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时间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布置工作地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占单件时间的10%;准备 与结束时间为30分钟;加工批量为100件;试分别求出三种 不同条件下单件工时定额
解 1 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30 ×1+10%=33 分钟
2 成批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30 ×1+10%+ 30/100 = 33 3 分钟
3 单件生产条件下:
秒
表
作业分解是指为便于观测和分析而将某一作业加以细 分成若干个操作单元 秒表测时是以操作单元为单位进行
时
观测记录的;并非其操作的总时间 所有个别单元的时间之 和等于整个操作时间
间
作业分解的原因
研
1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很难评比
其快慢 划分单元后;每一单元的动作数量较少;并且性质相
究
16.01.2024
异常 值区 域
41
例如;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记
为M;观测数据如下:
20;20;21;20;22;20;19;24;20;22;
19;21;20;28;21;20;20;22;M;20
则:
n
x
xi
i1
399 21
n
19
n
2
xi x
i1
782.032
n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7 1 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 7 2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7 3 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 7 4 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
16.01.2024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作业测定的定义及作用;掌 握工时分类及标准时间的计算;领会 和掌握秒表时间研究 工作抽样 预定 时间标准法
16.01.2024
1作业时间T作:直接用于生产产品;完成工序中各项操作所 必需消耗的时间 其时间消耗的长短与加工批量大小成正比
①基本作业时间T基:指实现基本操作;直接作用于劳动对
象并改变劳动对象的尺寸 形状 性质 组合 外观等的时间
②辅助作业时间T辅:指工人为保证完成基本工艺而执行的 各种辅助性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16.01.2024
7 1 秒表时间研究
一 秒表时间研究概述
直接时间研究或 密集抽样技术
1 含义
秒表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 适 当 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
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采用的抽样技术原理; 测时的观察记录的对象是工序 ; 要求对同一工序进行重复观察和记录若干次 时间研究是指确定标准的时间;
19
管制上限UCL=21+(3x2)=27; 下限LCL=21-(3x2)=15
特点:每次依次去掉一个作业要素;将其它 作业要素合并计时;最后通过运算求出每个 作业要素的延续时间
16.01.2024
29
例如;某工序划分为a b c d四个作业要素;每次 只记录 3 个作业要素的时间值;因而得到:
第一次计时;A=a+b+c=17 s;
第二次计时;B=b+c+d=19 s;
第三次计时;C=a+c+d=18 s;
16.01.2024
11
传统工时定额的构成
1大批量生产条件下:
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 间
T单件工时定额=T作+T布+T休·生——概念公式
2成批或单件生产条件下:
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 时间
T单件工时定额=T作+T布+T休·生+T准结 ——概念公式
16.01.2024
12
工时定额计算
例 在某车床上车削轴;工序单件时间为30分钟;通过调查;确
生理宽放 疲劳宽放 管理宽放
2%~3% 0%~2% 4%~5%
2%~3% 0%~2% 4%~5%
2%
5%
8%
4%
1%~10%
3%
3%
2%~25% 4%~7%
3%~4% 0%~8%
6%
4%
1%~12%
5%
2%~5% 5%~15% 5%~15%
5%~7%
25%~35 %
5%~10%
16.01.2024
24
35
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秒
例91 切换电视机频道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从椅子上起身;走
表
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下;试进行作业划分
时 间 研 究 步 骤
作业分解 1从椅子上起身 2走到电视机旁 3抓住旋钮 4旋转旋钮 5手松开旋钮
6返回椅子旁
7坐下
操作单元 1走到电视机旁 2切换频道 3返回椅子旁 4就座
2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 测定
直接法
合成法
秒表测时法密集型抽样 工作抽样法
预定标准时间法PTS 标准资料法
16.01.2024
3
确定时间标准或工时定额的方法
经验判断法 历史记录法 作业测定法方法研究
16.01.2024
5
产品制造时间的组成
基
本
操
作
总时 制间
造
时
间
A
无
效
时
B
间
C
16.01.2024
37
第四步 测时
1 选用适当的测时方法 2 测时记录
16.01.2024
38
①
周程
T
1
13.13
2
12.84
3
13.54
4
13.36
5
12.52
6
12.64
7
连续测时记录表—p193
②
③
④
⑤
外来单元
T
T
T 失去记录T
符号
T
说明
8.28
16.53
X
10.67
A
90.25
更换皮带
省略单元
9.04
17.27
1停工时间t停——工人在工作班内;因某种原因而未能从事 生产活动而损失的时间 又分为:
① 操作者原因造成的停工t工停
② 非操作者原因造成的停工t停
2非生产时间t非—工人在工作班内作了多余的或不必要的工 作所损失的时间
