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游学力黄远明
〔资阳市水利局,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的全面实施,将给灌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认为兴建该工程完全必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
〔关键词〕毗河灌区,效益显著,工程实施,迫在眉睫。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华民族科学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都江堰灌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禾黍连云,稻粳如金。
灌区内旱涝保收,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均为非灌区所望尘莫及。
都江堰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财富,它的兴旺发达与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毗河供水工程位于四川盆地腹部,是四川省“西水东调”重点骨干工程之一,是一个跨流域、跨市、引洪济枯、引蓄结合、以自流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彻底解决资阳、遂宁丘陵区缺水矛盾的唯一水源。
一、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毗河灌区地处省内径流低值区,水资源十分贫乏,要彻底解决干旱及用水矛盾,必须靠外来水源,经规划比较论证,毗河供水工程具有水源可靠、渠线位置高、自流控灌面积大、单位投资经济、费省效宏等优势。
该工程已纳入都江堰总体规划,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江堰规划最终灌溉面积1500万亩,现已灌溉1010万亩,尚差490万亩,其中毗河供水工程灌面344.55万亩,占尚差灌面的70%。
毗河供水工程规划灌溉资阳市农田面积287.7万亩,占毗河供水工程灌面的83.5%,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1.1%,同时是彻底解决安岳、乐至县城和沿途156个乡镇生产生活用水的唯一水源。
资阳市境内的毗河供水灌区幅员面积、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市的76.9%、73.4%和71%,因而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毗河供水工程的实施是488万资阳人民多年来的迫切愿望。
毗河供水工程的实施,加上东风渠六期设计灌面111.96万亩,都江堰灌溉我市农田达399.66万亩,占全市耕地420.8万亩的84.9%。
据资料表明:毗河供水工程灌区总净需水量12.2亿m3,其中农田灌溉需水量7.91亿m3,城镇工业及生活用水2.85亿m3,农村人口饮水1.44亿m3,当地水利设施净供水2.4亿m3,主要采取引洪济枯,灌区修建水库囤蓄引来的岷江洪水,汛期6~11月引入水量10.64亿m3,占总引水量的82.5%。
工程
实施,将使灌区内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调整产业结构、增产增收、人民丰衣足食,致富奔小康有了保证,必将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分析计算,资阳市农田粮食增产11.1亿公斤,年增产值8.98亿元;城市生产生活供水增加1.84亿m3,若按每m3水价1.36元计算,则每年供水效益为2.5亿元;农村人口饮水增加0.487亿m3,按最优等效益替代法计算每年农村人口饮水效益为0.24亿元,除上述效益外,还有水产、养殖、旅游、环境保护及节能、水环境的改变、人们身体健康、社会安定团结等效益无法估量,因此兴建毗河供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需要
毗河灌区地处川西夏旱与川东伏旱过渡地带,受夏旱和伏旱的双重影响,干旱频繁,据近30多年气象统计资料分析,50%以上年份有春旱,60%的年份有夏旱,54%的年份有伏旱,“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春旱年年见”已成为灌区干旱规律。
严重的干旱除制约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外,饮用水困难造成工厂停产、学校停课、人心浮动,社会不安定现象时有发生。
据历史记载:1937年继1936年干旱之后,又连续干旱,安岳“小春收量不及往年百之一二,时过夏至,栽秧十分之一二,卖妻育子以苟延旦夕”;简阳“数月不雨,未种之土不能下种,已种之豆麦不能生齐,小春收成仅十之一二,民心恐荒,物价飞
涨,断炊饥民以野草、菜子叶度日”;乐至“头年秋后至5月不雨,受灾面积三分之二,收成无几,饥民载道,十室九空,百姓争以白泥土,茹蕉草充饥”;雁江区“大旱粮价飞涨,平民掘食草报蕉头充饥”。
1979年全市连续大旱,安岳县塘埝干涸,120座水库仅存16座有水2500万m3,占有效容积的21%,县城每天出动23辆汽车,到21公里外的通贤河拉书房坝水库放出的水进城供应吃水。
乐至县溪河断流,塘埝干涸,水井枯竭,3000余社人畜吃水困难,农民昼夜排队守井等水,县城出动8辆汽车到50公里以外沱江运水,定时按人定量分配。
总之,要彻底摆脱灌区443.9万人饮水困难,仅依靠当地径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唯一水源是通过毗河工程外域引水。
三、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全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一座大型水库,区域水库资源严重不足,加之缺乏大型骨干工程调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
许多地方采用不完全灌溉方式,即“保田不保土,保栽(秧)不保灌”,农作物的后期灌溉得不到保障,致使粮食单产长期处在较低水平,干旱缺水制约了灌区农业生产由“大”变“强”,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毗河灌区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70%,轻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产值占全部轻工业产值的75%。
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的好坏,乃
至影响整个灌区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解决缺水问题。
四、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灌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毗河灌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据统计,全灌区水土流失面积4936km2,占幅员面积的69%,目前已治理1348 km2,仅占应治理面积的27.3%。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将把我省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主功方向是:进行坡耕地治理、理顺坡面水系,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面绿化荒山荒地,建设农耕区农田林网,恢复林草植被,提高涵水保土功能,建设生态农业。
重点是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长江防护林、水土保持工程,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化体系,使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促进灌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唯一选择。
五、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充分发挥紫坪铺水利枢纽及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益的需要
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现达到1010万亩,通过节水措施使终期规模达到1500万亩,新增的490万亩,可全由灌区节约的水量来解决。
因此,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充分发挥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需要。
兴建紫坪铺水库,一是调节枯期水量,彻底解决灌区工农业需水枯水期的不足,提高灌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二是紫坪铺水利枢纽建成后,在满足都江堰现灌区
综合用水和成都市环境用水后,宝瓶口内江多年平均余水量约50亿m3,其中枯期余水量约占25%,为毗河灌区提供部分枯期水量,通过囤蓄水库发挥效益。
可见,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充分发挥紫坪铺水利枢纽效益的需要。
总之,毗河供水工程灌区水资源贫乏,现有水利工程规模小,供水保证率低,干旱频繁,水资源缺短已成为灌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供需水矛盾将日趋突出。
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提出的要求,必须加强水利支撑体系建设。
按照四川省水资源开发总体布局的安排,兴建毗河供水工程是灌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人口饮水困难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充分发挥紫坪铺水利枢纽及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益的需要;是全面发挥都江堰灌区综合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
因此,兴建毗河供水工程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省都江埝灌区毗河供水工程规划报告》,2003年编制,2004年5月,由水利部和水利部水规总院正式批复。
〔2〕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论大坝与生态》,2004年5月,《中国水利报》。
〔作者简介〕:
1、游学力,男,汉族,生于1955年10月,大学专科,毕业于1984年7月,全国高教自考和西南财大经济管理专业,在资阳市水利局和省、市毗河办公室工作,历任处长、经济师。
自80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57篇,均被部、省、市刊物采用,有37次评为优秀学术论文(有证书)。
1994年论文《水利工程之水走向市场》被内江市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评为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8年至2003年分别入选《神州之魂》、《世界名人》、《全国学者》、《“三个代表”在基层》和《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2、黄远明,男,汉族,生于1944年10月,大学,毕业于1975年7月,四川大学水工专业,资阳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已退休),曾多次在部、省、市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联系地址:四川省资阳市水利局邮政编码:641300
联系电话:(0832)6655803(办)(0832)6656289(宅)传真:(0832)6655781
电子信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