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三角形复习[上学期]--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特殊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提高)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特殊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提高)

《特殊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3.理解命题与逆命题、定理与逆定理的意义,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4.了解尺规作图的常用工具;理解并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的第二个定理,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它们;5.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广泛应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领会直角三角形中常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6.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及应用,学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直角三角形.7.理解并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图形的轴对称1.图形轴对称的定义及其性质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图形的轴对称:一般的,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已知点A,B(A,B)在直线的同侧,和直线a,在直线上求作一点C,使AC+BC的距离和最小.作法:1.作点A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A′;2.连接A′B,交直线a与点C;3.连接AC.点C就是所求作的点.下面给出证明:设P是直线a上任意一点,连结AP,A′P.由作图知,直线a垂直平分AA′,则AC=A′C,AP=A′P(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AP+BP=A′P+BP≥A′B,A′B=A ′C+BC=AC+BC,即AP十BP≥AC+BC,所以沿折线A-C-B的路线行走时路程最短.要点诠释:1.轴对称图形与图形的轴对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一条直线把一个图形(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图形的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比如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2.对称轴的实质是一条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的.3.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要分情况讨论,看这两点是否在某一条直线的同侧还是异侧.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对称性有相等两边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只有一条,就是顶角的平分线或是底边的高、中线.等边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三条,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依据,性质定理是由边的相等得出角的相等,判定定理是由角的相等得出边的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要点三、尺规作图,命题、定理与逆命题、逆定理1.尺规作图的定义利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完成基本作图,称之为尺规作图.要点诠释:尺规作图时使用的直尺是不能用来进行测量长度的操作,它一般用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也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之前构造过的长度或一个任意的长度.2.命题与逆命题判断一件事件的句子叫命题.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要点诠释:(1)对于命题的定义要正确理解,也即是通过这句话可以确定一件事是发生了还是没发生,如果这句话不能对于结果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那它就不是命题;(2)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为题设部分,“那么”后面为结论部分;(3)所有的命题都有逆命题.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正确的.3.定理与逆定理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那就可以称它为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就称它为原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诠释: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但是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的,所以不是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4.角平分线性质的第二个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已经有角平分线了,即角被平分了;第二个性质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角被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5.线段垂直平分线(也称中垂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逆定理: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是线段已经有了中垂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相等;逆定理则是在结论中确定线段被垂直平分,一定要注意着两者的区别,前者在题设中说明,后者则在最终的结论中得到,所以在使用这两个定理时不要混淆了.要点四、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性质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性质定理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性质定理2的逆命题也同样正确,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五、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点六、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和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特殊三角形 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特殊三角形 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BE与CD相交于点O,现有四个条件:①AB=AC;②OB=OC;③∠ABE=∠ACD;④BE=CD,选择其中2个条件作为题设,余下2个条件作为结论,所有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3B..4C..5D.、62、如图,在Rt△ABC中,∠A=90°,∠C=3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若AD=3,则BD+AC=()A.10B.15C.20D.30.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垂直于BE,且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6B.76C.64D.1004、如下图:⊙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8,点P是弦AB上的一个动点,使线段OP的长度为整数的点P有()A.3 个B.4个C.5个D.6个5、下列各组数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3,4,5B.8,15,17C.7,9,11D.9,12,156、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字母“B”,再把它展开铺平后,你可以看到的图形是()A. B. C. D.7、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a﹣b)2+|b﹣c|=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8、一位无线电爱好者把天线杆设在接收效果最佳的矩形屋顶之上.然后,他从杆顶到屋顶四角之间安装固定用的支撑线.有两根相对的支撑线分别长7米和4米,另一根长1米,则最后一根的长度应为()A.8米B.9米C.10米D.12米9、分别有下列几组数据:①6、8、10 ②12、13、5 ③7、8、15 ④40、41、9.其中是勾股数的有()A.4组B.3组C.2组D.1组10、试通过画图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B.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C.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D.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满足方程组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5B.4C.3D.5或4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A.10B.8C.D.613、如图,在△ABC中,∠CAB=65°,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CC′∥AB,则旋转角的度数为()A.35°B.40°C.50°D.65°14、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且有一内角为60º,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15、在△ABC中,AB=AC=5,BC=6,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C边上的高线长是()A.3B.3.6C.4D.4.8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阴影部分是两个正方形,其他三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________.17、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矩形的边长,则矩形对角线长为________.18、如图,在△ABC中,∠B=60°,AB=12cm,BC=4cm,现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当点P运动________s时,△PBC为等腰三角形.19、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斜边AB=6,DC=7,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使CD边恰好过AB的中点O,得到D 1C1E1,如图2,则线段AD1的长度为________.20、如图,在中,点D为BC中点,将绕点D逆时针旋转45°,得到,与AB交于点E,则=________.21、如图,在矩形中,.