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学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作了科学、详细明确的阐述,使这门课程教学更加规范,工作中便于检查、监督。

本课程的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幼儿教育行业为宗旨,以幼儿教育活动为中心,以幼儿教育工作任务分析为引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同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拓展。

一、课程性质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国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一)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环节
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托幼所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成为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工作能力,使之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増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准备
通过该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能全面掌握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婴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因此,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本课程学习会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结合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感性知识,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二)注重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
本课程会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手段,因材施教。

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不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重视多元化评价,在学生知识评价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课时设计如下:
学习总时间为两学期,每学期周课时为2节;每学期教学时间分配为20周,共计40周,总学时数为80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二、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一)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实施建议
(一)课堂教学与训练
采用讲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如,对于幼儿解剖生理部分,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动画等方法辅助讲解,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安排有课程实习见习,讲授学习幼儿健康检查和评价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操作;学习托幼园所保健内容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运用儿童保健实训室的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为学生上见习和实训课: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去了解、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参观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房舍、设备布局和卫生管理措施,听园长介绍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对幼儿常见病与传染病的管理,考察幼儿园幼儿卫生要求与做法,观察幼儿的课外活动和课上表现等,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第五部分考核标准
《幼儿卫生与保健》考核标准如下:
一、制定依据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xxx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xxx职业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

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特点,我校可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制定《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课程考核标准。

(一)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
1.了解人体八大系统、免疫系统及感觉器官的基础知识
2.了解生长发育的含义
3.了解年龄阶段的划分
4.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测量方法
5.理解幼儿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特点
6.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作用的种类
7.理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8.掌握幼儿八大系统、免疫系统及感觉器官的保育要点
9.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0.了解儿童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
11.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添加辅食的目的及原则
12.理解营养素的概念以及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13.理解儿童较易缺乏营养素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14.掌握配置幼儿膳食的原则和膳食搭配的方法
15.掌握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16.了解幼儿各种常见病的症状
17.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
18.了解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19.理解幼儿各种常见病的护理方法。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和特性。

20.理解幼儿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和预防理解婴幼儿常见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诱因、表现
21.掌握各种幼儿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22.掌握与幼儿有关的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3.掌握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24.掌握传染病的管理措施
25.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护理技术
26.掌握各种急救术
27.掌握婴幼儿常见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方法
28.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
29.了解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
30.了解幼儿园建筑设备卫生的相关知识
31.理解安排儿童合理生活日程的意义、依据及注意事项
32.理解幼儿园体格检查制度
33.掌握幼儿膳食计划和合理的膳食制度的内容
34.掌握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内容
(二)课程考核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

成绩采取总评综合成绩。

即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5:3:2(总评成绩=期末成绩x50%+期中成绩x30%+平时成绩x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