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
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兰兰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稿的片段,请你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时间.的chǐ lún悄然转动,zhǎ yǎn间,毕业的离歌已经奏响。
打开记忆的闸门,搜寻成长的足迹:我们在biān pào的噼啪声里感受中华传统习俗的文化魅力;在朱自清的真情告
白中懂得
..了对shí guāng的敬畏;在瞻仰李大钊塑像时_______了共产党人chè dǐ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在探索真理诞生的过程中_______了那些在科学lǐng yù有所jiàn shù的人,他们都善于在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善于发问,并不(俱惧)困难,不断追根求(源原)……这些感受、体验与发现,都给成长中的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1.根据拼音和语境,按顺序在方框里写出正确的词语,力求规范整洁。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间”与“时间”的“间”读音相同
..的一项是()
A.间.接B.间.距C.黑白相间.D.亲密无间.
3.把文段中括号里不正确
...的字用“\”划去。
4.“搜寻”的“搜”一共( )笔,第六笔是( )
5.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懂得”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的词语。
6.文段中画线部分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代替。
二、填空题
7.下面是班长在典礼上的赠言。
请你根据积累将内容补充完整。
少年当勤学。
我们要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为榜样,有“ ,一字值千金”的态度,有“莫道君行早,”的紧迫感。
还要学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自强不息。
跨出校门,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辱,一定要胸怀大志。
“为人民利益而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无论是
心怀大义的周恩来,的张思德,还是的,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语言表达
8.请你引用积累的古诗句或名言警句写一段“毕业赠言”送给老师或者送给同桌,也可以送给自己:
9.六年的校园生活,写满了我们成长
..的呢?请你从下面
..的故事。
关于成长,你是如何理解
词语中选择一个,简要讲讲成长背后的故事
..。
感恩自信诚实挫折独立合作
我选择的是( )。
四、句子训练
10.观看视频、图片,了解领袖英雄事迹。
A.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视频时,同学们泪水如雨
....,洒了一地
....。
B.观看周总理飞机遇险故事时,整个教室异常安静
..,(先想想A句加点部分有什么特点,然后围绕B句加点部分仿写)
五、填空题
11.在“航天英雄图片展”活动中,同学们准备了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的资料。
下面是配图文案,请你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他总是乐观又豁达,遇到挫折能很快振作,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很多时候都要面对高难度的科研项目,他从不退缩。
六、语言表达
12.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刻你的心愿是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七、填空题
13.主题演讲赞英雄。
同学们准备“英雄赞歌”主题演讲稿,想要引用古诗句。
梳理古诗的过
程中发现,诗人常常借助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如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又如郑燮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
”再如:的《》:“ ,。
”
八、语言表达
14.联系实际“论”英雄。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大家都爱读。
班级围绕“鲁滨逊是/不是英雄”展开辩论。
请你先做选择,然后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鲁滨逊是英雄反方:鲁滨逊不是英雄,是个冒险家。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节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5.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探索,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请你用“ ”划出发现的现象,用“ ”划出得出的结论。
16.作者选用阿瑟林斯基的事例,要论证的观点是:
17.如果再选择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下面哪个事例更恰当?说明理由。
A.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溢出,反复试验后,发现浮力定律。
B.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反复实验后发现铁球下落速度跟铁球轻重没关系。
事例更恰当,理由是。
18.为参加“爱科学”主题班会,兰兰查找了以下材料,她想证明的观点是()
材料一: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小时候最喜欢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材料二: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利用工作的空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
他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
随后,他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A.有志者事竟成。
B.兴趣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动力。
C.勤能补拙。
D.科学发现或发明需要机遇。
19.围绕下面第一句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照样子至少再写出两个事例)
阅读经典书籍,使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稻草人》,我明白了做人应该为他人着想,学会奉献,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
阅读理解。
最初的开始
①9月1号是开学的日子。
我一睁眼,太阳都老高了,大叫一声爬起来,怪妈不叫醒我。
妈说:“现在刚刚6点,你爸爸也是刚起来。
”我说:“我爸是我爸,我是我。
”妈说:“你别矫情!头天上学,咱们顺顺当当的,你别给我来劲。
”我忍了。
②我把放在枕头边的新衣裳穿起来,特意拿香皂洗了脸。
妈把我好好打扮了一番,给两个小毛辫扎上了蝴蝶结,还把她自己用的胭脂往我脸上点了点,把我美的,偷偷照了好几回镜子。
镜子里的小姑娘可漂亮了,连我都不知道她是谁了!
