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洑东中学第一学期初三人教版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C.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3.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A. 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酸雨的罪魁祸首 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4.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5.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6.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D.鉴别: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7.实验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8.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A. B.C. D.9.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A.吸附 B.溶解 C.过滤 D.结晶10.如图所示I~IV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下列碳单质的各种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作钻头 B.作电极C.冶炼金属 D.作冰箱除味剂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3.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固态碳单质形态“Q-carbon”,该结构的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制备钻石。
下列关于“Q-carbon”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同B.它里面的碳原子静止不动C.它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D.它的结构不同于石墨4.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CO和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5.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6.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图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______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将金刚石加工成钻石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将CO2制成干冰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无色—红色—无色B.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红色3.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碳,下列关于炭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C.摆放炭雕时必须远离火种D.将制炭雕的下脚料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潜水、航天B.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5. 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C.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6. 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B.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C.Y可以用于制取CO2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7.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A.SO2B.CO2C.N2D.CH4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9.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给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B.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加入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C.冬天,有一家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全家中毒D.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10.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1 / 7《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做吸附性实验前,一定要烘干B .金刚石、石墨和焦炭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将CO 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 .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B .通过灼热的木炭 C .通过烧碱溶液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4.从化学视角分析下列行为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炭炉旁放置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杜绝食用含有化学物质的食品C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生锈的锁孔,有利于开锁D .夜间家用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泄漏部位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相对应的用途的因果关系有错误的是( ) A .石墨能导电﹣﹣物理性质﹣﹣作电极 B .干冰升华吸热﹣﹣物理性质﹣﹣用于人工降雨 C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化学性质﹣﹣作保护气 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物理性质﹣﹣用于急救病人 6.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 A .金刚石B .水银C .液氧D .氯化钠7.如图所示向放有两层蜡烛的烧杯中倒入足够的CO 2气体,蜡烛都没有熄灭,原因是( )A.受热后CO2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B.受热后CO2的质量改变了C.受热后CO2的分子组成改变了 D.受热后CO2的密度改变了8.生产、生活中碳单质应用广泛。
下列应用中一定会用到碳单质的是()A.制装饰品B.制铅笔芯C.作燃料D.制电极9.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都含有氧元素,分子构成相同B.性质:固态时都是淡蓝色,都可以呼吸C.用途:氧气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生产汽水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0.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干冰B.金刚石C.C60D.氯化钠11.下列药品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A.浓盐酸——防止挥发B.氢氧化钠溶液——防止与二氧化碳反应C.浓硫酸——防止吸水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12.“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包含答案)1 / 9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 .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燃烧和灭火2.下列不能..用来鉴别CO 2和O 2的是( ) A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B .倒入澄清石灰水C .观察颜色D .伸入燃着的木条3.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硫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放水防止集气瓶炸裂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碳在空气中燃烧,红热,生成黑色固体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 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 ⑤试管外壁潮湿 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②③④⑤⑥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 )A .气密性检查B .制备C .收集D .验满6.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5.0mL水 B.用紫色石蕊试液可区分汽水和自来水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D.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O27.下图是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其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和收集选用的是()A.①和③B.②和④C.①和④D.①和⑤8.能与氧化铜反应的固体单质是()A.H2B.C C.Fe D.CO9.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A.点燃混合气体B.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10.下列①~④选项中,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①反应速率适中②安全、操作方便③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宜有其他气体④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水溶解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的微观解释是()A.分子体积变小 B.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变小C.分子间有间隙,间隙变小 D.分子可以再分1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B.通过灼热的木炭C.通过烧碱溶液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13.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单质B.“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D.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14.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铅笔芯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包含答案)B.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C.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D.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作润滑剂15.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注:空气中 O2体积分数为 20%)()A.33.3% B.50% C.67% D.75%二、填空题16.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1 / 9《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无法达到目的是( )A .AB .BC .CD .D2.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3.已知N 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X 、Y 为CO 2和N 2中的一种。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实验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根导管通入气体时另一根导管为出气状态。
