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突破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突破
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提示,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分)
诗传情。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致远的“夕阳西下,②”(《天净沙·秋思》);李益的“③,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浓烈的情感。

诗言志。

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④”(《秋词》);陆游的“⑤,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谭嗣同的“⑥,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文也给我们带来思考,正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⑦”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⑧,于我如浮云”,让我们懂得了人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道理:《次北固山下》“⑨,⑩”告诉我们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分)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如今,春节的中国仍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作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要觅食人肉。

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被啪啪的鞭声吓得甲。

它窜①到另一个村庄,又被一家门口晒着的大红衣裳吓得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huī②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乙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的过年习俗。

另一种说法是,丙。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 A.cuàn B.chuān)
②______(A.晖 B.辉)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人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A.惊慌失措 B.措手不及)
乙______(A.抵制 B.抵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②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③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④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3~4小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设问点题,在一问一答中,写出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首联“秋”字既点明季节,又勾起人们的思乡愁思,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C.“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巴山之水灌满秋池的夜雨景象。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写诗人回家与亲友团聚的欢乐情景。

4.这首诗是诗人滞留巴蜀时所作,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16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①日:一天天。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家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5.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
(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
(3)余固恐弟之焦躁.也躁:
(4)余前年所以废弛.弛:
6.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B.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C.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D.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5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分)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2分)
8.【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小题。

(20分)
二两年光,一壶老酒
包利民
①太阳已滚落到村西头的树林里,燕子们纷纷飞回檐下的巢中,麻雀们并排站在电线上,披着一身夕阳叽喳地叫。

这个时候,饭桌已在炕上摆好,爷爷盘腿端坐,面前烫着一壶酒。

②酒壶不大,锡制的,装满了也就二两多酒。

而酒盅更小,爷爷却不舍得一口饮尽,细咂慢品,似乎很享受那一刻的时光。

长长的风从窗外溜进来,爷爷的白发和盅里的酒都在微微荡漾。

鸡犬之声起伏,南园里果蔬的香气轻轻地流淌着,这些更是助长了爷爷的酒兴,于是一壶酒见了底,他依然努力地倒控着酒壶,不使每一滴酒浪费掉。

③仿佛一转眼间,场景就换成了冬季。

紧闭的窗外,燕子果蔬都已消失,北风号叫着在村里游荡,大朵大朵的雪花扑在窗玻璃上,一炉红火在地中间旺旺地燃烧。

爷爷依然坐在滚热的炕头,身旁是一只慵懒的猫。

他心爱的酒壶此时正放在铁炉盖上,壶里的酒便很快热情起来,满屋的酒香。

④爷爷喜欢喝酒,有时候馋得像个孩子般。

可是家里人看管得严,不让他多喝,只能那一小壶。

好多次,我看他往壶里倒酒,倒得很满,然后飞快地把壶凑到嘴边,仰脖喝进一大口,四处看了看,再从容地重新倒满。

有时候发现我在看他,便冲我挤挤眼睛,我便一直守口如瓶。

⑤每一天都很悠然,而每一年都很迅速。

一壶酒醉了春夏秋冬,却没能阻挡住它们前行的脚步。

从哪一月开始,爷爷再也喝不了酒,从哪一天开始,爷爷再也下不来炕,仿佛日子也要随酒而尽。

那些酒香浸润的岁月,已遍远得不可追溯。

爷爷去世了,那把酒壶却依然在时光里流传,到了父亲的手边。

一样的场景,一样的光阴,喝酒的人却换了一茬,父亲也喝酒,坐在炕上,窗外的四时情录在他的眼中和
酒盅里变换。

一口饮下的,是尘世中眷恋着的朴素岁月还有岁月里许多许多不一样的心情。

⑥一年一年,父亲的白发渐渐多了,喝酒时,父亲的回忆也多了。

檐下的燕子依然,南园里的果蔬依然,冬天的风雪依然,苍老着的,只有喝酒的人。

父亲也在倒酒的时候偷偷喝一大口,和爷爷当年一模一样,使忽然发现,那么多的光阴都已经消散,那么多的人都已经离散,父亲也知道这些,他的酒里便会融入许多无奈的叹息。

⑦然后,父亲也喝不动酒了,再然后,父亲也走了。

那把在家里用了许多年的锡酒壶,也已不知失落于何时何地。

壶中岁月长,那把酒壶曾盛装了多少繁盛的日子,又倾泻了多少生活的滋味,也许,只有它自己知道,或者,回忆知道。

⑧是的,回忆,人到中年,回忆便无所不在。

几乎每一天,总有一些事物,或者一些心情,触动遥远的往事。

我并没有像爷爷和父亲当年那般,每日一壶老酒,可是在偶尔的小饮中,面对窗外的陌生,依然能感受到沧桑的意味。

故乡已遥远,故园也早已面目全非,总是想象,如果在曾经的那个家里,在日暮黄昏,我盘坐在炕上,面对一壶老酒,面对如旧年光,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⑨酒和年光一直都在,抑或回忆如酒,我心如壶,在某种心情的温度里,沸腾出让人不断流连反复回味的香气。