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和.作直线分别与交于点,则________.22、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2cm,两条对角线相交所成的一个夹角为60°,则该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_ .23、写出两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__ .24、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 ,AC=4,则△ABO的周长为________.25、已知Rt△ABC∽Rt△A'B'C',且∠C=∠C'=90°,若AC=3,BC=4,A'B'=10,则A'C'=_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全章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全章复习课件
知识结构框架图如下: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轴对称性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等边对等角
底边上的高、中线、 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三 角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两个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等于斜边的一半
又会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A
BE+CF=EF仍然成立吗?
E
OF
B
C
例2、如图,AB=AD,BC=CD,AC,BD 相交于E点,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导出哪些结 论呢? 请说明理由。
D
A
E
C
B
在网格中已有两个点A、B,现要在格点上寻 找一个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
① 已知BC=7cm,
D是AB的中点,CD
AD平分∠CAB,BC=10,
BD=7,求点D到
E
AB的距离为﹍3﹍﹍。
解: 过D作DE⊥AB于点E C
D
B
∵∠C= 90°, DE⊥AB ,AD平分∠CAB,
∴CD=D(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BC=10,BD=7
∴DE=CD=BC-BD=10-7=3
2 .如图,D为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 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
形是直角三角形
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含答案)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体育运动的图标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C.D.2.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C-∠B B.a2=b2-c2C.a:b:c=2:3:4D.a=34,b=54,c=1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50°B.65°或50°C.65°D.80°4.在锐角△ABC中,AB=15,AC=13,高AD=12,则BC的长度为( )A.16B.15C.14D.13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直角都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C.在Rt△ABC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D.在△ABC中,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若a2=(b+c)(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B=∠C=60°,点D在AB边上,DE⊥AB,并与AC边交于点E.如果AD=1,BC=6,那么CE等于( )A.5B.4C.3D.27.如图,在△ABC中,∠C=90°,AC=4cm,BC=3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D的长为( )A .1cmB .43cmC .53cmD .2cm8.《九章算术》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如果我们假设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x 2+42=102B .(10―x)2+42=102C .(10―x)2+42=x 2D .x 2+42=(10―x)29.如图,在△ABC 中,∠C=90°,∠B=30°,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④S △DAC :S △ABC =1:3.A .1B .2C .3D .410.如图,在△ABC 中,AB =2,∠B =60°,∠A =45°,点D 为BC 上一点,点P 、Q 分别是点D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则PQ 的最小值是( )A.6B.8C.4D.2二、填空题11.在三角形ABC中,∠C=90°,AB=7,BC=5,则AC的长为 .12.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13.小明同学将几种三角形的关系整理如图,请帮他在括号内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是 .14.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DBC= °.15.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AC于M,P是直线MN上一动点,点H 为BC中点.若BC=5,△ABC的面积是30,则PB+PH的最小值为 .16.如图,等边△ABC中,BF是AC边上中线,点D为BF上一动点,连接AD,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连接EF,当△AEF周长最小时,则∠CFE的大小是 .三、解答题17.如图,AB⊥BC于点B,AD⊥DC于点D,BC=DC.求证:∠1=∠2.18.如图,在△ABC中,AD⊥BC于D,AC=5,BC=9,AD=4,求AB的长.19.如图,△ABC中,CA=CB,D是AB的中点,∠B=42°,求∠ACD的度数.20.如图所示,若MP和NQ 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1)若△APQ的周长为12,求BC的长;(2)∠BAC=105°,求∠PAQ 的度数.21.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D在AC边上,BD=AB.(1)求△ABC的面积;(2)求AD的长.22.(1)如图1,点D、E分别是等边△ABC边AC、AB上的点,连接BD、CE,若AE=CD,求证:BD=CE (2)如图2,在(1)问的条件下,点H在BA的延长线上,连接CH交BD延长线于点F,.若BF=BC,求证:EH=EC.23.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C=8,BC=16,D是AC上的一点,CD=3,点P从B点出发沿射线BC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连接AP.(1)当t=3秒时,求AP的长度;(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3)过点D作DE⊥AP于点E,连接PD,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PD平分∠APC时,直接写出t的值.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B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2612.【答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3.【答案】∠A=60°(答案不唯一)14.【答案】3015.【答案】1216.【答案】90°17.【答案】证明:∵AB⊥BC,AD⊥DC∴∠B=∠D=90°又∵在Rt△ABC和Rt△ADC中AC=AC BC=DC,∴Rt△ABC≌Rt△ADC(HL).∴∠1=∠2.18.【答案】21319.【答案】48°20.【答案】(1)12;(2)30°.21.【答案】(1)解:过点A作AM⊥BC于点M,如图所示:∵AB =AC ,AM ⊥BC ,∴M 是BC 的中点,∵AB =5,BC =6,∴BM =CM =3,∴AM =AB 2―BM 2=52―32=4,∴△ABC 的面积=12BC•AM =12×6×4=12;(2)解:过点B 作BN ⊥AC 于点N ,如图所示:∵BD =AB ,∴AN =DN =12AD ,∵△ABC 的面积=12AC•BN =12×5•BN =12;∴BN =245,AN =AB 2―BN 2=75∴AD =2AN =145.22.【答案】(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A=∠ABC=∠BCA.∴在△AEC 和△CDB 中AE =CD ∠EAC =∠DCB AC =CB∴△AEC ≌△CDB (SAS )∴BD=CE.(2)证明:如图:由(1)△AEC≌△CDB,∴∠ACE=∠CBD.∴60°-∠ACE=60°-∠CBD,即∠ABD=∠ECB.∵BC=CF,∴∠BCF=∠BFC,又∵∠BCF=∠ECB+∠ECH,∠BFC=∠ABD+∠H,∴∠ECH=∠H,∴EH=EC.23.【答案】(1)241(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45、16、5;(3)当t的值为5或11时,PD平分∠APC.。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注意点+经典例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注意点+经典例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2.1图形的轴对称[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3.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ﻭ[图形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

