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短小)专项(试题)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短小)专项测试题(二)
一、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

舍:________。

①遂居焉。

居:________。

①遂迁居市旁。

迁:________。

①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
4.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________
①虎亦寻卒去。

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
①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
6.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____________ 7.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8.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心惊胆战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0.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
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11.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可以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用文言文来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
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⑧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①期:约定。

①是日:这天。

①雨:下雨。

①焉:何,哪里。

①之:到,往。

①虽:即使。

①岂:难道。

①乃:于是,就。

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①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②。

”其邻人之父③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④,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注释:①雨(yù)的:下雨。

②盗:小偷。

③父(fǔ):老人。

④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6.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部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被偷。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8.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
A.听取意见要看对方是否亲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做人不要多管闲事D.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竟斗而讼於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9.解释下面划线词。

①将援弓射之________
②竟斗而讼於社伯________
20.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________;弟弟的意见是________;社伯的意见是________。

21.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先主,吾心独无主乎?”
22.联系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尝( )渴甚( )
吾( )或( )
2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许衡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①。

还反涉江①,至于中流①,有两蛟夹绕其船①。

次非谓舟人曰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①?”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①,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①!”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同“返”,回,归。

①中流:江中心。

①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

①舟人: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①尝:曾经。

①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①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25.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于.:________①反.:________①全.:________①复.:________
26.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8.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鬻:_______ 誉:_______陷:_______ 何如:_________
29.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30.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31.选择带画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①伯牙鼓琴
A.乐器( ) B.弹奏( ) C.发动( )
①洋洋乎若江河
A.如果( ) B.好像( ) C.你( )
①志在流水
A.志向( ) B.记住( ) C.记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

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解析】
译文: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

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

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

”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

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

舍:住所。

①句意为: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

居:居住。

①句意为: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

迁:搬迁。

①句意为: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处:安顿、居住。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思考感悟能力。

解答时,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其中提到的道理即可。

从孟母三迁中可知,教育要重视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

据此回答即可。

4.仔细最终
5.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6.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7.置二小儿沙上
8.C
【解析】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老虎最终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4.
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的翻译,注意结合句子理解。

虎熟视久之: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

故“熟”的意思是仔细。

虎亦寻卒去:老虎最终离开了。

故“卒”的意思是最终。

5.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学生要注意结合重点词理解。

①昼:白天。

置:安放、安置。

浣衣于水:倒装句,应是“于水浣衣”,意思是去河边洗衣服。

故句子的意思是: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①自:从。

驰:向往。

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故句子的意思是: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6.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结合“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而儿痴,竟不知”可知,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7.
本题考查句式,注意认真分析例句。

“浣衣于水”结构为:动词+名词+方位词。

所以句式相同的是“置二小儿沙上”。

8.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分析。

A项,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B项,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C项,无知者无畏: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

D项,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小孩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的故事,可知,选C。

9.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0.形状温度
11.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敢于质疑,敢于辩论。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析】
13.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
14.饮酒乐,天又雨。

15.言而有信。

【解析】
1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1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5.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6.B
17.C
18.D
19.拉争吵
20.把大雁煮着吃把大雁烤着吃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21.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22.曾经非常渴我有的人
23.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24.自尊、自爱,保持基本的道德修养,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

【解析】
许衡字仲平,是怀州的河内人。

他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今河南孟西县),当时非常
口渴。

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拿,是不可以的。

”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树没有主人了。

”许衡回答说:“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22.
考查文言文中对字词的解释,这类题要先理解文意然后结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尝:曾经。

渴甚:非常渴。

吾:我。

或:有的人。

23.
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这类题要结合文意对其先进行意译的理解然后结合直译的方法推敲出完整的含义。

“梨先主,吾心独无主乎?”的意思应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24.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文章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看看文章通过事件要表述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是品质特点。

如:
从“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中可以看出许衡是一个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的人也是一个有内在修养的人。

25.①于:在;①反:同“返”,回,归;①全:保全;①复:又
26.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27.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28.卖夸耀刺破怎么样
29.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解析】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28.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意思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

故“鬻”是卖的意思。

“誉之曰”意思是: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

故“誉”的意思是:夸耀。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意思是: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故“陷”的意思是刺破。

“何如”的意思是怎么样。

29.
本题考查文言文启示,注意联系文章内容理解。

这个文言文故事,后来变成了一个成语:自相矛盾,意思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这个故事中楚人为了夸耀自己的矛和盾,说话没有实事求是,结果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围绕此作答即可。

30.若泰山若江河世再无知音
31.①B.√ ①B.√ ①A.√
3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解析】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0.
文言古诗的背诵,注意不要漏字、错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1.
字义的考查。

注意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积累。

32.
内容的理解。

梳理文章的内容,即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回答此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