① 非工人造成的t非工:管理不善造成
② 工人造成的t工 :由于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不熟练而 造成的时间消耗;如废品工时;返修工时等
16.01.2024
1. 收集资料 2.划分为单元 3. 决定观测次数
4. 测时 5. 剔出异常值 6. 计算正常时间 7. 确定宽放时间 8. 计算标准时间
31
第一步:收集资料
确定操作方法 确定材料规格 确定设备和工艺装置 确定被观测者的素质 记录工作的环境因素
16.01.2024
32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同;评比会更容易 准确
步
2 操作者在整个操作中;其动作速度很难保持一致;也许 有些单元速度较快;另一些又较慢;有些也许正好;所以如对
骤
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动作快慢可作较精确的调整
16.01.2024
33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秒
表
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 分开
时
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 单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7.39
∕
B
30.66 更换并调整螺丝
8.72
17.05
A
外6来.8单5 元1 11.22
C
8.53
16.36
6.28
外1来0.3单8元2 D
B
8.68
1687
7.31
外1来1.4单9元3 E
C
8.81
17.01
6.43
10.41
F
工具掉地上,拾 起擦灰,并调整
G
16.01.2024
39
第五步 剔除异常值
16.01.2024
9
3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休:指工人在轮班 中用以恢复体力 视力和生理需要所消耗的 时间
4准备与结束时间: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 成一项生产任务;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结束 工作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16.01.2024
10
❖ 非定额时间t:在一个工作班内因停工而损失的时 间;或执行非生产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观测点 抓住旋钮的瞬间 手松开旋钮的瞬间 坐下的瞬间 从椅子上起身的瞬间
16.01.2024
36
第三步 决定观测次数P188
一般采用误差界限法;误差+5%;可靠度为+95%
2
N
4 0
n
n Xi2
i1
n i
2
Xi
n
Xi
i1
上式中;Xi——每一次秒表读数; n——预观测的次数
16.01.2024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
16.01.2024
18
产业别宽放率之参考日本
产业别 精密工业 量测仪器
轻电机 轻电机 重电机
汽车 汽车 橡胶 化学工业
代表公司 A B C D E F G I J
生产形态 量产 量产 量产 量产 单件 量产 量产 量产 量产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 影响而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最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
16.01.2024
40
正常值为x
管制上限 UCL
3 内的数值;超过者为异常值
管制下限 LCL
68.72%
异常值 区域
3
95.45% 99.73%2 1 x 12 3正态分布曲线
束时
时
地时
理需
间
间
间
要
T准
T作
T布
T休
非 生 产 时 间 t非
非操作 者原因 造成的 停工时
间 t停
基本时间T基 机动时间
16.01.2024
辅助时间T辅
技术性的T技布 组织性的 T组布
手动时间
机手并动时间
工时消耗分类图
操作者 原因造 成的停 工时间 t工停
7
❖定额时间: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下;工人为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必需消耗 的时间
注意:现行定额是标准时间;而计划定额 与 目标定额则与标准时间有差 异
16.01.2024
16
我国与西方及日本等国工时消耗的比较
定额时间
非定额时间
作业时间
布休时间
中国
准备 结束 时间
基本 时间
辅助 时间
布置工作地时间
组织性 技术性
的
的
休息与生 理需要时
间
非生 产时
间
由于企业原 因造成的停
工损失
由于公认 原因造成 的停工损
区别:
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 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 唯一的量值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由于 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 如现行定额 计划定 额 目标定额等
联系 :
1标准时间是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2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失
标准时间
西方
工作时间
宽放时间
日本 调整 等国 时间 机动 手动
疲劳宽放
不可避免的
时间 时间 固定 变动 迟延
政策性宽放
非标准时 间
可以避免 的迟延
16.01.2024
17
标准时间的构成
观测时间
评比 因数
私事 疲劳 程序 特别 政策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构成
宽放时间
间
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 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
研
本单元时间 6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
究
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 人
步
