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与沅州

合集下载

湘行散记中桃源与沅州的读后感

湘行散记中桃源与沅州的读后感

湘行散记中桃源与沅州的读后感
一开篇提到桃源,我满脑子都是那种与世隔绝、充满诗意的仙境模样。

可沈先生笔下的桃源啊,现实得很。

那地方有热闹的集市,各种人来来往往做着小买卖。

那些卖酒的、卖布的、卖草药的,就像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我本以为桃源只是个充满桃花和神仙传说的地方,结果沈先生告诉我,这里还有那么多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这种反差还挺有趣的。

说到沅州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和辰州符有关的事儿。

沈先生把辰州符写得神神秘秘的,一会儿说它有各种神奇功效,一会儿又好像在暗示这背后也许是人们对未知的一种敬畏和想象。

感觉沅州就像是一个充满神秘力量的地方,到处都隐藏着一些民间的小秘密。

而且沅州的妓女也被写进了文章里,这让我很意外。

沈先生没有带着那种歧视或者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写,而是写出了她们无奈的生活状态,就像是在讲述沅州的一个平常但又让人忍不住叹息的角落。

沈先生写这两个地方,不只是在描述风景和人物,更像是在讲湘西的灵魂。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小钩子,勾着我对湘西的好奇。

我仿佛能闻到沅州集市上的烟火气,能看到桃源那些普通百姓脸上的喜怒哀乐。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原来那些传说中的地方,真正的魅力不在那些虚幻的神话里,而是在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人间百态之中。

就好像是把我从对湘西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拽出来,然后丢进了一个充满生机又有点粗糙的真实湘西世界里,还挺好玩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课件北师大版
精品课件
1、语言极富个性和湘西乡土气息。本文的语言极 为精练,有些地方文白相杂,如“忘路之远近乱 走一阵……他就说道:‘朝发枉渚兮,夕宿辰 阳。’”,这些语句就显得奇妙有趣。文中采用 了当地的许多口语,极具湘西乡土气息。 2、内容极具诗情画意。这篇散文的一些景物描写 就极具诗情画意,如写沅水两岸的芷草“长叶飘 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写崖石是 “黛色无际”,奇葩是“幽香炫目”等,如同一 幅幅优美的图画。
精品课件
6、沈从文不惜用一大段文字来形容载客的小划 子上拦头工人的紧张搏斗是为了说明什么? 生活是贫困的,充满了风险,残酷,并不是那么 丰裕,那么轻松。老老小小,并不怡然自乐。但 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仍然有一种美,那就是强 悍的气质,粗犷的美。
精品课件
这篇散文主要写了桃源的方位、远 近、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重点写 了沅江舵手的职责与趣闻,补叙了 悲惨的请愿事件。文章通过这些叙 写,表现了作者对沅州及桃源的深 厚感情。
精品课件
曳yè
泅水qiú
罅隙xià
奇葩pā
瞥见piē
洑流:漩涡。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推却:拒绝,推辞。 希奇:稀少新奇。 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 泅水:浮水。 疯疯癫癫:精神失常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言语轻狂或超出常态。 罅隙:缝隙。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1)叙述外人向往桃花源,桃花源人却不以为然。 第二部分(2-7)介绍桃园的风土人情及元洲的山水花草与民 风。 第一层(2)用调侃的笔法介绍桃源的桃花。竹林、强盗、税 务、及药铺、茶馆、米行、脚行等风土人情。 第二层(3)略写有附庸风雅之辈来桃源探胜。 第三层(4)介绍桃源的特产:大鸡和小划子。 第四层(5)介绍小划子的舵手、拦头工人和小水手,说明与 自然斗争的辛苦。 第五层(6)写屈原与湘水的关系及与人情相配的芷草。 第六层(7)写元洲悲惨的“请愿”事件,说明现实与理想中 的桃花源有反差。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桃源与沅州》是一本讲述了中国古代传奇故事的小说,作者是明代的文学家陶宗仪。

这本小说以唐代的宗室王子为主角,讲述了他在桃源和沅州两个地方的传奇经历。

这本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读后感受颇深。

《桃源与沅州》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多彩,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色彩。

