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的疾病阅读理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体的疾病阅读理解题
1.【问题】天体的疾病阅读理解题
【答案】天体的疾病阅读理解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天体的疾病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太空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这些“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
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愈高,寿命愈长。
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
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
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
1966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这颗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
因为这颗卫星上使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
而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
这时如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至于报废了。
还有一种是“急症“。
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起飞后四十六小时,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患了“急症”的飞船降落在太平洋上。
卫星或飞船一旦患上“急症
“,就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ㅤㅤ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太空梭飞上太空,成为“太空医生”最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太空梭呢?这是因为太空梭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能重复使用一百多次,不仅飞行费用较低,而且使用方便。
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太空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太空梭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卫星在发射后“生病”,“太空医生”就能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
(1)本文将天体发生故障称为“生病”,将太空梭称为“太空医生”,运用了 ______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2)天体“疾病”的类别可以分为哪几种?病因和结果各是什么?请填写表。
“疾病”类型病因结果
“不治之症”轨道低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3)短文说明天体“疾病”时运用的顺序是 ______。
A.从早到晚
B.从前到后
C.从概括到部分
答案解析
(1)考查说明方法和作用。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
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所以,题干中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能够使说明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第2、3、4、自然段,由“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
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另一种是‘小毛病’”“因为这颗卫星上使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换上新电池,就不至于报废了”“还有一种是‘急症’”“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可知答案。
(3)考查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抽象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部分等。
本文先总体介绍了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和太空船会染上“疾病”,常见的“疾病”有三种。
然后具体介绍了三种“疾病”的类型、病因及结果。
所以,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部分。
故答案为:
(1)打比方使说明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2)卫星寿命短,姿态失控,很难治好“小毛病”电力用光卫星报废“急症”油箱爆炸;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