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过程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过程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
径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城市和乡村的规划技术和方法的需求不断提高,为营造可持续的居住环境带来新的挑战。
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对城乡规划的现状进行宏观的观察,准确地把握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提高城乡规划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城乡规划过程;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
1可持续人居环境概述
可持续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人居环境科学的有机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受环境恶化影响,人居环境受到负面影响,经济发展也受到反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社会共识及重要前提。
在城乡规划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融入其中,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支持,也符合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人居环境建设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人们居住的幸福感,其目的是打造宜人宜居的居住环境,为人们带来健康的生活,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各方面需求,根据这些目标探索空间环境的创建,这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内容。
人居环境建设之所以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因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对象涵盖了城镇、乡村等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并且在建设中会涉及社会、经济、历史、民俗艺术、生态环境等方面,如图1所示。
图1人居环境建设内容框架
由图1可看出,人居环境建设需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将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公共设施建设及居住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结合,打造宜人宜居的人居环境。
2城乡规划中可持续人居环境构造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空间分散化、碎片化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生态、交通、社交、医疗、教育等生态、交通等生态、社会、医疗等生态、教育等方面的生态与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村地区呈现出较为分散的态势,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现象。
然而,目前尚没有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住区空间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使其表现为“分散”、“破碎”的特征,难以达到“合理流动”、“充分利用”的目的。
对目前城乡规划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对眼前利益过于重视的现象,对城市职能、未来长远利益等不够重视的现象。
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圈层式发展特点,将城乡规划与可持续人居环境各相关要素之间的潜在联系割裂开来,在城乡规划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影响因素。
2.2平衡性低
在城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因为城镇和农村本身的不同,造成了二者之间的
平衡程度并不高。
尽管国家已经对城乡规划和建设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在其中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这些努力都集中在了提高经济效益上,
而忽视了对城乡平衡的调节,这就造成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城乡之间的贫富悬
殊越来越大,已经不符合最初的建设要求。
此外,由于前期的过度投资,造成了
后期工作的后劲不足,从而使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更加严重。
2.3变动性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城市
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其
最突出的体现。
城乡的规划方式正朝着统一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它与市场的
自由竞争因素更多地融合在一起,投资主体的发展趋向于多元化,在空间规划与
设计中,个人意识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就不能保证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稳定,
容易导致城乡之间在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与规划建设等方面出现矛盾。
3城乡规划下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的实施
3.1统筹城乡资源,开展城乡规划总体布局
城乡资源包含城市资源和乡镇资源。
两类资源各具特色,均可为建设可持续
人居环境提供支持,并且城市资源与乡镇资源之间还能够实现互补,从而形成城
乡资源体系,为开展城乡规划建设提供支持。
常见的城市资源包括技术资源、智
力资源、基础设施设备资源、产业资源等;乡镇资源则包括农业资源、自然景观
资源等,同时两类资源还存在一定的共有资源。
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布局时,应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城乡居民需求,以构建可持续人居环境为目标,对城
乡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城乡资源安置到适当位置,从而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
配置,进而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条件。
3.2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
在城乡规划和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的过程中,现代信息化技术是比较重要的
一环,它可以提高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的效率,并对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的整体
效果进行优化。
在此基础上,结合城乡规划的现实需要,构建以计算机、网络、
软件为基础的可持续人居环境规划系统,通过开发风速计算软件、热岛模拟软件、大数据应用软件等,来改善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将复杂而又抽象的人居环境功能
区布局、人居环境规划规范等规划要求,以更好的表达出来,增强规划和设计的
适用性。
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可以采集、存储和分析目标规划区域
内的时空数据,方便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从而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可持续的人
居环境发展,实现居住环境的弹性设计,创建具有弹性的空间。
3.3建设特色小镇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打造特色城镇,在此过
程中,要始终秉持着“绿色”的发展思想,同时要对城镇发展的动力有一个全面
而深刻的认识。
根据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立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适宜居住的小城,进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小城文化。
此外,在对小城进行规划时,也要对小
城的建设与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要对小城的建设与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人文作用
进行深入的发掘,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以上措
施的正确运用,可以突显城镇的人文环境特点,营造出一个完美的居住环境,从
而推动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
有关部门在构建可持续的居住环境时,一定要对文
化的建设给予足够的关注。
不同的城镇,其建设区域、人群以及城镇的习俗都有
很大的差别,因此,设计师和建筑人员要根据城镇的发展现状,对不同的空间进
行规划,以方便邻里之间的交流。
其次,以当地的地形和生态条件为基础,为居
民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休闲生活、儿童玩耍和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从而将人
文环境的鲜活性展现出来,更好地体现出了环境的内涵,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4坚持可持续理念,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
为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达成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将可持续理
念融入其中,同时还需构建和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制。
因此,在开展城乡规划时
应注重长期效益的实现,而非将目标集中在眼前的短期效益,必须建立大局观念,从而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在规划中,还应将规划的重要内涵予以
丰富,从单一空间向多元空间转变,规划建设富有绿色生态、文化内涵、经济特
色的多元化地域空间,丰富城乡规划内容,并通过有效措施紧密结合公共治理,
实现二者的有机配合。
4结论
城乡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实施过程,它包含了城市资源、规划资源和人
文资源。
因此,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城乡规划中得到
充分的体现。
在未来的城乡规划设计中,应该建立可持续的居住环境,遵守可持
续的发展思想,对可持续的居住环境进行创新,对可持续的居住环境进行优化,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城乡规划理念,推动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光.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城市住宅,
2020,27(8):132-133.
[2]陈玉龙.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9):72-73.
[3]齐羚,吕元.人居环境科学背景下城乡规划“无界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1,28(1):99-105.
[4]桑新春,梁湘波,王秀娜.高品质人居环境在海岸带规划中的实现路径研
究[J].绿色科技,2021,23(14):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