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安十二时辰》,你得补补“四明狂客”贺知章的知识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介绍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介绍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介绍贺知章字作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盛唐著名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

贺知章原是越州永兴人,早年迁居到了山阴,少年时期就以诗文闻名。

公元695年,贺知章中进士,又中乙未科状元,成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籍记载的状元。

中状元后的贺知章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任太常博士,之后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而又被人称为“贺监”。

贺知章常与李白、张旭等人饮酒赋诗,互相切磋诗艺。

公元744年,贺知章因病而上奏请求度为道士,回归乡里,得到了唐玄宗的许可。

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擅长草书与隶书,但他留传的墨迹不多,现存的仅有《龙瑞宫记》石刻与《孝经》草书,而《孝经》现已流传到了日本。

贺知章诗文精佳,以绝句见长,但其作品大多都已散佚,现存而录入《全唐诗》的有19首,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咏柳》与《回乡偶书》两首。

贺知章的故事贺知章有个金龟换酒的故事十分出名。

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

李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匆匆赶奔长安。

但玄宗却把他撂在一边,没有马上接见他。

只是把他安顿在客房里。

李白来都城的消息传进了贺知章耳朵里,他十分兴奋,当时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早就略知一二,才华不凡而且十分有情调,但却没有见过本人。

第二天贺知章就迫不及待的去一睹李白的风采。

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

刚一落座,贺知章这个老头就追问李白是否有新作拿出来观赏,倒是一点不客气。

李白就抓紧把自己的《蜀道难》呈给贺知章。

过了不久,很多闻名而来的诗人和李白的朋友都赶来了,贺知章主动提出要为李白接风洗尘。

这顿饭从大约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吃完,期间人们吟诗作对好不欢乐。

正当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尖叫声“坏了”,他说自己没带钱,该怎么付这顿饭钱呢?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佩戴的小金龟,就告诉众人:“虽然没有银子,但我有金子”随即取下金龟付了账。

历史趣谈: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 四明狂客诗狂贺知章简介

历史趣谈: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 四明狂客诗狂贺知章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四明狂客诗狂贺知章简介导语: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

建“一曲亭”自娱。

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生活常识分享。

长安12时辰中的文化常识共40页文档

长安12时辰中的文化常识共40页文档
长安12时辰中的文化常识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Hale Waihona Puke 我若浮烟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口碑炸裂的《长安十二时辰》:追剧之前,请先补知识点

口碑炸裂的《长安十二时辰》:追剧之前,请先补知识点

口碑炸裂的《长安十二时辰》:追剧之前,请先补知识点作者:来源:《意林·作文素材》2019年第16期作文君:2019年6月27日,在优酷网上突袭上线的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凭借堪比电影大片的精美画质,高度还原大唐盛世的服化道(服装、化妆、道具)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一开播就口碑收视双向走高,豆瓣评分8.6分,创下2019年国产剧的纪录。

不少网友感叹:“继4年前的《琅琊榜》后,终于又出现了一部值得入手的国剧。

”“一秒钟不看都跟不上剧情。

”“简直是视觉盛宴,神仙画质!”剧中各种古代礼仪、典故也是层出不穷,历史圈、军事圈、服饰圈、美食圈的朋友更是热情讨论。

这年头,没点知识储备量连剧也不能追了?别担心,贴心的作文君已经备好这份追剧指南,各位素粉拿走不谢,欢脱追剧去吧!缘起·一个脑洞一出戏《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历史悬疑推理小说。

小说的创作缘起非常偶然,在知乎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在哪里?”《刺客信条》是一款画风精美的动作类游戏,玩家需要扮演成一名刺客,穿梭在古今中外各大历史名城之间惩恶扬善。

作家马伯庸看到这个问题后脑中浮现出了唐代的长安城,他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的回答,没想到,这竟成了一部长篇小说的雏形。

