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考前验收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泰安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考前验收卷(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méi)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奇.妙的道道,这就能避.
(bì)邪吗?喝雄黄酒。
B .然而,在众目睽.(kuí)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xī)笑。
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C .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fěnɡ)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tuî)事业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
D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退.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mái)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bǔ)问吉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骇人听闻....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D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②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B .①乃.
(于是、就)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C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相类似) (《核舟记》) ②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表明、显扬)其咎。
(《出师表》)
D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狼》) ②抟扶摇..
(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了,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C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左右。
D .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没有。
”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怪,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
”
B .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作“杨巴茶汤”了。
C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D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著名词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B .朱自清是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春》通过
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面来抒写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
C .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
《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
D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
’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
好了!快寻胡老爹来。
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
”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
快些迎着去寻他。
”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B .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写实的手法来写范进发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达到讽刺效果。
C .选文第二段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来治疯,作者安排这一
情节的用意是,报录人有这一经验,表明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里透露了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只有他一个人。
D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打他一个嘴巴”,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深恶痛绝。
范进热衷于功名,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也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信奉者的无情鞭挞。
8.作者不惜笔墨的写范进发疯的主要目的是( ) A .揭露他的灵魂被腐蚀、被扭曲变形。
B .揭露当时的世态炎凉。
C .刻画了范进这个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D .讽刺范进热衷功名以至发疯的丑态。
9.对范进“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范进希望中举,而又不敢轻易相信自己真的中了举。
B .范进对中举无动于衷。
C .范进已处于疯癫状态。
D .范进已沉浸在喜悦之中。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两处语言描写,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反映了范进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地步。
B .“踹在塘里”“跌散了”“两手黄泥”“一身的水”这些形象的描写突出了范进的丑态,使其疯劲更甚。
C .范进的喜是因中举而喜,疯是喜极而疯。
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
先写昏厥,然后写疯跑,再写疯走集上,最后写跌倒,层次井然,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D .选文第一段的后半段采用侧面烘托,写众人、老太太、娘子胡氏,错落有致,使场景更加热闹,烘托了范进疯狂的丑相,对主题的表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
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物候现象 B .气候变化 C .物候规律 D .四季景色变化
1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是( ) A .抒情 比喻 拟人 B .证明 拟人 比喻 C .叙述 比喻 拟人 D .描写 拟人 对偶
1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意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B .选文第④⑤⑥段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之间都是解说的关系。
C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和高下的差异。
D .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文中的“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意思一致。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野芳发/而幽香 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15.对选文第①段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B .介绍了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C .由介绍醉翁亭,点出全文的主旨。
D .开篇引“乐”,点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乐。
1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描绘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
B .第③段描绘了四幅温馨的画面,其顺序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C .第④段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 .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
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17.(原创)下列句子与本文作者表达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五、(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8.对“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色明亮,照亮驿墙。
B .枳花颜色洁白,与槲叶形成对比。
C .枳树白花明亮于驿墙外,衬托出拂晓前的暗。
D .驿墙上的灯光照亮了枳花。
19.对“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两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抒发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
B .诗人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C .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相照应。
D .尾联为实写,是诗人看到凫雁在水塘里来回游动的场景。
2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备受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B .颔联历来脍炙人口,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经过诗人一词一景致的层叠渲染,一幅可触可感的霜晨图跃然纸上,从中流露出行旅之人心中悠闲、随意、轻快的感情。
C .尾联诗人写梦境中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美丽曲折的池塘,避直就曲,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达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
D .本诗紧扣“早行”,用平常语,描绘出一幅早行图,抒发了行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Ⅱ卷(表述题 共80分)
六、(10分)
21.默写填空。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2.根据下列提示,完成题目。
(3分)
请从“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两个),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原创)根据下面的文字,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个定义。
(3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来,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适应周围环境、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秉持天人合一、崇德向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理念,共同创造了体系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丰富多彩的方式阐释、弘扬着核心价值观,满足着人民大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各族人民带来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
楮币①
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
而为盗耳;既.
