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竹节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有关传统玩具的图片、视频资料。

2.竹节人玩具若干。

学生准备:搜集传统玩具,查找制作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你能介绍一下你的玩具吗?怎样玩呢?
2.激趣:同学们的玩具可真不少。

玩具使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富有乐趣。

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也玩过玩具,不过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制作的。

你们想看看吗?
3.课件出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传统玩具。

4.揭题: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玩具——竹节人(课件出示竹节人玩具图片)。

5.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聊自己喜欢的玩具开始,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又从认识传统的玩具开始,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

教师相机正音:“凛”是前鼻音,“疙瘩”的“瘩”要读成轻声。

(2)形近字组词。

①棍混馄②裁载栽③沮组租
3.指导书写。

“凛、棍、橡、跺、沮、趴”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疙、瘩、裁、筹”书写时要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间的穿插避让。

设计意图:识字学词在高年级要以自学为主,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或引导。

三、默读课文,梳理课文
1.引导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这种玩具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学生交流,理清脉络。

可指导学生采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迷恋自制玩具和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5~18自然段):写怎样玩竹节人。

第三部分(第19~22自然段):写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

第四部分(第23~29自然段):写老师也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很长,为了让学生的初读富有成效,就要从字词句上扎扎实实进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为下面学生为解决不同学习任务采用不同阅读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四、明确任务,自由读文
1.课件出示导读提示。

2.指名读导读提示。

3.学生自由读文,做好圈画或记录。

设计意图:出示导读提示,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更能高效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投入学习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看一看阅读目的不同,我们会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

二、开展活动,组内交流
1.教师做活动指导,分别下发活动建议。

2.小组内开展活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第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写玩具制作指南。

预设: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这个任务,我们先快速读全文,找到描写制作玩具的段落——第3自然段,再仔细读,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制作指南。

(1)展示“竹节人制作指南”:
(2)教师提示: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预设:
生1:因为课文中说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

我觉得应该把锯的时候怎样锯加进去,就更好了。

生2:我觉得要是能加上“给竹节人刻上眼睛、鼻子、嘴”就更好了。

4.第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别人玩“竹节人”。

预设:
生1:为完成“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我们先快速读文,找到具体描写玩玩具的段落(第8~15自然段),再仔细读,记住玩的时候的要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竹节人的玩法。

(1)学生出示玩的要领:
(2)教师组织活动:按照刚刚这位同学总结的方法,其他同学拿出你们手中的竹节人玩一玩。

5.第二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我们小组汇报的是第二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完成这一任务的时候,我们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内容。

(1)展示找到的部分语句。

(2)汇报从相关语句中感受到的内容。

预设:
生1:我从“风靡”“呆头呆脑”“神气”“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心满意足”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竹节人这个玩具给同学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我很羡慕他们能玩得这样开心。

生2:我从“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这段话中体会到了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玩玩具都可以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太有趣了。

生3:我从两个“神气”中体会到了竹节人不仅是玩具,更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玩具后骄傲自豪的体现。

生4:我想补充一点,竹节人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乐趣,也给老师带来了乐趣,老师都玩得爱不释手了。

6.第三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预设:
我们来汇报第三个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重点阅读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弄懂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这个线索我很快就在小组内复述出老师的故事。

(1)过渡:同学们甚至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动作、神态,无一不告诉我们,竹节人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欢乐,他们都乐在其中,沉迷其中,以此为照,会意自己熟悉的一位老师的故事吧。

(2)拓展交流:说说在自己的生活里类似有关老师的故事。

(3)学生试讲。

设计意图:围绕任务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交流、总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总结学法,有效读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预设:
生1:我们小组是先仔细阅读课文,遇到描写竹节人带给人们乐趣的句子就画下来,品读关键词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生2:我们小组是快速阅读课文,先找到描写竹节人制作过程的段落(第3自然段),互相交流后开始写玩具制作指南,写完后再组内修正补充。

然后找到描写同学们是怎样玩竹节人的的段落(第5~18自然段),交流总结玩法,做玩法尝试,组织玩竹节人活动。

生3:我们小组在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先重点关注相关内容,提炼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在小组内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为以后阅读文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仅对文本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同时,也知道了对不同的阅读任务,所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所采取的阅读方法也有不同。

2.课堂中借助大家喜欢的玩具,从聊玩具开始到学习课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敢说、敢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