故事中的桃源和沅州两个地方被描绘得非常美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在桃源,人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之中,他们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而在沅州,人们则过着繁华富裕的生活,但也不乏尔虞我诈和尔虞我诈之事。

这两个地方的对比,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念。

故事中的主人公王子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在桃源和沅州两个地方的遭遇,让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在桃源的简朴生活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而在沅州的繁华之中则感受到了虚荣和欲望的诱惑。

通过这些经历,他最终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阅读《桃源与沅州》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王子在桃源和沅州两个地方的遭遇,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对桃源和沅州两个地方的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桃源与沅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充满了想象力和神秘色彩。

主人公王子的遭遇和成长经历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念。

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反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这本书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文学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桃源与沅州》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本珍贵的读物,我会不断地回味和品味其中的精彩之处。

沈从文桃源与沅州主要内容

沈从文桃源与沅州主要内容

沈从文桃源与沅州主要内容
《桃源与沅州》是沈从文1934年回故乡湘西时所作的游记,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篇作品从《桃花源记》和读书人寻桃源洞切入,叙述了外人向往桃花源,而桃花源人却不以为然。

沈从文在文中描绘了桃源城里的各种风雅轶事,以及桃花和沅洲的风土人情和特产。

同时,还生动地描写了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以及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

此外,文中还展现了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上岸的客人自去寻客栈,水手则顺便去寻快乐的场景。

这些描绘构成了一幅幅恬淡幽远的湘西风情画。

总的来说,《桃源与沅州》不仅展现了沈从文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展现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摘要:
1.桃源美景
2.沅州风光
3.湘行散记中的好词好句
正文:
【桃源美景】
湘行散记中的桃源,是一个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的地方。

这里有清澈的溪流,仿佛能洗涤人心;有苍翠的山林,如同仙境一般。

在桃源,人们可以尽享宁静与和谐,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沅州风光】
沅州,作为湘行散记中的一个重要地点,同样拥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这里的古城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里的古老街道,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在沅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湘行散记中的好词好句】
在湘行散记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桃源和沅州的美丽风光。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桃源的美景,令人陶醉。

又如:“古城墙巍峨,矗立在夕阳余晖中,仿佛一位沧桑的老人,默默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沅州的古城墙,使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总之,湘行散记中的桃源和沅州,都是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湘行散记中桃源与沅州的读后感

湘行散记中桃源与沅州的读后感

湘行散记中桃源与沅州的读后感
先说这桃源吧,本以为是那种书上写的与世隔绝、美如仙境的地方。

可沈先生笔下的桃源啊,有那么点不一样。

它有美好的一面,风景肯定是不错的,那山那水的,就像一幅水墨画似的。

但同时呢,这地方又有着烟火气,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

这里的人啊,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沈先生把那些小细节写得可生动了,像写那些小商贩,还有当地的风俗,就感觉是把桃源这个地方的五脏六腑都掏出来给我们看了。

再说说沅州。

沅州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沈先生在描写沅州的时候,感觉像是在讲一个老朋友的故事。

那里的辰河,那河上的船,就像沅州的经脉一样,让整个地方都活了起来。

他写沅州的妓女那一段,让我特别感慨。

本是一个挺沉重的话题,可沈先生写得既不低俗又充满了同情。

他让我看到这些女子背后的无奈,她们也是被生活逼迫,就像一朵朵被风雨摧残的花,在那个社会的角落里艰难生存。

这就像我们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沅州看似平常的街道背后,有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感觉沈先生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画家,他不用那种华丽的色彩,就用很朴素的文字,把桃源和沅州的样子、灵魂都画了出来。

