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
及管理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预防管理护理对深静脉
血栓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采取妇科肿瘤
手术的90例患者,以手术顺序先后为分组依据,将患者依次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患者45例,分别为其采取常规护理和预防管理护理。

组间比较深静脉
血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腿围增长度。

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
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腿围增长度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
<0.05)。

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预防管理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
血栓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关键词】妇科肿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管理效果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达7%到40%[1]。

妇科肿
瘤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再加上手术给机体带来的创伤,使得其非常容易发
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是不予以预防或质量,将有可能发展为深静脉血栓综合征,或因栓子脱落而引发肺栓塞等栓塞性疾病,进而给患者生命带来巨大威胁[2]。

对此,临床除了为患者用药,还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管理措施。

本文选择2020年1
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采取妇科肿瘤手术的90例患者,试探究在围手术期应
用预防管理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1方法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采取妇科肿瘤手术的90例患者,
以手术顺序先后为分组依据,将患者依次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患者45例。

研究组:年龄22岁~60岁,平均(41.99±10.13)岁;肿瘤类型:子宫肌瘤等良
性肿瘤35例,宫颈癌等恶性肿瘤10例。

对照组:年龄23岁~59岁,平均
(41.97±10.17)岁;肿瘤类型: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33例,宫颈癌等恶性肿
瘤12例。

将平均年龄、肿瘤类型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可比。

1.2 方法
在围手术期,对照组为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
手术注意事项和自身病情;术中为患者做好生命体征及重要指标的监测;术后为
患者安排低盐、低脂肪的饮食,保证大便通畅,待患者清醒后为其进行变换体位、按摩肢体、抬腿练习等护理,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研究
组则加行预防管理护理:(1)术前:结合患者资料和检查结果评估其发生深静
脉血栓的风险,总结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方案。

为患者开展系
统化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手术方案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告知患者深
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危害性及预防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重视度、依从性和自我
护理能力。

(2)术中: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非必要不得选择下肢中心静脉置换。

术中下肢不得过度外展,若需固定体位,不得束缚过紧。

对于高危患者,可为其
使用弹力袜,以促进静脉回流。

此外,术中尽量避免血管损伤和流血过多。

(3)术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配合度。


1~2小时翻身1次,6小时后可按摩肢体,引导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被动屈伸运动。

若患者恢复较快,应鼓励其今早下床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

若患者发生肠梗阻、尿潴留或腹胀等并发症,应尽快处理。

此外,应经常测量腿围,观察下肢皮肤颜色,若下肢胀痛,应及时检查并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组间比较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腿围增长度。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软件Spss-19.0。

有两种数据:计数和计量,即n(%)、(x-
±s),检验值为χ2与t。

当p值小于0.05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45),低于对照组(8.89%,4/45)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学对比有差异(c2=4.186,P=0.041<0.05)。

2.2 住院时间、腿围增长度
见表1: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腿围增长度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表1住院时间、腿围增长度的组间对比(x-±s)
分组
住院时间
(日)
大腿围增长度
(cm)
小腿围增长度
(cm)
研究组
(n=45)
14.82±2.72 1.31±0.29 1.29±0.15
对照组
(n=45)
21.88±4.41 2.18±0.49 1.80±0.33
c29.14010.2509.538
P0.0000.0000.000 3讨论
手术是临床医治妇科肿瘤患者的主要手段,其疗效之显著得到了临床的证实,但不可忽视的是,手术操作会给患者的血管及组织造成一定的创伤,同时患者需
要在术中保持一段时间的卧床状态,血流会因为而变慢,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
血栓形成的风险显著提高[3]。

常规护理在措施上覆盖面不广,也缺乏针对性,对
患者的影响十分有限。

而预防管理护理在措施上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也具有
明显的综合性,其先是在术前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个性化的预
防方案,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重视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又在术中
通过避免下肢穿刺等一系列操作来降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此外其还在术后循
序渐进地为患者进行了翻身、按摩肢体、关节运动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可以
更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见结果,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
照组(0%vs8.89%),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腿围增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正可以证明预防管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及相关情况的显著预防效果。

结语:
临床应为妇科肿瘤患者积极应用预防管理护理,以避免腿围的过大增长,预
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谢红娟.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0,33(05):440-441.
[2]李云艳,张蓓.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2):327-328.
[3]王晓娜.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术后心理
状况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7):220-223.
作者简介:陈虹利(1990-05-1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主管护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