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我等我妈妈来接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教案背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年龄较小,对自己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孩子掌握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了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2.掌握正确使用电话报警的方法。
3.树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学会如何过马路。
4.提高孩子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安全?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日常安全常识,如不玩火、不乱闯马路、不互相打闹等。
第二节:正确使用电话报警通过呈现紧急情况的情况模拟,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电话报警,如何拨打电话报警,需要报什么内容等。
第三节:如何过马路通过动手实践,让孩子们了解如何安全地过马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带领孩子们一起在教学楼周围实地体验如何用手指示交通标志、等待绿灯、牵着大人的手过马路等。
第四节:我等妈妈来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等待习惯,即等待大人接送。
通过编排类似于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体验在“交通岛”上等待大人接送的过程,锻炼他们的耐心和自控能力。
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安全常识和使用电话报警的方法。
体验法让孩子们动手实践过马路、等待接送等行为,让他们亲身体验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游戏法通过编排小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等形式,学习自我保护和自救的方法。
教学评估在整个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考核、问答等方式,对孩子的安全意识、专注力、自控力、行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结束语在安全教育中,一定要投入全身心,以生动的讲解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孩子们对自我保护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观念,让幼儿的安全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在平日里,也要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一、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注意力集中,等待妈妈来接的技巧;2. 培养幼儿保护自己、保护身边人的意识和能力;3.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本文以“我等妈妈来接”为主题,通过幼儿园小班的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安全意识教育和自理能力培养。
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等待的意义;2. 等待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3. 等待时如何保持安全。
三、教学准备:1. 《我等妈妈来接》绘本;2. 提前准备一些幼儿熟悉的安全意识游戏或故事;3. 制作“我等妈妈来接”的场景模型。
四、教学活动:1. 导入:与幼儿回顾安全故事或玩安全意识游戏,引发幼儿对安全的关注与思考。
2. 演示:教师示范妈妈来接场景,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行为和态度,理解等待的重要性。
3. 绘本分享:教师分享《我等妈妈来接》绘本,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关注故事中的安全问题。
4. 学习安全技巧:通过绘本分享后的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中孩子们在等待妈妈时采取的安全行为和技巧。
5. 独立练习:每位幼儿都进入“我等妈妈来接”的场景模型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等待妈妈来接的过程,教师巧妙设置一些安全问题,引导幼儿应对和解决。
6. 交流分享:幼儿分享他们在等待妈妈来接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适合小班幼儿等待的安全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我等妈妈来接》这个故事,教师在游戏中融入了安全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幼儿对等待和安全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安全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一、课题:《我等妈妈来接》二、教师的准备:1. 制作符合幼儿认知的图片教具,如儿童交通指示牌、红绿灯等。
2. 制作安全指南,以图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3. 按照安全问题设置课程计划,使幼儿在探索中获取安全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帮助幼儿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交通安全、游泳安全、过马路等。
3. 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共同保障孩子的安全。
四、教学内容1. 家庭安全知识2. 交通安全知识3. 火灾逃生知识4. 游泳安全知识5. 过马路安全知识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家庭安全1. 告诉幼儿什么是安全,为什么要讲安全。
2. 分发安全指南,向幼儿介绍家庭安全知识,如顶楼窗户不开、卫生间门不锁等。
3. 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与安全相关的事项。
4. 联系家长,帮助幼儿掌握家庭安全知识。
第二课时:交通安全1. 通过图片等教具,向幼儿介绍交通标志、交通指示灯的含义。
2. 向幼儿介绍过马路的正确姿势,提醒幼儿不要在不安全的地方玩耍、奔跑。
3. 角色扮演,模拟过马路的情景。
4. 给幼儿一个礼物,用于记录家长教育孩子在交通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第三课时:火灾逃生1. 向幼儿介绍火灾的危害、火源、逃生等知识。
2. 角色扮演,模拟火灾逃生的情景,帮助幼儿掌握逃生的技能。
3. 制作火灾逃生图,向幼儿展示真实火灾逃生场景。
第四课时:游泳安全1. 向幼儿介绍游泳安全的重要性。
2. 向幼儿介绍防溺水的知识,如:不要独自游泳、不要潜水、不要在海浪凶猛的时候游泳等。