③北京的早晨,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群鸽子响着好听的哨音从我们家上空飞过,好像在祝贺我。
④出了门不一会儿就到了学校。
一个红色的小门,油漆已经斑驳,掉了颜色。
我看到很多大同学都是自己背着书包来学校的,他们向站在校门口的老师鞠躬问好。
⑤刚进校门就有大同学把我送进教室。
一年级一班。
教室在一个大天棚底下,教室里有许多桌子和板凳,黑板上画着画,写着“欢迎新同学”。
家长只能把孩子领到教室门口,不少人隔着玻璃跟孩子招手……我观察到,这个班没人送到教室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孩。
那男孩又高又大,从老师对他的招呼里我知道,他的名字叫李德利。
李德利,多么俗气的名字。
⑥老师点过名,让我们在教室外头按大小个排成一排,依次进入教室,第一排坐满了坐第二排,轮到我就到了最后一排靠墙的位置。
最后一个进来的是李德利,他被安排在我旁边。
离座位还有好远,他就把书包拽过来,砸在课桌上,然后大大咧咧地把自己摔在椅子上。
一副什么都见过的老学生模样。
李德利剃着光头,脑袋上有道疤,眼睛往上吊着长,薄嘴唇,
扇风耳,一看就不是善茬儿。
我举手报告老师,说我不喜欢这个位子,也不愿意和旁边这个同学同桌。
老师说她知道了,座位是会换的,暂时就这样坐。
没有解决问题,报告白打了,我很不愉快。
⑦开学第一天三节课:第一节课,点名,排座位,听老师讲话。
第二节课,发书本,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第三节课,老师领着参观学校。
刚上第二节课,李德利就和我打起来了。
他拿皮筋不住地绷我胳膊,大概是因为我说了不愿意跟他坐,他恼了。
爸爸说过,女孩儿不能轻易让人欺负,谁打你,你就要勇敢地打回去。
⑧我打回去了。
李德利又打回来了。
我又打过去。
高大的李德利一下薅住我的头发,使劲拽,把我的蝴蝶结扯下来,辫子也散了。
我使出自己的法宝,像火车拉笛儿一样叫唤起来。
班里秩序一下乱了,大家都回头看我们。
老师让李德利到教室门口站着去。
李德利二话没说,……
⑨开学第一天就这么轰轰烈烈地过去了。
〔节选自叶广芩的小说《土狗老黑闯祸了》(有删改)〕《资料袋》:“我”,一个无比鲜活的北京大妞,名叫丫丫,因为属耗子,所以叫耗子丫丫。
老黑是“我”家里养的一条土狗。
李德利,因为考试不及格,留级了两次,爱恶作剧。
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有固定工作。
他在家会搭暖棚,种菜卖钱,会给生病的母亲做好吃的面食。
20.由情节推测,小说片段可能是目录______中的内容。
A.第一章:土狗老黑B.第二章:上姥姥家
C.第三章:我上学啦D.第四章:老黑闯祸
21.片段展现了丫丫一天中的三个场景,根据文章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22.在这三个场景中,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3.丫丫上学第一天有着丰富的内心感受。
读第③自然段,可以从中体会到丫丫的心情,我发现作者是用的方法写出人物心情的。
24.小说中的人物是立体的、多面的。
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文后资料袋,照样子写出李德利的人物简介。
丫丫——优点:活泼、敢于表达,不喜欢同桌会举手跟老师报告。
缺点:做事冲动,以貌取人,因为李德利的外貌就不想和他做同桌。
李德利——优点:
缺点:
25.我们学过多种写人方法,如:③选用典型事例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③通过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
请你发挥想象,结合人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第③段的省略号补写完整。
李德利二话没说,
十、书面表达
26.习作
读完《最初的开始》,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
是啊,六年的小学生活,有太多的人和事,景和物让我们难以忘怀,他(它)们在我们脑海中沉淀成一种养分,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每次回想起来,都如阳光般温暖……请围绕“暖”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写一篇习作,表达对小学生活的难忘留恋之情。
可以直接抒情,可以融情于事、物、景……如果是写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写具体,把情感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4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2.B 3.俱原4.12/十二横5.了解知道6.见微知著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机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齿”“鞭”“彻”“域”“建”容易写错。
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本题考查多音字。
时间.:“间”读作第一声,即jiān,主要表示时段、时刻间隔或某个持续的时间段。
A.间.接:“间”读作“jiàn”,表示不直接地,通过第三者或媒介发生的;
B.间.距:“间”读作“jiān”,指的是两个物体或事物之间的距离或空间间隔;
C.黑白相间.:“间”读作“jiàn”,意为没有间隔或空隙,它常用来形容关系紧密、没有隔阂,或者形容事物之间界限模糊、难以分辨。
D.亲密无间.:“间”读作“jiàn”,用来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没有丝毫隔阂或距离,就像没有间隔一样;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不惧困难:表示对困难持有不畏惧、不退缩的态度,故划去“俱”;
追根求源:意指追究事物的根源或起因,故划去“原”。
4.本题考查笔画笔顺。
“搜”一共12笔:横、竖钩、提、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第六笔是横。
5.本题考查近义词。
懂得:知道(意义、做法等)。
与“懂得”意思相同的词语如:了解、明白、理解、领会等。
6.本题考查四字词语。
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或结果,形容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
故填见微知著。
7.专心致志读书须用意更有早行人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就比泰山还重就比鸿毛还轻无私奉献视死如归董存瑞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和名篇名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致”“须”“更”“尚”“唱”“泰”“鸿”的正确写法。
《为人民服务》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所以可以填: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