随着支线信息的增多,这个故事从一个“刺客小传”变成了古代版的“反恐英雄”。

在网友数万点赞下,这一创意于2016年开始在微博上扩充连载,最终成为共计48章、发生在十二个时辰内的悬疑故事——《长安十二时辰》。

剧情·长安反恐24小时唐天保三载,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一场预谋已久、吞噬一切的劫难即将发生。

长安城的情报中心、安保中心“靖安司”的主事人李必(易烊千玺饰),虽年纪轻轻,但着实犀利、杀伐果决,是个传奇性的忠臣,一心要守护长安。

他必须在十二時辰里揪出想要毁城之人,否则灯会开始,覆水难收。

长安城里的狂客

长安城里的狂客

长安城里的狂客作者:温鑫来源:《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9期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很多人再一次梦回唐朝。

唐朝是可爱的!可爱在于她的雍容华贵,可爱在于她的锦绣文章,可爱在于她孕育了一群性格各异、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说到“狂”,我们第一个就会想到李白,因为李白在诗中就曾自诩为“楚狂人”,唱着“凤兮凤兮”的歌来揶揄圣人孔子。

李白的狂是出了名的!可是有个人,他狂得比李白早,狂得更有风度,这个人就是贺知章。

贺知章何许人也?有人说,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那个会写“碧玉妆成一树高”的贺监。

公元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与八十三岁的贺知章在长安相遇了。

他们俩虽然是两代人,彼此互相闻名,从未谋面,但这次见到了,可谓是一见如故。

酒桌上,贺知章问李白“最近可有大作”,李白借着酒兴挥笔写下了他的得意之作——《蜀道难》。

贺知章读罢,拍案叫绝,大呼:“李白!你不是人啊!”李白一听,心想:“嗯?这小老头怎么第一次见面就骂人?”贺知章接着说:“你是谪仙人啊!”得到贺知章如此赞许的李白有点飘飘然了,端起酒杯,向着前辈行礼。

当二人饮酒正酣时,贺知章一摸口袋大惊:“不好!”请人吃饭没有带钱。

这也难不倒贺知章,他立刻把随身带的金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拿出来换了美酒,与李白继续痛饮。

后来,李白还把这次经历写进了《对酒忆贺监》诗里,表达了对贺知章为人洒脱、豁达的崇敬。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写这首诗的时候,贺知章已经去世了。

但李白只要端起酒杯,就会睹物思人,想起遇见贺知章的那次愉快的往事。

往事历历在目,斯人却悄然离世,每每想起,李白总是暗自神伤。

在李白的眼中,贺知章是“风流的狂客”。

风流指的是贺知章的文采,而狂客就是贺知章的个性。

连李白都佩服他“狂”,看来贺知章是真的很狂。

“昔好杯中物”,杯中物就是酒,贺知章喜欢喝酒是出了名的。

唐朝有八个非常喜欢喝酒的文人,杜甫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他们写了一首诗《饮中八仙歌》,诗中所写的第一个酒仙就是贺知章。

长安十二时辰中学知识点

长安十二时辰中学知识点

长安十二时辰中学知识点的文章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影视剧,通过描述唐朝长安城内发生的一系列谋杀案件,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这部剧中融入了很多历史和文化知识点,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一些知识点。

1.唐朝社会《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众多,商业繁荣。

剧中展现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官府机构以及人们的相处之道,让观众对唐朝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唐朝文化唐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和文人墨客。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形象多样,有官员、谋士、侠客、艺人等等,他们的形象和言行都展现了唐朝的文化特点。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角色了解唐朝的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知识。

3.刑侦技巧作为一部推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展现了一些刑侦技巧。

通过主角们的推理和侦查过程,观众可以学到一些破案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从被害人的遗体痕迹、现场线索等方面推理凶手的身份,也可以学到一些刑侦手段,如审讯、侦查等。