3. 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学习游泳跑圈、漂浮、泡沫游等。
第五课时:过马路安全1. 提醒幼儿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听交警指挥。
2. 向幼儿介绍要走人行道、不要横穿马路、不要走非机动车道。
3. 分角色表演过马路情景,让幼儿模拟过马路。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妈妈,培养孩子良好的安全意识;
2、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我等妈妈来接》有声读物;
2、彩绘本《我等妈妈来接》;
3、彩色纸片;
4、其他教学用品。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让孩子们站成一个圆圈,老师拿出一张彩色纸片,让孩子们一起找出纸片上的颜色,并让孩子们用英语表达出来。
2、老师将有声读物《我等妈妈来接》播放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跟着指尖拨弄,跟唱。
(二)主要活动
1、老师出示彩绘本《我等妈妈来接》,让孩子们一起跟读,
让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片,让孩子们用英语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动物等,并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2、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表演,每组孩子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故事
情节,表演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结束活动
1、老师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引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让孩子们
谈谈每天放学时,如何等待妈妈来接自己,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老师让孩子们一起唱一首《我等妈妈来接》的歌曲,让孩
子们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歌曲中,最后让孩子们总结学习成果。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到安全对本身和他人的紧要性;2.学会如何保护本身,并将安全学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3.学会合理、安全的等待家长来接;4.了解如何与陌生人、急救、火灾等紧急情况应对方式。
二、教学重点1.告知孩子们在幼儿园等妈妈的注意事项;2.让孩子把握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3.了解基本的急救学问和火灾应对方式。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口头不停实施示范;2.模拟实训和过程引导;3.角色扮演和动态画板教学。
四、教学手段1.生动的图片:用来呈现注意事项;2.口头引导:老师口头介绍相关学问;3.贴图:贴出妈妈来接需要遵奉并服从的规定,并引导孩子记忆;4.模拟演练:让孩子实现所学学问。
五、教学内容1.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玩耍,我们也需要教他们如何保护本身,如何防备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情,使孩子可以成长得更欢快、更安全。
2.幼儿园的注意事项在幼儿园等妈妈的注意事项:(1)不要离开回到幼儿园的地区;(2)在等待的时候,要看到学校大门,不要乱跑或乱玩;(3)不要和陌生人交谈或跟随;(4)假如显现突发情况,要适时向老师求助或拨打紧急电话,如110、120等。
3.怎么保护本身?假如碰到不安全或碰到陌生人,孩子应当尽量保持冷静。
假如陌生人越来越靠近,孩子应当发出大声的呼喊,让四周的人得知,本身有不安全。
假如陌生人已经制住了孩子,孩子应当尽量运用学校安全学问,让陌生人放手,然后逃离现场。
4.如何做好急救?在面对突发情形时,孩子应当保持冷静,寻求四周的帮忙。
假如孩子们能把握一些急救学问,在紧急情况下,适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会使其境况更为有利。
(1)灼伤处理:立刻用凉水冲洗灼伤部位,然后覆盖好。
(2)流鼻血处理:孩子应当坐起来,稍稍向前倾,并嘴里含着冰爪,过一会就不太流了。
(3)意外情况:快速的求助老师或邻居,尽量防止再度发生。
5.火灾应对方式在面临火灾发生时,孩子应当冷静本身,找到近来的安全出口,组织其他同学和老师向外逃命。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教案《我等妈妈来接》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待”的概念,并通过参加游戏有效地表现出来。
2.提高幼儿的思维本领,加强幼儿的耐性和集中注意力的本领。
3.能够表达出来等待的感受,并养成耐性等待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1.纸牌、球类道具等。
2.园内幼儿喜爱的儿歌CD等。
三、教学内容1.导入(时间约为10分钟)幼儿园小班同学大多数是首次到幼儿园,这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环境,老师首先要给孩子们一个愉悦的体验,建立密切的感情联系。
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新的伙伴,询问孩子们的名字,年龄等,并介绍本身的名字。
接着老师会示范一项简单的游戏,很多孩子参加其中,以此来建立互动关系。
2.正文(时间约为45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新环境,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课堂的热度和感受。
在这里,老师将介绍一项关于等待的游戏。
游戏中,老师会从本身的口袋中拿出一些字母卡片,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抽到一张牌,并把每个孩子的名字与卡片上的字母依照次序构成一个新的单词。
孩子们在轮番报出本身的单词后,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让本身更加高效率地等待。
老师会让孩子们列举出一些等待妈妈的方法,比如:一起唱歌、看书、玩游戏等。
老师激励孩子们用制造性的方法来表达本身的等待感受,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诵儿歌。
内部加添一些物理例如球类道具,老师则引导孩子们用活泼的方法体验等待的感觉,并告知孩子们“时间会过得很快,你们只需要等一下就可以见到你们的妈妈了。
”3.收尾(时间约为5分钟)为了清楚地表达出这节课的重点,进行收尾环节。
在这里,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回想刚刚那些关于等待的感受,以及等待时的一些行动。
老师将会带领孩子们在反馈下一节课的计划。
孩子们可以通过合作来编写一本《等待的秘诀》的小书,每个孩子将用本身的口号来总结本身的等待宝典。
四、教学反思1.通过游戏的形式强化孩子们的思维本领,并经过磨练加强耐性和集中注意力的本领。
