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300字六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惜别作文
惜别
今天,是我们同实习老师分别的日子。
同学们来到教室,请实习老师坐在讲台前,班长先向王老师献了红邻巾,接着,全班同学和王老师一起唱起了激动人心的“班歌”。
这是,有的同学已流泪了。
随后,刘爽把同学们精心设计的“名片”送给了王老师,王老师感动地说“虽然我和同学们只相处了30天,但你们的名字我永远记在心里。
”数学课代表,代表同学把“小学加法、减法”这部分的试卷交给了王老师,因为这部分知识是王老师实习期间教我们的。
王老师看到这一份份合格的考试卷泪花在眼里闪动。
我流着泪,跑上去把精致的像册捧到王老师面前,他打开像册,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出现在面前,王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泪水不住的流。
他用颤抖的声音说“我的实习生活结束了。
谢谢老师同学的帮助,我,我……”他实在说不下去了,只好转过身去。
这时,同学们一下子围了过来,请王老师签名留言,那一个个小本本上沾满了泪水,说不清是你的,我的,还是他的……老师走了,但我们的心仍紧紧相连,王老师,我们永远想念您!
惜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题记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忽闻你要转学的消息,一种莫名的感觉从心里冒了出来,而自己却又说不出是什么,不舍?伤心?惋惜?仿佛天空上的云飘忽不定,时而散去,时而凝集,难以名状。
回想起平时的点点滴滴,台上、教室里、外出游玩……如同在昨天发生的一般,在脑海中油然升起……
小区内,我和你不算交往有多深的朋友,平时见面打个招呼,给对方一个微笑。
你是我学业上的一个追逐对象,也是我的榜样。
课堂上,你如我的战友,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的传教,埋头做笔记,抬头回答老师的问题。
我时常在课
上调皮、说话,你会呵斥我,而我却不听劝,继续捣蛋。
朋友,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才是友情的真情流露,请原谅当时我的任性和乖戾。
语言节的经历还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当时,你我是搭档主持人,这是我初次上台当英语主持人,而你早已久经“沙场”。
所有人都可以看出来,你说得比我流利,动作比我大方,我在心里比较着我俩,结果是显然易见的,我跟你在这方面差得很多。
但你并没有取笑我,反而一直鼓励我你明知道自己的英语比我优秀,但还是执意要把英文主持人的位置让给我。
每当我上台紧张了,你面带微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每看到你的微笑,都使人如沐春风。
在后台,你并没有想着自己休息而是一句一句耐心地教着我,如果有错误,立马纠正我。
经过你我的共同努力,我变得更加大胆,表达更流利,动作也变得大方得体。
语言节很快便结束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笑,这世界上最美丽、开得最妖艳的花儿在我们的笑容下也显得暗淡无比。
所有的人现已习惯于你的存在,习惯你的尔雅、习惯你勤劳的身影、习惯每时每刻你嘴边那抹动人的微笑……或许有一天,当老师叫到你名字的时候,所有人望向你的课桌时,只看到那单调的课桌,可能那时候大家才会意识到,你已经离开了我们。
“花朵离开了枝头,暗香依旧留……”
世间聚少离多,人生际遇难料。
幸好山高水长、海阔天空,除了惋惜,我们亦可相助,甚至相约,与不同处各自努力,相会于他日梦想实现之彼时,如此可别如有所谓。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曲终,人散,情不散……
惜别
犹记得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
我与我的五个好朋友并排走在放学的路上,以往我们总是有说有笑,但今天谁也没有说话,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并排走在放学的路上,但谁也没有说出口。
走了许久,我们之中最有感召力,最活泼好动的李冠颉发话了:“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放学回家了。
”“嗯。
”“啊!”“对呀!”我们五个明显有些心不在焉,随便应付了几句。
“别那么灰心,说不定下次分班我们还能再分到一起呢。
”我们都知道,再分到一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还是要强颜欢笑,这时我们几个人中最乐观向上的王梓默说:“好了,想点开心的事,这次我们几个期末考试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暑假你们都想去干什么?我先说,我听说C罗今年国际冠军杯要来南京了哦,我想去看看。
”“我也想去,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抢到票。
”身为球迷的我立刻赞同了他的想法。
“库里3球鞋马上就要出售了,我想让我哥给我买一双,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号码?”……
不知不觉我们都到小区了,李冠杰,张开双臂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热情的拥抱,就在这时,我看见他与郭一橙都已眼泛泪花。
我也仿佛被这悲伤的情绪感染了,竟忍不住想要哭出来。
为了不让他们看见我哭的样子,我只得匆匆向他们告别,快步跑向家中。
我们六人一起同窗学习了两年,说分开就要分开了,怎能不令人泪目呢?