还有:无私无畏、英勇牺牲的董存瑞;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亲爱的同桌,虽然即将毕业分别,但我相信我们的友情不会因距离而疏远。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及古诗词的积累。
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写出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送给老师或者送给同桌,也可以送给自己,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老师,您就如那无声的春雨,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9.感恩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无数心血。
每天按时按点接送我上下学,督促我写作业,把最好的都给了我,而他们在辛苦的工作和每日的操劳中渐生华发。
我会尽量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让他们操心,主动承担一些家务,让他们减轻负担。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学生从给出的词语“感恩、自信、诚实、挫折、独立、合作”选择一个,写一写对成长的理解即可,简要讲讲背后的故事,答案不唯一。
示例:自信:考试失利,做错事情被责骂等都会让我不自信,害怕出错,后来上了一节心理课,我才知道,出错是正常的,有时候考得不好也是正常的,但是要从中汲取教训,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做错事情,不害怕失败了。
因此我觉得自信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10.静得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样。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注意事项:1、审清题意:即要明确试题要求仿写怎样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条件。
2、明确话题(隐含型的),抓住语义中心。
3、分析结构:即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形式,明确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要判断复句的类型。
4、判断修辞:大多数仿写试题都涉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例句判断仿句应该运用的修辞。
5、美化语言:仿写题多是一些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语段,语言优美,生动,深邃,传神,所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
6、仿写后仔细阅读,观察所写的与题目格式类型是否一致。
本题例句为夸张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同学们的伤心。
仿写时,也要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教室里的安静,示例:观看周总理飞机遇险故事时,整个教室异常安静,静得仅能听到同学们的呼吸声。
11.即使也虽然但是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这句话主要是在强调桂海潮面对挫折和高难度科研项目时的态度。
前半句强调他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遇到挫折”和“能很快振作”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可以用“即使……也……”或者“就算……也……”等关联词;后半句表明他面对高难度科研项目的态度,“很多时候都要面对高难度的科研项目”和“他从不退缩”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或者“尽管……但是……”等关联词。
示例:他总是乐观又豁达,就算遇到挫折也能很快振作,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管很多时候都要面对高难度的科研项目,但是他从不退缩。
12.我的心愿是当一名科学家。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我每天都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写个人心愿的规划及实现方式,展现决心。
注意语句通顺,不要有错别字即可,示例:我的心愿是当老师,我会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培养品德,积极实践,为梦想奋斗。
13.要留清白在人间任尔东西南北风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书写时注意“留”“清”“任”“南”的正确写法。
补充一位诗人及其作品中的诗句,且该诗句要能体现诗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示例: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14.我认为鲁滨逊是英雄。
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未知的困难和危险,他没有丝毫气馁害怕,而是积极乐观地生活;自己想办法打造工具,种粮食;捕捉、驯养、繁殖野山羊;打败野人,救下星期五……他乐观、机智、勇敢,这不就是一个英雄应有的品质么?【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的立场。
如果选择正方,就要从鲁滨逊在孤岛上展现出的勇敢、智慧、坚韧等品质来论证他是英雄。
可以提及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如
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生活条件,以及他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的勇敢抉择等方面。
如果选择反方,就要强调鲁滨逊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冒险精神,而非英雄的特质。
可以指出他流落荒岛并非出于拯救他人或为了伟大的目标,而是因为航海冒险的意外;还可以说他在岛上的生存更多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是为了他人或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示例:
我选择正方,认为鲁滨逊是英雄。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被困荒岛,但他没有绝望和放弃。
