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视角,构建灵动语文课堂
让语文课堂插上灵动翅膀

让语文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创新情感、创新思维的培养。
做为义务教育核心之一的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使命,理所当然的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本文试图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这一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教育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大纲要求,课堂上可设计出以“学生主动”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如:(一)“快读法”教学即“快速高效阅读法”,其主要原理是“固定程序法”,学生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可以循着一定的阅读规律、技巧去掌握其中要义,拓展思维空间。
“固定程序法”分七个步骤:题目、作者、关键词、主要内容、重要事实、写作特点、新启示新发现。
学生依“精读”、“速读”技巧能够由“整体—局部—整体”地把握文章。
整个教学过程很好地突出了“让学生主动动起来”,学习个体得到充分的重视,个性得以充分呈现和发展。
尤其是“新启示新发现”这一环节,大大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体察和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如在教授《羚羊木雕》一文时,我在“新启示新发现”这一步骤中设计了一场小型辩论会,辩论题目为“我看真正的友谊”,正、反方观点分别为“我应该送羚羊木雕给万芳”和“我不该送羚羊木雕给万芳”。
问题十分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因此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侃侃而谈,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思维被大大激活,灵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意识在彼此的发问质疑中凸现。
多维解读 灵动课堂

多维解读灵动课堂作者:吴强旭来源:《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年第06期高效的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有效保障。
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涵,展现语文阅读的价值,让语文课堂更为灵动、有趣,这是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基于学生维度填补情感空缺在最初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对文本会产生哪些疑问、有哪些解读上的障碍。
与此同时,教师应尝试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学生的文本解读难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效果。
例如《梅花魂》一课,可能很多学生总是难以入情,更理解不了外祖父为什么只是看一幅《墨梅图》就会情不自禁落泪,不知道梅花在这篇课文中代表了什么。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在这些疑问的基础上尝试着填补学生的情感空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和梅花相关的歌曲、诗词或者物件。
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带来了有着梅花元素的衣服、书法作品、雨伞、发饰等。
通过这些物品,学生认识梅花的独特意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试着思考之前引起他们疑问的地方。
此时学生才真正领悟外祖父爱梅的原因——因为他是中国人,因为梅花是中国的代表,所以他才如此钟爱梅花,因为见“梅”思国。
与此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则相关的纪录片,紀录片讲述的是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以及难以回归祖国的沉痛之情。
在纪录片的渲染下,学生对文中祖父的爱国之情有了深切的体会。
二、立足作者维度促进文本理解小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势必存在一些难度,教师不妨从作者这一维度切入文本,使学生通过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这一渠道实现对文本的高效解读。
例如《祖父的园子》一课,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教师从一开始便要求学生从作者这一维度切入文本。
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从互联网搜集和作者萧红有关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而后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分享,说一说自己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解读。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
它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用知识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营造;灵动语文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它有着深厚而宽广的人文教育资源,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精髓尽在其中,是一门最能激发人的灵性、启迪人的思维和想象的课程。
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具有内在的吸引人的“魅力”。
它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它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自主学习,用知识主动探究未知的世界;充分发展,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满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课堂活起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灵性呢?回想过去,照本宣科的讲授,让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被动的重复操练,统一的答案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阴沉,忧郁。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感受着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过去的伤痛不时地敲击我的心灵。
于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努力营造着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做了不少尝试,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表演——激发兴趣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各式各样的人都在表演着自己。
课堂也是一个舞台,更是如此,老师或学生可以做导演,学生做剧中的演员,他们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扮演让他们发现生活的哲理,指导自己的言行,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
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式 。 如 借 助 作 用 于 视 觉 、 觉 、 觉 听 肤