4.唐朝服饰《长安十二时辰》的服饰和道具都非常精美,展示了唐朝的服饰风格。

唐朝的服饰以宽松、华丽、色彩鲜艳为特点,剧中的角色们身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各种珍贵的饰品,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奢华而典雅的视觉享受。

5.唐朝建筑《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场景布置也非常精细,展现了唐朝建筑的风貌。

观众可以看到宫殿、寺庙、民居等各种建筑形式,了解唐朝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这些场景也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6.唐朝风俗剧中还展现了一些唐朝的风俗习惯。

比如,在剧中可以看到人们在花市上采购花卉、燕京大观园的月晕盛宴、唐朝的婚礼习俗等等。

这些细节展示了唐朝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方式,让观众了解到了一些有趣的唐朝风俗。

总结:通过观看《长安十二时辰》,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一部精彩的故事,还可以学到一些有趣的唐朝历史和文化知识。

长安十二时辰唐朝城市的悬疑谜案

长安十二时辰唐朝城市的悬疑谜案

长安十二时辰唐朝城市的悬疑谜案唐朝长安城,繁华灿烂,又隐藏着许多神秘的谜案。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安十二时辰的悬疑谜案。

在这个以时辰为线索的故事中,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

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谜团,探寻万里长安的奥秘。

第一时辰——子时深夜的子时,长安城静谧无声,只有微风拂过林荫的声音回荡在街道上。

这个时辰,是恶魔活动的最佳时机。

长安城内,一处灯火通明的宅院,却有一位美貌绝伦的女子失踪了。

她是唐玄宗的心腹侍卫的妹妹,身份特殊,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有人说,她在夜晚与一个神秘男子相约,结果两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被绑架了?还是自愿消失?第二时辰——丑时接下来的丑时,城内传来了一起疯狂杀人案的消息。

一名官员的尸体被发现于屋内,残忍的凶器留下了一串谜样的字迹——“风过无痕”。

这个时辰,是长安城中官员们频繁聚会的时间。

是彼此间的斗争引发了这起杀戮?还是隐藏在暗处的另一个势力出手作案?谁是为了权力而铤而走险的凶手?第三时辰——寅时黎明初起的寅时,长安城的街道上突然传来嬉笑声和凄厉的惨叫声交织而成的声音。

市集上,一名商贾被人暗杀,尸体旁边还有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

信中写道:“朔风瑟瑟,临人可齐。

”嫌犯是谁?动机何在?长安城里的商贾们物质丰富、勾心斗角,杀人为何不用直接手段?第四时辰——卯时卯时,城内静得可怕。

在一个荒废的民居中,被人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

死者身份特殊,是退隐多年的从前宰相。

尸体上没有任何伤痕,死因成为谜题引发了长安城内外的猜测。

是上天之手,还是人为操控?是否与死者的过往有所联系?长安城中难以预料的秘密是否就隐蔽在这起谜案背后?第五时辰——辰时辰时已到,长安城沉浸在白昼的喧哗中。

这一天,城内闹市突然起火,无数商铺化为灰烬。

火势凶猛,难以控制,令人们惊恐不已。

现场被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痕迹,有人怀疑是有人纵火,而火灾背后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了毁灭证据,还是为了转移目标?长安城到底藏着多少心怀不轨的人?第六时辰——巳时到了巳时,太阳已经西斜,长安城的纠纷和争斗似乎没有休止的时候。

长安十二时辰 古诗

长安十二时辰 古诗

长安十二时辰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清平乐·禁庭春昼》
唐李白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短歌行》
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长歌行》
唐李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四明狂客”贺知章

“四明狂客”贺知章

“四明狂客”贺知章作者:赵连稳来源:《前线》2023年第10期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唐代著名诗人兼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因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贺知章为人旷达和雅、清淡风流,其诗文以“文词俊美”而扬名于世。

唐玄宗很赏识他的才学,称赞他“学优艺博,才思高远”,唐肃宗也赞其“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

在初唐至盛唐的文坛上,贺知章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率性洒脱不拘小节贺知章自幼洒脱聪明,少时即以诗文闻名。

