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魅力_论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1] 文军.西方翻译理论著作概要.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 [ 2] 陈德彪.英汉翻译入门.外研社, 2007.
189
○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34期
周刊
一 个 十 九 世 纪 爱 尔 兰 农 民 的 “美 国 梦”
— ——解析《Far and Away》
孙欣
( 鲁东大学 大学外语部, 山东 烟台 264025)
周刊 2008年第34期 ○ 文化艺术研究
影像中的魅力
— ——论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改编
பைடு நூலகம்
康茂华 李 凤
(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莎士比亚戏剧是推动影视发展的一种动力, 其 戏剧剧本为当代电影改编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对莎剧改编 的可行性及现状进行了相关探讨, 并对列举的中西经典改编 电影版本进行了详细分析。
汉 语 中 某 些 植 物 词 喻 义 也 很 深 刻 。 “杨 柳 ”可 喻 “风 尘 女
子 ”、“轻 浮 、无 情 的 女 子 ”, 以 及 妓 院 等 , 如 “水 性 杨 花 ”、“花 街 柳 巷 ”、“寻 花 问 柳 ”等 。英 语 的 willow却 是 悲 伤 命 运 的 象 征 。柳 树的形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 是与奥菲莉和黛丝泰蒙娜的 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黛丝泰蒙娜在离开人世之前唱的正 是柳树之歌。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剧本 电影改编
莎士比亚堪称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其作品经典无数, 至 今仍为各地艺术人士以各种形式改编上演提供思想源泉。
2006年 冯 小 刚 的 《夜 宴 》华 装 上 映 , 关 于 莎 剧 对 当 代 电 影 产生的影响因此也成为电影和文学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难怪冯导要借《哈姆雷特》制造噱头, 电影自诞生开始, 就和莎 翁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默片到有声电影, 从黑白片到彩色 片, 从舞台剧到卡通片, 从古典风格到后现代流派, 一百年的 历史上演了一百年的莎士比亚。仅仅默片时代对莎剧的改编 上演就有400多次。有声电影出现后, 据《吉尼斯大全》记载, 截 止 到20世 纪80年 代 中 期 , 忠 于 原 著 的 改 编 就 不 下270次 , 还 不 包括种种由莎剧变形后的衍生影片, 真是堪称文学名著改编 之最。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从1895年电影诞生至今, 在全世界 的电影舞台上尽显其无穷魅力。
莎剧可以成为电影剧本源自其具有剧本元素。美国电影
理论家道格拉斯·布朗德在其著作《电影中的莎士比亚》中说 : “莎 士 比 亚 的 剧 本 与 其 说 是 戏 剧 著 作 , 不 如 说 , 它 们 是 电 影 剧 本, 是电影诞生在三个世纪前写作的电影剧本。”他的话并无 夸张之嫌, 仅以《哈姆雷特》一剧来说, 《哈姆雷特》是莎翁四大 悲剧之首, 自然也成为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的名剧。这部剧之 所以为众多导演竞相改编, 并如此成功地为各位导演囊括大 奖助一臂之力, 从其文学本质上来看, 不可否认的是它符合了 电影编剧们的口味, 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它具备了“电影性”: 剧情结构对称, 角色错综复杂, 对生命意义的隐喻, 份量足够 的性、乱伦和暴力等元素, 以及剧本本身所蕴含的强劲戏剧张 力。正是这些要素成就了几百年前的戏剧剧本向现代电影剧 本的成功转型。