而且啊,他的文字里还有一种对家乡的深情,就像我们说起自己老家的时候,哪怕它有些小缺点,但满满的都是爱。

这两个地方在我心里再也不是地图上两个简单的地名了,而是充满了故事、人情和烟火气的地方,感觉就像我自己也去过一样呢。

《桃源与沅州》参考课件

《桃源与沅州》参考课件

理想世界的美好与现实世界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人们既向往桃源的生活,又无法摆脱沅州的束缚。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试图改变现状,但又受到各种阻力和限制。
冲突的表现
虽然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和冲突,但两者并非不可调和。通过人们的努力和奋斗,可以逐渐接近和实现理想世界的美好愿景。
融合的可能性
读者对作品的热爱与追捧
众多批评家对《桃源与沅州》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批评家对作品的极高评价
读者与批评家的评价
06
CHAPTER
相关扩展资料
《边城》
沈从文另一部经典中篇小说,讲述湘西边境的爱情故事,与《桃源与沅州》有相似的背景和主题。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人物形象,展现出湘西地区原始、纯朴的生活状态。同时,作品也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作品概述
02
CHAPTER
主题分析
作为理想世界的象征,是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安宁的地方,人们生活和谐,没有纷争和痛苦。
桃源
理想世界的特质
理想世界的意义
无压迫、无剥削、无贫富差距,人们平等自由,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专门针对湘西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探讨了湘西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湘西文化研究》
研究资料与文献
湘西文化网
介绍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了解《桃源与沅州》中的背景和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
提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研究成果和交流平台。
沈从文纪念网
《湘西散记》
沈从文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在湘西的所见所闻,提供了丰富的湘西文化和历史背景。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摘要:
1.桃源概述
2.沅州概述
3.湘行散记中的美景描绘
4.好词好句的赏析
正文:
【桃源概述】
桃源,位于湖南省西部,古称武陵,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而得名。

这里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在湘行散记中,作者将桃源描绘成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令人神往。

【沅州概述】
沅州,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处沅江中游。

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湘行散记中的沅州,展现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湘行散记中的美景描绘】
在湘行散记中,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桃源和沅州的自然风光。

如:“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展现了桃源桃花盛景的美丽;“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则表达了作者对沅州美景的留恋。

【好词好句的赏析】
湘行散记中的好词好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美景,还充满了诗意。

如:“春
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这句话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桃源与沅州

桃源与沅州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78桃源与沅州“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命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应有一个关于桃花源的梦……文|沈从文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

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

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

千余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

至于住在那儿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桃源洞离桃源县二十五里。

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

那地方桃花虽不如何动人,竹林却很有意思。

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划留下的诗歌。

新派学生不甘自弃,也多刻下英文字母的题名。

竹林里间或潜伏一二翦径壮士,待机会霍地从路旁跃出,仿照《水浒传》上英雄好汉行为,向游客发个利市,使人措手不及,不免吃点小惊。

桃源县城则与长江中部各小县城差不多,一入城门最触目的是推行印花税与某种公债的布告。

城中有棺材铺,官药铺,有茶馆酒馆,有米行脚行,有和尚道士,有经纪媒婆。

庙宇祠堂多数为军队驻防,门外必有个武装同志站岗。

土栈烟馆既照章纳税,就受当地军警保护。

代表本地的出产,边街上有几十家玉器作坊,用珉石染红着绿,琢成酒杯笔架等物,货物品质平平常常,价钱却不轻贱。

桃源既是个有名地方,每年自然就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参考资料和文房四宝,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

真可称为桃源名产值得引人注意的,是家鸡同鸡卵。

街头巷尾无处不可以发现这种冠赤如火庞大庄严的生物,经常有重达一二十斤的。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的主要内容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的主要内容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的主要内容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是一部行记,由19世纪30年代孙大楚所著。

书中描写了桃源和沅州的风土民风人情,介绍了孙大楚所见的桃源、沅州以及其他湘西的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自然景观等。

书中详细介绍了桃源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涉及政治、教育、艺术以及农业,形象地展现了桃源的自然风光、山清水秀的景致、繁花似锦的节日活动以及奇特的神风传承。

此外,还介绍了沅州名胜古迹、当地的传说故事和当地人热情好客的礼仪。

最后,孙大楚还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对当地美好自然及充满神秘气息的感悟,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当地美景,笔下溢满了温馨的唯美感。

