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音乐达人: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深⾳乐达⼈:孔⼦
在上⼀篇讨论孔⼦所学的⽂章中,我们了解到孔⼦从西周继承了⼤量的思想与⽂化的瑰宝,这些瑰宝集中体现在六本经典书籍上,即:《诗经》、《尚书》、《礼经》、《乐经》、《易经》、以及《春秋》,孔⼦以六经为教材,教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对⽐⼀下我们今天在学校⾥所学习的各种课程,以及爸爸妈妈给孩⼦们报的各种课外班,和孔⼦的教学体系相⽐,有没有⼀样的内容?⼜发⽣了哪些变化?如果完全按照孔⼦的六艺来学习,我们会成长为怎样的⼈?
会和孔⼦⼀样厉害么?
从今天这⼀篇开始,我们要⽤六篇⽂章的时间,了解⼀下孔⼦所学六艺是什么。
先来说说乐。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学习⼦⽈⼦⽈的,以为孔⼦是⼀位⽼夫⼦,殊不知年轻的时候,孔⼦也是⾳乐发烧友呢。
遇见⾃⼰喜欢的曲⼦,他⼀定要学会,甚⾄三⽉不知⾁味。
他不仅爱唱歌,也尝试⾃⼰谱写曲⼦,《诗经》所选定的三百零五篇,每⼀篇他都谱曲唱了⼀遍。
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将六艺中的“乐”理解为⾳乐。
尽管孔⼦⽣活在⼀个没有钢琴吉他麦克风的时代,在孔⼦之前的商朝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乐器,有青铜类,也有陶⼟类。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古代乐器相关的展览,那些青铜打击乐的声⾳⾮常悠扬。
我们⼩时候常常喜欢玩⼀个游戏,从树上摘下⼀⽚叶⼦,把叶⼦对折,放在嘴唇边上,就可以吹出不同的调⼦。
夏天的时候,还会折⼀段柳树枝,把中间的树枝抽出来,留下外⾯⼀圈完整的树⽪做成⼝哨吹。
不知道这两个最简单的“乐器”是哪⼀个时代的祖先发明的,但我们⼩孩⼦玩起来乐此不疲,甚是欢乐。
只要有⼼,⾳乐⽆处不在呢。
在孔⼦⽣活的时代,⾳乐是权⼒和地位的象征。
能够演奏⾳乐,甚⾄是国家实⼒和管理成果的体现呢。
在《论语·阳货》⾥记录了孔⼦说过的⼀段话: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礼崩乐坏”,这⾥的“乐”,便是西周的乐,在孔⼦眼⾥,礼乐是判断⼀个时代的标志物。
在适应贵族统治需求的教育体系中,⾳乐的地位⾮常之⾼。
《礼记·⽂王世家》记载:凡三王教世⼦,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温⽂。
⾳乐教育和礼教,是六艺的核⼼。
今天的⽗母们都⾮常重视⾳乐教育,很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会⽤经典的⾳乐对肚⼦⾥的⼩宝宝进⾏“胎教”,⼈们都相信⾳乐具有⾮常强⼤的⼒量,不仅仅是陶冶情操,对⼈格的培养和智慧的启迪,都有不容忽视的作⽤。
精⼒有余的情况下,有的⽗母会让孩⼦学习乐器的演奏,或者学习唱歌。
追溯⼀下⽗母让孩⼦学习⾳乐的历史轨迹,我们“惊讶”的发现,在孔⼦⽣活的时代甚
⾄更早的时候,学习⾳乐,是贵族⼦弟才有的“特权”。
在西周时期,“六艺”中的乐,受到贵族阶层的⾼度重视,因为凡是⾏礼的地⽅,必然需要乐。
《诗·郑风·⼦衿》郑⽞注:古者教以诗乐,诵之、歌之、弦之、舞之。
乐的表现形式⾮常丰富。
有⼀只“⼤武乐舞”反映周朝开国的历史,贵族⼦弟都需要学习。
遗憾的是,《乐经》后来失传了,“六经”由此变成了“五经”。
西周时期的⾳乐教育,不是简单的唱唱歌跳跳舞,更不会因为要准备其他科⽬的考试⽽被挤占学习时间。
唉,忍不住感慨⼀下⼩时候被主课⽼师抢⾛的那些⾳乐课~~
西周时期由⼤司乐管理教务,负责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其中——
乐德包括:中(⾔出⾃⼼,皆有忠实)、和(不刚不柔,宽猛相济)、袛(见神⽰则敬)、庸(接事以礼⽽有常)、孝(善于⽗母)、友(善于兄弟);
乐语包括:兴(以善物喻善事,以恶物喻恶事),道(引古以刺今)、讽(熟背⽂辞)、诵(吟诵有节韵)、⾔(直叙⼰意)、语(答⼈论难)。
乐舞包括六⽀舞蹈:云门、⼤卷(黄帝乐)、⼤咸(尧乐)、⼤謦(舜乐)、⼤夏(禹乐)、⼤濩(读h u o)(汤乐)、⼤武(武王乐)。
