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过分的爱成为孩子的阻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让过分的爱成为孩子的阻碍
班级:小二班
执笔教师:潘映竹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铭铭为例,浅谈如何给幼儿适宜的爱。

故事案例:铭铭(化名)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

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

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

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

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这都是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

一、了解孩子心理,开启心灵之窗
了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我看到铭铭骂他奶奶,说脏话,伸手就打小朋友时。

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的问他,铭铭你为什么骂奶奶,他说奶奶给我擦屁股时把我弄疼了。

我说:“老师不是教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眨着小眼睛望着我不说话。

我抓住这个机会,把他平日里的不良行为都说给他听,一边说他的不良行为,一边讲小燕子、小乌鸦怎样捉食
给妈妈吃,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样感恩老师的,通过一个个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灵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和家长谈心,从源头解决问题
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缺乏感恩之心。

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

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从小,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的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然后,要求家长教会孩子,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

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动。

让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劳动。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我认为生活点滴都可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渗透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等都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每一位教师要示范导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用感恩的事迹来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

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不过度关爱,不过度保护,让孩子感受到爱并付出爱,懂得关心照顾别人,进而学会独立生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懂得感恩,知道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在社会的“大家”中去感知爱和回报社会。

我觉得这才给孩子最适宜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