在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他37岁时参加科考就考中进士,殿试还得了状元,可谓才华横溢、年轻有为。

按当时的举士制度,登进士之后,并非立即授以官职。

所以状元及第后,他无官一身轻,过得潇洒惬意。

他和客居长安的吴地文人徐浚、徐安贞、何謇、张谔等交往甚密,又经常和贺朝、万齐融、包融等唱和,使江南诗人扬名于京城。

大致自唐中宗至开元年间,因为“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贺知章周围形成了文学史上有名的以“吴中四士”为首的吴越诗人群。

“吴中四士”指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他们的诗风呈现出淡泊洒脱和旷放自然的特征。

直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六月,54岁的贺知章才由中书门下平章事陆象先引荐,做了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很快又任户部员外郎、起居郎,步入仕途。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史。

贺知章得其赏识,被推荐入丽正殿参与修撰《六典》《文纂》的工作,后来又任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迁礼部侍郎,同时加集贤院学士。

这在当时是很引人瞩目的荣耀。

贺知章双喜临门,两次谢恩。

宰相源乾曜与张说谈论此事,说道:“贺知章身兼双重使命,足见他很受恩宠,然而学士和侍郎哪个更好?”张说答道:“侍郎不过是备员充数的官;学士怀藏先王的治国之道和国家纲纪、法度的典籍,并懂得怎样运用它。

两者相较,学士更好一些。

长安十二时辰 古诗

长安十二时辰 古诗

长安十二时辰古诗
摘要:
1.长安十二时辰古诗的背景与意义
2.长安十二时辰古诗的特点与风格
3.长安十二时辰古诗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正文:
长安十二时辰古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具有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主要描绘了古代长安城十二个时辰(即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内的市井生活、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长安十二时辰古诗的特点与风格独具一格。

首先,它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通过十二时辰的描绘,展现出古代长安城的繁华与活力。

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这些诗歌采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修辞技巧,使得每一首诗都成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长安十二时辰古诗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分展现了长安城的独特风貌。

长安十二时辰古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古代诗歌的题材和形式,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著名的诗人,如白居易、杜甫、王之涣等,都曾创作过长安十二时辰古诗,为这一文学形式增色不少。

古诗对酒忆贺监·狂客归四明翻译赏析

古诗对酒忆贺监·狂客归四明翻译赏析

古诗对酒忆贺监·狂客归四明翻译赏析《对酒忆贺监·狂客归四明》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前言】《对酒忆贺监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为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

全诗忆及二人吃酒作诗,贺知章“解金龟换酒为乐”的往事,作者睹物思人,表达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组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

【注释】⑻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⑼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

《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

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

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

幼子亦听为道士。

卒年八十六。

⑽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⑾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

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

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翻译】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赏析】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

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

“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

“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

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长安十二时辰文化常识

长安十二时辰文化常识
比如唐朝的法律就规定有"犯夜"的罪名。唐朝的《宫卫令》规 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 早上五更三点后,就 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 "闭门鼓"后、" 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 犯夜"罪名,要笞打 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 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 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 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 不得出城。


• 【重阳】我国民间 传统节日。《易经》 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故农历九 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 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 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 【腊日】我国民间传 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 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 后一个月(腊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 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 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 俗。


十二时辰
天色计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 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昃、 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我国古代把今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所以叫做五更 五鼓 或称五夜。
十二时辰
天色计时法
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 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 、早、 朝、 晨, 日 入时叫夕、 暮 、昏 、晚 ,太阳正中叫日中, 将近日中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 的两个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 上》阅读感想

《长安十二时辰 上》阅读感想

《长安十二时辰上》阅读感想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我对原著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拜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我发现电视剧和书里的内容区别还是很大,无论是剧情的走向,还是人物的命运,以致到结尾解开谜题,都让我感触颇深。

为此,我用这篇文章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梳理出电视剧和书中的不同之处,以供书友参考。