此外,乐师还教国⼦适⽤于各种不同场合的舞蹈,⽐如⽻舞、皇舞、⼲舞、⼈舞、旄舞。
看这些内容丰富的⾳乐教育,我竟然⽣出⼀种错觉和深深的⾃卑感:因为我不会任何乐器,更不会跳任何舞,甚⾄是⼴场舞。
有没有感觉,西周时期的⾳乐课,好像融合了语⽂课、舞蹈课还有体育课呢。
你知道吗,今天⼀个好的歌⼿,必须有⼀个强健的体魄,他们必须坚持锻炼⾝体,不然怎么撑得起⼀场⼜⼀场演唱会啊~
孔⼦本⼈⾮常喜欢⾳乐,《礼记·乐记》阐发了孔⼦的思想:“乐者,通伦理也。
是故知声⽽不知⾳者,禽兽是也。
知⾳⽽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惟君⼦为能知乐。
”这段话,把⾳乐在⼈格培养⽅⾯的重要意义,讲得⾮常透彻。
由此可见,孔⼦不是⼀般的⾳乐发烧友,⽽是资深顶尖乐评⼈嘛。
孔⼦在删减《诗经》的过程中,⾳乐也发挥了⾮常⼤的作⽤,孔⼦将选定的三百零五篇诗经作品,都谱上曲⼦,能歌之诵之,《庄⼦》说:诵诗三百,歌诗三百,弦诗三百,舞诗三百,这些诗篇不仅能够吟诵,还能歌能弦能舞。
《史记》记载孔⼦删减诗经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古者诗三千余篇,及⾄孔⼦,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幽厉之缺,始于衽席。
故⽈“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鸣为⼩雅始,⽂王为⼤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
礼乐⾃此可得⽽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乐爱好者孔⼦,从⾳乐的⾓度去理解诗经,删减诗经,使之成为传承⼏年前的⽂学经典。
看来,想要做出好的⾳乐,创作者们⼀定要好好研究诗经才是。
我忽然想起来周杰伦⼏⾸蛮有意境的歌曲,是不是也是因为看了《诗经》才有感⽽发的呢?
《论语·述⽽》讲述了孔⼦与《韶》的故事,算是⾳乐爱好者的经典段⼦了。
⼦在齐闻《韶》,三⽉不知⾁味,⽈:'不图为乐之⾄于斯也。
孔⼦在齐国听到《韶》这⾸曲⼦,⾮常喜欢。
相传这是帝舜时代流传下来的⼀部⼤型乐舞,规模恢弘,⽓势磅礴,表演起来,定⾮易事。
⽽齐国是⼀个⼤国,实⼒雄厚,资源丰富,所以才有条件来表演《韶》乐。
这次观赏,孔⼦⾮常震撼,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图为乐之⾄于斯也!”甚⾄因此⽽“三⽉不知⾁味。
”
孔⼦因为⼀个⾳乐作品⽽三⽉不知⾁味的故事,让我想到三宝同学每天早上起床⼀定要打开⼿机听⾳乐,晚上睡觉前⼀定要在床上开⼀个个⼈演唱表演会,甚是投⼊。
听着变形⾦刚的各种曲⼦,他会跟我说:妈妈我想跳舞。
然后就⾃⼰跟着拍⼦跳起舞来。
⾳乐是可以直达⼈⼼的。
《史记》记载孔⼦向鲁国的乐师师襄⼦学习弹琴,这个故事进⼀步告诉我们,孔⼦的⾳乐修养有多⾼。
我们常常喜欢说字如其⼈,其实,⾳乐⾥⾯也是有⼈的。
孔⼦向师襄学琴,学了⼀段⽇⼦了,师襄⼦对他说:你可以进学⼀层了。
孔⼦说:我只是刚刚学会了曲⼦的形式,但节奏内容还不了解。
过了⼀段时间,师襄⼦⼜对他说:你可以进学⼀层了。
孔⼦回答:我还没有领会曲⼦的情感意蕴。
⼜过了⼀些时⽇,师襄⼦劝孔⼦:你可以进学⼀层了。
可是孔⼦仍然回答:乐曲中那个⼈我还没有体认出来。
不知道孔⼦向师襄学琴是不是要教很贵的学费,⽼师都追着赶着让你毕业⾛⼈了,可是孔⼦仍然觉得⾃⼰没有达到毕业的⽔平,⼀直要继续学习继续学习,直到⾃⼰满意为⽌,⽽不是⽼师满意就可以了。
这样如切如磋,反复体悟,⼜过了⼀段时间,孔⼦终于说:我体认出这⾸曲⼦⾥的⼈啦,他的样⼦⿊⿊的,个⼦⾼⾼的,眼光是那样的明亮远⼤,像个统治四⽅诸侯的王者,这个⼈不是⽂王⼜能是谁呢?
⼀句话说的师襄都要给孔⼦作揖了。
如果⽣活在今天,孔⼦会喜欢哪种类型的⾳乐呢?是古典,爵⼠,还是乡村民谣?⽆论哪⼀种,喜欢⾳乐的孔⼦,是⼗分可亲与可爱的。
虽然在我们接触的形象中,孔⼦总是以圣⼈的形象出现在⼈们⾯前,当我们以⾳乐爱好者的视⾓再来看圣⼈孔⼦的时候,便会亲切许多了。
所以,下次你再读到“⼦⽈”的时候,⼤约也不会觉得呆板和头痛了,因为,那可是两千多年前,⼀个⾳乐爱好者所说过的话。
我们和孔⼦之间,可以交流的事情还有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