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五大领域有机结合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五大领域有机结合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12T15:02:31.9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作者:尹俊须
[导读] 在幼儿园课程实践当中融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保证幼儿教育质量。
尹俊须
嵩明县大风车幼儿园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实践当中融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保证幼儿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的提出,又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园教育改革和教育效果,同时也给课程游戏化的渗透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课程游戏化和五大领域有机结合是推动综合教育的必要措施,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必要策略。
对此,教师需要做好综合研究与统筹设计,让学生在五大领域的学习活动当中,因为游戏的融入和支持而获得理想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五大领域;结合
幼儿园教育涉及的五大领域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符合3-6岁幼龄孩童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适合幼龄孩童的身心、学习发展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做了很高的起点高度,与良好的素质基础。
会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及自主能力等综合进行分析,然后再决定该幼儿应在那个阶段的班级进行学习。
但是通用的就是通过游戏进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从中获取相关所映射的知识,是老师辛苦的劳作成果。
将新教学形势下的超前理念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措施,让幼龄孩童从游戏中获得成长。
五大領域中语言交流是人类社会必须的一门艺术,而它也是每个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向。
一、幼儿园存在的课程游戏化的短板
幼儿园在进行教育时,引用课程游戏化已经是普遍现象,但仍然在课程中存在一定的短板。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幼教的普遍素质有待提高。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时,仍然延续老旧的育儿模式,在游戏过程中不能使幼儿充分学习到对自身有帮助的技能,只是单纯做游戏而已;另一方面,体现在游戏化课程设置不人性化。
游戏化课程安排时间很短暂,教师可以参考的教学案例相对较少,有缺乏创新精神,并不能自主开发一些游戏化课程,导致幼儿园在游戏进行时的体验感较差,不能够积极地与幼教形成配合,乐学教学的性质不明显。
二、课程游戏化存在的意义
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普遍展开,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在游戏中接受教育,在满足幼儿正常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从游戏中得到更好的生活体验和教育意义,这是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所在。
从游戏中可以反复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幼儿骨骼的发育,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控制能力。
将课程游戏化,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乃至世界观都有了自我认知,从语言能力和治理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五大领域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
(一)课程游戏化和健康领域有机结合
幼儿的健康关乎幼儿的发展与进步,而他们的健康不仅仅是有良好的体魄,还包括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层面的健康。
健康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其存在的价值在于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并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活动,强化幼儿的综合素质。
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和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在健康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做好综合研究。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在健康活动当中引入游戏化方法,能够给幼儿的健康素质培养带来巨大的活力。
一旦将健康活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会让幼儿的学习动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跑步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引入数字抱团游戏,教师喊出数字三,就需要每三个幼儿抱在一起。
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反应灵敏度,也可以让他们在游戏化的跑动当中促进身体健康。
(二)课程游戏化和艺术领域有机结合
艺术活动是深受幼儿欢迎的领域,课程建设需要和课程游戏化进行深度结合,目的是对幼儿的审美素质进行发展,增强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在课程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艺术层次。
艺术内容多种多样,舞蹈、美术、音乐等都是艺术领域备受关注的内容,为确保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引入游戏化活动尤为重要。
教师所设计的游戏活动必须和艺术教育要求相符,同时还要能调动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艺术技能与技巧。
例如,在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幼儿设置“我爱我家”的主题绘画任务,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家,在此基础上组织绘画竞赛游戏,让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热情,确保美术活动顺利开展。
(三)课程游戏化和社会领域有机结合
对于社会一个领域而言,不外乎就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程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在社会教学中游戏的地位之重。
如何在社会教学中实现游戏化呢?在此以幼儿交往能力为例,说说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如何实现社会领域的游戏化。
通过长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在人际交往中,幼儿可以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
游戏为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分配商量角色,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谁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
不仅如此,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延伸出更多的情景,有一些是非常常见的,家里没钱了,但是需要钱买东西,这时幼儿就会提出让爸爸去银行取一些钱,这就促成了另一个不同于家庭生活的交往场景,也从不同的角度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课程游戏化和语言领域有机结合
语言能力发展对于幼儿的综合进步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又处在一个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会给他们一生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不管是哪项能力的发展,和哪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语言作为必要支持,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语言教学活动的实施,给幼儿提供语言操练的机会,增加幼儿的表达热情。
游戏活动是促使幼儿主动进行语言表达的一个平台,因为在游戏当中涉及到人与人交往,涉及到想法和观点的表达和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这些都需要有语言作为根本支撑。
教师可以在语言活动当中引入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然后给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场景,鼓励他们在游戏当中学会交流。
比如提供商
场购物、问路、做客等情景,让他们在游戏当中学会表达。
(五)课程游戏化和科学领域有机结合
科学知识学习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科学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幼儿积极探索且充满憧憬和想象的领域。
科学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涉及到不少的抽象理论,同时也给幼儿的能力层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科学领域引入游戏化活动,可以让幼儿保持持久的科学探究兴趣,也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科学的魅力,正确把握科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幼儿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科学学习当中涉及到识别植物和动物的内容,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入看图猜物的游戏活动,让他们识别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在此基础之上补充有关的科学知识,增强幼儿对生物的了解与认识。
游戏可以产生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能够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也给幼儿的终身进步奠定素质基础。
课程游戏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有机结合成为了发挥游戏活动价值,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做法,这样的做法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育活力,给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宽松的环境。
结束语
幼儿园是人生制式学习的开始,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幼儿园时孩子们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知识,是既好奇又有些恐惧的,让孩子们能更平静稳定的接受新的环境与知识,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们的最大的目标。
孩子是纯真的,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可爱的,游戏是孩子们得到快乐最简单的方法。
以此为突破口,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学课堂中,让游戏与教学相辅助,用快乐将知识传播到每个孩子的记忆里,促进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个领域里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添添.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63.
[2]谢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初探[J].才智,2018(21):181.
[3]孟凡层.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对策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