拯救大兵瑞恩》这些名片,但派拉蒙也是好莱坞大公司中被不擅长开发系列电影的,只有《星际航行》、《碟中谍》和《古墓丽影》寥寥几套系列电影。
2005年年底,派拉蒙收购了梦工厂,不过,这笔交易中并不包含梦工厂最能赚钱的部门,梦工厂动画,但对于这派拉蒙来说,这仍旧意义重大,因为2004年前后,派拉蒙似乎迷失了方向,出品的电影很少有重磅炸弹级别的,而作为制片人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正好能为派拉蒙带来一批获利重大的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变形金刚》。
4 索尼
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SPE)是索尼(美国)有限公司(SCA)的子公司,索尼(美国)有限公司是总部设在东京的索尼公司的子公司。
SPE在全球的业务包括:电影的制作和发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数码娱乐节目的制作和发行,全球范围的电视频道投资,购买和发行家庭娱乐节目,经营影视拍摄设施,开发新型娱乐产品、服务和技术,以及在67个
国家进行电影娱乐产品销售。
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是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制作和销售的旗舰公司,负责在美国和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发行和推广电影产品。
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在电影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最初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24年的成立。
目前,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每年制作30多部电影,最近的产品包括已经在国内发行了的《蜘蛛侠》系列、《精灵鼠小弟》、《霹雳天使》、《功夫》、《达芬奇密码》和首部007系列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等等知名影片。
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以其八十年的积聚成为好莱坞最主要的制片厂之一,其片库拥有5,000多部经典影片,其中包括12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
2005年,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48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另外一家主要的电影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进一步确立了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在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娱乐行业领先的地位。
1995年,公司在中国北京设立代表处,成为当时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最先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并与中国的电影公司进行合作的跨国影视公司。
除了在国内引进推广好莱坞优秀电影作品外,公司还积极从事合作拍摄和华语电影的海外发行推广。
近年来,公司连续投资拍摄并发行了二十多部华语电影,包括广受好评的《卧虎藏龙》、《大腕》、《功夫》、《长江7号》等影片,为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主流市场作出了颇有成效的努力。
5 迪士尼电影公司
迪士尼电影公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
在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的迪士尼并不是一家大公司,直到1937年,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才推出第一部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按观众人数来说,这部动画片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此后,迪士尼差不多每年拍摄一部动画长片,其中就有《皮诺曹》、《幻想曲》、《小飞象》和《小鹿斑比》。
四十年代,迪士尼开始涉足真人电影领域,公映于二战(二战吧)后的科幻片《海底两万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电视兴起后,迪士尼不但没有像其它电影巨头那样茫然失落,反而如鱼得水,因为这家公司有的是受欢迎的动画形象。
迪士尼真正成为电影巨头是在1984年新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上任之后。
迈克尔·艾斯纳的策略是,迪士尼只制作那些老少皆宜的G级或PG级的家庭电影,比如《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然后创立试金石公司发行那些成人化的电影。
只用了四年时间,迈克尔·艾斯纳就把迪士尼从八大电影公司的老幺变成了老大。
而在先后收购了独立电影界巨头米拉麦克斯和3D 动画霸主皮克斯之后,迪士尼更是巩固了自己作为顶级电影公司的地位。
一、1923—1966年以老鼠起家的华特·迪士尼
1923年10月16日,华特·迪士尼和他的哥哥罗伊·迪士尼共同创建了迪士尼兄弟卡通制片厂,并与女发行商M·J·温克勒签约,为她制作“爱丽丝”系列卡通喜剧短片。
第二年,这家新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爱丽丝”喜剧《爱丽丝的海边一天》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