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1、本试卷包括选择题(48分)和非选择题两部分(52分)。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

材料反映了( )
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
2.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3、清代学者洪亮吉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人口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4、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5、《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 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6、在晚清像李鸿章、6.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

这反映了()
A.读书人为救国放弃科举考试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7、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

”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8、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

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

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
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9、“臣(张之洞)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提出了兴办军事工业的主张
B.带有明显的抵制洋货和夺回利权意图
C.阻止了外国洋货倾销和经济掠夺
D.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10、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1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2、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13、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

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14、有人指出: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这实质上反映出
A.“统而不治”使君主制获得新的发展 B.英国贵族政治出路在于维护王室尊严C.“统而不治”暂时维护了英国贵族政治 D.英国王室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爱戴
15、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某学
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重商主义
16、1962年,中国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当时一角钱的纸币发行不久就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你认为出现变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图1:1962年发行的一角券)(图2:1966年发行的1角券)
A.图1中的人群全部靠右行进,被认为犯了右倾的严重路线错误,图2进行了修正。

B.图1印刷工艺太差,版面不清晰,图2更简洁
C.图1未能体现新中国妇女半边天的地位,图2进行了纠正
D.图1防伪技术太差,图2加上了冠号辨别法的防伪技术
17、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
C.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
18、1983年,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这种现象,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种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19、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这反映了美国企图
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
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20、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

”作者试图说明( ) A.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 B.工人运动兴起
C.工业化进程加速 D.工业文明成果主要集中于英国
21、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

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

该材料主要说明( )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22、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
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这里“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D.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
23、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24、2007年,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

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

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B.二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
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
D.世行根据认缴资金份额决定投票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从甲午战争到1913年,民用工业有了明显发展。

据统计,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新式工矿企业达549家。

材料四:1914年到1919年间,民间机器工业有了重大发展,企业数字成倍增长,尤以纺织、面粉、电气、烟草发展显著。

……纱锭由1914年的502700枚增至1919年的851032枚;织布机由1914年的2300台增至1919年2650台,1920年达到4310台。

……面粉业从1914年至1919年新增64家,1919年达到实有企业99家。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大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分)
(2)从自然及社会角度分析形成近代民族企业分布特点的原因。

(6分)
(3)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请列举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三例。

(3分)
(4)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给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请回答:
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27.(23分)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

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

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4分)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

(5分)
(4)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

(4分)
25(17分):(1)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主要通商口岸;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备。

(2)自然:东部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社会角度:列强入侵较早的地区,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外商在此开办工厂;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及消费市场大;
(3)上海开埠;发昌机器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商务印书馆;抑制美货运动等(4)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26(12分)、信息1:由1793年这个事件背景可知,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

(2分)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说明闭关锁国。

(4分)
信息2:英国礼单有蒸汽机、棉纺机和先进的军事武器等,中国礼单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产品为主。

(2分)
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4分)
27(23分)、(1)目的:消除欧洲国家间的隔阂,消除战争根源,实现永久和平。

(4分)(2)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

(2分)
原因: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

(4分)影响: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4分)
(3)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5分)
(4)说明: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等。

(答出其中四点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