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突出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突出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在尚欠发达的农村更多地积累和表现出来,制度的不健全、农民法制意识的缺失和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等等诸多因素构成农村信访问题突出的原因。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抓发展、抓普法、抓队伍、建机制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农村;信访问题;原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然涉及土地征用、
房屋拆迁、道路拓宽及各种惠农政策的不断增多等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的再调整。

加之,农民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当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一部分人开始运
用手中的权力捍卫自己的利益,但由于受“权大于法”思想的影响,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是选择
拿起法律武器,而是一味的上访,造成了目前农村信访量居高不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
的经济发展。

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1.产生的原因
1.1经济发展和尚欠发达带来的必然结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
改制等问题所引发的上访成为目前上访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必然涉及
到赔偿问题,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紧张,赔偿标准达不到群众的期望值,一些村民就开始
上访。

如某县为解决日益拥挤的交通状况,决定拓宽并延长一条旧路,在延长的时候,涉及
到占用该县某村土地,该村一村民以赔偿标准低为由,开始上访。

政府职能部门不得已决定
绕开该村,但该村民又以不利其通行为由,继续上访。

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些村民不是以大局为重,而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百般阻扰。

甚至鼓动一些村民和其
一起上访,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信访问题,不
仅造成了严重影响,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2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遗留问题。

由于制度不健全或不按制度办事而引发的上访问题也构
成近几年信访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

一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遇到问题不是按
照法律法规办事,而是通过拉关系、找熟人等方法来解决,往往引发不公,留下了隐患;二
是各种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为某些人找到了可乘之机。

如某县某村一村民为在县城行医方面,便托关系将户口挂靠在了该县一城中村。

20年以后,要求承包户口所在村的农用田。

该村召
开村民大会表决否决他的要求后,便一直上访。

不仅给该村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他本人也
因忙于上访而无暇顾及工作,生活陷入贫困。

三是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引发的矛盾。

各种制
度落实不到位,如该收回、该销毁的凭证不及时收回、销毁引发的矛盾,某村村民拿着民国
时期颁发的土地证要求村集体归还其宅基地,被告知该证已作废后,便不断上访。

因宅基地
使用证填写不规范引发的上访也时有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3一部分村民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这方面的典型表现就是“权大于法”思想在村民心中
根深蒂固。

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求法律救援,而是层层上访。

以为官越大说话就越管用,甚至通过越级访给基层政府施加压力,动不动就以赴省进京告状为由,要挟基层政府,
明明是涉法涉诉案件,非要基层政府予以解决,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如某村相邻两家张
某和朱某因道路通行产生纠纷,张某将道路堵住,朱某就开始上访,多次到省到京上访。


某因怕朱某上访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也开始上访。

原本是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到最后变
成当事双方都上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是诉讼成本过高及某些执法者自身素质不高,不
能公平、公正判案也是引发上访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认为打官司既费时费力也费财,不如上
访告状来的快,只要能够引起上一级领导的重视,一声令下,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既
省时又省财。

三是部分群众受“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以为别人都能上访告状我也能,因此
一遇到问题就纠集一些亲戚朋友组成庞大的上访团上访,扰乱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1.4个别干部素质不高。

一是一些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工作作风
粗暴,当发生矛盾纠纷时,不仅不能很好的处理,有些时候反而会起到一些负面的作用,矛
盾越积越深,最后发展到上访。

二是由于农村关系错综复杂、沾亲带故,村干部以权谋私的
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转而向上级政府寻求帮助。

三是某些干部出于
私人目的,在出现矛盾纠纷时,不是积极地引导矛盾双方走法律程序,而是极力鼓动其上访,最后问题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2.解决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2.1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没有稳定就无
从发展,不改革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但发展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带来一
些不稳定的因素,关键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为了稳定放弃
改革、放弃发展,也不能为了发展而放弃稳定。

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从当地的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既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也考虑村民的接受能力,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在平稳中较快发展。

2.2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在村民中形成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经过近些年的普
法教育,村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再无动于衷、不再忍气吞声,而是
开始寻求帮助。

但往往选择的是行政机关而不是司法部门,导致了许多集体访、越级访的发生。

要想改变群众的这种思维定势,一是要继续加大普法力度,当发生矛盾纠纷时首先想到
得是拿起法律的武器找律师上法院打官司。

二是引导村民正确用法。

一些人自认为法律学得
比较精通,当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时,便断章取义,甚至歪曲法律的原意,只看到自己的权利,不考虑应承担的义务,当要求其承担义务时,便认为是侵害了其合法权益。

因此要引导
村民正确用法,既要大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又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是消除群
众“权大于法”及“法不责众”的思想认识误区。

不论人多人少,不论何事何故,只要违反法律
规定,触犯法律,就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坚决打击“法不责众”思想的蔓延和盛行。

2.3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要不断加强村干部文化知识、法律知
识的修养,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问题和紧急问
题的反应能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二是加强村干部廉洁自律教育。

牢固树立“立法为公、执法为民”和“甘当人民公仆”的为民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解决问题不徇私、不枉法,争当廉洁的表率,在群众中树立公正严明的形象。

三是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能力。

贯彻落实规章制度不弄虚不作假,坚决到位,不该
执行的坚决不执行,不该通融的坚决不通融,不留隐患。

四是扩大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村干部不专断、不独行,每项重大决策都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民主,保证决策
的公平公正。

2.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一是很多信访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制
度不健全带来的后遗症。

虽然我国的法治进程在不断地加快,但是法律的滞后性决定了每一
部法律都不可能万能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充实。

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坚决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

在处理信访问题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对那些确有冤情的上访人,要积极地帮助其解决,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
也要热情为期指出负责的部门。

对那些无理访、缠访行为要坚决的予以打击。

《信访条例》
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
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如有违法,严格按照第四
十七条和四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信访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必然产物,既不可怕也不需要逃避,只要积极解决、合理引导、逐步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民主法治的不断健全、人民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必
然被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趋势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