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
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注: 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
____________ (2)既.加之以刑。
____________ (3)民不堪.命。
____________ (4)去.官十年。
____________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26.细读课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原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
楼外鸟鸣声 孔令建
①清明回乡祭祖,在新筑的自家楼房里拥衾独睡,有一种深邃曼妙的虚静,弥散于周身之间。
次日,久违的乡间晨曦,一下催醒我梦里一晌贪欢的沉香。
向隅枯坐,旋转的微光勾起内心怀旧的清愁。
正踟蹰间,窗外一缕吐翡铺翠的绿丛中,突然,奏起一串打击乐一样的天籁妙音:滴溜儿,滴溜儿!吱咕咕,吱咕咕!叽、叽、叽,叽喳,叽喳……
②是鸟鸣声!而且是几种飞鸟齐奏的混合乐,仿佛一支乐队,面对饥渴的观众,尽情抹出一串串发烧的音符;又仿佛是一张躲闪不开的网,律动着古筝、二胡、笛子、扬琴、铜管的颤音,在半明半昧的晨曦中,将我深深笼罩。
③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
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
雅的宫粉茶花,幽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
花园之中,有蔬菜摇曳,有瓜果盛放,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
“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这是一方母亲用汗水雕镂的圣土,它让我回到江南,淡烟疏雨中,那采兰配芷的意气风发;也让我回到蓬瀛城的林涧,那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花香鸟啼,日暖云散。
在纯净的空气里,我尽情打开透明的灵魂,拾撷朝露,吮吸故地的沁泽,以滋润我身心。
④滴溜儿,滴溜儿!吱咕咕,吱咕咕!叽、叽、叽,叽喳,叽喳…… ⑤齐奏的混合乐,因我的出现而消停了片刻,接着又挥抹出协奏曲的和鸣。
我不敢再深入母亲打理的后花园,我害怕这些天籁的和鸣,因我的入侵而再度消失。
我躲在竹篱的后面,观看这些莺声呖呖的鸟群。
一只白肚灰翅的麻雀,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站立在枝头的浓荫中,张开两片镶着黄边的长嘴唇,一声婉转的短音,便从紫红的喉头飘散而出——快快起来,快快起来!仿佛是勤劳的钟声,鞭策沉睡的乡村,叫乡村迈开脚步,奔向春耕的繁忙。
一只绿背黄纹的鹧鸪,从一棵老栎树的枝头跃到一棵野毛榉的绿丛中,凝神片刻,左顾右盼,之后便撑出小巧玲珑的红喙,撒野般用短促而嘹亮的歌喉,清唱了起来——咕咕咕,别糊涂,别糊涂!那声调仿佛是时光的指针,穿透缥缈的空气,指向楼房里那些慵懒的贪睡者。
接着,撇着八字胡的松鸦,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神情怪异的黑鹭,吟落一地杜鹃花的子规,凶猛的秃鹫,学舌的鹦鹉,等等,先后继承麻雀与鹧鸪的衣钵,把缠绵悱恻、山重水复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撒泼开来,颇有钱塘春潮的气势!
⑥多么华美而珠圆玉润的交响乐,仿佛携着小提琴、钢琴、二胡、洞箫、萨克斯骤扬骤止的滑音,飞向岁月的灵河,丰饶着我的忧伤与
快乐,我多想与它合二为一,永远倦憩在它汹涌的和音中。
这些年,久居繁华的都市,汽车喇叭的鸣响,流动小贩的吆喝,熙攘人流的喧嚣,装修工具的吵闹,汇成了一弘浩荡的洪水,将我挤扁,使我再难寻觅内心渴望的田园风光与天籁的和鸣,接近清纯无邪的大自然本色。
⑦我常在午夜的梦境中,憧憬着那些远去的乡间的鸟鸣声,那妙不可言的天籁的和鸣和大自然本色。
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
只要有内存的种子,就一定有追求的繁花绚放瑰丽……一如当年的母亲,面对一片泥泞的沼泽地,发誓要将它变成自己的后花园,才使我在清明回乡祭祖之际,接受了一场天籁和鸣与大自然本色的盛宴……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有删改)
27.通读全文,完成下表。
(4分)
28.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挤扁”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⑦段说“我想把这种憧憬,以我的勤勉,带回到与我息息相关的大都市之中,让它在大都市的土地上,积淀内存”。
结合全文的主旨,说说作者这样想的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40分)
姓 名 准考证号
学 校 班 级 座 号
————————————密——————————————封——————————————线—————————————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新生去学校报到,下了长途汽车后去坐公交车。
他向投币箱投了一元钱,司机冷冷地说:“两块。
”他满脸燥热。
来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乘公交车只要一元,所以钱全都缝在了旅行包内侧的小袋子里。
他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车里的人。
可是,除了几个嘲讽的眼神外,其他的人都把头转向了车外。
他准备下车。
跟在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向他摆摆手,并向投币箱投了三元钱。
当他向中年男子道谢,并要求下车后还他钱时,中年男子笑了笑,说:“你不用还我,如果可以,请你把这一元钱传给下一个需要它的人。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世界会因此而温馨。
请以“传递爱心”为话题,结合你的经历和见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