具体操作有:a.通入气体X ;b.通入气体Y ;c.滴加适量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X为N2,Y为CO2②操作步骤为bacb③操作c中只需打开分液端斗活塞即可④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A.1个B.2个C.3 D.4个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可再分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5.实验室里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CO2的化学性质是()A.密度比空气大 B.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B.制备气体前,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掏沼气池(沼气池中有大量可燃性气体CH4)前,先进行灯火试验D.用托盘天平称取25.69808g食盐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保存二氧化碳气体B.取用固体粉末C.过滤溶液D.倾倒液体8.如图所示的改装被誉为“万能瓶”,当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空气从“b”口排出,相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3 / 9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有滑腻感,可以做电极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切割玻璃2.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①做电极;①做滤毒剂;①制作固体润滑剂;①做燃料;①制作装饰品;①冶炼金属;①制作染料。
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3.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4.如图所示I~IV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II、III装置B.实验室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时可选用I、IV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C.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I、IV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II、III装置5.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6.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进行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主要是因为()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D.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7.“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A.硬度大B.不能导电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制备气体C.收集气体D.验满气体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10.“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图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C.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2.近年来由于煤、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以下现象不是由于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是:A.臭氧层空洞 B.温室效应 C.冰川融化 D.厄尔尼诺现象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4.下列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实验后含有一氧化碳的尾气烧掉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内的混合物C.将氢氧化钠放在滤纸上进行称量D.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5.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燃烧木炭D.燃烧煤6.下列各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的是()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氮气和一氧化碳D.氢气和一氧化碳7.下列关于碳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A.炭黑可用来作墨汁 B.石墨可用作高温润滑剂C.金刚石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D.焦炭给红糖脱色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9.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10.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这是一个置换反应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A.A B.B C.C D.D12.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下列对气球内充的气体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氢气B.氮气C.空气D.氧气二、填空题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则该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某无色溶液中呈现红色,该溶液中一定有CO2C.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石灰水表面会有一层白膜生成D.人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CO2;而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反,吸进CO2,呼出O2,所以树林中空气新鲜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可以体现出物质的性质。
下列叙述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关的是()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的保护B.焦炭﹣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C.氧气﹣可供给呼吸﹣医疗上用于抢救病人D.石墨﹣能导电﹣铅笔芯3.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C.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D.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7.小小足球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图),化学式为C60。
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单质B.属于混合物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相对分子质量为60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A .气密性检查B .制备C .收集D .验满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迷信家成功地应用精细仪器从石墨中分别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资料,如下图。
以下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恢复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熄灭的产物是CO22.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以下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区分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区分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质塑料瓶区分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反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3.某同窗对实验停止了一下操作,其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实验可以研讨碳化学性质和用途B.黑色粉末逐突变色C.试管中的廓清石灰水会变混浊D.实验完毕后,应该熄灭酒精灯后,再移开试管4.以下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响〕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C…CO2〞的反响是放热反响B.〝CO→CO2〞的反响类型为置换反响C.〝CO2→CaCO3〞的反响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5.以下关于碳单质用途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B.用焦炭炼铁C.用碳粉和铅可制成铅笔芯D.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6.〝碳海绵〞是最轻的固体资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以下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选项是〔〕A.碳海绵易溶解于水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有吸附作用D.碳海绵熄灭会发生二氧化碳7.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停止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这主要是由于〔〕A.二氧化碳可使益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停止光协作用C.二氧化碳可发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D.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8.臭氧层空泛、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应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高温下转化为CO2。
