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学课程考核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治疗学课程考核说明
中央电大考试处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整体要求
药物治疗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药学专业必修课程。
药物治疗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药的结合点,对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将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和常见病的药物治疗有机的联系起来,系统阐述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并对现代药物的临床应用动态及最新药物有所介绍。
本课程学时126,7学分。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1.对象:电大药学专业的学生。
2.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说明。
使用教材为《药物治疗学》,翟所迪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结业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参加教学点组织的辅导、看录像、参加小组活动、网上教学活动以及完成形成性考核册,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下发。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
期末结业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其形式是闭卷考试。
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期末结业性考核),60分为及格。
4.终结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本课程考核的总体要求是掌握药物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各类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选药原则;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学知识的能力。
考核要求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划分知识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对应。
“掌握”和“熟悉”层次的内容,是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要求重点记忆、理解、判断、选择、比较、阐述、分析。
“了解”的内容基本不做考核要求。
(2)组卷原则:一份试卷中,掌握的内容约占60%,熟悉的内容约占35%,了解的内容不超过5%。
试题覆盖面广,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一份试卷中,一般难度的题目约占60%,中等难度的约占30%,较高难度的题目约占10%。
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层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3)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种类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约20%,填空题约15%,单项选择题约占30%,问答题约占35%。
(4)本课程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药物治疗学概论
第一节药物治疗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合理用药的概念
第三节标准治疗指南
第四节循证医学的概念与合理用药
第五节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
考核要求:
一、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二、熟悉药物治疗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标准治疗指南的概念及优点
三、了解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处方的调配与管理
第一节处方概述
第二节处方的类型
第三节处方格式和内容
第四节特殊药品处方
第五节处方制度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处方的格式和内容
2.处方制度
3.特殊药品处方调配和管理要求
二、熟悉
1.处方的意义
2.处方调配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药物相互作用
第一节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第二节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节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与处置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2.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中的酶抑作用、酶促作用
二、熟悉药动学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
三、了解
1.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
2.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与处置
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
第一节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
第三节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防治
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考核要求:
一、掌握
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基本概念
二、熟悉
1.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其发生原因
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方法
三、了解
1.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防治原则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第五章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第三节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药物经济学评价四种常用方法的成本收益指标及其各方法特点
三、了解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应用范围
第六章个体化给药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个体化给药的药动学基础
第二节治疗药物监测
第三节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个体化给药的意义
2.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熟悉
1.血药浓度监测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常规需要监测的药物。
三、了解
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给药方案调整。
第七章特殊人群和特殊病理状态下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生理特点及用药原则
第二节小儿用药
第三节老年人用药
第四节肝、肾、心等脏器病变对药物治疗的影响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FDA妊娠用药分类表
2.肝、肾疾病时临床用药原则
二、熟悉易使老年人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三、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八章药学信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学信息的收集
第三节利用互联网获得药学信息
考核要求:
一、掌握药学信息的概念
二、熟悉
1.药物信息服务的范围和信息药师应具备的素质
2.药学重要工具书及其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的种类和特点
3.互联网上获取药物信息的途径
三、了解药学文献的种类和主要药学资源网址
第九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主要降压药物的种类、适应证及代表药物2.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熟悉
1.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2.心衰的治疗药物原则
二、了解
1.血压的测量方法
2.降压药物的选择
3.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种类
第十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肺炎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五节肺结核的药物治疗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2.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和常用药物的分类
二、熟悉
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和病原治疗
2.COPD的分级治疗方案
三、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对症治疗、肺结核的治疗原则第十一章神经与精神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癫痫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帕金森症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第四节失眠的其药物治疗
第五节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六节老年性痴呆症的药物治疗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帕金森症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
2.抗抑郁药物的分类及药物治疗原则
3.苯二氮卓类和新型失眠治疗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
二、熟悉
1.癫痫、脑血栓及脑出血、帕金森症的一般治疗原则
2.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三、了解
1.癫痫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脑血栓及脑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老年性痴呆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
第十二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一、掌握
1.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分类以及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2.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二、熟悉.