《桃源与沅州》

《桃源与沅州》

众里寻它千百度桃源本色璞与真——《桃源与沅州》教学设计【文本解析】《桃源与沅州》写了桃源县的位置、风景以及特产,充满着杂乱、世俗、贫困,说明桃花源并非诗化的理想境界。

第二部分写了沅江的小筏子,写长在悬崖上的兰科植物,写城门上的血迹,是为了表现桃花源的美是粗犷的美、野性的美,充满了悲剧的崇高的美。

作者透过表面的轻松和幽默,展示了自己相当沉重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对家乡的关切,对于家乡人的深挚同情,乃至悲悯。

这一单元表达的主题是心灵净土,本文通过描述民性的强悍、粗犷而富有人性的气质与湘西山水的契合,来体现心灵净土的意蕴。

【相关课程标准】“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从文散文的基本特点。

3.比较《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的不同。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朗读、品读、美读等),感知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赏析风物人情。

2.通过“说”“辩”等学习方式,深层探究文本内容,鉴赏沈从文散文的基本特点。

3.通过填写表格,小组合作,比较、探究文本主旨。

【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查工具书,给文章中生字词注音。

2.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搜集作者生平介绍及作品。

【教学过程】一、千年绝唱“桃花源”——重温经典(播放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引发学生对世外桃源的回顾与遐思。

)教师:陶渊明笔下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我们一起背诵描写世外桃源的经典语句。

生齐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过渡语:洞天福地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桃源这个地方却是真真切切的。

当地的山水风物,在当地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而外乡人读来可能口角余香。

桃源与沅州 赏析

桃源与沅州 赏析

桃源与沅州赏析桃源与沅州赏析如下:沈从文以创造了文学上独特的湘西世界而闻名于世。

《桃源与沅州》是他《湘行散记》中的名作。

在不长的篇幅里,作者饶有兴致地铺展开桃源与沅州那与众不同的盎然意趣,用温润的笔触点晕开一片交融着豪爽与浪漫的风情画卷。

那是流水的行吟歌唱。

所有的宽容坚忍,所有的粗犷奔放,所有的天真坦荡,都行于水上。

最出名的“桃源”当属陶渊明笔下大名鼎鼎的世外“桃源”。

但那“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的洞天福地却并不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世界。

那个桃源太消沉,千百年来静止不动,缺乏强悍的生命元素。

这样的梦想存在于人们心中,让人在现实中都失去行动的力量。

作者心中的理想桃源如流水般潺潺不息,浪漫中和着严肃,美丽中缠着残忍,热爱中嵌着悲伤,也许因不加雕琢修饰而显得太过放纵野气,但真正可贵的是,有无数真生命与真性情在水面上穿行游走。

沈从文带着笑意,招呼我们一同前往他的桃源。

在那里,代表了真与爱的力量的,是水上的生命。

是无数住在“后江”的妓女和移动在沅水上的水手。

是他们释放着粗糙却纯粹的生命,为流水生涯增添着温情与豪迈的韵味。

作者笔下的妓女从来坦荡。

她们从不以自己的职业为羞耻,与其他劳动者一样,把工作当作光荣与责任。

在一个名为“后江”的地方,有“无数公私不分的妓女,很认真经营她们的职业”。

“这些妇女使用她们的下体,安慰军政各界,且征服了往还沅水流域的烟贩,木商,船主,以及种种因公出差过路人。

挖空了每个顾客的钱包,维持许多人生活,促进地方的繁荣。

”可她们的工作并不单纯,还需要学习一些技艺,比如烧烧鸦片烟,唱点流行小曲什么的以讨主顾欢心,等到得了职业病,却要挣扎到死,不吃一口白饭。

感觉里,这些女人是神奇而可敬的。

她们安慰男人,征服男人,榨取男人,却又不得不奉承男人,取悦男人,甚至因男人牺牲自己的性命。

在她们心里,自己讨生活的方式既不比别人高贵,也并不比别人低贱。

女人们不卑不亢地活着。

她们用行动说明,人都有活着的权利,尽管方式有所不同,价值和意义是同等的。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桃源与沅州》是白居易的诗作,描绘了湖南的沅州和桃源的美景。