等 感 官的 图 画 、 乐 、 作 等 手段 , 音 动
创 造 出 一 个 良好 的 教 学 环 境 , 发 激
求 知 欲 , 学 生 在 自主 探 究 、 结 合 让 团 作 、 于 创 造 性 的 实 践 活 动 中 , 找 富 寻 适 合 自己 的 学 习 方 法 , 养 出 良好 培
双 桨 》 篇 课 文 可 以 唱 代 背 , 卧 薪 这 《
在 教 学 中 要 集 体 活 动 、 作 交 合 流 、 体 发 言 交 替 进 行 , 避 免 教 师 个 要 和 几 个 尖 子 学 生 反 复 “ 演 ” 现 表 的 象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师 应 想 方 设 教
如 让 学生 仅凭 书 面语 言理 解 课文 ,
一
的 情 趣 特 点 , 取 民 主 、 谐 、 等 采 和 平
的 科 学 态 度 , 学 生 的 思 维 在 课 堂 让 中活 跃 起 来 。
画 , 玩 激 趣 。 课 本 中 一 些 诗 歌 以
已作 为 歌 词 谱 了 曲 , 《 我 们 荡 起 如 让
不 能 拖 沓 , 则 会 使 学 生 厌 倦 ; 时 否 有
要 “ ” 在 重 点 、 点 处 要 给 学 生 充 慢 , 难
是 全 体 学 生 。 因此 , 为 语 文 教 师 , 作 在 授 课 时 应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方位 、 全 多 角 度 地 调 动 他 们 参 与 课 堂 教 学 活
Prmar ho ac ng Res i y Sc olTe hi ear ch
小学 教挚研毙
教 研 引 领
构 建 灵 动 的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感、阅读能力等方面。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造灵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造灵动课堂,首先要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亲身去观赏荷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荷花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和写作,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动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古诗词中的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素材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朗诵比赛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情感抒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记扣钮的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营造灵动的语文课堂氛围

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 而不是一切都 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 ”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 他们带着 自己的经验 、 知识 、思考 、 灵感 、 兴致 参与课堂教学, 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
课堂上, 意见纷纷, 发言踊跃。
重否定 , 应该强化处理。而有些同学不
认同,觉得应弱化处理 ,语速 比 较慢。
叶 澜教授曾 : “ 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
方向挺进的 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
理由 : “ 是 强烈的语调 ,显得急促 、 严
厉. 没有回旋的余地,而 平时我们劝人, 都注意语气要稍柔和一点,方能达到效
,
明确描写对象 不 能主观臆测 不要无 中生有
.
,
。
综合 天 地
2 0 0 9 10
郑老师不是笼统地提要求 抽象地作指导 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 画面 让学生联系 发挥联想和想象 自由飞 翔于 写作的天 空 从而 让学生逐 步明 确应该怎样描写 她这 节课 目标单 操 作性 很 强 学生 自我发挥 的空 间大 有实在的 收获 但她并不停 留在此 接下来 她还 有 系列的训练步骤 : ①要 求学生 将描写具体 起 来 从 多个 角度 多个方面来刻画 描摹 力求做到清楚 细致 ; ②指导怎样生 动描 写 如何灵话运 用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 比等修辞手法 ; ③引导学生运 用第 次描写 实 践得来 的经 验 进行第二 次描写实践 检验修正 第 次学 习效果 ; ④强调描写的原则 方 法 强化学生的方法意识 归纳意识 ; ⑤指导学生进行第三 次描写 实践 在熟练运 用描 写方法的基础上 追求写得更好 围绕 描写 这 中心 她 设计 条具 体的教学路径 这条教学路径是由 个 又 个具 有梯 次性 又 具有教学侧重 点的步骤 紧紧链接起 来 构成 个有 机 而 完整 的整体 因而她在每个教学环 节都给学生 个全新 的具体的感受 每节课都给学生 个新 的刺激 新的信息 极 大地调动了学 习语 文 的积极性 通 过 系列具体的训练 学生 对 描写的认 识 和感受 从 不知 到知 不 会到会 不 精 彩到精彩 而对学生 而 言 尽管面对 的都是 描写 这 训练 中心 但每 节课都是新 鲜的 都有 源 头活水 注入 因而 能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这样的课堂焕 发着教学的生 命力 显 得灵动而趣味盎然 ! 让 课堂常冒争锋的火花 《 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 课堂教学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 是师生之 间 生生之 语 对 课文 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 的心 间 师生 与文本之间 自由 开放 弘扬个性的对话 可见教学不 己 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 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 问题 得 能提 出自 是简单的知识 学 习过程 它是师生互 动 生 生互 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 更是师生共同成 长的生 命历 程 因而 在教学过程 中 让 学生 共同合作 师生 互 动 参与教学 共同解 决教学中的问题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对培养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也 大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构建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一、营造氛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
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
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
”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
”有的说:“您关心我们。
”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改变学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当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霍金十分敬佩时,老师说:“假如科学家霍金此时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已经与文本进行了多次对话,能毫无造作地有感而发,而且说得很感人。
