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透刺 , 结合配穴 , 结果 显示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谢 昆等 ]
刺法 的临床应用 , 如“ 偏正头风 痛难 医, 丝竹金 针亦 可施 , 沿
皮 向后 透 率 谷 , 一 针两 穴世 间稀” , 又 如 “E l 眼斜最 可 嗟 , 地
采用多针透 刺法治疗肩周 炎 5 5例 , 与传 统的局部循经取 穴
放射状透刺 , 但手法应轻 柔缓慢 , 避 免动作过 猛造成新 的损
伤; ( 4 ) 尽 量 向痛 点 和粘 连 点 透 刺 。
3 远 部取 穴
治疗肩 周炎 , 总 有效 率为 9 3 . 3 %。取穴 : 肩髑 穴 向肩 前穴 、
肩 贞穴 透刺 。 肩 髑 为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与 阳 跷 脉 之 交 会 穴 , 首
周 围肌腱 、 韧带, 促 进局 部血 液循环 , 松 弛肌 肉和关节 周 围
紧张状态 , 减 轻滑膜 炎症 , 减 轻或 消除疼 痛 , 良好 地 发 挥 针
灸 的消炎 、 镇痛及剥离粘连 的作用 , 同时 可增强肩关 节周 围 肌 肌力 , 调整 肩关节 的力 学紊乱 , 加 强肩关 节 的稳 定性 , 使 疾 病得 以康 复。马界 等…采用 多向透刺 针灸推拿综 合疗 法
丰 富 的 临床 经 验 。 透 刺 疗 法 治 疗 肩 周 炎 有 确 切 的 疗 效 , 而
赵鸿 采 用痛 点定位透 刺法 治疗 急性期 肩周炎 , 总有 效率为 1 0 0 % 。将 针 尖 快速 刺 到痛 点后 , 行小 幅 度捻 转 提 插, 用泻法 , 待 出现强 烈针 感时 , 将 针退 至皮 下。痛 点定 位
局部血液循环 , 促 进炎 症组 织 的吸收 。采 用痛 点定 位法 治 疗该病应注意几个方面 : ( 1 ) 针 刺强度 以针感 强度和 患者 的
最大耐受力作为调控标准 ; ( 2 ) 治 疗 过 程 中 应 密 切 观 察 患 者 反应 , 防止 晕针 ; ( 3 ) 每 一 根 针 都 可 以 自身 为 中点 向 四周 呈
长针透刺法包含 了针 刺和 运动两 个 因素 , 根 据 肩 周 炎 的 病
且 已见大量 临床报道 , 笔 者现将 2 0 0 0年 以来 透刺疗法 治疗 肩周炎 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局 部 透 刺
变特点 , 以中医学经筋理论 和“ 以痛 为腧 ” 原则 为指导 , 采 用 不断变换肩关节体位 , 即在运动 中进行痛 点定位 , 然后对 痛 点直接 进行 针刺治疗 , 较传统 取穴 和针刺 方法 , 更直 接 , 更
有效 , 能更有针对性 地疏解粘连 , 滑利关 节 , 解 痉止痛 , 加 速
肩周 炎慢性粘连 期患者多 因气血不和 , 感受风寒 湿邪 , 痹 阻经络 , 致局部粘连 , 从 而 出现局 部疼 痛 , 活 动受 限, 多兼 有 冷重感 的病 因病机 特 点 , 故 临床 多 以局部 取穴 为 主。局 部 透穴 多在病变处 围透 , 集 中针力 , 逐渐缩小病灶 。 1 . 1 一 穴 多向透刺 多 向透刺法 可 以刺 向关 节囊 及关节
意“ 风池刺一寸半 , 透 风府穴 , 此 必横 刺方 透也 ” 。至清 末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效率为 7 3 . 8 1 %, 经 统计 学处理 , 两组疗 效差 异具 有统 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 2 阿是 穴 透 刺
周树东著《 金针梅花诗钞》中关 于 透刺针 法 的论述 之详 细 、 完备是前所 未有 的, 充分 体 现 了作 者对 透刺 针法 的重 视及
3 . 1 经外奇穴透刺 张旭 霞 采用经外 奇穴 透刺 、 巨刺治 疗肩周炎 6 0例 , 结果 : 总有 效率为 9 6 . 1 7 %。取患肩 对侧下
肢经外奇穴 , 用 3~ 4寸 2 8号 消 毒 毫 针 , 于 阳 陵 泉 穴 下 1寸
取肩髑 穴 , 是病 之 所在 , 故施 以透刺 针 法 , 使 针 至 病所 J 。 刘 卫仁 采用一 穴多针透 刺法治疗 肩周炎 6 4例 , 总有效 率 为9 6 . 7 % 。根据肩周 炎病变 范 围广 , 病程 缓慢 缠绵 的病 理 特 点采用肩髑 向下 、 向前 、 向后 3针 透刺 , 肩前 、 肩后 对刺 和 各 向上 、 向下 3针 透刺形 成 网状针 刺。促进 炎性 物 质 的吸
[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7 0 5 ( 2 0 1 4 ) 0 9— 0 1 8 0—0 2
取肩髂 、 肩髑、 肩 贞为主穴 , 由肩 前 向 肩 后 透 刺 , 或 肩 后 往 肩
透 刺 针 法 的 提 出 首 见 于 元 代 王 国瑞 所 著 的 《 扁 鹊 神 应
针灸玉龙经》, 该 书不但 首次 为透刺 针法 立名 , 并 论述 了透
透 刺 疗 法 治 疗 肩 周 炎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王 欣
( 山东 中医药 大学 , 山东
[ 关键词 ] 肩周炎 ; 透刺疗法 ; 综述 , 学术性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6 , R 2 7 4 . 9 4 3 [ 文献标 识码 ] A
济南 , 2 5 0 0 1 4 )
针刺 法 4 2 例 进 行 疗 效 对 比。 结 果 : 治 疗 组 治 愈 率 为
仓妙穴连颊 车 ” 等 。明代杨 继洲 在 《 针灸 大成 》 注解 《 玉龙
5 2 . 7 2 %, 总有效率为 9 6 . 3 6 %; 对 照组治愈率 为 2 8 . 5 7 %, 总
歌》中对透刺针法有较多的发挥 , 如头风痰 饮刺风池 时应 注
第3 0 卷第 9 期
・
瀚 南 中区缘 志
V 。 1 . 3 0 No . 9
1 8 0。
2 0 1 4年 9月
H 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 e p 2 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