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课件3 明清时期的承古萌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总结 无论是明朝的内阁还是清朝的 军机处,只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建议权,没有 决策权,这需要皇帝勤政。否则,这一体制 会严重阻碍行政效率和国家中枢权力的正 常运转,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2、君主专制的批判与反思 1)主要表现 2)主要原因 《复习用书》P1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演变特征 《复习用书》P17
归纳拓展
(二)新经济因素的萌发 1、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的原因: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 (2)出现的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出现。 (3)发展的特点: 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在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 抑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往往夭折、中断。 (4)缓慢的原因: 传统经济的压抑;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政策。
核心整合——归纳知识
一、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与批判反思 1、君主专制的强化 项目 明 朝 内 阁 制 清 朝 的 军 机 处 背景 过程 影响 背景 职能 影响
整合视角
内容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事务繁 忙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明成祖设立内阁,明朝中后期,内阁大 臣的权力逐渐增大 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协助皇帝处 理军国大事 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 展到 顶峰
专题2 明清时期的承古萌新
阶段特征——划分阶段
阶段特征 政 治 经 济 表 现 文 化 外 交 人 物
总结特征
明清(1368~1840 年)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与此同 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 发展与迟滞并存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封建制 度的衰落 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 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 ,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 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取得辉煌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 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执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割断了中外之间正常的经济文 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平定叛乱,加强边疆地 区管辖,挫败沙俄阴谋,维护国家主权,为“康乾盛世”局 面形成奠定基础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 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 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 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 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 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的原因。(6分) 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 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社会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 队伍扩大,政治上,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 性解放,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要求发展商品经 济。 (4)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在思想领域 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性, 遏制新思想的诞生,人们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实 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主题深化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史料解读 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 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 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 集市贸易, 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 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 等职能优势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 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 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 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 发展相比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 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 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 ,所以城市人 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 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 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陈正祥《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考向 2 通史综合能力的考查——明清时期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典例】(2012 年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 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C.不敬宗族 B.不尊儒术 D.不纳租税 )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分析能
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因为商人主 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买卖 , 所以 ,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认为商 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 , 所以贬低商人 , 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 层。答案为A。
主题深化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带有民主色彩,是代表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的新事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 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日益腐化,阻碍了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 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 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 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 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 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 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 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史料】 【问题】 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 的原因。
【解读】 解读 项目 史料来 源信息 问题限 定信息 考查主 题信息
解读结论 中国当代学者 “依据史料,结合所学”“宋代以后” 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从“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并结合所学,南宋时经济重心已完全移 至南方,可以得出“国家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没有结合在一起” (2)从“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可以得出“受战乱 影响” (3)从“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并结合所学可以得 出“农耕经济的制约” (4)从“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可以得出“专 制集权制度和商业官办的遏制” (5)从“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可以得出 “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3.明清时期的商业 (1)会馆和商帮 ①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②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市”的发展: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 ①清代乾隆年间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②名镇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4)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5)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4、综合国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世界经济与贸易中心地 区之一。
史料有 效信息
三、保守与开放纠结的对外交往
1.郑和下西洋 目的 时间 2、海禁政策 含义 表现 评价 3、中国逐步融入世界 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政治 想文化 经济 思 派遣者 航线 影响
(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2 海南)26.(12分)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 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 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 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 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海禁”政策,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 调用所知识的能力。第(1)问学生一定要抓住材料一的“张士诚、方国珍之 余部,入海为盗”、“每诱岛倭入掠”、朱 元璋认为15国“得其地不足以供 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 的人民、有识之士、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原因,从海外贸易、人民生活、经 济收入等角度分析影响。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的 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 在这 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 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 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 家”。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 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 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 化。(4分)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态度
二、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新经济因素的萌发
(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农业生产: 出现风力水车;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专 业性生产区域;赋役制度变革;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生产 (1)纺织业:明代中后期,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 (2)陶瓷业:清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 技术达到顶峰。 (3)私营取代官营占主导地位。
(4)市场因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 窄。官府、地主的沉重剥削,造成农民的贫困,进而引发农民 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 (5)思想因素:儒学占据统治地位,以孔孟之道、 纲常名教为核 心,重义轻利、重本抑末、重儒轻贾。 (6)观念因素: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 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 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工商业。 从根本上说,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
中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 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重农抑商严重阻 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 思想产生,但没有成为 主流;社会主流思想儒 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发 展的潮流 西方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 确立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发达,英国进行工业革 命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思 想文化不断发展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主题深化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经济因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 内仍居主导地位。 (2)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 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把赚来的 钱往往用在买房置地上,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特点:分散经营 (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 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强。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 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 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 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 的新经济的萌芽。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 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请回答: (2)材料二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列举其 泛起“微澜”的表现。(6分) 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 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 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