中 国 文 化 往 往 将 “悲 、凉 、伤 、愁 ”与 “秋 ”连 在 一 起 。秋 风 一 起 , 凉 意 顿 生 , 便 有 “逢 秋 悲 寂 寞 ”, 生 出 许 多 “幽 怨 悲 愁 ”的 情 愫 , 如 : 蒋 士 的 “泪 与 秋 河 相 似 , 点 点 注 天 东 ”; 欧 阳 修 的 “夜 静 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起皆是恨”等名句。而英语的autumn却 正 好相反, 它不仅没有“愁滋味”, 而且常与“宁静的秋日情调”联 系在一起, 如“秋语、秋蛩”等; “秋声”也常有欢乐之意。在翻译 中 对 这 些 色 彩 词 语 得 仔 细 斟 酌 , 不 留 意 便 会 出 现 “文 化 失 真 ” 现象。
莎剧改编的另一种模式是借用原剧主要故事情节来编写 新剧本。在解构之风盛行的艺术领域 , 戏仿、解构甚至成为后 现代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些电影人另辟蹊径, 以现代 人的视角去演绎莎剧的精神, 对原著甚至做了“整容”, 拍摄了 很多戏仿、解构, 甚至是反讽的莎士比亚电影。其中以美国电 影《现代版罗密欧与茱丽叶》、2000版《哈姆雷特》, 日本黑泽明 根 据 《麦 克 白 》改 编 而 成 的 影 片 《蜘 蛛 巢 城 》, 中 国 的 《夜 宴 》等 电影为突出代表。这些影片从现代视角切入, 借助莎翁原著作 为载体, 揭示相应时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可谓是蕴含着异国情 调的莎士比亚电影。
奥 立 弗 在 此 剧 中 自 制 、自 导 、自 演 , 全 片 打 破 了 舞 台 剧 的
一 、探 究 词 语 的 历 史 、社 会 背 景 意 义 及 文 化 内 涵 文化翻译既要考虑历史、社会背景 , 又要注重那些有同有 异、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词语, 译者要保持清晰的思维, 既要 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 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例如“骨鲠在喉”是有话要说 , 非先吐之而后快, 而“have a bone in one’s throat”则正好相反, 是把骨头卡了喉咙作 为 不 愿 说话的借口。又如中国成语“知子莫如父”与美国的成语“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child.”似 乎 在 形 式 与 意 义 上 都 很 相 近, 其实涵义相反。汉语强调父亲最了解孩子: 英语却用“It is ( a wise father) that...”这种句型来反衬即使父 亲 也 不 一 定 了 解 孩 子 。 再 看 下 面 的 谚 语 : The nearer the bone, the sweeter the meat. 有人把它译成“越是贴骨的肉越香”, 那就只 会 使 人 想 到 作为食品的肉类。这仅是对字面表层含义的理解, 它真正的喻 义是“slim people are more attractive than fat people”。 二 、留 神 带 有 异 域 感 情 色 彩 词 语 的 翻 译 不同的民族对一些具有文化含义的动、植物词 , 以及季节 词的属性和特征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 故而产生了丰富的 联想, 并出现了许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隐喻现象, 使英汉语 中 的 某 些 词 语 产 生 了 褒 贬 、好 恶 、悲 欢 等 浓 郁 的 感 情 色 彩 。 英汉习俗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某些动物的态度及其深
综上所述, 要准确地把握好翻译中文化的度, 就必须考虑 这三个要素: 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 理。从宏观上 , 译 者 要 了 解 文 化 的 蕴 含 、翻 译 的 基 本 理 论 及 技 巧 , 在 微 观 上 要 仔 细 观 察 以 上 “三 要 素 ”的 差 异 并 且 加 以 对 比 和 分 析 , 从 而 找 出 “文 化 失 真 ”产 生 的 原 因 。 总 之 , 只 有 在 考 虑 异域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 使译文“神、形” 并茂, 这样才能确保文化“传真”的实现, 才能真正地做好文化 翻译。
摘 要 : 电 影 《Far and Away》中 文 译 名 是 《大 地 雄 心 》, 由 著名导演罗恩·霍华德执导, 明星汤姆·克鲁斯与妮克·基德曼 领衔主演的好莱坞大片。本文概述了电影内容, 讨论了男女主 人公的感人爱情, 重点讲解了传奇的“美国梦”。
关键词: 《大地雄心》 爱情 梦 自由