2.引导孩子们用制造性的方式表达本身的情绪和感受,以达到更好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等待家长来接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自律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够保持冷静,不跟陌生人走。
3. 通过活动,加强幼儿对家庭安全的认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知道要等待家长来接,不能擅自离开。
难点:培养幼儿在等待过程中能够自律,不跟陌生人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安全标志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等待家长来接的过程中,遇到了陌生人试图带走他,但他牢记家长教导,等待家长来接,最终安全回家的故事。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情景,让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能够正确应对,等待家长来接。
4. 安全标志认知:教授幼儿认识安全标志,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
五、作业与反思: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持安全,并制定一个安全计划。
2. 反思:教师在下次活动中,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施安全计划的情况,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和指导。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部分幼儿扮演小朋友,部分幼儿扮演陌生人,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安全应对方式。
2.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施安全计划的情况,以及幼儿在公共场所的表现。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定期开展类似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童趣和安全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成长的环境。
九、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用于导入和安全教育讲解。
小班我等妈妈来接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在幼儿园等妈妈来接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 培养幼儿在等待家长时的耐心和自律性。
3. 教育幼儿遇到陌生人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知道在幼儿园等妈妈时应该在规定的地方等待。
2. 学会耐心等待,不随意离开教室或幼儿园。
3. 遇到陌生人时能够拒绝并寻求帮助。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教案。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幼儿在幼儿园等妈妈时遇到陌生人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2. 基本部分:1) 教师通过PPT或教案,向幼儿讲解在幼儿园等妈妈来接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在规定的地方等待、不离开教室或幼儿园等。
2)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并解释原因。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幼儿园等妈妈来接时遇到陌生人情景,教育幼儿如何应对。
3. 巩固部分: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等妈妈时遇到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在幼儿园等妈妈来接时的安全规则。
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安全知识,提醒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运用。
2)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分享所学的安全知识,共同提高安全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安全情况,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
2. 社区合作:教师与幼儿园附近的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共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等妈妈来接时的行为,判断其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幼儿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3.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注意安全的情况,提高其自我评价能力。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2)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教案名称:《我等妈妈来接》适用对象:幼儿园小班(3-4岁)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幼儿独立行走和安全出行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等待和耐心的品质。
教学材料:教案图片,小班常见交通信号灯图片,角色扮演道路标志(停车标志、斑马线标志等)教学准备:1. 安排一个安全交通教育环境,如角色扮演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等。
2. 布置一个等待妈妈的“接力棒”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等妈妈来接》。
告诉幼儿今天要学习如何安全等待妈妈来接。
二、引导意识(10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常见的交通信号灯图片,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红灯停、绿灯行。
2. 教师借助角色扮演的道路标志,介绍停车标志和斑马线标志的意义。
三、展示教学(15分钟)1.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模仿行人等待绿灯的动作。
2. 引导幼儿参与实际的场景模拟,在角色扮演的道路中,让幼儿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进行行走。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布置一个等待妈妈的“接力棒”活动场地。
教师安排一段小距离,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来接接力棒。