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 操作的标准时间 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
骤
其标准时间
16.01.2024
34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辩认的起点和终点 单元时间长短适度 一般以0 04min为宜 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P185 规则单元 间歇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P186 材料搬运时间应与其它单元分开
16.01.2024
单件工时定额=30 ×1+10%+ 30 = 63 分钟
16.01.2024
13
标准时间
1 定义
标准时间是指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 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 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如何理解
16.01.2024
14
标准时间的特性
客观性 可测性 适用性
16.01.2024
15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第四次计时;D=a+b+d=12 s;
A+B+C+D= 3a+b+c+d=66 s;
设 X=a+b+c+d=22 s
所以各作业要素的时间值为:
a=XB=2219=3 s
b=XC=2218=4 s
c=XD=2212=10 s
d=XA=2217=5 s
16.01.2024
30
7 3 时间研究的步骤
时间研究八步骤
16.01.2024
25
7 2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与方法
1 时间研究的工具
1秒表停表 马表 2观察板 3时间研究表格 4其他工具
B
A
C
16.01.2024
27
2 秒表测时的方法:
连续测时法 归零测时法 累计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16.01.2024
28
周程测时法
适用于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
8
2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工人在工作班中用于照看和保持工 作地的正常状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①组织性布置工作地时间T组布:是用于轮班开始和终了
的准备和结束工作;以及交接班工作消耗的工时;它随着轮 班而重复出现;如打扫工作地 填写记录 擦机床等
②技术性布置工作地时间T技布:是指在工作班中间;由于
技术上的需要;为维持技术装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用于照 管工作地的时间;如更换刀刃 清楚切削 校正刀锯和调整设 备等 T技布时间的长短和基本时间成正比
指完全依照设计资料,以最 佳的制造方法,能制造出该 产品的所需最小时间值
因产品设计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计划及操作 方法不当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 发生的无效时间
6
工时消耗及标准时间
1 工时消耗
定额时间(T)
全部工作时间
非定额时间(t)
准备
作
布置
休息
与结
业
工作
与生
解 1 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30 ×1+10%=33 分钟
2 成批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30 ×1+10%+ 30/100 = 33 3 分钟
3 单件生产条件下:
秒
表
作业分解是指为便于观测和分析而将某一作业加以细 分成若干个操作单元 秒表测时是以操作单元为单位进行
时
观测记录的;并非其操作的总时间 所有个别单元的时间之 和等于整个操作时间
间
作业分解的原因
研
1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很难评比
其快慢 划分单元后;每一单元的动作数量较少;并且性质相
究
16.01.2024
异常 值区 域
41
例如;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记
为M;观测数据如下:
20;20;21;20;22;20;19;24;20;22;
19;21;20;28;21;20;20;22;M;20
则:
n
x
xi
i1
399 21
n
19
n
2
xi x
i1
782.032
n
第7章 秒表时间研究
7 1 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 7 2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7 3 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 7 4 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
16.01.2024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作业测定的定义及作用;掌 握工时分类及标准时间的计算;领会 和掌握秒表时间研究 工作抽样 预定 时间标准法
16.01.2024
1作业时间T作:直接用于生产产品;完成工序中各项操作所 必需消耗的时间 其时间消耗的长短与加工批量大小成正比
①基本作业时间T基:指实现基本操作;直接作用于劳动对
象并改变劳动对象的尺寸 形状 性质 组合 外观等的时间
②辅助作业时间T辅:指工人为保证完成基本工艺而执行的 各种辅助性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16.01.2024
7 1 秒表时间研究
一 秒表时间研究概述
直接时间研究或 密集抽样技术
1 含义
秒表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 适 当 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
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采用的抽样技术原理; 测时的观察记录的对象是工序 ; 要求对同一工序进行重复观察和记录若干次 时间研究是指确定标准的时间;
19
管制上限UCL=21+(3x2)=27; 下限LCL=21-(3x2)=15