《长安十二时辰》主要讲述了死囚张小敬在十二个时辰内消灭狼卫,追查伏火雷,阻止蚍蜉,营救皇帝,挖出幕后黑手的故事。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巧妙的叙事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通过使用十二时辰这样一个时间锁,将一个一个危机接连出现,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阅读时紧扣心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贺知章的名诗竟然暗指太子羽翼丰满,谋求亲政的意思。

作者别出心裁,凭借丰富的想象把我们熟知的唐诗、诗中的人物、诗中的故事融合到小说当中,让我们这些读者既不陌生又耳目一新。

在书中,闻染的角色设定与电视剧中有所不同。

在剧中,闻染早早知道自己是蚍蜉的一员,帮助龙波来实现他的计划,最终在灯楼被杀害,没有活到剧中的结局。

而在小说中,闻染是一名无辜的受害者,无论是被狼卫劫持还是被熊火帮追杀,到后来她和岑参去封大伦家里救张小敬,完全都是被动行事。

我更倾向于闻染主动帮助龙波实现计划比较合情合理,因为在自身遭遇不幸之后,张小敬也因给闻家报仇而判了死刑,如果龙波在长安活动,势必要帮助这个老战友的女儿闻染。

小说中闻染和岑参去封大伦家这个情节设定有些突兀,感觉只是为了营救张小敬而出现在那里,但也比较符合艺术事实这个理念。

在电视剧中,对右相的故事展开较多,刻画了一位权倾朝野,老谋深算的宰相形象。

而在书中,对右相的描写则一笔带过。

剧中右相深得圣心,竟然要把皇位禅让于右相,这个情节一出,就会把右相和太子的矛盾激化得更加明显。

也为之后的明战暗斗,整个计划的幕后黑手是谁制造了悬念。

右相在靖安司设的暗桩也让人意想不到,书中只写了一个暗桩陆三,相比之下,电视剧中的这个暗桩的设置可谓妙笔生花。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公基考点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公基考点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公基考点1.长安。

故事发生在长安。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从周朝开始,共计21个大小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2.十二时辰。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从晚上11点起算,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第一个小时称为初时,第二个小时称为正时。

比如,第一集交代故事背景,巳正,即上午十点。

关于“十二时辰”和“更”考点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3.官员人物(1)唐朝官署,比如大理寺。

大理寺是古代的官署,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是全国最高的法律机构。

(2)里正。

古代基层官职。

(3)贺知章(何监),唐朝著名诗人,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代表作《咏柳》《回乡偶书》。

其与李白都是“酒仙”,偶遇李白,引为知己,邀李白共同饮酒,发现没有带钱,于是解下随身携带的“金龟”袋,换了美酒。

这便是“金龟换酒”的由来。

(4)元载,唐朝中期宰相。

(5)不良人,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其称位为“不良”或“不良人”,由地方管辖的,只能算是为国家服务的编外人员。

4. 上元节。

故事发生在天宝三载的上元节。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元夕,灯节,为农历正月十五。

根据道教的传统,中国古代节日有“三元节”,即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

正元十五天官赐福,看灯;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为鬼节,祭鬼;十月十五水官解厄,吃糯米团,斋天。

延伸(1)中国传统节日汇总(2)关于节日的古诗汇总5.天保三载,即唐天宝三载。

天宝是唐玄宗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和当代日本用来纪年的方法。

有名的年号比如隋朝“开皇”,唐朝“贞观”、“开元”,明朝“永乐”,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6.坊市制度。

唐初,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坊”为住宅区,“市”为商业区,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并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格的限制。

而北宋“夜市”等出现,打破了“市”时间上的制约,这也是商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长安十二时辰 上》阅读感想

