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类学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人类学读后感
以前我看建筑,就只是看那些高楼大厦的外观漂不漂亮,或者房子是不是够结实。
但是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建筑背后藏着这么多关于人类的秘密。
书里说建筑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容器,把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信仰和价值观一股脑儿地都装了进去。
比如说古老部落里的那种圆形茅草屋,它可不仅仅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它的圆形结构就反映了部落里人们平等、团结的关系,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像那个圆形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角落,人人都能平等交流。
这让我想到现在我们的会议室,如果是圆形的会议桌,可能也会给人一种平等对话的感觉,不像那种长长的、一头有个老大位置的桌子,那种就感觉等级分明。
再看看那些宗教建筑,像教堂、寺庙之类的。
哇,那里面的讲究可太多了。
教堂高耸的尖顶,感觉像是要把人的灵魂一直往上牵引,让人产生一种对上帝的敬畏和向往。
寺庙里庄严肃穆的布局,从进门的天王殿到后面的大雄宝殿,每一步都像是在引导信徒去感受佛法的高深。
这些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从彩色的玻璃到雕刻的佛像,都是人类宗教信仰在建筑上的生动表现。
而且建筑还会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化。
就像城市里的建筑,以前可能就是些矮小的房子,大家都是街坊邻居,出门就能唠家常。
现在呢,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住在同一栋楼里的人可能都不认识。
这反映了我们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变得有点冷漠和疏离。
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建筑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像那种有很多公共空间的小区,人们可以在花园里、在社区活动室里重新建立起联系。
书里还提到不同地区的建筑差异特别有趣。
北方的四合院,规规矩矩的,一家人住在里面,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有长辈住的正房,有晚辈住的厢房,等级分明又不失家庭的温馨。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南方的吊脚楼呢,依山傍水而建,下面是空的,上面住人。
这既适应了南方潮湿的气候,又反映了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
这种地域差异让我觉得建筑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读完这本书,我再看周围的建筑,感觉就像看一群不会说话的朋友,它们虽然默默矗立在那里,但却一直在讲述着人类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建筑和人类是分不开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塑造。
我以后肯定会更加关注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说不定还能从建筑里发现更多人类的小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