读完这首诗,我被其中描述的山水之美以及对桃源的向往所打动,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诗中以描绘山水为主线,通过对沅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眼中美丽的自然景色。

他写道:“浩然长江东逝水,绿色桃源引入怀。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沅江的深情厚意,将其比作长江,以形容诗人对沅江的珍爱之情。

而绿色的桃源则更是给人带来了向往之情,让我想起了桃花源的神话故事,使我对桃源充满了憧憬。

在诗中,诗人亦用文字将眼前的桃源与历史的桃源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他写道:“古人见此倦轻车,玉京何处赏新春。

”这句诗以“古人”为代表,表达出古人们游赏桃源之美景的心情,使读者能够想象到在这片美丽的山水间流连忘返的场景。

另外,诗人还通过抒发对桃源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流云飘渺,山川秀丽的家乡深深的留恋之情。

他写道:“九疑山头雨未晴,云海霞红迷桂楹。

”这里的“九疑山”是指桃源,形容它的地势高耸,周围群山环抱。

云海和霞红进一步增添了诗中桃源的神秘与美丽,让我对桃源充满了向往。

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家乡,思考家乡的美好之处。

另外,《桃源与沅州》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诗中写道:“高山之上无人户,江水之畔空陈迹。

”描绘出桃源的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这种宁静让人心境平和,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美好和宁静。

通过阅读《桃源与沅州》,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桃源的向往之情。

诗中描绘的山水之美、对桃源的渴望以及平静宁和的氛围,让我对家乡充满了向往和思念。

这首诗启发了我对家乡的感悟,使我更加珍视家乡的美丽和宁静,欢迎每一位有缘人前来探访。

桃源与沅州

桃源与沅州

桃源与沅州桃源与沅州之间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人们称它为—沅水。

沅江从高山峡谷奔腾而下,滋润着沿岸的土地和村庄。

这条溪流因生活环境得天独厚,风光秀美,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趋之若鹜,纷至沓来,使得这里成为热闹非凡的旅游景点。

在沅州住了两年多,对桃源却知之甚少,只能依稀记起当初刚到时看见满眼绿色的惊喜;也曾听说桃花盛开时节的烂漫……但更深刻的印象还要数每次回家探望父母后,他们总会拉着你问东问西:“儿啊!今年考试怎么样?”“工作找好没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就像魔咒般萦绕耳畔久久挥散不去。

虽然早已习惯了这种关心,可每次听完仍免不了感动万分。

想必这便是所谓的“血浓于水吧”!这些是母亲告诉我的,她常说:“咱们桃源出去的孩子哪个不争气呢?”我笑道:“妈,您又拿我打趣啦!”其实,自己何尝不希望做一个优秀的人才呢?但我明白,再多的付出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留给我们的只剩渐行渐远的背影。

或许正应验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真正意义上的桃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桃源并不像现实中那样遥远,反倒很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提升等原因,导致耕地逐步减少,粮食产量降低,国内物价飞涨,房租猛增,教育费用攀升,医疗保险金额翻倍,养老压力巨大,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空前艰难。

身处异乡的我们,除了努力拼搏奋斗,别无选择。

唯愿脚踏实地,勤恳务实,坚持梦想,勇敢追求,砥砺前行,直挂云帆济沧海!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

我庆幸自己拥有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我将把这份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让温暖洒遍整片大地!。

