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评课
有幸听了姜际龙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被深深折服。
一、整体感觉
听了本堂课,收获多多,滋味浓浓。
整堂课方法灵活多变,教材处理巧妙,并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课堂。
从引入撑杆图片到再到挤压弹簧,按压橡皮泥的过程,无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实验走向物理”的理念。
整节课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的发现规律,总结结果。
学生印象要比普通的灌输式的讲述要深得多。
学生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享受得到成果的喜悦。
姜际龙落落大方,亲切自然,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 .引入部分。
从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一撑杆图片的引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产生力的杆与弓有什么共同变化?弹力产生的地方为什么有形变?两者有什么关系?一连三个物理问题,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共同点得出了形变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2 .教学结构。
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
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是以“目标一一策略一一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一一体验一一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
从新的课改精神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本节课姜老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
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橡皮泥,弹簧等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深刻。
而且一直贯穿整节课,避免实验器材过多给人很乱的感觉。
使主线一直不会偏移。
而且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后面设计实验的能力。
3 .实验部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这节课中,讲到形变及形变的种类时,姜老师做了很多实验:弹簧、桌面等的弹性形变;橡皮泥、损坏弹簧的范性形变。
这些实验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的概念。
2、这节课中充分使用了多媒体电教化手段。
在课堂中。
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时,姜老师先用演示实验体现这一原理,再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放大法”的原理。
在设计实验时,姜际龙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课堂的气氛和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到好处。
三、个人意见
在最后探究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时得到了结论,但是最后没有把胡克定律总结清楚,也没有给学生留作业,及时让学生去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这有点违背了人的记忆规律,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记忆在24小时内如果不能及时重复,就会遗忘掉80%左右。
个人认为胡克定律不如先不做介绍。
直接放在第二节课还能讲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