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
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近些年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其作为学生升学的考核之一。
这虽然使得学校和教师重视起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在教学之中教师往往过
于注重对学生的技巧教学,而不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所以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体育发展。
对此本文主要来阐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引言: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过度重视体育技巧
教学而对体育感到比较厌倦,难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这其实偏离了“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一种应试的教育的表现,体育教师需要对此作
出相应的改变。
一、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教学,而
达到应试教育的效果。
这使得教师完全占据着体育课堂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
的学习需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体育这
一学科来说,教师不仅要培养好学生的一些体育技能,更要培养起学生对体育的
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这样,学生才不会被动地接受体育
运动,而是更加主动地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真正的运动效果,满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基本身体活动第一节《跑》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
学生掌握慢跑、快速跑以及障碍跑等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难以区分这些内
容的具体区别,所以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理解具体区别,然后再为学生进行示范。
在学生大致了解这些运动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运动进行练习,然
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这三种运动中选择出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并阐述自身喜欢
的理由。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三组,三组学生可以在组内相互讨
论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运动,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运动时的感受和心得,最
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运动,培养起学生的体育兴趣。
这样的教学,可
以体现出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能够
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运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所以体现了“以
学生发展为本”。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虽然说教师如果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技巧教学,会不利于学生的长期体育发展,也就是难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这也不意味着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技巧教学。
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才能更加正确地、有效地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技巧教学的度,要做到让学生
在掌握正确体育技巧的基础上,体育兴趣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
对此,教师就需
要改变以往先向学生示范再指导学生完成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
具体情况,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好体育技巧,提
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例如,在教学踢毽子这一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织
学生进行一场踢毽子比赛。
比赛规则具体是在毽子不掉落的情况下,比各个小组
连续踢毽子的数量,踢得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
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要进行踢毽
子比赛,并且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决出最后的胜负,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起学
生的好胜心,以此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踢毽子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更
好地更好地掌握踢毽子的技巧。
在学生大致掌握好踢毽子的技巧之后,就可以让
学生开始比赛,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动作是否规范,然后再大致统
计和总结学生常会出现的动作错误问题。
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出学生普
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难以控制不让毽子落地的原因,最终进一
步帮助学生掌握好踢毽子这一运动的技巧。
所以,教师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进行备课工作,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虽然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就可以随意地开展课堂教学。
体育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要重视其自身的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来规划好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以此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教学。
这样也才能更加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体育教学。
例如,教师需要结合好班级学生的体能情况和身体状况,在学生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体育运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列好教学步骤,并根据这些步骤来设想一些可能发生的课堂教学突发状况,比如如果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应该怎样处理,来确保其余学生能够保持纪律,确保受伤的学生及时获得处理。
所以,只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开展更加有效的体育教学,满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之中,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体育方面的进步,还可以通过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获得更多新的收获。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
因为合作意识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理念,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处理事情,也可以使学生今后可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当中。
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将自身的精力投身在学习当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合作意识的培养,严重缺乏合作意识。
对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来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沟通、合作。
因为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远比教师对学生输出有关合作意识的理论,更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以及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培养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玲玲.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9):98.
[2]李立娜.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