《长安十二时辰 上》阅读感想

《长安十二时辰上》阅读感想近期集中阅读了马伯庸的书籍,从《长安的荔枝》到《长安十二时辰》,断断续续读了四五本。

《长安十二时辰》是我阅读过程中最感厌烦和倦怠的一本,由于兴趣索然,我将其穿插在其他几本书中阅读,历时近一个月才读完。

读完后,我不仅没有为长安的守护成功而松口气,反而如释重负,心情愉悦(我这该死的强迫症)。

故事模式犹如登徒子对美人的喜爱,初见时惊艳,再见时觉得寻常,再看就觉得索然无味,最后变得冗长乏味。

马亲王在这十二个时辰中的套路,反复出现,循环往复,迂回拉扯,来来往往就是四个情节:追寻线索,陷入绝境,垂死挣扎,被救反转,然后再追寻线索。

与其说张小敬守护了长安,不如说每个人都爱张小敬。

只要是出现过、有几句台词甚至没有台词的 24k 纯工具人,都前赴后继、争先恐后地为了报恩、为了大局、为了前程、为了私欲、为了利益,强行介入营救张小敬的行动中。

他哪里是孤胆英雄,简直是万人迷。

杨玉环都没有他有魅力,上至天子,下至商贩,大家都喜欢张小敬。

不知道这个瞎子有什么魅力。

对于长篇故事的驾驭能力,马亲王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我认为他最擅长描写小人物的生存挣扎,而张小敬这样拥有过度主角光环、人人都来插一手参与营救他的人物,实在缺少灵魂和血肉。

如果他真的同情百姓的苦难,为什么要救李隆基,为什么要揭发贺知章的阴谋?长安已经安全,百姓也尽力减少了损失,他为何还要卷入政治斗争?看着他血气方刚地暴揍李泌,也不过是为了弥补人物行为的割裂而强行制造的热血。

为了推动剧情而强行崩坏人设,亲王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

在《两京十五日》中,苏荆溪最后的降智自焚,让我脑海中不断闪现出无数个黑人问号,然后摔书、皱眉、咒骂。

此外,剧情中多次的强行扭转一次比一次敷衍,最后张小敬在城墙坠水时,竟然有路过的骆驼商贩救他出来,送他进城。

这简直就像一部廉价的中二热血少年漫中的不死主角:我,张小敬,虽然破烂不堪、满身血洞、瞎了眼、哑了嗓,但我绝对不会输,也绝对不会死。

《长安十二时辰》读书笔记领悟

《长安十二时辰》读书笔记领悟

《长安十二时辰》读书笔记领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长安十二时辰》,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

本书的时代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前夕,讲述了主人公张小敬运用自己的智慧几次解救长安于无形的故事。

故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张小敬是一个死囚犯,因靖安司司承李泌发现突厥人想在上元街炸毁长安,而调动最熟悉长安的前长安不良帅张小敬来阻止这次阴谋。

其中静安寺中的每个人都为了拯救长安,不顾自己的一切,而这场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候,静安寺被人侵入,一把火烧了靖安寺原班人马,死的死伤的伤,一些只为官权的新静安寺人马因为找不到事件真正的元凶,就将此事件嫁祸于张小敬。

他由于受到了多方压力而一度想放弃,但他想到那些无辜的长安人民而坚持了下来。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就是主人公张小敬对李泌说“我帮助你不是为了权,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长安这千千万万条生命”。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虽然张小敬是长安不良帅,但是他深深爱着长安,并且想拯救长安的所有人民。

他变成死囚犯,也是因为他为了人民而与官府作斗争,因此杀了自己的上级而被判死刑。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坚持不懈。

记得那次我们班在一次同舟共济比赛中,尽管我们组的队员多次都从高跷上摔下来,但我们的队员坚持不懈奋起直追,最后得到了第三名的成绩。

还有一次,我在语文考试的时候看到阅读题那么长,还那么多的横线,我就一度不想做,但是我咬牙坚持下来,做完了整张卷子,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所以当经过努力坚持后得到的成功,才真正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与自豪。