特点:每次依次去掉一个作业要素;将其它 作业要素合并计时;最后通过运算求出每个 作业要素的延续时间
16.01.2024
29
例如;某工序划分为a b c d四个作业要素;每次 只记录 3 个作业要素的时间值;因而得到:
第一次计时;A=a+b+c=17 s;
第二次计时;B=b+c+d=19 s;
第三次计时;C=a+c+d=18 s;
16.01.2024
11
传统工时定额的构成
1大批量生产条件下:
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 间
T单件工时定额=T作+T布+T休·生——概念公式
2成批或单件生产条件下:
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 时间
T单件工时定额=T作+T布+T休·生+T准结 ——概念公式
16.01.2024
12
工时定额计算
例 在某车床上车削轴;工序单件时间为30分钟;通过调查;确
生理宽放 疲劳宽放 管理宽放
2%~3% 0%~2% 4%~5%
2%~3% 0%~2% 4%~5%
2%
5%
8%
4%
1%~10%
3%
3%
2%~25% 4%~7%
3%~4% 0%~8%
6%
4%
1%~12%
5%
2%~5% 5%~15% 5%~15%
5%~7%
25%~35 %
5%~10%
16.01.2024
24
35
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秒
例91 切换电视机频道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从椅子上起身;走
表
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下;试进行作业划分
时 间 研 究 步 骤
作业分解 1从椅子上起身 2走到电视机旁 3抓住旋钮 4旋转旋钮 5手松开旋钮
6返回椅子旁
7坐下
操作单元 1走到电视机旁 2切换频道 3返回椅子旁 4就座
2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
作业 测定
直接法
合成法
秒表测时法密集型抽样 工作抽样法
预定标准时间法PTS 标准资料法
16.01.2024
3
确定时间标准或工时定额的方法
经验判断法 历史记录法 作业测定法方法研究
16.01.2024
5
产品制造时间的组成
基
本
操
作
总时 制间
造
时
间
A
无
效
时
B
间
C
16.01.2024
37
第四步 测时
1 选用适当的测时方法 2 测时记录
16.01.2024
38
①
周程
T
1
13.13
2
12.84
3
13.54
4
13.36
5
12.52
6
12.64
7
连续测时记录表—p193
②
③
④
⑤
外来单元
T
T
T 失去记录T
符号
T
说明
8.28
16.53
X
10.67
A
90.25
更换皮带
省略单元
9.04
17.27
1停工时间t停——工人在工作班内;因某种原因而未能从事 生产活动而损失的时间 又分为:
① 操作者原因造成的停工t工停
② 非操作者原因造成的停工t停
2非生产时间t非—工人在工作班内作了多余的或不必要的工 作所损失的时间
① 非工人造成的t非工:管理不善造成
② 工人造成的t工 :由于工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不熟练而 造成的时间消耗;如废品工时;返修工时等
16.01.2024
1. 收集资料 2.划分为单元 3. 决定观测次数
4. 测时 5. 剔出异常值 6. 计算正常时间 7. 确定宽放时间 8. 计算标准时间
31
第一步:收集资料
确定操作方法 确定材料规格 确定设备和工艺装置 确定被观测者的素质 记录工作的环境因素
16.01.2024
32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同;评比会更容易 准确
步
2 操作者在整个操作中;其动作速度很难保持一致;也许 有些单元速度较快;另一些又较慢;有些也许正好;所以如对
骤
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动作快慢可作较精确的调整
16.01.2024
33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秒
表
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 分开
时
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 单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7.39
∕
B
30.66 更换并调整螺丝
8.72
17.05
A
外6来.8单5 元1 11.22
C
8.53
16.36
6.28
外1来0.3单8元2 D
B
8.68
1687
7.31
外1来1.4单9元3 E
C
8.81
17.01
6.43
10.41
F
工具掉地上,拾 起擦灰,并调整
G
16.01.2024
39
第五步 剔除异常值
16.01.2024
9
3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休:指工人在轮班 中用以恢复体力 视力和生理需要所消耗的 时间
4准备与结束时间: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 成一项生产任务;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结束 工作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16.01.2024
10
❖ 非定额时间t:在一个工作班内因停工而损失的时 间;或执行非生产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观测点 抓住旋钮的瞬间 手松开旋钮的瞬间 坐下的瞬间 从椅子上起身的瞬间
16.01.2024
36
第三步 决定观测次数P188
一般采用误差界限法;误差+5%;可靠度为+95%
2
N
4 0
n
n Xi2
i1
n i
2
Xi
n
Xi
i1
上式中;Xi——每一次秒表读数; n——预观测的次数
16.01.2024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
16.01.2024
18
产业别宽放率之参考日本
产业别 精密工业 量测仪器
轻电机 轻电机 重电机
汽车 汽车 橡胶 化学工业
代表公司 A B C D E F G I J
生产形态 量产 量产 量产 量产 单件 量产 量产 量产 量产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 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 影响而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最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
