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腿综合症怎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腿综合症怎么治疗
幼儿在1-3周岁时,可能喜欢将双腿夹紧或向内侧交叉来挤压下体,甚至喜欢腿夹硬物或骑跨在某个物品上。
这类行为被称为夹腿综合症。
该病症的具体行为有哪些?哪些原因导致夹腿综合症?该病与手淫有何不同?
什么是夹腿综合症
夹腿综合征是儿童通过夹紧自己的双腿或使自己的双腿互相摩擦来获得快感或兴奋感的一种行为方式。
1.主要行为特征:不时地夹紧双腿,或喜欢反复摩擦会阴部。
2.从年龄段看:小可至1-2个月,大可至7,8岁,但以1-3岁时为最多见。
3.从性别看:以女孩为多。
4.从发病的频率看:大部分该病征一日发病一次到数次。
人体生理学理论认为,幼儿在1-3岁时,其生理发育已经从口欲期转向了肛欲期,并逐步有将欲望转向生殖系统的趋势。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出现夹腿现象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要知道,幼儿的这一动作和成人的“自慰”行为完全是2个不同的概念。
即使外界给予幼儿某种性刺激,他也不一定能够意识得到,更理解不了它。
所以说,父母不用对此那么紧张,更不要对该行为严厉地斥责和辱骂,否则会适得其反。
夹腿行为是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所特有的对生殖器的刺激性
动作,随着年龄增长,该行为会慢慢停止,或逐步发展为手淫。
夹腿综合症的症状
患有夹腿综合征的幼儿,最主要的病征是喜欢摩擦自己的下体。
幼儿往往会将双腿并拢或向内交叉以挤压下体,或用双腿去夹某个硬物,甚至骑在某个物品上,前后移动自己的身体,用下体与该物品发生摩擦,与此同时会出现面色绯红,目光集中某处,并且会出汗。
小女孩还可能交叉自己的双腿,使得大腿内侧互相摩擦;男孩有时候会伏卧在床上,用下体在床单上反复来回地蹭。
做这些动作时,女孩面色泛红,呼吸加快,阴道会出现大量分泌物;男孩生殖器勃起,并有水肿现象。
上述现象多出现于幼儿刚刚就寝时,初醒之时,或独处时。
该类行为每次大约出现几分钟,有的孩子每隔几天就会出现一次这种现象,但是也有的孩子一天会发生好几次。
如果家长把他们抱下床,或让他们换个姿势睡觉时,他们的这些动作有可能会停止。
夹腿综合症的原因
夹腿综合征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局部刺激:一些因素,如幼儿患有蛲虫病,湿疹,尿不湿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或裤子过小不利于通风透气,都有可能引起儿童出现该病症。
此外,如果家长过于频繁地给幼儿清洗身体,也会对儿童的下体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诱发本病征。
2.微量元素的缺乏:例如,儿童缺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不能得到正常代谢,缺钙导致交感神经过于敏感等,都可能是造成儿
童出现“夹腿现象”的原因。
3.情感因素:那些家庭氛围紧张,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可能通过“夹腿”来寻求一种刺激和心理慰藉。
该动作往往是儿童用来发泄紧张,恐惧,烦恼情绪的一种手段。
4.外界影响:幼儿可能因为受到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图片或视频的影响,从而做该类动作来寻求某种刺激或快感。
夹腿综合症怎么治疗
夹腿综合征是一种异常心理引发的不良行为,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给予治疗呢?
1.家长正确认识:这一点尤其重要。
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这种症状,不能仅仅简单粗暴地制止他,更不能打骂孩子。
家长应当及时地与医生或儿童健康专家联系,向他们询问该病症的相关信息。
2.转移儿童注意力:在儿童即将或已经出现类似症状时,家长要懂得如何转移儿童的注意力。
具体地方法有:和他们说话逗乐,给他们提供玩具或小人书,或带孩子出门散步。
总之,理论上一切有助于转移或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
3.作息有规律:按时上床休息,及时入睡,醒后立即起床。
这样就不给“夹腿”行为发作的时间。
4.消除刺激:父母要保持儿童下体的清洁卫生。
如儿童患有蛲虫病或湿疹,应予以及时治疗。
5.情感抚慰:给儿童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家庭环境。
另外,如果儿童出现了相关症状,父母不能嘲笑或训斥,吓唬他,更不能用一些严厉的字眼,如“下流,堕落”之类的话来斥责他,否则会适得其反,使他更加加深自己的不良行为,甚至给他心理上造成长期不良的影响。
6.药物治疗:对于长期患有夹腿综合征且久治不愈的幼儿,可以考虑药物治疗,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儿童的心理。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后,还会给患儿提供心理疏导或行为纠正。
夹腿综合症纠正方法
夹腿综合征的纠正方法,可以分为2个部分:行为治疗和方法治疗。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纠正手段不能让该病症立即得到治愈,只能逐步地减少发作的频率,这将耗费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 行为治疗
指在父母,教师或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改变儿童的行为方式来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使这类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逐步降低,最终完全消失。
鉴于幼儿的性格特征,其父母的情况,在学校的表现等因素的差异,医生会给患儿一些“个体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医生还可以制定一些行为训练方案,交由家长或老师负责监督执行。
1.互动交流
可由亲子两代之间进行,如家长没有时间,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多与同龄人玩。
这样的交流不但可以帮助儿童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不使儿童长期一个人待着,消除儿童的孤独无聊的心理。
2.行为记录
记录儿童的行为。
父母要明确让儿童知道这类行为是不宜的,并表示自己愿意和他(她)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
通过一些小的暗示或提醒来告诫儿童,使之逐步减少最终放弃这一不良行为。
如在一个小玩偶上做个记号,让儿童一看到这个记号就可以联想到父母的提醒,或在小姑娘的辫子上系一个漂亮的丝带,父母可以通过轻轻地拽这个丝带来暗示她,等等。
· 认知治疗
这是指通过科学的阐述和简明的讲解来给儿童解释这一方面的知识。
1.医生的讲解
作为专业人士,医生会按照儿童的不同年龄段来为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的生理常识。
通过对这些常识的了解,儿童会逐步意识到自己这一习惯是不对的。
医生还可以帮助儿童区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如唱歌,绘画,和玩偶玩等,让他们意识到还有更为健康的方式来来宣泄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