他勇敢地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造住所、种植庄稼、驯养动物,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问题。
他的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钦佩。
比如,当他遭遇风暴,船只失事,所有人都感到绝望时,只有他保持冷静,积极寻找生存的机会。
这种在极端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足以证明他是一位英雄。
我选择反方,认为鲁滨逊不是英雄,而是个冒险家。
鲁滨逊出海的初衷是为了追求冒险和刺激,并非有什么高尚的目的。
他流落荒岛是因为冒险中的意外,而不是为了拯救他人或完成伟大的使命。
在荒岛上,他主要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而努力,这种行为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求生本能,而不是英雄的无私奉献和伟大担当。
例如,他在岛上的种种努力,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而不是为了造福他人或者改变世界。
所以,他只是一个有着冒险经历的人,而非英雄。
15.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7. A 因为事例A中,阿基米德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结论,这与文中事例的叙述过程一致。
事例B中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原有的观点产生怀疑,之后去反复试验,重新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本文中事例的叙述过程不一致。
18.B 19.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我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面对困境时强大的内心和野外生存的技能;阅读《童年》,我从阿廖沙身上学到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一颗勇敢纯洁之心,在黑暗之中默默成长。
【解析】1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内容“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是“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阿瑟林斯基发现的现象为: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最终的结论是: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
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16.本题考查观点。
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一现象,由此产生一系列疑问,如“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然后带着这些疑问进行反复的实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体现了他善于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追问,通过反复探索去寻求真理。
这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观点相契合,即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勇于探索,在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事例与阿瑟林斯基的事例在结构上更为相似,都是先发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不寻常现象(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阿基米德发现洗澡时水溢出),然后提出疑问,并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最终得出了重要的科学结论(阿瑟林斯基发现眼珠转动与做梦的关系,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这种从疑问到探索再到发现的过程,正是作者想要通过这两个事例来论证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而B事例虽然也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但它更多地是体现了对已有观点的质疑和推翻(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新观点,这与阿瑟林斯基和阿基米德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不完全一致。
因此,B事例虽然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索例子,但相比之下,A事例更符合作者想要论证的观点。
故选A。
18.本题考查观点。
材料一中达尔文小时候对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以及自然历史有浓厚兴趣,后来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材料二中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正是因为这个兴趣促使他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两个材料都强调了人物因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从而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和发明,而“有志者事竟成”强调的是志向和毅力;“勤能补拙”强调的是勤奋可以弥补不足;“科学发现或发明需要机遇”强调的是机遇的重要性,这三个观点均与所给材料的主旨不符。
兰兰想证明的观点是“兴趣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动力”。
故选B。
19.本题考查开放探究题。
通过阅读《稻草人》明白了做人应为他人着想等道理,为后面续写提供了范例。
即通过具体阅读某一本经典书籍,阐述从中获得的感悟和收获,以此来体现阅读经典书籍的益处。
比如: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从诸葛亮身上,我学会了足智多谋、忠诚敬业,在面对困难时要冷静思考、积极谋划;通过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的坚强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