2等腰三角形+2。

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特别的:(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特别的:(1)有一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边上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有两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6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2.6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1节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本节内容:正切的定义 坡度的定义及表示(难点) 正弦、余弦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重点)1、正切的定义 在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tanA =b a A =∠∠的邻边的对边A■例1已知在Rt △ABC 中,∠C =90°,CD ⊥AB ,AD =8,BD =4,求tanA 的值。

2、坡度的定义及表示(难点)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坡度常用字母i 表示。

斜坡的坡度和坡角的正切值关系是:l h a =tan 注意:(1)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比例的前项为1,后项可以是小数);(2)若坡角为a ,坡度为a lh i tan ==,坡度越大,则a 角越大,坡面越陡。

■例2如图1—1—6,小明从山脚下A 点走500m 到达山顶B ,已知点B 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300m ,求山的坡度.3、正弦、余弦的定义在Rt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

即sinA =ca =∠斜边的对边A∠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

即cosA =cb =∠斜边的邻边A ■例3在△ABC 中,∠C =90°,BC =1,AC =2,求sinA 、sinB 、cosA 、cosB 的值。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请加以证明。

4、三角函数的定义(重点)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

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5个元素,3条边和2个角,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三边之间关系:222c b a =+;(2)锐角之间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关系:sinA =c a ,cosA =c b ,tanA =ba 。

(其中∠A 的对边为a ,∠B 的对边为b ,∠C 的对边为c ) 除指教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1个是边),就可以利用以上关系求另外3个元素。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专题提升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专题提升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020学年浙教版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专题提升: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例1:如图,在△ABC中,∠ACB = 90°,D是AB上的一点,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F,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CD,∠DCA= ∠DAC.有下列结论:①∠DCB= ∠B;②CD= 12AB;③△ADC是等边三角形;④若∠E= 30°,则DE= EF+ CF.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变式1 - 1 如图,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 6,S3= 15,则S2 = _________ .变式1 - 2 在△ABC中,AB =8,BC = 1,∠ABC = 45°,以AB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使∠ABD = 90°,连结CD,则线段CD的长为 _________ .专题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例2:如图,AD,BF分别是△ABC的高线与角平分线,BF,AD相交于点E,∠1 = ∠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变式2 - 1 有下列结论:①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②△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BC,AC,若BC2+ AC2= AB2,则∠A= 90°;③在△ABC中,若∠A:∠B:∠C= 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④若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4:5,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错误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变式2 - 2 在△ABC中,∠A:∠B:∠C = 2:1:1,则△ABC是 _________ 三角形.巩固练习1.(大连中考)如图,在△ABC中,∠ACB = 90°,CD⊥AB,垂足为D.若E是AB的中点,CD = DE = a,则AB的长为A.2aB.22aC.3aD.334a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 = 90°,AB = 4,BC = 3,CD = 13,AD = 1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12B.24C.36D.483.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 m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则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_________ m.4.在△ABC中,∠A= 50°,∠B= 30°,点D在AB边上,连结CD.若△ACD为直角三角形,则∠BCD的度数为 _________ .5.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边为斜边,向内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弦图.将正方形ABCD放入右边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B,C,D和四个直角顶点E,F,G,H都在格点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格点弦图,问:当格点弦图中的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__ .6.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PA = 6,PB = 8,PC = 10,则∠APB = _________ .7.(温州中考)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若CD = 2,求DF的长.8.(1)如图①,这个图形称为赵爽弦图,验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与斜边c满足关系式a2 + b2 = c2.该结论也称为勾股定理.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 = c2,又可表示为S = 4 ×12ab + (b-a)2,∴4 ×12ab + (b-a)2 = c2,∴a2 + b2 = 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爱动脑筋的小明把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另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②,也能验证这个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完成验证的过程.(3)如图③,∠ABC = ∠ACE = 90°,请你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证明结论:a2 + b2 = c2.。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复习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复习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复习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浙教版数学八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4.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圆规;2.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特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4)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随堂练习:(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给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特殊三角形性质与判定;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3. 课堂练习答案及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2)斜边长度分别为:6cm、8cm、10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探索特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了解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建筑、测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2.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深入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的准确性。

一、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期末综合复习训练2(附答案)