2. 教师给幼儿们发放一个小红灯和一个小绿灯。
幼儿们根据信号灯的颜色,依次行走并等待。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并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等待妈妈的耐心。
教学延伸:1. 播放相关的交通安全教育视频,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等待的重要性。
2. 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信号灯,并引导幼儿应用所学交通规则。
3.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有意识地等待妈妈或其他成人的到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独立性。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交通规则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等待的耐心和表现。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认识家长的姓名及相应的面容特征;2.能够正确地理解“等待”等行为规范;3.懂得识别未知人员,不与陌生人上车、上电梯、搭乘车辆等;4.能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在等待过程中要保持警惕。
二、教学准备与环节设计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案;•打印好的幼儿家长照片;•活动道具:玩具电话、安全区平面图等。
教学环节设计•第一环节:课前导入;•第二环节:学生观看视频;•第三环节:幼儿认识家长照片;•第四环节:角色扮演;•第五环节:总结。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1. 课前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忆家长送孩子的情景,以及在家长带孩子出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幼儿了解到正确的接送流程,以及应该做的行为规范。
2. 学生观看视频(10分钟)教师展示一段有关“等候妈妈”的视频,要求幼儿积极观看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3. 幼儿认识家长照片(8分钟)教师放置家长的照片在一角,让幼儿辨认出自己的家长照片,并描述家长五官特征。
4. 角色扮演(20分钟)教师分别安排一组幼儿扮演孩子,和家长,完成“等候妈妈接送”情境模拟任务,在扮演的过程中,强化幼儿的行为规范。
5. 总结(7分钟)教师鼓励幼儿表现积极的行为规范,并展示安全区平面图、向幼儿介绍安全设施并强调其重要性。
四、教学特色及效果本教案采用了场景式教学,让幼儿通过观察、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学习行为规范。
通过幼儿反应和实地演练,教师加强了幼儿在等待过程中的正确行为,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并使其掌握了正确的行为规范。
五、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引导和互动实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目的,但教学环节的时间不够紧凑和严谨,需要后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同时本课教学中,幼儿学习态度热情、表现积极,成效显著。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

《我等妈妈来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等待家长来接的正确方式,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在等待家长时能耐心、安静,不乱跑、不跟陌生人走。
3. 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遇到陌生人时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知道等待家长时应该在规定的位置等待,不离开老师视线。
难点:培养幼儿在等待家长时能自觉遵守规则,不跟陌生人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幼儿园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2. 教学道具:贴纸、小奖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讲述一个小朋友在等待家长时,遇到陌生人邀请去玩,但由于小朋友知道要等妈妈来接,拒绝了陌生人。
2. 讲解:教师讲解等待家长时应该在规定的位置等待,不离开老师视线,不跟陌生人走的原则。
3.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等待家长的情景,引导幼儿正确处理陌生人邀请的情况。
4. 总结:教师总结正确等待家长的方式,强调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反思:1. 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画作,主题为“我等妈妈来接”,用以强化幼儿对正确等待家长的认识。
2. 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遵循正确等待家长的原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在家中也鼓励幼儿遵守等待家长的原则。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安全提示,如海报、挂图等,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际等待家长时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陌生人应对的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八、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幼儿在等待家长时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对表现不佳的幼儿,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
九、教学调整:1. 针对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在幼儿园放学时,要等待妈妈来接,不能乱跑。
2.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自律意识,教育幼儿遵守幼儿园的秩序。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等待妈妈来接的重要性,学会耐心等待。
难点:培养幼儿的自律意识,让幼儿在等待过程中不乱跑,不跟陌生人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故事书、小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故事《我等妈妈来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等妈妈来接。