这样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而且使他们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倡导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怎样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怎样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摘要: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小学语文教育变得僵化呆板,学生的思维被固化,要改变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三活”教学方式,即营造快活的气氛,教学鲜活的知识,采用灵活的教法。
这一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奇丽的小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更让人垂涎三尺。
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课堂动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心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兴趣高涨,就会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因而变得乐于学习。
创设情景,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教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
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蒙蒙的美景。
教师引导: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小鸟也来聚会了,让我們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快打开书读读吧!同学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来。
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围绕着小鸟的话题(春雨的色彩),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呢?运用好情境教学,巧妙地牵动一颗颗童心,课堂就能活起来。
课中情景游戏,让课堂有一种节奏美,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
只有学生一次次心动,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中,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出精彩的火花。
二、营造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1、激活思维,激发讨论欲望。
在语文课中,我们应提倡“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特别是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更应让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各抒己见,发表有创见性意见。
构筑起真实灵动的语文课堂

构 筑起 真 灵动 的语 文傈堂
( ≯ 涂 德 根
KETANG J l AO XU E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 语文是
最重要的交际: 具 ,是人类文化 的重 要 组成部 分 。 1 = 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
一
密相问。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是 “ 疏可 走马 ,密不 透风” ,语文课 也应 讲究 “ 疏密相问” , 教师要读懂教材 ,决定 内容的取舍详略 ,突出文章主 旨的段
弛有度。张弛疾徐 、 节 奏,本是音乐 用语 , “ 张” “ 疾 ”是快 节奏 , “ 弛” “ 徐”是慢节奏 。符 合节奏韵
质朴 自然在于创设情境 、生发情 感 。叶圣陶说 : “ 作者胸 有境 ,人境 始觉亲 。 ”作者写 文章 ,胸中有境才 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 文,入境才能 情真意切。教 师要善于把握课文 内在
师的精心备课 和对教材的深入解 读。 教师要 领悟教材 ,注重 文本教学 ,要 积极 引领 学生完 成文 本 的解读 与感 悟 。真实灵动的课堂也是 师生合作完
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 ,是师生“ 真没
劲” 要 j : 好 一节语文课 ,教 师还要
精心设计 , 课设练 ,拓展探究 。 2 . 真实灵动 的课堂要有诗情 画意 “ 文似看 山不喜平” ,起伏曲折, 就会使 渎者兴趣浓厚 , 步人胜境 ,领
略无限风光. . 语文课更是这样 ,课堂
长的过程。要构筑起真实灵 动的语文
课堂 ,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 , 在
“ 乱花渐欲迷人 眼”的浪潮中 ,做一
体悟 。学生 同课文 真真切切地畅谈 , 获得 的是 激情 的勃发 和对 生命 的感 悟。课文就像是戏剧 的脚本 ,学生通
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课堂艺术灵动课堂三部曲——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廖文珊摘要: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灵动课堂光阴荏苒,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年,十年中,我发现自己的语文课堂总是由老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书包办讲授知识,并且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最终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呢?我想,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未成曲调先有章——做好预习是“灵动”的前提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
上课做什么呢?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
”有效的预习能够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是语文课堂得以“灵动”的前提。
记得在上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1.通读全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反复复通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
2.查找工具书。
圈画出文中难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突破字词。
3.做好批注。
通过你的预习,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在相关语句边上做好批注,写上感悟。
有了这一步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则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课堂也不会“默默无言”。
4.记录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布置预习任务后,我在课前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把学生提出的“预习疑惑”进行了整理,把学生关注点最高、最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呈现出来,在课堂中穿插着解决大家的预习质疑。
这样的预习不仅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动手动脑,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文本质疑和探究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的:这件事 , “ 对于她是一个转折 , 子可能会记一辈子。” 孩 猛然 间想起 了经常听 的一首歌 曲,我要 的不 多 ,无非是一点点温 “ 柔感受 ,我要 的真的不多 ,无非是 体贴的问候 ,亲切的微笑
… …
达 ; 老师和家长心 目中 , 在 她是一个 听话 的好孩 子 , 但又 总是
一
拱 桥 与 梁 柱 桥 相 比 , 仅 形 式 优 美 , 且 结 构 坚 固 。拱 桥 呈 弧 不 而 .