一 、序 言 一句令人费解的“她的眼睛竟能诅咒一切”, 便是汤姆·克 鲁 斯 主 演 的 《大 地 雄 心 》的 开 场 白 , 并 由 此 拉 开 了 一 个 美 丽 而 充满激情的故事的序幕。纷杂喧闹的农民抗议场面之后, 影片 以蒙太奇的手法将我们置身于那带着古老韵味的爱尔兰长笛 声幽幽响起的山野间, 心也随着镜头俯瞰山河大地, 品味那悠 远的长笛声。笛声如此甜美, 就像画眉的鸣声, 却又仿佛带着 一丝沙哑与沧桑, 每一个尾音, 会非常随和及放肆地留下一个 回旋的音符, 散漫慵懒, 而又隐藏着纯朴与野性, 似乎在倾诉
再 来 一 赴 满 席 极 具 中 国 原 汁 原 味 菜 色 的 《夜 宴 》吧 。 2006 年冯小刚携巨星们高调出场, 张罗了一席奢华夜宴。在中国, 忧 郁 的 复 仇 王 子 又 多 了 一 个 太 子 “无 鸾 ”的 分 身 , 而 且 还 会 唱 《越 人 歌 》, 会 跳 面 具 舞 、使 越 女 剑 , 比 起 英 国 那 个 只 知 道 痛 苦 的 原 版 哈 姆 雷 特 更 胜 一 筹 。 影 片 中 的 王 室 乱 伦 、图 穷 匕 现 、红 颜 祸 水 、权 谋 篡 逆 等 中 国 元 素 令 人 着 实 眼 花 缭 乱 。
这些影片由于形式上的大胆革新和全新的艺术角度尝 试, 曾经引起了很大争议, 很多人对此类影片不屑一顾, 不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这一类型的莎翁影片并不是简单的 “戏说”, 而完全是用后现代的眼光在解读, 这种改编不仅仅是 对 经 典 文 本 单 纯 的 解 构 , 而 且 是 通 过 变 形 、错 位 、夸 张 等 方 式 扩展和升华莎剧原来的主题, 以期在继承与颠覆之间寻求平 衡, 使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
着流浪和寂寞, 流露出纯洁而洒脱的感情。在这样深含韵味的 笛声中, 以优美如画的爱尔兰田野风光和气魄宏大的画面为 衬托。
二 、简 介 十九世纪的爱尔兰, 地主与佃农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约 瑟之父死于地主纪的下人之手, 在为父举行葬礼时, 他家的房 屋也被地主手下烧毁。发誓要为父报仇的约瑟骑上毛驴, 在众 人的嘲笑声中独自去寻找地主纪了。在途中一酒店, 约瑟邂逅 了地主纪, 但他看上去并不像想象般恶毒。正当约瑟想杀他 时, 却由于意外而没获成功。约瑟跟踪来到地主家, 可在马棚 里被地主之女麦莲发现, 麦莲用草叉刺伤了他的大腿并跑到 外面呼救。约瑟向跑过来的地主开枪, 但老枪自己爆裂, 反而 伤了自身。地主给约瑟治伤并囚禁了他。其间, 追求个性自由 的麦莲试图说服一直向往有一块自己的土地的约瑟与之一起
层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 常 有 亲 昵 的 成 分 。而 在 西 方 文 化 中 cat被 用 来 比 喻 “包 藏 祸 心 的 女 人 ”, 在 中 国 人 的 心 目 中 “山 羊 ”是 个 褒 义 词 , 而 英 国 人 却 视 “goat”为 色 鬼 、淫 荡 的 人 。
笔者认为当今由莎剧改编衍生而成的电影大致分为以下
两种模式。其一, 基本保持戏剧剧本原貌进行小处修改的改 编; 其二, 以莎翁原剧本故事情节为主要情节进行大幅度改 编。以下对这两类型改编进行相应的举例分析。
1948年, 劳伦斯·奥立弗改编并出演的影片《王子复仇记》 是目前所有相关电影中对莎剧剧本保留最为完整的一部。奥 利弗是一位具有极高戏剧修养的一流演员, 他出身于英国皇 家剧团, 很早就受英国戏剧传统的熏陶。他的影片完全忠实于 莎剧原作, 将其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奥立弗通过摄影机流畅 的运动, 将莎翁的舞台剧电影化, 但仍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文 化厚重感和英伦历史美感。这部影片已成为一代中国观众解 读莎士比亚的启蒙影片。
在 电 影 诞 生 仅 仅 四 年 后 的 1899年 所 拍 摄 的 默 片 《约 翰 王》, 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莎士比亚作品。而1929年由萨姆·泰 勒执导, 著名影星玛丽·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主演的《驯 悍记》, 成为第一部有声的莎士比亚电影。从此, 一系列莎士比 亚作品改编的问世,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莎翁电影风景线。
去美国开创自由的新生活, 但恋土的约瑟没有同意, 约瑟病愈
限 制 , 画 面 黑 白 通 透 、摄 影 机 调 度 灵 活 , 在 美 轮 美 奂 的 伊 丽 莎 白时代古堡中, 透过哈姆雷特的双眼, 一步步地将观众卷入丹 麦宫廷风云之中。《王子复仇记》是如此的成功, 一举包揽奥斯 卡金像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