六人情谊深似海,今日一别何时见?
守护正版绿色阅读
阅读还原,让阅读回归自然
在环境和生态恶化的今天,工业提倡“绿色新产品”,生活提倡“绿色食品”,阅读是否也应该来点“绿色革命”,提倡一下“绿色阅读”?我把那种无污染无公害,流淌着生命活水,注重情智生态平衡,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阅读教学称之为“绿色阅读”。
无污染无公害?是的,那种现成结论式的,步骤教条式的,繁琐训练式的,等等,教给学生的只能是对阅读的终生厌恶,只能是对精神提升的拒绝,不是污染又是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虚肿太甚,泡沫太多,面对令人迷失的现状,为什么不退回到原始的起点?我认为,“绿色阅读”其实就是阅读还原。
繁重的课业,怎样提高阅读水平?
在广泛阅读和升学考试之间,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什么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阅读非常重要,却同时抱怨没有时间读?老师推荐的必读书遭到冷遇,是经典离学生太远,还是学生缺乏起码的文学鉴赏常识?
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绿色阅读”理念,使语文回归到“教阅读”、“教作文”与“教做人”统一的天然属性上,远离唯考是图、急功近利的灰色阅读。
课外阅读能力要在课内培养
绿色阅读,用赵谦翔的话来说,就是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即以人为本的、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阅读方式。
说到现在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赵谦翔的评价是“糟糕”和“失衡”:一方面是不爱阅读,迷于网络和游戏;另一方面,即使阅读也多偏爱轻松、肤浅的武侠、言情,而回避严肃、深刻、感悟人生的作品。
赵谦翔说,“高中生正在经历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重要转折时期,但鲜有人能写出阳刚大气、严谨纯正、雄健有力的文章。
毛先生认为认知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这一代中学生写作的通病,不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就会降低整整一代人的认知水平。
我把这篇文章读给两个高一班的同学听,97%的学生都说自己偏向感性,而理性不足。
实际上,写作的问题根子出在阅读上。
要想给写作‘补血’、‘补钙’,先得治愈阅读中轻视思想、崇尚感觉、轻视严肃、崇尚调侃的流行性‘脑膜炎’。
”
“这种趋俗避雅的现象,其实是中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表征,责任在教师。
”赵谦翔认为,动机的功利性,使某些教师把学生捺入题海,让原本极富情感与个性的阅读鉴赏,蜕变成寻求标准答案的枯燥无味的机械训练。
这种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在阅读鉴赏中“高空作业”,大而化之地为作品贴上一些现成的标签,根本不懂得体会意境、揣摩语言、品味情感,因而也就无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前些日子,赵谦翔听了一节高一的散文鉴赏课,一些同学对张承志的散文《汉家寨》只凭感觉、毫无理由的褒贬,激起了他对这篇没有读过的散文的兴趣。
一读之下,“它那独特的手法、深邃的主题、诗一般耐人寻味的意境,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但是,一想到不但那些说‘晦涩’、‘模糊’的同学,没有说出所以然来;就是那些说‘精彩’、‘壮美’的同学,也没有说出个子午卯酉,我就感到,缺乏文学鉴赏的起码常识,有眼不识金镶玉,有目不辨美与丑,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只推荐书目,不培养能力,不引导他们进入阳春白雪的境界,他们当然读不下去,欣赏不了。
”
于是,赵谦翔将《汉家寨》作为散文鉴赏的必读篇目,给学生上了一节创造性阅读课。
教师朗读,学生写“一言心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心得进行简要讲解后,他把原来课本上设的题“《汉家寨》中表达的坚守精神对你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改为:“1.模仿文章的艺术手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通过环境和人物描写而不是直抒胸臆,来表达你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坚守精神’。
”“2.“模仿这篇散文中诗一般的意境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不得出现‘坚守’的字样,尽量以画面显示主题。
”并自赋七绝一首,匿名参加学生的评点。
这种针对学生的阅读缺陷和能力发展需求及时补充的阅读指导课,读写结合,师生互动,等于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富有创意的情境。
结果许多同学都写出了极富个性和创新性的诗文,也学会了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
赵谦翔说,阅读能力和审美素质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可成,更非来自教师天花乱坠的灌输,应该是朱熹所说的“涵育熏陶,俟其自化”,是韩愈所说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作品的境界,在对作品含英咀华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他们与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力求有新的发现,做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