形, 像雨后彩虹 , 十分优 美 ; 过对桥载重 承受力 的测试 , 明 通 证 拱桥结构坚固。 本设计合乎新课改要求 , 图片的展示 , 激发 了学生乐于探
通 的能力 , 丰富 了语言 , 培养 了想象力 , 能带领( 下转 第 14页 ) 9
・
1 9・ 5
新 校 阳 沦
Xn i Y aL l i a unil Xo l1 I
学生工 作
“ 我要的不 多"
马 士 民
( 南 市 舜 玉 小学 , 济 山东 济南 200 ) 5 0 1
她 勤 于 思 考 , 又不 善 言 谈 ; 成 绩 优 异 , 又 不 敢 于 表 但 她 但
” 我们 的学生要 的不多呀 !美 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曾说过 ,
“ 性最 深 刻 的原 则 是 渴 望得 到赏 识 。” 师 的一 句 问候 , 个 人 老 一
微 笑 , 次给予他们 的机会 , 一 对我们来说 是举手之 劳 , 但是对 学生则是非常重要 的, 能从 中得到赏识 , 以此来唤醒他们积极
( 上接 第 19页 ) 们一 步一 步 走 上 学 习 创 造 之路 。 5 他
学素养 , 丰富 了业余生活 , 又能寓教于乐 , 激发学生爱语文 、 学
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小学……蔡新萍【摘 要】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大胆放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自主解决文本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灵动课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很多时候学生们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师从旁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尽情释放,提升综合能力,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一、主动融入课堂,个性展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各具特色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同时,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们都能融入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恐龙》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小学中年级的文章,这个时期的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的引导环节就下足了功夫:“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部影片,那就是《侏罗纪公园》,请大家欣赏这部影片,然后和老师说一说你的感受。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那么,你们想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请你根据文本内容自己组织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恐龙,好吗?”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教师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没有局限于学生的回答思路,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展示。
还给孩子们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_

还给孩子们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摘要】一、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灵动”起来。
二、再现图文声像,使学生表达“灵动”起来。
三、营造写作气氛,使学生想象“灵动”起来。
【关键词】灵动;语文课堂;思维;表达;想象“我们要诗意地生活在这诗意的世界上!”①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有序地推进之际,新课程也正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的课堂。
我们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探索精神的语文教师正用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语文“教学景观”,力图使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展现得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弥漫着诗意的芳香。
难怪人们会认同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该是:“就像一首诗一样灵动!”②从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程”到朱自清的“四步教程”,从中华国语学会的“三步教程”到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的“八字方案”,从北京第三十一中学的“四字方案”到于漪的“立体化有序结构”再到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普通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
”③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还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呢?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④,它的课堂需要营造出图文并茂、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的教学氛围,需要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灵动的生活中学习,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活”起来。
1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灵动”起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⑤。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都受到了一定空间的限制,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难以展开,更谈不上创新和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解释抽象事物的说明性文字,还是文学形象生动的描绘性文字;无论是纯画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设计;无论是静态画面,还是动态图像,都能为孩子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创造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使孩子们在课堂上迅速实现图像与文字的转换,努力做到左右脑并用,语言的逻辑思维和表象的形象思维同时得到发展,从而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记忆都更加牢固,培养发展其思维能力。
