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专题检测卷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希冀.(jì)拙劣.(liè)微薄.之力(bó)怅望低徊.(huí)
B.濒.临(bīn)震颤.(zhàn)舐.(tián)犊情深安土重.(zhòng)迁
C.喷.(pèn)薄箴.言(zhēn)诘.(jí)屈聱牙岿.(guī)然不动
D.飓.风(jù)歼.灭(q iān)色厉内荏.(rěn)亲密无间.(jiān)
2、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
....,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的喜爱。
B、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
....,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C、“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
....。
D、小错也不能放过,应当知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的道理,小错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充分作用。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4-7每题3分,第8题8分,共20分)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
仕隋为大理司直。
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
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
”帝感其言。
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
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
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捷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
次谯州,会毫、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
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杀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
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
”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
行五日,饿死十四三。
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鳖豆③以食。
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
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
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
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
”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
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帝闵之,复拜秘书监。
出为梓州刺史。
散禄禀
周孤穷,不为子孙计。
贞观元年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①上:指隋炀帝。
②捷:连接。
③鳖豆:豆名,又名野绿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次:顺着
B、端持节卧起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及:言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道塞,无所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苟得闻于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鳖豆以食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
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
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
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毫、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
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
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选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我奉王命,义无屈。
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3分)
译文: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2分)
译文: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3分)
译文:
三、诗歌赏析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四、默写(5分)
10(1)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8分)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
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
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
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
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日渐靠近某个可知和未可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
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就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就真的只有无奈吗?
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
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
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他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
是过程成就了他们最终的美。
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
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
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
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有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
我们对于此处的因而往往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在别处。
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
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
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要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因为生活并不是总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
就像候鸟,只有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不断地从溪流到河,又从河流入海,才能体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
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什么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
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他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精彩的人生。
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
11.根据文意写出“途中”的含义。
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为什么?(4分)答:“途中”的含义是:
为什么“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
12.在第12段中作者说:“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
”请回答“这些”指的
是什么?简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答:“这些”指的是:
原因是:
13.如何理解标题“安于途中”?作者为何说每一个生命首先要做到“安于途中”?(6分)答:(1)
(2)
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每个人的感悟不尽相同。
有人追求结局的辉煌,有人关注过程的完满。
本文作者坚决反对追求“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
B.作者认为,由于人们坚信“付出就有结果”,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从而使生命的必经的过程成为人生“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C.本文作者善用类比的方法,浅显明了地阐发道理。
如在第8段,作者用“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
D.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语言自然流畅,韵律和谐,具有一
种流动的美感。
E.从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
人生态度,以及对终极目标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
六、语言表达(12分)
15.以“北约的绝大部分成员国”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几个短句,使句意更清
楚,行文更自然。
(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4分)
俄罗斯到底走向何方理所当然地受到作为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近郊的北约绝大部分成员
国的极大关切。
答:
16.调整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使其前后对应,句式整齐。
(4分)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如果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理想就是激越的鼓点,那么理想就是扬帆
的航船;没有理想的人生,犹如没有花朵的春天。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依据下面句子的样式,以“奉献”开头在后面再仿写一个句子。
(4分)
工作而有热情,工作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快乐;热情消失,工作便会成为负担。
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30分)
几位动物学家一起探讨动物飞翔的原理,得出一致的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的形体
必须是身躯细巧而双翼修长的。
恰巧数只粗壮、肥胖的大黄蜂飞临现场,它们只有一对短小
的翅膀。
在座的动物学家面面相觑,一阵尴尬。
经验和学识的确是人们的财富,是前进的垫脚石,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但有时也会转化
为绊脚石。
这种现象在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过没有?怎样认识这种现象呢?
请就“经验学识和它的影响”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