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期末综合复习训练2(附答案)

2021-2022学年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特殊三角形》期末综合复习训练2(附答案)1.等腰△ABC中,∠C=50°,则∠A的度数不可能是()A.80°B.50°C.65°D.45°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D,CE平分∠ACB 交BD于E,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3 个B.4 个C.5 个D.6 个3.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8个B.7个C.6个D.5个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那么它的底角是()A.80°或50°B.50°或20°C.80°或20°D.50°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B.7或11C.11D.7或10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67°B.67.5°C.22.5°D.67.5°或22.5°7.如图,把一个含45°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已知a∥b,∠1=55°,则∠2的度数为()A.35°B.45°C.55°D.65°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5B.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为a,b,c,则满足a2﹣b2=c2C.以三个连续自然数为三边长不可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ABC中,若∠A:∠B:∠C=1:5:6,则△ABC是直角三角形9.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从离地面5m处折断,倒下的部分与地面成30°角,如图所示,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是()A.10m B.15m C.5m D.20m10.下列四组数:①3、4、5;②、、;③0.3、0.4、0.5;④、、,其中是勾股数的有()A.4组B.3组C.2组D.1组11.如图,有四个三角形,各有一边长为6,一边长为8,若第三边分别为6,8,10,12,则面积最大的三角形是()A.B.C.D.12.王老师在讲“实数”时画了一个图(如图),即“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然后以表示﹣1的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是()A.﹣1B.﹣+1C.D.﹣13.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G的边长是6cm,则正方形A,B,C,D,E,F,G的面积之和是()A.18cm2 B.36cm2C.72cm2D.108cm2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15.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有两边和它们的对应夹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1个B.2个C.3个D.4个17.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应先假设()A.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大于45°B.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不大于45°C.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大于45°D.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18.若(a﹣3)2+|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9.如图,将圆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直径为40cm,高为55cm的圆口容器中,圆桶放置的角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若使容器中的水面与圆桶相接触,则容器中水的深度至少应为.20.如图,已知∠AON=40°,OA=6,点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当△AOP为直角三角形时,∠A=°.2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填序号)22.如图,已知△ABC中,AB=AC=12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M 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N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使△BDM与△CMN全等,则点N的运动速度应为厘米/秒.23.已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那么它的斜边长为.24.如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米的地毯.2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3.(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求底边的长;(2)若该三角形其中两边的长为3x和2x+5,求底边的长.26.(1)如图1,点B、D在射线AM上,点C、E在射线AN上,且AB=BC=CD=DE,已知∠EDM=88°,求∠A的度数;(2)①如图2,∠MAN=11°,点B在AM上,且AB=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点B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AN于点B1,得第1条线段BB1;再以点B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AM于点B2,得第2条线段B1B2,…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则n为多少?②已知∠MAN按照①思路画图,现在一共最多可以画出6条线段,请你求出∠MAN的度数范围.27.已知如图1:△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AC于E、F.①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请分别指出它们.另第①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③若△ABC中,∠ABC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如图3,这时图中还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28.如图所示,在△ABC中,CD⊥AB于D,AC=4,BC=3,CD=(1)求AD的长;(2)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9.如图所示,四边形ABDC,BD⊥CD,BD=6,CD=8,AB=24,AC=26,求该四边形的面积.30.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若a=2,b=3,当c为何值时,△ABC是:(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31.