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的劝说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中的劝说艺术
《曹刿论战》记述的是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这一年,齐桓公因鲁国曾帮过公子纠的缘故,不顾刚就任的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

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

闻听齐国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都是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为了战胜强大的齐国,打赢这场鲁国保卫战,作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又是著名军事理论家的曹刿不仅挺身而出,而且煞费苦心。

可以说曹刿对这场战争是有着绝对清醒的认识的,他对自己的国君更是心知肚明,如何让国君既不失面子又能听从于己,曹刿确实进行了一番设计。

从史书记载看,曹刿这次劝说鲁庄公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他按照程序,请求鲁庄公立刻接见自己,这样做,既彰显出自己作为臣子高度关注国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给足了国君面子,远比直接跑到国君面前兴师问罪更让人容易接受。

所以就为后来顺利劝说鲁庄公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其次,他见到鲁庄公之后,并没有直接说出如何打仗才能取得胜利,尽管他心里早就有了战胜齐国的构想。

而是以君臣看似聊天的方式,一步一步诱导平庸的鲁庄公自己说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样有远见的话来。

这既是臣对君的尊重,同时也是在不易察
觉地指导鲁庄公,让他一点一点明白,打仗既不能指望小恩小惠的施与,更不能指望虚无缥缈的神灵庇佑,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老百姓。

唯有取信于民,百姓才能为国君出生入死。

曹刿就像一个高明的导师,三轮启发诱导就让国君完成了一道政治命题,让鲁庄公混沌的头脑豁然开朗。

当然,只有战略思想还是不够的,若想打败强大的齐国,还必须要有具体的战术。

于是,曹刿趁热打铁,提出与国君一起上战场的想法。

鲁庄公本来就不会打仗,前几次又败于齐国,巴不得身边有个助手呢。

曹刿这一要求,几乎是雪中送炭。

于是,曹刿和鲁庄公得以并列于战车之上。

因为前期曹刿的言行举止已经为鲁庄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曹刿两次对鲁庄公下达的命令说出“未可”的时候,鲁庄公不仅没有以国君之尊,否定曹刿新的命令,甚至都没有问起原因,直到战争结束,他才开始问战,也才有了著名的曹刿论战。

当然,曹刿能成功劝说鲁庄公,除了他得体的举止,精心的设问以及步步为营之外,也和鲁庄公的虚心纳谏、开明容人有极大关系,否则,曹刿纵有圣贤之术,恐怕也难以施展。

一个善劝,一个能听,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也成就了一场正义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