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3课《死海不死》学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海不死?学案
预习练习:
1、细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是不会游泳的人,〔〕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忧会被淹死。

〔2〕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有400米。

〔3〕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2、参考课下注释,为文章的生字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概括全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欣赏有关死海的几幅图片并导入。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内陆湖,它的名字叫“死海〞。

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怪怪的名字?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死海不死?,让作者带你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学生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意。

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高声朗读以下词语并特别注意加横线的字:
游弋〔〕安然无恙〔〕干涸〔〕勃然大怒〔〕
不逊〔〕执迷不悟〔〕
2、口头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游弋、安然无恙、干涸、勃然大怒、不逊、执迷不悟
3、学生再读文章,复述故事,教师点评。

思考:
〔一〕判断以下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简单说说其作用和好处。

1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2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3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明确:
1举例子。

举出实例说明比拟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让人信服。

2列数据。

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3诠释。

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或特点作适当的解释,提醒其局部含义。

〞〔二〕文中的两处传说,可不可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引用有关资料来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第三段,引用“屡淹不死〞的传说,描述死海“不死〞的外表特征,带有神奇色彩。

第五段,引用死海形成的神话,说明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猜想,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三、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抓住了它的那些显著特征?
明确:死海的成因“咸度高〞、“蒸发量大〞、不久会消失
2、请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给本文换个题目,并比拟它与原题目的优劣〔答案不唯一〕
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中诸葛?、?神奇的细胞?等题目与之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分别添加修饰成份,使所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目了然。

3、思考:
“把各种盐分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

〞一句中的数据能否改为24%或者大约24%、24%左右?
“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


这个数据不科学,既然最深的地方是约数,平均深度怎么会是
个确数?
4、快速浏览全文,并概括各段落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尽量用文中的话答复〕,然后判断全文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四.课后检测:
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写一篇说明文。

〔仅列提纲〕
①在通俗小说中和电影里鲨鱼常常被写成凶猛的食人者。

②没有鲨鱼,海洋会马上变得拥挤,大自然平稳可能被破坏。

③鲨鱼血液中所含的抗体不仅能制服细菌和病毒,还能抗拒假设干可能人命的化学物质。

④生化专家曾用一种极猛的致癌剂饲养鲨鱼,结果说明:“在将近8 年的时间里,不曾发现有一条鲨钱长出了肿瘤。


⑤统计数字说明,每年全世界被鲨所伤者不过100人,死于鲨吻者只有25人,但每年在海洋中游泳者有上亿人。

按比例说,被鲨鱼吃掉的的时机为1/500万;
⑥鲨鱼的感觉器官特别敏锐,鲜血和腐鱼气味溶化水中,那怕冲淡到百万分之一,它也能嗅到;
⑦鲨鱼有一种第六感官,它能感受到动物肌肉放同的电脉冲。

对鲨鱼来说埋藏在海洋底层中的比目鱼,就你暴露在环礁清流澈的水中一样。

⑧鲨鱼的许多令人深感举的秘密,上前才刚刚开场被揭露;
⑨鲨鱼的最大敌人是人类,人们每年捕鲨鱼近1亿条。

而鲨鱼成长缓慢,产量不多,这比其它鱼类更容易出现捕捞过度的情况。

要求:①题目明确而且新颖,观点明确
②从材料中勾选你将用到的材料序号〔所给材料不定全用在文章中〕③构造完整条理清楚
示范:
题目?为鲨鱼伸冤?
说明内容:①“冤〞是什么?②为什么“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