以下关于该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响属于化合反响B.反响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作了变化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反响前后氧原子数目发作了变化2.如下图: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小花,假定封锁阀门I、翻开阀门II,紫色小花不变色;假定封锁阀门II,翻开阀门I,紫色小花〔〕A.变白色B.变蓝色C.变白色D.不变色3.某同窗用如以下图所示装置停止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①从分液漏斗中滴加过量水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①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4.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相似于金刚石的结构,那么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5.某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以下搜集该气体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A.B.C.D.6.二氧化碳在生活和消费中具有普遍的运用。
以下图中能表达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医疗B.霓虹灯C.人工降雨D.高能燃料7.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恢复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上述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B.碳发作了恢复反响C.碳表现氧化性D.二氧化硅是恢复剂8.以下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响〕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C…CO2〞的反响是放热反响B.〝CO→CO2〞的反响类型为置换反响C.〝CO2→CaCO3〞的反响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①H2CO3〞的反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9.用排空气法搜集CO2,以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A. AB. BC. CD. D10.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搜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进程,其中需求纠正的是〔〕A.气密性反省B.添加试剂C.制取并搜集气体D.气体验满11.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要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以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稳固、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资料。
宜兴市东坡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测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 .2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3L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2g 氢气和8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解析:B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符合题意;C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不是体积,不符合题意;D 、氢气和氧气反应:2222H +O 2H O 点燃,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2g 氢气和8g 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能生成10g 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表中的X=6B .在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4∶5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 .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C 解析:C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11+15+8-1-25-3=6,选项A 正确;B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5g-11g )∶(8g-3g )=14∶5,选项B 正确;C 、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丁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丙物质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该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选项C 错误;D 、甲物质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选项D 正确。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1 / 9《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B .钛酸亚铁是铁和钛的合金C .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 和H 2投料的质量比为7:1D .①中反应为:2FeTiO 3+6C+7Cl 2一定条件2X+2TiCl 4+6CO ,则X 为FeCl 22.由C 、H 、O 、Fe 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 、Y 是化合物。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可以制得另一种物质。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 .物质X 一定是水B .甲、乙是非金属单质C .物质Y 一定是氧化物D .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氧气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热KC1O 3并用排水法收集O 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先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将燃烧匙放入集气瓶中,再夹紧弹簧夹。
D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4.欲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B.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C.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5.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则甲、乙、丙、丁分别是()A.C CO CO2CaCO3B.C CO CO2H2CO3C.CO C CO2CaCO3D.CO2C CO H2CO36.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空气④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②C.①或④D.②或④7.氢气、一氧化碳、炭粉分别跟黑色氧化铜反应,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A.反应都需要加热B.都属于置换反应C.氧化铜都发生还原反应D.都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8.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白糖和面粉B.纯碱和醋作用生成气体使燃烧的蜡烛熄灭C.将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可以得到少量炭黑D.在锁孔中放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使锁开启变得更灵活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Al﹥SiD.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得到V3mL溶液:V1+ V2= V310.下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
宜兴市西渚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的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把燃着的木条伸进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分的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石蜡中含碳元素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5.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选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操作方法项A试验石墨的导电性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进行导电性实验B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鉴别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隔绝空气,高温处理D验证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点燃纯净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A.A B.B C.C D.D6.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说法正确是A.①、②、③、④都变红B.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实验中的CO2可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7.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C.转化观: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100mL酒精中加入100mL水,总体积等于200mL8.