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的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请你利用图1或图2证明勾股定理(其中∠DAB=90°)求证:a2+b2=c2.参考答案1.解:当∠C为顶角时,则∠A=(180°﹣50°)=65°;当∠A为顶角时,则∠A=180°﹣2∠C=80°;当∠A、∠C为底角时,则∠C=∠A=50°;∴∠A的度数不可能是45°,故选:D.2.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36°,∴∠C=∠ABC=72°.∵BD平分∠ABC交AC于D,∴∠ABD=∠DBC=36°,∵∠A=∠ABD=36°,∴△ABD是等腰三角形.∵∠BDC=∠A+∠ABD=72°=∠C,∴△BD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36°,∴△BCE是等腰三角形,∵∠DEC=∠EBC+∠ECB=72°=∠EDC,∴△CDE是等腰三角形,∴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选:C.3.解:当AB为底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可找出格点C的个数有5个,当AB为腰时,分别以A、B点为顶点,以AB为半径作弧,可找出格点C的个数有3个;∴这样的顶点C有8个.故选:A.4.解:根据题意,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80°,①当这个角是底角时,即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80°,②当这个角80°是顶角,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x°,则2x+80°=180°,解可得,x=50°,即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50°;故选:A.5.解:根据题意,①当AC+AC=15,解得AC=10,所以底边长=12﹣×10=7;②当AC+AC=12,解得AC=8,所以底边长=15﹣×8=11.所以底边长等于7或11.故选:B.6.解:有两种情况;(1)如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D⊥AC于D,则∠ADB=90°,已知∠ABD=45°,∴∠A=90°﹣45°=45°,∵AB=AC,∴∠ABC=∠C=×(180°﹣45°)=67.5°;(2)如图,当△EFG是钝角三角形时,FH⊥EG于H,则∠FHE=90°,已知∠HFE=45°,∴∠HEF=90°﹣45°=45°,∴∠FEG=180°﹣45°=135°,∵EF=EG,∴∠EFG=∠G=×(180°﹣135°)=22.5°,综合(1)(2)得: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7.5°或22.5°.故选:D.7.解:∵直线a∥b,∴∠3=∠1=55°,又∵∠4=90°,∠2+∠3+∠4=180°,∴∠2=180°﹣55°﹣90°=35°.故选:A.8.解:A、应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直角边的边长为3和4,则斜边的边长为5”,故不符合题意;B、应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b,c,斜边为a,则满足a2=b2+c2,即a2﹣b2=c2”,故不符合题意;C、比如:边长分别为3,4,5,有32+42=25=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三个角分别为15°,75°,90°,因而是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故选:D.9.解:如图,在Rt△ABC中,∠C=90°,CB=5,∠A=30°∴AB=10,∴大树的高度为10+5=15m.故选:B.10.解:①3、4、5属于勾股数;②、、不属于勾股数;③0.3、0.4、0.5不属于勾股数;④、、不属于勾股数;∴勾股数只有1组.故选:D.11.解:如图,过C作CD⊥AB于D,∵AB=6,AC=8,∴CD≤8,∴当CD与AC重合时,CD最长为8,此时,∠BAC=90°,△ABC的面积最大,∴BC==10,∴四个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故选:C.12.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1,故选:A.13.解:由图可得,A与B的面积的和是E的面积;C与D的面积的和是F的面积;而E,F的面积的和是G的面积.即A、B、C、D、E、F、G的面积之和为3个G的面积.∵G的面积是62=36cm2,∴A、B、C、D、E、F、G的面积之和为36×3=108cm2.故选:D.14.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A、不确定c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B选项错误;C、∠C=90°,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本命题正确,即C选项正确;D、∠B=90°,所以斜边为b,所以a2+c2=b2,故本命题错误,即D选项错误;故选:C.15.解:由a2c2﹣b2c2=a4﹣b4,得a4+b2c2﹣a2c2﹣b4=(a4﹣b4)+(b2c2﹣a2c2)=(a2+b2)(a2﹣b2)﹣c2(a2﹣b2)=(a2﹣b2)(a2+b2﹣c2)=(a+b)(a﹣b)(a2+b2﹣c2)=0,∵a+b>0,∴a﹣b=0或a2+b2﹣c2=0,即a=b或a2+b2=c2,则△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16.解:①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②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③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④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错误;故选:C.17.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应先假设两个锐角都大于45°.故选:A.18.解:由(a﹣3)2+|b﹣6|=0,得a﹣3=0,b﹣6=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底边长为3.∴周长为6+6+3=15,故答案为:15.19.解:如图,∵圆桶放置的角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BCA=90°,∴依题意得△ABC是一个斜边为40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应该为20cm,∴水深至少应为55﹣20=35cm.20.解:当AP⊥ON时,∠APO=90°,则∠A=50°,当P A⊥OA时,∠A=90°,即当△AOP为直角三角形时,∠A=50或90°.故答案为:50或90.21.解:①∵∠A+∠B=∠C,∠A+∠B+∠C=180°,∴2∠C=180°,∠C=90°,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A:∠B:∠C=1:2:3,∠A+∠B+∠C=180°,∴∠C=90°,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A=90°﹣∠B,则∠A+∠B=90°,∠C=90°.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A=∠B=∠C,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①②③.22.解:∵AB=AC,∴∠B=∠C,①当BD=CM=6厘米,BM=CN时,△DBM≌△MCN,∴BM=CN=2厘米,t==1,∴点N运动的速度为2厘米/秒.