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 试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大自然的语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8号选手,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它们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只要你认真观察思考,随处都可以发现。

今天我们就跟随科学家竺可桢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大声的告诉我:
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对,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和问题。

提出来,交流一下。

好,老师再强调一下这几个字词的读音,请跟我读:
孕育萌发翩然花香鸟语周而复始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
1.了解一点科学知识
2.学习一种说明结构
3.品味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4.记住几种说明方法
一、下面请同学们逐段默读课文,概括各段要点,并归纳本文讲述的主要问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看大屏幕:读课文,找一找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什么?
好,读起来。

来,交流一下。

我们来抢答,看谁答得既准确又全面。

开始。

好,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

我们来总结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些科学知识:
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那现在要求同学们根据这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请快速跳读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一下,好,明确一下。

本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同学们把层次和段意标在书上。

同学们,根据段意,我们再来统管全文,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由物候现象说起,接着说明物候的重要性,然后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由现象到本质,这种顺序就叫逻辑顺序。

接下来,我们重点研读课文6~10段:思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一下,好,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总结一下: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概括地说:就是逻辑顺序。

这样的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就是逻辑顺序的作用。

三、好,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这篇文章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
请听清楚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要求:
1.先一对一讨论(3- 5分钟),然后组内共同讨论。

2. 组长负责集合小组智慧,形成最佳答案。

展示、点评时,要求:
1.展示时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2.先评后点。

评:先评价展示同学的内容是否全面、思路是否正确等;点: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补充,重思路方法的总结。

大屏幕上是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依据。

好,合作探究,开始。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你们的阅读收获,其余各小组负责点评。

好,同学们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和物候学的科学道理。

四、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我们读来却一点也不枯燥,这得益于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下面请同学们重点研读第1段和第7段,品味一下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举例说明。

(时间允许,可以朗读第一段,师生齐读)
好总结一下:
1.准确: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

2.生动:如第一段描写,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3.典雅:如“次第”、“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

请同学们把这三个词记下来。

同学们,来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竺可桢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

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热爱科学。

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中学生!
好,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