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测试(第六单元)班级姓名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 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石墨炸弹攻击的目标是A、化工厂B、发电厂C、居民区D、城市道路2、广西蔗糖年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糖厂用来除去糖液中的色素的是A、石墨B、金刚石C、活性炭D、碳黑3、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A、原子排列不同B、分子构成不同C、组成元素不同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北宋画家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将C60分子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方面的研究,我国已取得许多成就C、家用煤气泄露能闻到一股难闻气味,这是CO的气味D、玻璃刀头镶上金刚石,可以用来裁玻璃5、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B、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C、碳纳米管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D、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6、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中C、倒入澄清石灰水D、将紫色的石蕊倒入瓶中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二氧化碳,试液变蓝B、空气里二氧化碳量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C、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8、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用A、燃着的木条B、灼热的氧化铜C、紫色石蕊D、澄清石灰水9、下列气体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方法又是每种气体的最佳收集方法,这组气体是A、H2、O2、COB、H2、O2、CO2C、H2、CO2、COD、O2、CO2、CO10、关于化学方程式CO2+C a(O H)2==CaCO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反应解释了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有白色固体的原因B、此反应可用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C、此反应说明了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在空气中干燥后变硬变白的原因D、此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11、某化合物R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4H2O ,则R是下列物质中的A、C2H2B、CH3OHC、CH4D、C2H5OH1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A、O2B、N2C、COD、CO213、右图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①不能燃烧;②不能供给呼吸;③一般不支持燃烧;④比空气重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14、在某密闭容器内,7.2克碳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44克B、16.8克C、17.8克D、26.4克15、钢铁厂冶炼生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Fe2O3+3CO==2Fe+3CO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A、COB、Fe2O3C、FeD、CO216、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新鲜鸡蛋会呼出CO2,下列物质能在鸡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做鸡蛋保鲜剂的是A、稀盐酸`B、水C、石灰水D、食盐水17、在化学反应A+3B==2C+3D中,已知2.3克A和4.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96B、92C、23D、4618、山茶油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克柠檬醛,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0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柠檬醛中含有的元素是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OD、无法确定1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向里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20、家用烧水的水壶及热水瓶胆常会积有一些水垢,要除去这些水垢的最好方法是A、用刀刮B、加过量的稀盐酸浸泡C、煅烧D、加适量盐酸浸泡后用水冲洗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的单质一定都是黑色的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一氧化碳有毒,但在生活、生产中可以合理利用D、C60是一种碳单质,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22、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23、某同学做测定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的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在一杯子中放鸡蛋壳和某溶液,杯口盖一玻璃片)中所用的药品正确的是A、杯中是稀盐酸B、杯中盛澄清石灰水C、玻璃片盖在杯口的一面蘸有澄清石灰水D、玻璃片盖在杯口的一面蘸有紫色石蕊试液24、以下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A B C D25、将10克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到高温,使他们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固体质量减轻了2.2克,则原来混合物中木炭的质量可能为:A 、0.6g B、1.2g C、2.2gD、2.0g三、填空题(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26、用符号或化学式表示:2个氢分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3个硫酸根离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汽水中的一种酸;铁离子27、有C、H、O、Ca四种元素可以相互组成化合物,填写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①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②能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化合物③常用来刻划玻璃的玻璃刀头上有一颗坚硬的固体的④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28、在H2、O2、CO2、CO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是,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29、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回答:(1)分别写出A、B、C、D、E的名称或化学式A ;B ;C ;D ;E(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B→:BA→:;ED→:E30、学习化学可以帮你防止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
如:水银不是银,它是金属汞。
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一例:。
31、有一种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②将气体经导管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32、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是较理想的方案,请简述其优点: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简单指出(1)-(4)所给的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案在实验室不宜采用的原因(至少一点)。
示例: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不易收集(或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或成本高等)(1)高温煅烧碳酸钙:(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人和动物的呼吸:(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四、实验探究(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33、(8分)下表列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2NH4C1(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1)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的装置,请在相关空格处√。
(2)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①;b ②。
34、(14分)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我的猜想可能是①;②;……。
(2)写出制取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①;②(3)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4)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我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由(填a或b)端进入。
(5)上图装置除可用来贮气外还可用来洗气,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应放,混合气体从(填a或b)端进入。
反应的方程式为。
35、(4分)今年6月1日,江苏省环保厅公布了2005年全省环境质量公报。
公报显示,无锡市空气质量较差,为中污染级,其中二氧化硫未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
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与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五、计算题(共6分)36、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补钙产品,化学式为Ca(C6H11O7)2求:(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钙、碳、氢、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某人每天用含1g碳酸钙的药物补钙,则每天补充的钙元素的质量是37、在盛有40g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6g石灰石(碳酸钙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混合物),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称得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3.8g,试求:⑴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⑵原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