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阅读过程

灵动的语文课堂、灵动的阅读过程在新课标下,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关心的是文章的趣味性,或是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时,理应足够的重视学生主体的“童心”“童趣”,如何对孩子们进行阅读训练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主动阅读教师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我一边引导学生看课件一边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蝴蝶谷去游玩。
同学们一定会被那里迷人的景物深深吸引住,让我们出发吧!”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加上多媒体创设的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另外,在教学每篇课文中,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对提问题都很感兴趣,很乐于表现自己,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积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
同时我还注意采取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随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了阅读水平。
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为学生主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孩子们轻松阅读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我觉得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一个学生说狐狸很聪明,想办法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
其他学生听后窃窃私语,我趁机引导学生们思考:狐狸对乌鸦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骗人的诡计和聪明是一回事吗?教室里顿时沸腾开了,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讨论、代表发言,很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含义。
这样,这堂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堂 上常常听到 “ 同学们喜欢哪一段就 学 哪一 段 ,想 怎 样 学 就 怎 样 学 ” 、 “ 想 和谁一 起学 就和 谁一 起学 ”等 。
探究学习 中有的问题过于简单 ,有些 问题 义太宽泛 ,任 由学 生 自由发 挥 ,
课 文 的角 度讲 ,有 的更 适 于思 考探 学生 的发展为要义 ,那么 “ 课堂行云 究 ,那就深入思辨 ;有的语言极有特 流水 都是学生 的云与水 ,而不是教师 点, 那就扎扎实实地探究语言 ;有 的 语言极富妙趣,但却又难以言说其中 自身的 流 水 ” 的课 堂 就 是好 课 堂 , “ 把 自己的生命激情 与学生生命 世界
是我们 多年来遵循 的一条教 学原则 。 新课程教学要求 :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 积极互动 、共 同发展 , 要 处理 好传 授 知识 和培 养 能力 的关 系 ,注 重培 养学 生 的独 立性 和 自主
性。 ”
多少课 堂 ,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 进 行 ,一个 机械 化 、程式 化 的教
失 。 比如 , 自主学 习成 了 “ 放任 自 流” 。有的教 师课堂 只提出几个 供学
生 自主的问题 ,然后就静观其 中,课
确立 “ 言” “ 意”并举 的意识 ,着力
探究 文章情 意和语 言文字 高度融合 的 课 。但是 ,这并非等同于我的每篇课
文、 每节课都得追求这样 的境界 ,从
构建 灵动锔语文课 堂
许 玉 萍
“ 以教师 为主导 ,学生 为主体 ”
穷 “ 情 ”的因素 ,我们的孩子应该浸 淫在这些美丽的情感之中 ,所以游离 于 “ 情”的语文教学 又何称其语文呢?
生为本”是不容争辩的立场 ,在教育 教学 中 ,唯有秉 承 “ 以生为 本” ,我 们 的教学才能 最大限度 地尊重学生 ,
构建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霞 、徐 本 禹 、袁 隆 平 的 先 进 事
迹 , 引 导 学 生 体 会 “ 人 民 服 为 务 ”的真正 内涵 ,安 排学生依 据
学习的困难和期 待 ,这样上 课时
就 能 始 终 抓 住 学 生 的 兴 趣 , 引 导
对课文 的理解 ,为 自己心 中的当 代 英 雄 拟 写 颁 奖 词 ,使 “ ”过 读 渡到 “ ” 写 。接着 播放 歌 曲 《 为 了谁》 ( 九八抗 洪作 品) 和配乐 朗读 牲 死不 离》 ( 汶川抗 震救 灾作 品) ,使 学 生 的心灵 受 到强
个单元 往往 文 体相 同或 相近 , 如果能 根据文本特点 ,教法常变
一
有 学 困 生 能 够 回答 的 问 题 ,有 优 等 生通 过思 考能 够解 决 的问题 ,
常新 ,就会 使学生始终 保持新鲜 感 ,而 不 会 引 起 审 美 疲 劳 。 如 语 文 版 八 年 级 下册 第 四单 元 ,是 四 篇演讲词 ( 人 民服务》、 《 伪 应 有 格 物 致 知 精 神》、 《 有 一 个 我
针对 性 。还 可 以 在 课 前 了解 学 生
宜 ,采 用不 同的教法 ,课堂之芳 草鲜美 ,教法之落英 缤纷 。 《 为 人 民服 务》 是 第 一 篇 课 文 ,语 言 简 明通 俗 ,结 构 清 晰 流 畅 ,学 生
阅 读 课 文 没 有 什 么 难 度 ,因 而 侧 重拓展 ,研读 文章 的 时代 意义 , 在 整 体 感 知 课 文 内 容 之 后 ,运 用 多 媒 体 , 以大 量 图 片 和 资 料 ,让 学 生 了 解 雷 锋 、 焦 裕 禄 、 任 长
烈 的 震 撼 , 认 识 到 “ 人 民 服 为
学 生 理 解 女 主 人 公 陶 影 的 独 特 艺
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课 堂气 氛活 跃 , 小 评论 家精 彩 的评 论不 时博 得 阵阵掌 声 , 小 画 家的 点 睛之 笔赢 来啧 啧赞 叹 。 最后 , 我 让 学生 看着 简笔 画 讲 解 。他们 讲得 绘 声绘 色 , 非常 轻松 地 理解 了课 文 。在画 一
画、 说 一 说的 过程 中 , 激 发 了学生 学 习兴 趣 , 激 活 了思维 , 训
阅读经纬 ・ 说文 论道
构建 灵动的语文课 堂
江苏 南通 市通 州 区骑 岸 小 学( 2 2 6 3 4 3 ) 朱 建玉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 学生是学 习和发展的