2. 基本部分:a.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书等教具,讲解等待妈妈来接的重要性。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等待妈妈来接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自律意识。
c. 教师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在等待过程中不乱跑,不跟陌生人走。
3. 总结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等待妈妈来接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要耐心等待。
五、作业:1. 家长配合: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活动的重要性,并在家中协助教师进行教育。
2. 幼儿回家后,家长可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检查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 开展“我是小勇士”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家长和小朋友,模拟在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等待家长来接的情景,培养幼儿的自律和耐心。
2. 组织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分享教育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园合作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3. 开展“安全知识我知道”知识竞赛,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遵守秩序、耐心等待的情况。
3. 幼儿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彼此在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评价能力。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教案简介这是一份面向幼儿园小班的安全教育教案,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到等待家长接送时的安全意识,并锤炼其个人安全技能,以避免在等待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
教学目标1.了解等待家长接送时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3.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幼儿体验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我等妈妈来接》故事阅读教师为幼儿朗读《我等妈妈来接》故事,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引导幼儿给“妈妈”写一封“小纸条”,告诉妈妈在什么地方等着孩子。
安全小常识游戏1.观察和判断: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安全场景图片,让孩子观察场景,听教师描述后,孩子可以判断这种情况是否安全,并简短说出自己的理由。
2.安全诊断:教师以模拟的方式给孩子讲解身边的常见安全隐患,孩子要从中识别出不安全的因素并说出改善方法。
“我等妈妈来接”大作战教师告诉学生,“妈妈”即将来接孩子,但是有很多坑等着孩子。
孩子需要在等待下车门开启时,快速判断围观环境,并按照安全规范和技巧避免许多幼儿在上下车时常遇到的安全问题。
孩子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展示的安全标志牌和模型车道等,模拟不同场景中快速判断的场景,并规划最佳落脚点,为等待家长接送的幼儿带来贴心的安全保障。
反思本次安全教育课程虽然是面向小班幼儿的,但是它也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提供安全教育的理论支持。
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是要良好的教育态度和组织能力,二是要注重与孩子深入沟通。
“我等妈妈来接”故事让孩子找到更多以一种可操作的方式学习安全技巧的办法。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感受安全教育、理解安全教育真正的场景。
另外,这个安全活动让孩子们从模拟的方式学习安全常识。
模拟情况更加的直观,并且是随机的,属于活学活用的最佳学习方式之一。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进而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更好的安全学习效果。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教案名称:《我等妈妈来接》适用对象:幼儿园小班幼儿教案时长:30分钟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学会正确应对危险情况。
2.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能够自己主动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在等待妈妈接送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有序、合作的态度。
教学准备:1. 教具:幼儿园门口场景模拟道具(门、栅栏等)。
2. 图片或图片书籍:小朋友等待妈妈接送的场景图片。
3. 角色扮演服饰:小朋友和教师可穿戴代表幼儿和家长的服饰。
教学内容与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或图片书籍,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在幼儿园等待妈妈接送的场景。
老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幼儿在等待妈妈接送时应该如何表现?- 幼儿有哪些安全措施需要注意?- 幼儿等待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2. 角色扮演(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可以扮演待接的小朋友,老师则扮演妈妈。
老师引导幼儿在幼儿园门口的场景模拟中扮演自己在幼儿园等待妈妈接送的情景,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正向评价。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通过观察寻找,老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出正确的等待妈妈接送的行为规范,如:- 幼儿在门口等候时要站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靠近马路。
- 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乱跑、乱叫。
- 幼儿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出校门,不随意开门。
- 幼儿在等待期间可以与同伴交谈,但要注意不影响其他小朋友。
4. 安全警示故事(5分钟)通过讲述安全警示故事,教育幼儿有意识地保护自己。