②当BD=CN,BM=CM时,△DBM≌△NCM,∴BM=CM=4厘米,t==2,CN=BD=6厘米,∴点N的速度为:=3厘米/秒.故点N的速度为2或3厘米/秒.故答案为:2或3.23.解:(1)当边长为4cm的边为斜边时,该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4cm;(2)当边长为4cm的边为直角边时,则根据勾股定理得斜边长为cm=5cm,故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4cm或5cm,故答案为4cm或5cm.24.解:根据勾股定理,另一直角边==3,∴3+4=7,故应填7.25.解:(1)设底边的长为x,则腰长为x,依题意得2×x+x=13,解得x=5,∴底边的长为5;(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两腰长分别为3x和2x+5,则3x=2x+5,解得x=5,∴腰长3x=15(不合题意);②若腰长为3x,底边长为2x+5,则6x+2x+5=13,解得x=1,3x=3,2x+5=7(不合题意);③若底边长为3x,腰长为2x+5,则3x+2(2x+5)=13,解得x=,∴底边长=3x=;综上所述,底边的长为.26.解:(1)∵AB=BC=CD=DE,∴∠A=∠BCA,∠CBD=∠BDC,∠ECD=∠CE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BCA=∠CBD,∠A+∠CDB=∠ECD,∠A+∠CED =∠EDM,设∠A=x°,则∠CBD=∠CDB=2x°,∠DCE=∠CED=3x°,∠EDM=4x°又∵∠EDM=88°,∴4x=88,x=22即∠A=22°;(2)①由题意可知,△ABB1,△BB1B2,△B1B2B3都是等腰三角形,第一个等腰三角形△ABB1的底角为11°,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第二个等腰三角形△BB1B2的底角为22°,第三个等腰三角形△B1B2B3的底角为33°,于是可得,第n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1n)°,而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小于90°,所以当n=8时,底角为88°;当n=9时,底角为99°,所以n=8以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故n=8;②设∠MAN=n°,同理可知: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n°,第二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n°,第三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n°,于是可得,第6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6n°,第7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7n°,而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小于90°,则,∴≤n<15,即∠MAN的度数范围是:≤n<15.27.解:(1)有5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间有怎样的关系是:EF=BE+CF=2BE=2CF,理由如下:∵EF∥BC,∴∠EOB=∠OBC,∠FOC=∠OCB,又∠B、∠C的平分线交于O点,∴∠EBO=∠OBC,∠FCO=∠OCB,∴∠EOB=∠OBE,∠FCO=∠FOC,∴OE=BE,OF=CF,∴EF=OE+OF=BE+CF,又AB=AC,∴∠ABC=∠ACB,∴∠EOB=∠OBE=∠FCO=∠FOC,∴EF=BE+CF=2BE=2CF;(2)有2个等腰三角形分别是:等腰△OBE和等腰△OCF;第一问中的EF与BE,CF的关系是:EF=BE+CF.(3)有,还是有2个等腰三角形,△EBO,△OCF,EF=BE﹣CF,理由如下:∵EO∥BC,∴∠EOB=∠OBC,∠EOC=∠OCG(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又∵OB,OC分别是∠ABC与∠ACG的角平分线,∴∠EBO=∠OBC,∠ACO=∠OCD,∴∠EOB=∠EBO,∴BE=OE,∠FCO=∠FOC,∴CF=FO,又∵EO=EF+FO,∴EF=BE﹣CF.28.解:(1)∵CD⊥AB,∴∠ADC=90°,∴AD===;(2)证明:由上题知AD=,同理可得BD=,∴AB=AD+BD=5,∵32+42=52,∴BC2+A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29.解:如图,连接BC,∵BD⊥DC,∴∠D=90°,∴△DBC为直角三角形,∵BC2=BD2+CD2=82+62=102,∴BC=10,在△ABC中,∵AB2+BC2=100+576=676,AC2=262=676,∴AB2+BC2=AC2,∴△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BC=90°,∴S四边形ABDC=S△ABC﹣S△BCD=×10×24﹣×6×8=96.30.解:(1)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b<c,②a<c<b,③c<a<b,①a<b<c,当a2+b2>c2时,△ABC是锐角三角形,即c2<22+32=13,∴c<,∵a<b<c∴3<c<.∴当3<c<时,△ABC是锐角三角形,②a<c<b当a2+c2>b2时,△ABC是锐角三角形,即c2>b2﹣a2=32﹣22=5,∴c>,∵a<c<b,∴<c<3,∴当<c<3,时,△ABC是锐角三角形,③c<a<b当c2+a2>b2时,△ABC是锐角三角形,即c2>b2﹣a2=32﹣22=5,∴c>,∵c<a<b,∴<c<2(舍去),∴当<c<3,或3<c<时,△ABC是锐角三角形;(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b<c,②a<c<b,③c<a<b,①a<b<c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即c2=22+32=13,∴c=,∴当c=时,△ABC是直角三角形,②a<c<b当a2+c2=b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即c2=b2﹣a2=32﹣22=5,∴c=,∴当c=时,△ABC是直角三角形,③c<a<b当c2+a2=b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即c2=b2﹣a2=32﹣22=5,∴c=,∴当c=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c=或时,△ABC是直角三角形;(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b<c,②a<c<b,③c<a<b,①a<b<c,当a2+b2<c2时,△ABC是钝角三角形,即c2>22+32=13,∴c>,∵a<b<c∴c>.∴当c>时,△ABC是钝角三角形,②a<c<b当a2+c2<b2时,△ABC是钝角三角形,即c2<b2﹣a2=32﹣22=5,∴c<,∵a<c<b,∴2<c<,∴当2<c<,时,△ABC是钝角三角形,③c<a<b当c2+a2<b2时,△ABC是钝角三角形,即c2<b2﹣a2=32﹣22=5,∴c<,∵c<a<b,∴0<c<2,∴当0<c<2时,△ABC是钝角三角形,∴当c>或当2<a<或0<c<2时,△ABC是钝角三角形.31.解:利用图1进行证明:证明:∵∠DAB=90°,点C,A,E在一条直线上,BC∥DE,则CE=a+b,∵S四边形BCED=S△ABC+S△ABD+S△AED=ab+c2+ab,又∵S四边形BCED=(a+b)2,∴ab+c2+ab=(a+b)2,∴a2+b2=c2.利用图2进行证明:证明:如图,连接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S四边形ADCB =S△ACD+S△ABC=b2+ab.又∵S四边形ADCB=S△ADB+S△DCB=c2+a(b﹣a),∴b2+ab=c2+a(b﹣a),∴a2+b2=c2.。