16.01.2024
40
正常值为x
管制上限 UCL
3 内的数值;超过者为异常值
管制下限 LCL
68.72%
异常值 区域
3
95.45% 99.73%2 1 x 12 3正态分布曲线
束时
时
地时
理需
间
间
间
要
T准
T作
T布
T休
非 生 产 时 间 t非
非操作 者原因 造成的 停工时
间 t停
基本时间T基 机动时间
16.01.2024
辅助时间T辅
技术性的T技布 组织性的 T组布
手动时间
机手并动时间
工时消耗分类图
操作者 原因造 成的停 工时间 t工停
7
❖定额时间: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下;工人为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必需消耗 的时间
注意:现行定额是标准时间;而计划定额 与 目标定额则与标准时间有差 异
16.01.2024
16
我国与西方及日本等国工时消耗的比较
定额时间
非定额时间
作业时间
布休时间
中国
准备 结束 时间
基本 时间
辅助 时间
布置工作地时间
组织性 技术性
的
的
休息与生 理需要时
间
非生 产时
间
由于企业原 因造成的停
工损失
由于公认 原因造成 的停工损
区别:
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 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 唯一的量值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由于 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 如现行定额 计划定 额 目标定额等
联系 :
1标准时间是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2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失
标准时间
西方
工作时间
宽放时间
日本 调整 等国 时间 机动 手动
疲劳宽放
不可避免的
时间 时间 固定 变动 迟延
政策性宽放
非标准时 间
可以避免 的迟延
16.01.2024
17
标准时间的构成
观测时间
评比 因数
私事 疲劳 程序 特别 政策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构成
宽放时间
间
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 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
研
本单元时间 6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
究
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 人
步
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 操作的标准时间 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
骤
其标准时间
16.01.2024
34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辩认的起点和终点 单元时间长短适度 一般以0 04min为宜 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P185 规则单元 间歇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P186 材料搬运时间应与其它单元分开
16.01.2024
单件工时定额=30 ×1+10%+ 30 = 63 分钟
16.01.2024
13
标准时间
1 定义
标准时间是指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 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 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如何理解
16.01.2024
14
标准时间的特性
客观性 可测性 适用性
16.01.2024
15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第四次计时;D=a+b+d=12 s;
A+B+C+D= 3a+b+c+d=66 s;
设 X=a+b+c+d=22 s
所以各作业要素的时间值为:
a=XB=2219=3 s
b=XC=2218=4 s
c=XD=2212=10 s
d=XA=2217=5 s
16.01.2024
30
7 3 时间研究的步骤
时间研究八步骤
16.01.2024
25
7 2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与方法
1 时间研究的工具
1秒表停表 马表 2观察板 3时间研究表格 4其他工具
B
A
C
16.01.2024
27
2 秒表测时的方法:
连续测时法 归零测时法 累计测时法 周程测时法
16.01.2024
28
周程测时法
适用于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
8
2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工人在工作班中用于照看和保持工 作地的正常状态所必须消耗的时间
①组织性布置工作地时间T组布:是用于轮班开始和终了
的准备和结束工作;以及交接班工作消耗的工时;它随着轮 班而重复出现;如打扫工作地 填写记录 擦机床等
②技术性布置工作地时间T技布:是指在工作班中间;由于
技术上的需要;为维持技术装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用于照 管工作地的时间;如更换刀刃 清楚切削 校正刀锯和调整设 备等 T技布时间的长短和基本时间成正比
指完全依照设计资料,以最 佳的制造方法,能制造出该 产品的所需最小时间值
因产品设计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计划及操作 方法不当而发生的无效时间 因产品生产过程中管理原因而 发生的无效时间
6
工时消耗及标准时间
1 工时消耗
定额时间(T)
全部工作时间
非定额时间(t)
准备
作
布置
休息
与结
业
工作
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