故事可以与幼儿园安全环境相关,如“一只小鸟不小心飞出园子,我们应该怎么做?”等。
5. 结束与延伸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幼儿园的安全规章制度和保护幼儿自己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家里和学校之外的其他场所也要遵守安全规则。
辅助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加深幼儿对待接场景的认知与实践。
2. 故事讲述:通过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对安全警示的思考。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教案目标:1.帮助小班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幼儿在等候时的耐心和自主行为能力。
3.提高幼儿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掌握在等待妈妈来接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难点:培养幼儿的自主行为能力和合作意识。
准备工作:1.准备故事书《小鸭子等妈妈》。
2.准备一张大纸板和彩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或出示故事书《小鸭子等妈妈》,引导幼儿思考小鸭子等待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2:探究(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小鸭子等待妈妈的状况,询问幼儿在等待时是否有类似的情景,如何解决,有没有遇到过危险情况。
2.教师出示一张大纸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等妈妈来接”,另一部分写“不等桌下躲”。
教师提问:“你们在幼儿园等妈妈来接时,需要注意什么?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呢?”引导幼儿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和总结出合理的安全行为,包括找老师帮助、不乱走动、不上陌生人的车等。
Step 3:示范与引导(15分钟)1.教师先示范正确的等待行为,如静静坐下、看书玩具、与朋友聊天等。
然后,自愿参与的幼儿轮流示范正确的等待行为。
2.教师示范正确的求助行为,如向老师或其他合适的成人寻求帮助。
然后,幼儿自愿参与的示范。
3.教师示范如何判断陌生人、不上陌生人的车等安全行为,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4.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理解和记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Step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安排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练。
其中一个幼儿扮演等待妈妈来接的角色,其他幼儿扮演陌生人或老师的角色,来模拟不同安全场景的应对。
2.教师设置小组展示时间,让幼儿轮流展示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在欣赏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安全意识。
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2篇

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2)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2)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正确应对丢失父母的情况。
教学材料:图片、绘本、玩具手机教学时间:约30分钟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与幼儿互动,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与父母走散的经历,并询问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等妈妈来接》。
2. 情景呈现(10分钟):- 准备一些图片和绘本,通过图片和绘本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和父母走散的情景,并描述这个孩子是怎么做的。
- 引导幼儿注意绘本中的安全提示,如警察叔叔、找妈妈的电话等。
3. 讨论(10分钟):- 引导幼儿讨论在走失情况下应该如何做,例如:- 保持冷静,不要乱跑;-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商店、饭店等;- 找到一个信任的大人,如警察叔叔、售货员等;- 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不要随便告诉自己的姓名和地址。
4. 角色扮演(5分钟):- 分发玩具手机给幼儿,让他们轮流扮演迷路的孩子和帮助孩子找妈妈的角色,通过模拟电话联系的过程,让幼儿学会拨打紧急电话。
5.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幼儿们要保持警觉,守住自己的个人信息,遇到困难时要及时找到信任的大人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我等妈妈来接”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到丢失父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并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紧急电话的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幼儿的情感教育,要引导他们保持冷静,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寻求帮助。
此外,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时应该给予足够的启示,并不断提醒幼儿注意自身安全。
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 (2)精选2篇(二)主题:小班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目标:通过教授儿童在等候期间的安全措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材料:1. 幼儿图片手绘或打印 -- 例如,一名幼儿在等候区等候妈妈。
2. 图片卡片或图片绘本 -- 描述幼儿等候时的场景,例如,幼儿园门口、公园的长椅等。
幼儿园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安全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优秀安全教案《我等妈妈来接》含反思!活动目标1、懂得离园时要等自己的家长来接,不能跟别人走,2、能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断,并做正确标记。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1、水彩笔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教师简单介绍情境。