那么就醉了吧,醉在这人世的情怀里,醉在此生的幸福里。

幸福,或许就是那样的时刻,那一壶酒,那一张笑脸,那一些话语,那一种心情。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努力倒控见了底的酒壶表明爷爷珍惜酒,避开家人看管先喝再倒满一壶表明爷爷馋酒。

B.将爷爷喝酒场景安排在秋天日暮时分和寒冷的冬天,渲染了爷爷即将离世的悲怆氛围。

C.本文略写父亲喝酒,因为已详写爷爷喝酒,且两人喝酒场景、方式等依旧,不用赘述。

D.本文以时间为序,生动叙述了三代人与酒的故事,将时代变迁暗藏在他们对酒的态度上。

10.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面语句。

(5分)
(1)他心爱的酒壶此时正放在铁炉盖上,壶里的酒便很快热情起来,满屋的酒香。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2)檐下的燕子依然,南园里的果蔬依然,冬天的风雪依然,苍老着的,只有喝酒的人。

(3分)
11.文章标题“二两年光,一壶老酒”有什么妙处?(6分)
12.有人说:“祖孙三代对酒的态度,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这句话。

(6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12分)
古代快递什么样
①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快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就已经建立了。

②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官办、官管、官用。

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

公文和军情对时效的要求就非常高。

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有多快呢?
③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汉代1里等于345米,400里等于138
公里)。

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骑马180里,敕令须日行500里(唐代1里等于450米,500里等于225公里)。

清代设立了军机处,传递文书的速度提高到一昼夜600里甚至800里(清代1里等于510米,800里等于408公里)。

咸丰和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各驿站必须接力传递讯息。

④如何保密是古代快递业十分重视的问题。

为了防止泄密,古人采取了不少手
段。

⑤秦代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

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

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

在秦代,文书通常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

写在绢素上的文书则要装入书袋中密封。

⑥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就有函、箧、囊等。

在唐代,
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
..要用囊封。

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最高5封,最低3封,封泥越多,邮件越重要。

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等多种装封手段。

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⑦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也有物流服务。

古代生鲜速递可以追溯到唐代,山东官员进贡海鲜时,为了保证新鲜,会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快速运到长安。

然而,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大多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被言官和文人们批评。

⑧古代物流也会运输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算是最早的“海外购”。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

隋唐时,除了陆路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

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和密州都设置了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

那时海外的商品有几百种,如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

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很多我们现在常见的农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被引入中国种植,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等。

13.以下内容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伴随电商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业务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B.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是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组织。

C.咸丰和同治时期,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

D.秦代不仅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封装工具和手段也更加丰富。

14.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阅读选文主体部分,概括“古代快递”的特点。

(6分)
语段特点
第②~③段(1)
第④~⑥段(2)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

(10分)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播撒着冰雪运动的种子,在各地生根萌芽。

自申冬奥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4.56%,“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愿景成为现实。

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关键一环,是筑牢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根基,保障冰雪运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冬奥筹办工作启动以来,我国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青少年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2018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北京冬奥组委制定并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青少年行动计划》,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冬季运动的热情。

截至目前,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累计达835所。

冰雪运动走进校园、冰雪运动旱地化推广、“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活动举办……各式各样的冰雪运动活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

(摘编自《推动冰雪运动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22年03月18日)
材料二:
(来源《2021中国青年参与冰雪运动情况报告》,中国青年网2021年10月10日)
材料三:
从身着“航天服”,赛场内外备受运动员,志愿者和广大冰雪爱好者瞩目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到耐低温,抗风、抗雨雪,零下40摄氏度不熄灭的冬奥火炬,再到闭幕式现场科技感十足,冉冉升起、致敬“双奥之城”北京的“梦幻五环”,科技力量在冬奥赛场闪耀着光芒。

北京冬奥会上,蕴藏着黑科技的石墨烯精彩亮相。

“在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做测试时,最冷的时候会达到零下40摄氏度,室外工作业务领域会面对极寒温度的考验。

我们测试时用了爱家科技的手套、围巾和袜子,升温非常快,戴上手套1分钟左右手就暖和起来了。

”一位冬奥组委工作人员体验石墨烯装备后“点赞”道。

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军在接受采访时穿了一件运用石墨烯材料特制的马夹,轻扭旋钮还可以调节温度。