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

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

2.桃源划子上的小水手,随时面临葬身激流 的危险,即使死了,大不了雇主为死者烧几 百钱而已,对此,你如何理解?(5)
湘西地方的蛮荒落后,人民精神 的日渐堕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 危难等等,作者并不仅仅为此愤懑 不平,而是引导读者由现实社会的 忧患去感受生命是出于怎样的时代 压制之下,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这种 人生和生存的险恶。
比较探究: 《桃源与沅州》与《桃花源 记》所表现的中心有何不同?
《桃花源记》反映的是 《桃源与沅州》表现了普通人的卑微,愚浑 粗野,但很勤劳,还有几分淳朴的人性的 美与善,是对湘西民风的讴歌。
3、沈从文不惜用一大段文字来形 容载客的小划子上拦头工人的紧 张搏斗是为了说明什么?
生活是贫困的,充满了风险, 残酷,并不是那么丰裕,那么 轻松。老老小小,并不怡然自 乐。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仍然有一种美,那就是强悍的 气质,粗犷的美。
4.作者介绍最早见于记载的桃源划 子上的屈原有何作用?(6-7段)
1.体会文章中词语运用的准确性,描 写的生动、形象性,意蕴的深刻性。 2.培养与提高阅读散的 情感。
1.《桃源与沅州》一文描写沅江
上的船工时,作者寄寓了一种什么样 的思想情感?
在写沅江上的船工时,作者写道 “桃源有一种小划子,轻捷,稳当, 干净,在沅河中可称首屈一指”,溢 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是桃源一道靓 丽的风景,船工、舵手们用自己高超 的技能为行人商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但收入却非常低微,生活困苦,生命 没有保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 对船工命运深切的同情。
沈从文以屈原来增加沅江风 物的重量和华贵,同时又以 沅江的兰芷来衬托屈原的风 概和文采,使人物和山川, 芳草与诗心,历史和现代, 交融在一起吐露芬芳。
5.为何要在选文的末段讲诉城门上那一片触目黑 色的来历?在这个故事中,姓唐的青年扮演的是 一个什么角色?

《桃源与沅州》

《桃源与沅州》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桃源与沅州的地理环境•桃源与沅州的自然资源•桃源与沅州的历史文化•桃源与沅州的旅游资源•桃源与沅州的经济发展•桃源与沅州的社会治理目录桃源与沅州的地理环境01地理位置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南部,沅水中下游。

沅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麓,沅水中游。

桃源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山地为主,丘陵、平原相间,境内有著名的桃花源风景区。

沅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境内有著名的黔阳古城等景点。

地形地貌桃源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等特点。

沅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量充足等特点。

气候特点VS桃源与沅州的自然资源02桃源与沅州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山地面积较大,丘陵和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类型两地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红壤、黄壤、紫色土等。

其中,红壤主要分布在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

土壤类型桃源与沅州的土地资源利用主要以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为主。

其中,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林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畜牧业则以散养为主。

利用情况土地资源水资源河流01桃源与沅州均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包括沅江、酉水等。

这些河流不仅为两地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水质02虽然两地的水质总体良好,但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的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关部门应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利用情况03桃源与沅州的水资源利用主要以农业灌溉、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为主。

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相对较小。

矿产资源桃源与沅州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铁、铜、铅、锌等。

其中,煤和铁的储量较为丰富,铜、铅、锌等矿产也有一定的分布。

开发利用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大,两地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桃源与沅州》 王西华解析

《桃源与沅州》  王西华解析

探文章主旨
有人说,沈从文笔下的桃花源世俗杂乱,贫 困粗野,没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宁静闲适的美 感。也有人说:沈从文的桃花源不全是煞风景的, 也有沈从文式的美好景观。你认为沈从文笔下的 家乡桃花源美不美,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会。
探文章主旨
比较陶沈两文,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请 用下面的句式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论吧。“学习完 陶、沈两位大家的文章,我更喜欢 的文 章,因为 。”
课堂小结
作者透过表面的轻松和幽默,展示 了自己相当沉重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对 于家乡人的深挚同情乃至悲悯,对沅州 及桃源的深厚感情。
人 间 世 态 璞 且 真
世 外 桃 源 美 亦 幻
(幽美、迷人)
“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 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作者为 什么写到疯癫的屈原?
用屈原的文章来衬托沅水两岸的美。用屈原来加浓沅州风 物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又以沅江的兰芷来衬托屈原的风概 和文采。 写屈原给桃源和沅州增添了几分忧郁、 悲凉的情调,同时也给文章增添了几分悲剧 色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看桃源景色
请同学们找出《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环 境的语句,用情朗读,用心品味。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
骈散结合的句式,描写出了桃花源优美宁 静的环境,让人向往。
看桃源景色
桃花源还在,但桃花并不怎么动人,与诗化 的理想境界也格格不入。找出能表现民风粗犷的 语句,用心品读。
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划留下 的诗歌。新派学生不甘自弃,也多刻下英文字母的题名。 城中有棺材铺官药铺,有茶馆酒馆,有米行 脚行,有和尚道士,有经纪媒婆。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湘行散记:游记的概述和意义
2.桃源:湖南的美景和文化象征
3.沅州:湖南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4.好词好句:湖南方言的独特魅力
正文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湖南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底蕴深厚。