主体 。 ” 新 教材 的选 文 文质兼 美 、 形 式 多样 , 符 合儿 童 的身 心 发 展特 点 , 适 合 学生 学 习 。 我们 在 语文 教 学 中应该 努 力构 建 灵 动 的课 堂 , 使 学生 在轻 松 、 愉快 、 幸福 的 气氛 中激活 思 维 , 唤 起 强烈 的学 习需要 , 感受祖 国 语言 文字 的魅 力 , 体会 作 者 的真 实的 感情 , 有效 地促 进 学生 发展 , 使 学生 的语 文素 养 得 地 从课 文 中找 到 了答案 。 如何 理解 这 三个 问题 呢 ? 充 分地 朗
他 一 样读 出作 者 的心 情吗 ? ( 一个 学 生读 。 ) 师: 感情真挚, 读得很动情。 ( 再 一 个 学生读 。 ) 师: 你 的心 已经随 着“ 我” 和 雪儿一起 飞向蓝 天 。
…… 水 过无 痕 , 教 师评 价语 应该 就 是美 妙 的“ 地下 长河 ” , 你 看不到, 却能 明 明 白 白地 感觉 到 。 有 效 的课堂 交流 在 不知 不
读 是十 分必 要 的 。 在理 解 前两 个 问题 的 时候 , 我 让学 生边 默 读 边在 本子 上 画简 笔画 。他们 兴趣 盎 然 , 一边 读一 边思 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营造宽容、自信的氛围,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情,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洋溢出浓郁的语文味,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灵动课堂;学生视角;体验;个性[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22-0042-02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都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渴望。
他们头脑中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些灵动的思考,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灵动的瞬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他们想象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放飞自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舞台。
一、贴近学情,让课堂充满灵动的诗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
”美的语文才能让学生悦纳,灵动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之心。
因此,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考,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质,有针对性地采用阅读方法,如朗读、角色扮演、默写、猜写、仿写等,给学生开辟一片趣味无穷的海。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开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字词,但要求有趣,三个学生一人写一组词,并自己补充一个类似的词语。
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最后,薛老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草帽”一词,应该由哪个同学来写呢?交流中,学生认为“草帽”既不是昆虫,也不是庄稼,更不是农活,所以谁也不用写。
教师相机引导“帽”字的写法。
字形解决了,字义呢?薛老师有妙招,他引导学生齐读刚才默写的字词。
“我和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学生齐读第一组;“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庄稼——”学生齐读第二组。
这样教学,使汉字扎根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字词教学向来是枯燥的、琐碎的,然而在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却截然相反。
教师要求默写三组词语,不仅检查了课前预习,而且有针对性地训练了难写的字词,最关键的是自然引出了接下来学习的内容:“园子里有什么?这是怎样的园子?这是怎样的童年?”学生的心被教师抓得牢牢的,兴致十足地跟着教师走进文本。
薛老师的课堂,给学生呈现了语文课堂的灵动性。
薛老师用行动明确地告诉我们,生字词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当是意义的联结,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个符号。
二、创设情境,让课堂洋溢灵动的诗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
有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一个诗人,点燃激情,激活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唤醒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重塑,这是真正的灵动的课堂。
如,《桂花雨》一文,饱含深情,值得学生一读再读。
如果只停留在感知“桂花雨”上,不免浅了些。
于是,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文本深处。
教师说:“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同学们,联系这段文字,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表示,作者是一个重感情、爱故乡的人。
教师抓住契机引领,对学生说:“那你们再想想,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有那桂花雨吗?”学生若有所思地摇摇头,一头扎进文本里找答案。
“我认为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父亲指指点点教她认识各种花。
”“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处景观。
”教师继续说:“孩子们,再想想你的生活经历。
有没有那么一些人、事、物定格在你的脑海里呢?……”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心灵越来越明亮。
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透过纷纷扬扬的桂花雨,看到琦君的童年,触摸到了乡情。
真正的教育应该指向人。
当生命从狭隘、卑俗、愚昧走向和谐、辽阔、慈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闪烁出灵性的光芒。
三、增强体验,让课堂氤氲灵动的诗味敏感的童心,是永远盛开的花朵。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是天生的。