1.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
2.消化性溃疡和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
消化性溃疡和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糖尿病的分型和药物治疗原则
2.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分类,合理补钙的原则
二、熟悉
1.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功能减退症的一般治疗原则,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药物的分类2.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了解
1.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骨质疏松的定义、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
第十四章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贫血的药物疗法疗
第二节出血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白细胞疾病的药物治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贫血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2.出血性疾病主要治疗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二、熟悉
1.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3.各种白细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
1.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各种白细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五章疼痛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疼痛治疗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癌症疼痛的三阶梯治疗
第三节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考核要求:
一、掌握: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含义和药物治疗原则
二、熟悉
1.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2.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三、了解
1.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的基础知识
2.了解偏头疼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治疗
第十六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常见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药物治疗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熟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三、了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氟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
第十七章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应受到重视
第二节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合成、构效关系及人工合成品
第三节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第四节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五节给药方法、用药注意及药物相互作用
考核要求:
一、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二、熟悉:糖皮质激素用药注意及药物相互作用
三、了解:糖皮质激素的合成、构效关系、药代动力学性质
第十八章中毒解救
第一节中毒患者的处理
第二节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第三节氰化物中毒
第四节有机磷中毒
第五节醇类中毒
第六节精神药物中毒
第七节特殊解毒剂
考核要求:
一、掌握
1.毒物和中毒的概念及一般解救方法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和特殊解毒剂的应用原则二、熟悉
1.精神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解救方法
2.氰化物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3.金属解毒剂的解毒机理及适应证和使用注意事项
4.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了解
1.醇类中毒的表现及治疗
2.临床常用特殊解毒剂
3.中毒解救体系基本情况
三、样题举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合理用药
2.药物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
苯妥英钠、早期、扑米酮、确定合适的剂量、乙琥胺、规律、三甲双酮、全程、托吡酯、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加巴喷丁、卡马西平、联用、氯硝安定
1.治疗癫痫大发作可选择的药物有、、、等;治疗失神小发作可选择的药物有、、等;治疗难治性部分发作可选择的药物有等、、。
2.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是、、、、等。
三、选择题
1. 关于糖皮质激素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含糖的的皮质激素
B. 胰腺分泌的激素
C.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D. 具有很强糖代谢作用的激素
2.从病因学的角度来说,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 营养状态
B. 免疫机能缺陷
C. 物理因素
D.激素的影响
3.二膦酸盐类药物正确的服用方法是:
A. 每日早餐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B. 每日起床后用多量水(200~250ml)送服,并保持站立或坐姿至少30分钟
C. 与食物或饮料同服
D. 每晚睡前服用
4.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营养不良
B. 消化功能减弱
C. 免疫机能下降
D. 户外活动减少
四、问答题
1.简述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2.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几类?请列举出各类的代表药物。
3.某病人,男,28岁,身高1.76米,初诊。
病人主诉:饥饿和口干症状明显,排尿次数增加,体重在一个月内由70kg降至55kg,乏力,头晕。
试判断该病人可能患何种病?属哪一类型?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并简述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合理用药: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病人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
⑦病人依从性良好。
2.药物相互作用:可定义为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作用的大小、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因为受到另一种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
二、填空题
1)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米酮、氯硝安定;乙琥胺、丙戊酸钠、三甲双酮;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
2)早期、联用、确定合适的剂量、规律、全程。
三、选择题
1)D、2)D、3)B、4)D
四、问答题
1.简述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①.情绪症状。
主要特点为情绪低落,可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
②思维改变。
思维明显迟钝,感到思考问题困难,随着症状加重,有的会在自责、内疚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自罪妄想,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将受到惩罚。
也可有贫穷、疑病和虚无妄想。
③行为改变。
活动减少,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虽然继续进行,但机械被动。
④躯体症状。
多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体
重减轻、口干、便秘、性欲减退及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感等。
2.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几类?请列举出各类的代表药物。
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酸剂: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氢氧化镁、硅铝酸镁、氢氧化铝凝胶、三硅酸镁
(2)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a.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b.乙酰胆碱拮抗剂:哌仑西平
c.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
d.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3)胃粘膜保护药:米索前列醇、生胃酮、硫糖铝、吉法酯、替普瑞酮、麦滋林、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复方次硝酸铋
(4)胃肠动力药:吗丁啉、西沙必利
(5)消除Hp的抗菌药: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甲基红霉素(克拉霉素)、甲基红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
3.某病人,男,28岁,身高1.76米,初诊。
病人主诉:饥饿和口干症状明显,排尿次数增加,体重在一个月内由70kg降至55kg,乏力,头晕。
试判断该病人可能患何种病?属哪一类型?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并简述治疗原则。
答:该病人所患为Ⅰ型糖尿病(IDDM)。
应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1)尿糖测定
(2)血糖测定:
a.空腹血糖(FPG)
b.餐后2小时血糖
c.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7.5g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3)糖和血红蛋白:正常人糖合血红蛋白约为3-8%。
治疗原则有:
(1)宣传教育;(2)控制饮食;(3)加强体育锻炼;(4)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