在这里,有一部被誉为“湘行散记”的游记,它记录了作者在湖南的所见所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首先,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湖南的美景——桃源。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是一个拥有 2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这里风光旖旎,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

在桃源,我们可以欣赏到世外桃源的美景,感受到湖南的自然魅力。

沅州,是湖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州府,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

沅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湖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感受到湖南的地理底蕴。

湖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美景和历史,还在于它独特的方言。

湖南方言的独特韵味,使得这里的语言充满了魅力。

一些好词好句,如“沅水长,湘江宽”,“湖南人,霸得蛮”,都为我们展现了湖南方言的独特魅力。

这些好词好句,既是湖南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湘行散记、桃源、沅州和湖南方言的好词好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元、美丽的湖南。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秀美,
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体会到方言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姜兆岩班级姓名2015、3桃源与沅州【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从文散文的基本特点。

3.试着比较《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沈从文散文的特点。

2.从写作方法角度来比较阅读《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预习】1、搜集资料:了解陶渊明生平,收集与“桃源”有关的诗词名句。

2、课外选读沈从文的一些作品。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发学生对桃花、桃源的暇思。

)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作品描绘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净土乐土?(学生回答)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作品中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桃源这个地方却是真真切切的。

当地的山水风物,在当地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而外乡人读来可能口角余香。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源与沅州》,看看是否在作者的笔下,还残存着陶渊明作品中的流风遗韵?二、整体感知:(一)作品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八骏图》、《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西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1、落实生字词听说:结合“词语手册”的内容当堂解释、掌握。

2、概括文章大意。

请学生复述,补充,教师点评。

三、课文研讨:1、沈从文把桃源当时的玉器、鸡蛋、茶叶等土特产介绍得有声有色,是如何来刻画的呢?——明确:写实手法。

2、文中是如何写桃源伐子的?——写了船工,写他们的生活习惯等……3、文中出现了几类生活在沅水一带的人?他们身上有各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想借由写人表现什么?——表现人性,表现对湘西人们的赞美,对湘西民风的讴歌……4、为何要在选文的末段讲述城门上的那一片触目黑色的来历?在这个故事中,姓唐的青年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明确:一个牺牲者。

算得上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的进步青年。

体现民族的自爱自尊自强,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他最终壮烈牺牲,折射出了作者在民族自强不息背后隐藏的悲剧意识。

四、拓展探究:1、讨论:有人说,在沈从文的笔下,常常能看到“以‘悲悯者’的挚爱,忧患民生疾苦”。

例如:桃源伐子上的小水手,随时面临葬身激流的危险,即使死了,大不了顾主为死者,烧几百钱而已。

对此,你如何理解?明确:湘西地方的蛮荒落后,人民精神的日渐堕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危难,等等,作者并不仅仅为此愤懑不平,而是引导读者由现实社会的忧患去感受生命是处于怎样的时代压制之下,让读者与自己一起,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这种人生和生存状态的险恶。

2、湘西散文是叙事的,意境化的叙事,作者描述湘西的山山水水,自然风物使其具有“画”的文化品格。

文中哪一处表现最为明显?明确:第六小节。

司马长风说,“沈从文以屈原来加浓沅江风物的重量和华贵,同时又以沅江的兰芷来衬托屈原的风概和文采,使人物和山川,芳草与诗心,历史和现代,交溶在一起吐露芬芳。

”这种追求和境界注定了沈从文具备了大家风范。

五、比较阅读:《桃花源记》中有几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片,隔世断尘的好去处。

但凡读书人也罢,俗人也好,大多寻思着如此过把神瘾,挥霍大把的时间和闲愁,沉迷于游山玩水,消志在闲情逸致中,然后谓之雅事。

莫非如此?究竟是悠哉亦或清淡,更或是寂寞使然?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两篇散文。