特殊三角形复习浙教版课件

特殊三角形复习浙教版课件

特殊三角形复习浙教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复习课,主要复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特殊三角形》的内容。

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会运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引发学生对特殊三角形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 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讨论题。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

判定:三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性质:两边相等,两个角相等。

判定: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性质:有一个角为直角。

判定: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①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

()(2)填空题:①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那么它的____________为a。

(答案:高)②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腰长为b,那么它的____________为b。

(答案:高)③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那么它的____________为a。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特殊三角形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特殊三角形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在△ABC中,AB=AC,∠B=30°,则∠C的大小为()A.15°B.25°C.30°D.60°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将△ABC扩充为等腰三角形ABD,且扩充部分是以4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CD的长为()A. , 2或3B.3或C.2或D.2或33、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A.9cmB.12cmC.15cmD.12cm或15c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②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长是3或7;③一个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2倍;④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页码是偶数是随机事件;⑤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3)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5、如图,与是一对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且,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等腰三角形腰长10cm,底边16cm,则面积()A.96cm 2B.48cm 2C.24cm 2D.32cm 27、如图,在Rt△ABC中,∠C=90°,点B在CD上,且BD=BA=2AC,则tan∠DAC的值为()A.2+B.2C.3+D.38、在中,,,则BC边上的高为()A.12B.10C.9D.89、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A.2B.3C.4D.510、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C.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4,则其周长为()A. B. C. 或 D.以上都不是12、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4,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14C.13 或 14D.8或 1013、如图,在△ABC中,AB=AC=13,BC=10,点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点E,则DE等于()A. B. C. D.14、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ACB=90°,AD=BD,∠BAD=30°,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若点M在DE上,且DC=DM.则下列结论中:①∠ADB=120°;②△ADC≌△BDC;③线段DC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AB;④ME=BD;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8). 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A.(6,0)B.(4,0)C.(6,0)或(-16,0)D.(4,0)或(-16,0)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射线OP过Rt△ABC的边AC、AB的中点M、N,AC=4cm,BC=4cm,OM=3cm.射线OP上有一动点Q从点O出发,沿射线OP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以Q为圆心,QM为半径的圆,经过t秒与BC、AB中的一边所在的直线相切,请写出t的所有可能值________(单位:秒)17、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B=70°,则∠A=__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在轴上,且将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再将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依此规律,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的坐标为________.19、如图,有一个与地面成30°角的斜坡,现要在斜坡上竖一电线杆,当电线杆与地面垂直时,它与斜坡所成的角α=________20、如图.在△ABC中,∠ACB=60°,AC=1,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BC上一点.若DE平分△ABC的周长,则DE的长是________.21、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①3,4,5;②5,12,13;③7,24,25;④9,40,41,…请你写出有以上规律的第⑤组勾股数:________22、如图,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 于F.BC=6,则BF=________.2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若小方格边长都为1,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2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另一条直角边长比斜边长短1cm,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________.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垂直平分BD,∠BAD=120°,AB=4,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C上一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在Rt△ABC中,∠C=90°,BC=8,tanB= ,点D在BC上,且BD=AD,求AC的长和cos∠ADC的值.27、已知:如图,在△ABC中,∠1=∠2,DE∥AC,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28、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BC、AC分别为6m,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AC边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面积.(图2,图3备用)29、如图,△ABC中,AB=AC,∠BAC=120°,D为BC的中点,DE⊥AC于E,AE=2,求CE的长.30、如图,将长方形ABCD边A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上的点F处,已知AB=6,△ABF的面积是24,求DE的长.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A3、C4、D5、D7、A8、A9、C10、A11、C12、C13、C14、D15、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特殊三角形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特殊三角形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ABC中,AB=AC,点P为△ABC内一点,∠APB=∠BAC=120°.若AP+BP=4,则PC的最小值为()A.2B.C.D.32、将一根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高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3、如图,在△ABC中,∠C=90°,AC=BC=4,D是AB的中点,点E、F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点E不与点A、C重合),且保持AE=CF,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EDF不可能为正方形;③四边形CEDF的面积随点E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改变;④点C到线段EF的最大距离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4、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 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直角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5、如图,△ABC中,AB=AC,AD⊥B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D是BC中点B.AD平分∠BACC.AB=2BDD.∠B=∠C6、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D.7、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C,BC上,且AD=CE,AE与BD相交于点P,BF⊥AE于点F.若PF=3,则BP=( )A.6B.5C.4D.38、如图,一个含有角的直角三角板,在水平桌面上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若的长为,那么的长为()A. B. C. D.9、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1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5B.20C.25或20D.25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则顶角的度数为()A. B. 或 C. 或 D. 或11、下列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12、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它的一条直角边AC长为1cm,面积为1cm2,甲、乙两人分别按图①、②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桌面,则①、②中正方形的面积较大的是()A.①B.②C.一样大D.无法判断1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已知A、B是两格点,若=1.5,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有()△ABC为等腰三角形,且S△ABCA.1个B.2个C.3个D.4个14、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的两边的长,则的周长等于()A.12B.C.12或D. 或1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A. B. C. 或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边长分别为3cm和7cm,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cm.17、如图,△ 与△ 是以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若,则点的坐标为________.18、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与x轴的交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3,1,与y轴交于点C,下面四个结论:①16a﹣4b+c<0;②若P(﹣5,y1),Q(,y2)是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2;③a=﹣c;④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请将结论正确的序号全部填上)19、如图,已知等边内接于,,点为上一点,,于点,则的周长是________.20、如图,在直角梯形中,∥ ,,,,,点、分别在边、上,联结.如果△ 沿直线翻折,点与点恰好重合,那么的值是________.21、如图,是中点,,若,,则、、三点所在圆的半径为________.22、如图是一个圆环形黄花梨木摆件的残片,为求其外圆半径,小林在外圆上任取一点A,然后过点A作AB与残片的内圆相切于点D,作CD⊥AB交外圆于点C,测得CD=15cm,AB=60cm,则这个摆件的外圆半径是________cm.23、如图,∠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结论: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为AB+AC;④BD=CE.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24、如图,是⊙O的一条弦,点是⊙O上一动点,且,点分别是的中点,直线与⊙O交于两点,若⊙O的半径为8,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25、如图,△ABC中,、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 EF=6, BE=2,则CF=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已知在△ABC中,CD⊥AB于D,AC=20,BC=15,DB=9.求AB的长.27、如图,在△ABC中,CD=CA,CE⊥AD于点E,BF⊥AD于点F.求证:∠ACE=∠DBF.28、已知:如图,∠C=∠D=90°,AD=BC.求证:∠ABC=∠BAD.29、如图A、B是上的两点,,C是弧的中点,求证四边形是菱形.30、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径的半圆交AB于D,P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求AP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B2、D3、B4、A5、C6、D7、A8、C9、D10、B11、D12、A13、B14、C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9、30、。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复习课件
A A
40°
B
40°
C B C
分类思想
高线在三角形内 高线在三角形上
高线在三角形外
三角形的高线位置进行分 类
分类思想(按角分类)+
方程思想
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 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C ) A. 20° B. 120° C. 20°或120° D. 36°
解:设这两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和4x,由题意得
x+x+4x=180 或
X=30 4x=120
x+4x+4x=180
X=20
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20或120度
4、已知在△ABC中,AB=AC,
A
BD⊥AC于D,CE⊥AB于E,BD与 CE相交于M点。求证:BM=CM。
E B 1
M 2
D C
方程思想+分类思想 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周长分 成 9cm和6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52+x2=(10-x)2
2
2
折叠---RT△---勾股定理A ---建立方程
5 10-x
C
E
x
D
10-x
B
如图,Rt△ABC中,AC=6,BC=8,现将直 角沿AD折叠,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点E处。 求DE和AD的长度。
42+x2=(8-x)2
8
x
6 6
8- x x
4
7、如图,四边形ABCD中,∠B=∠D=90°,
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
(a+b)2的值是
61

