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困境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2013-09-16
[作者简介]刘新宝(1993-),男,安徽淮南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就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范明水(1974-),男,安徽和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现代化。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规律。

思政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历史的老专业,却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生源不足问题、培养方式问题、教材质量问题、专业就业问题、师资力量问题上。

思政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是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办学层次,扩大影响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术化研究;加强实践性应用研究,勇于创新;转变专业的培养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
困境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068-0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和学科出现于1984年,并
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和发展。

思政教育专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的老专业了,它的发展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了该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健康有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探讨思政教育专业的发展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政专业的性质及演进历程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人
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的情况下,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将思政教育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并将其归属为法学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当时全国只有13所高校设有办学点。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思政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该专业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步入研究生培养阶段。

1988年全国10所高校在经过严格考核、审批后,获准思政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并于1990年正式通过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准备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经过一系列的调研,专家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国务院在1995年公布培养博士、硕士学科专业目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赫然在目,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代码为03020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发
布的学位
【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经专家论证,决定在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1]思政教育专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最终发展成了一门成熟的专业。

二、思政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初期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了较快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轨也加快了步伐,使得思政教育专业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需求,再加上专业自身局限的原因,使得思政教育专业更加面临发展困境。

首先,生源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每年招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少之又少。

以海南大学为例,其中大部分学生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再加上每年转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严重不足。

这反映出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不太感兴趣,准确地说是大众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和信心。

其次,培养方式问题。

思政教育专业培养方式模糊,至少在学院层面定位不准确。

众所周知,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划分专业就是为不同的领域培养“专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在培养“通才”,不管是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困境探索
刘新宝
范明水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013年12月
December ,
2013
University Education
68
. All Rights Reserved.
University Education
理学还是经济学等其他无关课程都在思政教育专业学习的范围之内,导致了学生是什么都懂,但是却什么都不精通,这样就会出现问题:学生的专业性太低,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教材质量问题。

就思政教育专业教材体系而言,体现了思政学科的教学要求,凸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和教育理念,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特色;但就其内容来看,思政教育专业的教材通篇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几乎看不到什么全新的概念,最多也只是相关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按照思政教育的体系要求进行组合。

这种“大拼盘”式的教材,很难避免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也谈不上是教材建设的成果,更谈不上教材质量的提高了。

这种教材建设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存在,很显然必将影响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专业就业问题。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弱,在实际的找工作过程中并不为用人单位所认可。

而学校宣传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当老师和考公务员具备优势,可是实践才发现,其实并不具备什么优势。

社会的不认可,就业面的狭窄,必将导致就业困难。

第五,师资力量问题。

由于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不理解,报考的生源严重不足,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使得后备人才不足,也就导致了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思政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一)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办学层次,扩大影响力
在新的形式、新的环境下,思政教育专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拓宽专业口径的问题,主要是在于提升专业办学层次的问题以及如何扩大专业的影响力。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招生并不多,每届也只有30—40人左右,但近年来,思政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则扩大了范围。

一方面加大了对思政教育本科专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提升办学层次,拓宽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除了思政政治教育专业原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以外,还相应地增加行政管理、宗教学、伦理学、思想发展史、中外教育思想研究等研究方向。

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只有找准思政教育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断扩大我们专业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术化研究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代化事业服务,也要为解决中国的社会政治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以及本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应精心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促
进学科发展,形成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化,关键就是要实现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化,因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者队伍,是一个学科兴旺、繁荣、发达的根本条件。

我校已经开始长期实行师生共建制度和学业导师制度(本科生有一对一导师指导),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求兴趣,及早与对应研究方向的老师接触,引领学生尽早进入本专业学术前沿,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学术规范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实践与考察,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术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的关键。

(三)加强实践性应用研究,勇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当前陷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实践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针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好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特点,在实践性研究中应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培养教育应用型人才。

为此,必须“压缩课程门类和授课学时,进行教学领域里的深层次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应用研究的加强首先应是社会实践课程的创新,而社会实践课程的创新需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同时还应该遵循课程创新的“问题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鼓励创新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3]
(四)转变专业的培养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性
应重新制订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让我们的学生在竞争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不可替代性。

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解决专业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想走出困境,谋得自身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实践,提升专业办学层次,加强学术化研究,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改革自身的局限性,与时俱进,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2]左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十年发展的再认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3]谭君久,童之伟.中国政治学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J].
政治学研究,1997(3)
.
69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