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工艺》
2.课程类别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
3.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4.适用专业
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二、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负责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从事模具制造为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技能实做的复合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性等特点。

三、课程目标
《模具制造工艺》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学组织以培养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主,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模具制造类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总体目标
《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内容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构建。

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各学习情境的设置,将学生融入该情境中进行交互学习和训练,结合国家模具制造中级工职业岗位要求,通过与山东省特别是泰安市模具行业的企业合作研讨进行岗位
工作分析,确定课程着重来培养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素养: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如零件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精度、热处理要求等;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设计工艺过程、确定切削用量等;掌握典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相互间的配合关系及装配要求和方法;应用工艺编制的基本知识,制订符合技术规范的工艺文件,并评价、完善工艺方案;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及程序检查;遵守操作规范,文明生产;并通过模具制造调试综合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装配、调整试模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具体目标
四、学习项目规划
(一)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基本内容的能力目标要求,选取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了7个学习项目。

选取的典型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是将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了职业素养与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学习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
表1学习任务划分及课时分配
(三)学习项目的具体描述项目一:模具导向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项目二:模板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项目三:型芯、凸模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项目四:塑料注射模型腔加工工艺编制
项目五:压铸模型腔加工工艺编制(拓展知识)
项目六:冲裁凹模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
项目七:模具装配工艺编制
五、教学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

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规划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法组织教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切实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总数: 34 人
(2)师资队伍结构:
1)教授: 3 人, 8.8 %;副教授: 11 人, 32.4 %;讲师: 8 人,23.5 %;
2)博士: 1 人, 3.0 %;硕士: 20 人, 58.8 %;
3)50岁以上: 0 人, 0 %;36-49岁: 21 人, 61.8 %;35岁以下: 13 人,38.2 %;
4)双师素质教师【3】: 29人, 85.3 %
(3)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 45 %
2.教材
针对高职教育学生“够用,实用”为原则,课程组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顶岗指导实习之际进行市场调研,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分析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标准,根据岗位能力标准进行课程标准和计划的编制,最后选取本教材。

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材选取,即适合高职教育,又可作为企业指导的专业书籍。

使学校和企业、课程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达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对学生考核标准与其职业标准相对接。

3.教学实训条件
多媒体教室,模具实训车间。

六、考核标准及内容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

考核评分表
七、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