a
b
6、如图,⊿ABC中,∠C=Rt∠,AC=BC,AD 平分∠CAB,AD⊥BD于D,则AE=2BD,请说明 理由。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测量水的PH值时,应适当进行搅拌,以使溶液均匀并达到电化学平衡,而在读数时,则应()、()以使读数稳定。 [问答题,简答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单选]在()上开展电子支付已成为现代支付系统的发展趋势A、电话交换网B、EDIC、因特网D、公用/专用数网 [单选,A1型题]下列贫血中,属于红细胞酶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A.蚕豆病B.铜氧化酶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海洋性贫血 [单选]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A、体液调节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C、中枢神经系统D、生长激素 [单选]我国肥胖的标准是()A.BMI>18kg/m2BMI>28kg/m2C.BMI>24kg/m2D.BMI>27kg/m2E.BMI>30kg/m2 [单选]女性,20岁。支气管哮喘发作2天,大汗,有奇脉,心率120次/分,胸腹矛盾运动。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选用()。A.大剂量口服B.大剂量吸入C.小剂量逐渐递增D.小剂量长疗程E.大剂量静脉滴注或注射 [单选]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的指标是()。A.名义GDPB.实际GDPC.向国外的要素支付D.潜在GDP [单选]流行性出血热属于()A.有肾病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B.无肾病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C.蚊传性出血热D.蜱传性出血热E.传播途径不明的出血热 [单选]配对题属于()试题类型。A.应用性B.探究性C.客观性D.开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