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蹲下来,给他们一个方体验的天空、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那优美的话语、精美的诗句就会流淌而出。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结合学情有效引导,让学生勾勒出美妙的画卷,从而打造灵性的课堂。
如,《“番茄太阳”》一课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
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这一段话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说:“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阿姨见到明明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立足学生视角,构建灵动语文课堂江苏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215600)唐琼芳阅读·说文论道“心疼、怜惜。
”学生朗读课文,但很明显情感表达得不真切、不自然,与文本不贴合。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自己扮演明明,让学生扮演阿姨。
“明明”问:“阿姨,我长什么样子呢?”“阿姨”答:“你长得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学生说着,眼里满是爱意。
教师相机引导:“你再来读课文,读出你刚才的样子……”学生这次的朗读明显融入了感情,读得耐人寻味。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当发现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巧妙地用角色体验法,让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将语言进行内化—外化的转换,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这样,既进行了言语训练又润物无声,课堂也因此洋溢着灵动的气息。
四、张扬个性,让课堂闪烁灵动的诗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教师应当有一颗童心。
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在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常常与教师的预设大相径庭,甚至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
和我们的教学计划比较起来,学生的问题更加难得,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中,教师让一个学生朗读“法布尔高兴极了。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自己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段话。
他一不小心把“欣赏”读成了“看看”。
没等教师指出来,学生就纷纷举手,指出错误。
这是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教师顺势进行引导。
师:怎么了?生:他读错了,把“欣赏”读成了“看看”。
师:这样换不行吗?为什么?生1:“欣赏”是在看的时候带有喜悦的意思,而“看看”没有感情色彩。
生2:“欣赏”表现出法布尔对小宝贝的喜爱。
教师在备课之初,预设了很多“精彩”,但都比不上这一处“错误”的精彩。
精彩的课堂在于教师的调节,在于学生思维的生成。
因为,只有学生在场的课堂才是真的课堂,只有平等对话的教育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自主参与、平等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既不是简单的字词拼凑,也不是文本的随意割裂。
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语文的天空,是意义的海洋,是清新亮丽的境界,是灵动自由的翅膀,是行走在文字间的诗意。
也许这样的理想课堂有点远,但只要肯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会抵达彼岸。
(责编韦雄)[摘要]儿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教师要聚焦言语形式、创设言语情境、着力言语运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运用语言,积淀言语经验,养成表达习惯,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言语形式;言语情境[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22-0043-02儿童是一群充满智慧的群体,他们个性独特而又纯真。
根据儿童特点展开教学,教师需要思考两个问题:“语文的本质是什么?儿童需要怎样的语文?”语文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儿童需要怎样的语文呢?儿童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而且是独立学习的成长的个体。
他们的言语活动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需要的是有趣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而且还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引领学生进行独特的言语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聚焦言语形式,积淀言语经验选入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言语形式。
在引领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出发,抓住典型的语言形象,让学生积淀言语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一)立足儿童特点,研读多种文体不同的写作内容有不同的文体,有童话、诗歌、散文等。
这些不同的文体决定它们的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特点出发,研读文本,获得对文本语言真正的理解与感悟。
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这一课,作者主要以记事的形式表达了吃粽子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而《荷叶圆圆》这篇散文诗,则以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以及小鱼儿带来的快乐;《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写景文,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时,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基于儿童的言语实践活动浅探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222236)赵云玲阅读·说文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