“人产生寒冷的感觉往往是由于血液循环慢,这件马夹在颈椎、腰椎处都有石墨烯材料,会促进这些部位血液循环,让身体感觉热起来。


目前,我国的石墨烯产业在全球可以说是跑在前列,这次冬奥会是石墨烯的一次亮相,切入点是热管理,而石墨烯将来还可以应用在更多场景。

例如,具有压力传感功能的鞋垫,薄得像一张纸一样,却可以监测运动员的运动数据。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对石墨烯产业而言是有力的“助推器”,科技冬奥让大家看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应用,以及它的便捷、它的安全、它的节能、它的绿色。

更多企业、厂商会认识到,让传统服装、服饰、家居、家纺、玩具企业插上‘石墨烯+’的翅膀,能让这些行业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

”陈利军说。

(摘编自《科技冬奥逐梦未来》,《光明日报》2022
年2月25日)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关键一环,是保障冰雪运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B.中国青年网调查报告显示了北京冬奥会对青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影响情况,也体现出当代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特点。

C.从身着“航天服”,到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到冬奥火炬,再到闭幕式现场的“梦幻五环”,无不闪耀着石墨烯黑科技的光芒。

D.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最冷达到-40℃时,测试戴上爱家科技的手套,升温非常快,手1分钟左右就暖和起来,受到点赞。

17.请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4分)
18.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北京冬奥会自筹办到举办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19.根据《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3分)
阅读
策略
内容呈现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青年鲁迅面对“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
件”,在愤怒痛苦中,做出了①的选
择。

青年鲁迅的选择:①
关注情节一位长辈赠送给“我”一本图画书
②,书中最让“我”反感的两个故
事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文中的图画书是:②
关注评价作家林语堂说,孙悟空代表了“不甘约束
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范之间的冲突”。

请举《西游记》的一个情节,
佐证这个③
20.读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3分)
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

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节选自《西游记》)
选段中唐僧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1分)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2分)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11页/总15页
答案解析
1.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断肠人在天涯③不知何处吹芦管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
夜阑卧听风吹雨⑥河流大野犹嫌束⑦思而不学则殆⑧不义而富且贵⑨海日生残夜
⑩江春入旧年
2(1)①A(1分)②B(1分)(2)甲A(1分)乙B(1分)
(3)如今,中国的春节仍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节日(3分)
(4)B(3分)
3A(3分)
4、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巴山夜雨”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凄凉和渴望与亲友团聚的思归之情。

(3分)
5、(1)达到;(2)振奋;(3)浮躁;(4)懈怠(4分)
6.A(3分)
7.(1)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分)
(2)京城子弟的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两个字的。

(2分)
8.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

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4分)
9、B(3分)
10、(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酒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沸腾时的状态,表达了爷爷饮酒时喜悦的心情。

(2分)
②运用了排比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表达了父亲内心的无奈和沧桑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3分)
11、①点明写作对象:岁月和酒;②含有行文线索“酒”;③用语新奇,用比拟手法将抽象的年光具象为有重量之物;④运用对仗,句式整齐;⑤题目含义丰富,表层指这些年来祖孙三代喝过的酒;在深层上表达了年光轻而易逝,老酒承载着厚重的记忆,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家人和故乡的怀念。

(任选三点即可,6分)
12.爷爷好酒,每次都偷偷多喝点,表明爷爷对酒的喜爱,对生活的乐观。

父亲也好酒,十分痴酒,但父亲对生活、对时间飞逝感到无奈。

而“我”偶尔会喝点酒,爱但并不痴狂,表达了我对时间逝去的释然,努力面对生活的坦然,表现了生活的乐观。

(6分)
13.D(3分)
14.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海外商品种类之多,进而说明古代物流也会运输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

(3分)
15、(1)速度快;(2)保密手段多样。

(6分)
16、C(3分)
17、示例:①近一半的青年逐步加深对冰雪运动的了解,部分青年产生了参与冰雪运动的想法。

②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等)是青年了解冰雪知识、获取冰雪资讯的主要途径。

(大多数青年是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等)是青年了解冰雪知识、获取冰雪资讯的。

)(两点4分)
18、我国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青少年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冰雪运动活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冰雪进校园、鼓励开展冰雪训练和赛事等多项青少年冰雪普及项目的落地,激发了青年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意愿和热情;北京冬奥会促进了青年对冰雪运动的了解和认识;科技冬奥让大家看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应用,以及它的便捷、它的安全、它的节能、它的绿色;对石墨烯产业而言是有力的“助推器”。

(任选三点即可,3分)
19、弃医从文(1分)《二十四孝图》(1分)大闹天宫(1分)
20、唐僧师徒四人走到五庄观(1分);最后请观音滴入玉净瓶中的露水,人参
树才复活。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