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训练116:《背水一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月日
用时:分钟
得分:
背水一战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导读】
韩信(?~前196年)是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他初属项羽,后归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

他熟谙兵法,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其中背水一战说的是韩信在与赵国交战时出奇策而取得胜利的事。

【选文】
(韩)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①。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②,信建大将旗鼓③,鼓行出井陉口④,赵开壁击之⑤,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⑥,走水上军⑦。

水上军开,人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⑧,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人水上军,军皆殊死战⑨,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⑩。

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

【注释】
①陈:通“阵”,列阵。

②平旦:清晨。

③建:设置。

大将旗鼓:大将出征时的仪仗。

④鼓行:击鼓行军。

井陉(xíng):地名,在今河北。

⑤壁:军营。

⑥张耳:韩信的副将。

⑦水上军:指背水列阵的那支军队。

⑧汉:当时韩信归刘邦,代汉王刘邦出战。

⑨殊死:拼
命。

⑩赵王将:赵国的国王和将领。

1.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
(2)走水上军()
(3)逐韩信、张耳()
(4)共候赵空壁逐利()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韩信、张耳已人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2)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

4.韩信知道背水列阵是冒险的举动,他在这次战役中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冒险的战术呢?
1.用“/”符号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假装)
(2)走水上军(奔逃)
(3)逐韩信、张耳(追赶)
(4)共候赵空壁逐利(等候)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韩信、张耳已人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击败(他们)。

(2)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

(赵军)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了。

4.韩信知道背水列阵是冒险的举动,他在这次战役中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冒险的战术呢?
目的是要麻痹敌人,把敌人从军营中引诱出来,然后实施夹攻。

【参考译文】
韩信于是派一万人打先锋,出了隘口,背依河水列阵。

赵军望见汉军这样的阵势,大笑。

天刚亮,韩信令士兵打起大将的旗鼓,擂鼓开出井陉口。

赵军打开营门攻击
汉军,激战很长时间。

于是韩信、张耳佯装败阵,丢弃旗鼓,逃向背依河水边的军营。

驻扎在水边的军队打开营门让韩信等人进来。

尔后汉军又与赵军激战一番。

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鼓旗,追逐韩信、张耳。

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拼命战斗,赵军无法打败他们。

韩信派出的伏兵两千骑军,等着赵营空虚,赵军争夺汉军的鼓旗的时候,飞驰入赵军营地,将赵军旗帜全部拔掉,树起二千面汉军红旗。

赵军已无胜势也捉不到韩信等人,打算返回自己的营地;此时营地满是汉军的红旗,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兵将。

士兵四处溃逃,赵将虽然斩杀了几个逃兵,但也不能阻止兵士逃散。

在这种情况下,汉兵夹击,大破赵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