教师:(1)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谁来接你们呀(2)如果妈妈没有来接,有其他人要带走,你会怎么办2、教师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还没有人来接,这是时来了一个阿姨。
陌生阿姨:妮妮,我是你妈妈的同事。
你妈妈加班,她让我来接你。
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妮妮:你真的认识我妈妈吗你会带我去找妈妈(3)教师:①小朋友们,你们说妮妮该怎么办呢②如果妮妮跟着这个不认识的阿姨走会发生什么事情(教案快思教案网)如果跟着不认识的人走,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妈妈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
3、其他班的教师扮演陌生阿姨,邀请幼儿参与即兴的情景表演。
(1)情景创设:旁白:××小朋友正在等妈妈来接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在说话。
这时,一位不认识的阿姨悄悄地靠过来,跟这个小朋友说话。
别班教师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吧,你妈妈让我来接你。
幼儿园小班安全:我等我妈妈来接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我等我妈妈来接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等待”和“安全”的含义;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内容,在校园内自主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1. 关于安全等待的概念及重要性;2. 校园安全区域的认识与了解;3. 学习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不独自离开班级,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安排,不闲逛,不玩耍。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教师利用图画或者PPT让学生看一组图,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安全的看法。
例如,图片是小学生在过马路。
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看看这张照片,我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发现他们的行为并不安全呢?也许你们还想到了更多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在学校、家里、路上的安全等等问题,你们能说说吗?”2. 呈现 (10 分钟)学生们向老师汇报他们对安全问题的看法。
教师协助学生一起制定针对幼儿园小班安全方案,例如,等待妈妈来接的重要性、校园安全区域的认识与了解、避免单独行动等等。
图示展示安全区域信息。
3. 演示 (15 分钟)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演示,教授学生如何保护自己。
老师问学生:“如果到放学的时间了,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等妈妈来接。
”老师进一步问:“如果妈妈还没有来,你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找老师帮助。
”老师:“如果老师已经下课走了,你还没有见到妈妈,你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找到大门处等待妈妈。
”4. 巩固 (5 分钟)通过动手操作小样,让学生学习记录家庭联系人电话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制作一张小名片,并记录自己家庭的电话号码。
或者浅黄色柠檬亮度训练。
5. 提交作业 (5 分钟)让学生口头再次重复安全事项,并与其父母进行交流,分享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在教学内容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回顾和反思,提问以下问题:1. 你觉得这节课有什么用处?(回答:学习了安全知识。
)2. 你觉得学到哪些东西会对你今后的生活有帮助?(回答:等待妈妈来接的重要性,校园安全区域的认识与了解、避免单独行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安全:我等我妈妈来接教案
活动目标
1、懂得离园时要等自己的家长来接,不能跟别人走。
2、能对不同的行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断,并做正确标记。
活动准备
1、水彩笔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情境。
教师:
(1)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谁来接你们呀?
(2)如果妈妈没有来接,有其他人要带走,你会怎么办?
2、教师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教师:有一个小朋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
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还没有人来接,这是时来了一个阿姨。
陌生阿姨:妮妮,我是你妈妈的同事。
你妈妈加班,她让我来接你。
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妮妮:你真的认识我妈妈吗?你会带我去找妈妈?
(3)教师:
①小朋友们,你们说妮妮该怎么办呢?
②如果妮妮跟着这个不认识的阿姨走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跟着
不认识的人走,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妈妈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欢的
玩具了。
3、其他班的教师扮演陌生阿姨,邀请幼儿参与即兴的情景表演。
(1)情景创设:
旁白:××小朋友正在等妈妈来接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在说话。
这时,一位不认识的阿姨悄悄地靠过来,跟这个小朋友说话。
别班教师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吧,你妈妈让我来接你。
(2)教师依次邀请三名幼儿参与即兴的情景表演,请幼儿观看、
评价他们的反应。
(3)组织幼儿讨论: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4)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
①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个不认识的阿姨说:我不跟你走,我要等妈妈。
②我们也可以告诉老师,对老师说:老师,这个阿姨要接我。
③我们一起学说这两句话。
4、幼儿阅读、操作幼儿用书。
(1)教师:说一说图上小朋友哪种做法是对的,在那幅图上打√。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