1、主旨:《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向往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对和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

《桃花源记》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源与沅州》中沈从文则是弘扬乡村人生和人性的美和善。

人民的淳朴,人民对劳动的重视,这些美好精神,值得歌颂。

2、写作方法:《桃花源记》:文言散文,叙事;《桃源与沅州》:现代文。

(1)带有“野性”的个性语言表达方式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土腔”,民俗化语言的渗透让文中水手们“相互辱骂祖宗”、“各种古怪希奇字眼儿……长大时再用它来辱骂旁人”。

这样写人物,真实、自然、质朴、亲切、传神。

(2)借助典型的意象。

专载各类客人的“桃源划子”,船身轻,速度快,又不会出事,在平潭中游刃有余,注定了是沅水流域的交通利器。

桃源的小船,本可以作为引人进入“桃源洞”大同世界的象征性器物来认识,但在这里沈从文揭力渲染的却是小船的作用。

在大的沅水体系中,小船像一只过河的卒子,小与弱只是表象,当它容于水的体系中,含而化之,它却是水中最安全无事的在水中游刃有余的王子,其中的哲学人生之道是值得玩味的。

(3)传统传记的叙事方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沈从文在描绘沅水船只的过程中,时有对产生于沅水河畔的时尚名人进行穿插式的介绍,实践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物”的传统传记叙事方式。

采用典型的方式介绍最早见于记载的桃源伐子上的屈原,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把为反抗压迫壮烈牺牲的姓唐的学生与终日混日子的本地人进行了对比。

六、课后延伸:1、下面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桃源”的诗句:梦幻中的桃源,似乎永远与桃花源联为一体。

那是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一个人间仙境,那也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一直以来,桃源有古代诗人的吟咏,有近代文人的描绘。

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是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避世之地,是一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陶醉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里,那种悠然自得自然令世人向往。

继陶潜乐于此地躬耕、写下奇文之后,不乏文人墨客来桃源壮游寻觅,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歌咏篇什,如:李白的《桃源》诗是这样描摹桃源的:“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一水斜。

露湿烟浓草色新,一番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日,只见桃花不见人。

”被誉为草圣的张旭所写的那首五绝:“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世称阳明先生的王守仁的那首《桃源洞》:“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2.交流与“桃源”有关的讯息:现实中的桃源,不仅因桃花源而名闻遐尔,也借助歌唱家的演唱而传遍了大江南北。

蒋大为那首声情并茂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发多少人的遐想,激励着多少边防战士“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一曲《春暖桃花源》,醉迷了无数听众,牵动了无数游客。

“三月春风,十里桃花,涓涓溪流,石板小路。

幽径里撒满了桃花瓣,碧波中飘荡着那打鱼船;山也翠,水也蓝,桃花源里住一夜,多活那个二十年,谁不羡慕武陵人住在那个画中间!”著名自由撰稿人、乡土作家石煌远先生的《梦入桃花源》,那美妙的歌词,清新的画面,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真使人如痴如醉。

3.桃源对联欣赏: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附〕赏析参考资料【注释】[三十六洞]道家所称的“三十六洞天”。

[渊明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辋川行]王维《桃源行》诗。

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

行:诗的一种体裁。

[太白序]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也有人说指《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昌黎歌]韩愈《桃园图》诗。

韩愈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

[五百年]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历五百余年。

[鹿亡秦]《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瓜分晋]西晋被匈奴所灭,东晋偏安一隅而存,时有许多小国,瓜分晋朝土地,总称十六国。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 [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后人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

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

接着作者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

作者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

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

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

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像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

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作者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作者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

“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

“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

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无不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胜者笑,败者悲,无辜的人们则只有哭泣,真是可悲可叹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