下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长安大城就好似一头狂暴的巨兽,注定要吞噬掉离它最近的守护者。

想拯救它的人,必然要承受来自城市的误解和牺牲。

”长安为何是一头巨兽,还是因为长安城里尽是复杂诡谲的人心,亦正亦邪如元载之类为了利益而奔走左右,纯善如闻染全家人遭到倾轧,暴虐如龙波却选择轻信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卑微如檀棋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杀伐果断如张小敬却不忍看到任何一个普通百姓死去……也许朝廷并不能理解张小敬等人,甚至百姓们并不知晓发生的一切,但是对于张小敬等人来说,守住长安,便是最大的成功了。

贺知章的典故故事

贺知章的典故故事

贺知章的典故故事饮中八仙贺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的“酒仙”。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

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

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

为子乞名唐玄宗天宝初年,贺知章告老致仕。

唐玄宗对他诸事待遇异于众人,问他还有什么要求。

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

”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

卿之子宜名为孚。

”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

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

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玄宗送行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

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

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

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

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

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

正月五日,将归会稽。

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

”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金龟换酒元年(742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

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一天,他到一座着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着名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

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原文、赏析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原文、赏析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出自唐代李白的《对酒忆贺监二首》
原文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创作背景: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长安十二时辰》,你得补补“四明狂客”贺知章的知识
甬派客户端记者梅子满
根据马伯庸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

不仅将其拍摄地——象山影视城的“唐城”变成了一处网红景点,也让一位与宁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唐代著名诗人走出历史,成为当代“网红”。

这位唐代大诗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四明狂客”贺知章。

“韩童生老师扮演的这个何执正,就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贺知章呢!”今晨,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黄江伟给甬派记者打来报料电话,“甬派能不能给派粉说说贺知章与宁波的渊源?”
好吧,甬派君就是万能的。

这就给大家捣鼓捣鼓这事,不过,先声明,甬派君只是搬运工,所有介绍到的知识,都来源于专家们的研究。

先说说贺知章这个人吧!
这年头,但凡读过几年书的人,没有不知道贺知章大名的。

一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写得意趣盎然,又充满阅尽人事的沧桑感,让贺知章成了小学生都知道的唐代大诗人。

公开资料显示: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秀真,会稽永兴县(今萧山)人。

唐征圣元年(公元695年)举进士,以后累官至正授秘书监等职。

大宝二年(公元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

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

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墨,顷刻间写成好文章。

文采好、爱喝酒、爱交际,还官运亨通,还活到80多岁。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贺知章都是那个时代的成功人士。

大李白36岁的贺知章,要是宁波人,该多好!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来,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也一度让不少宁波人误以为贺知章就是宁波人。

比如《四明谈助》就认为,贺知章出生于鄞县马湖贺家湾。

现在学界公认贺知章出生于今天的萧山(唐时为越州永兴)。

不过,要说贺知章与宁波一点渊源关系都没有,倒也不见得。

有研究者就认为,贺知章不仅游历过四明山、东钱湖,还曾在宁波讲学、隐居。

传说,贺知章曾在四明山深处与老农樵叟为伍,以朗月清风做伴,赋诗饮酒,悠闲自适,还在余姚梁弄的后陈村为慕名而来的邻近读书人讲授五经。

今天的梁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桥,名为贺水桥,有一条溪名为贺溪,就是为了纪念贺知章。

他的那首题为《袁氏别业(一作偶游主人园)》:“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的诗,就是写于今天的梁弄某处。

传说,贺知章还曾游历东钱湖。

宋朝时曾两度出任右丞相,晚年归隐老家东钱湖畔的史浩,在一首《游东钱湖》的诗里,曾提到贺知章当年在宁波这一带的游历:“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传说,晚年的贺知章醉心于道教,唐朝天宝年间,贺知章在甬山附近建招贤观,祀东岳之神,因此甬山所在的江口镇在唐宋时被称为“招贤墟”。

另据奉化史料载,贺知章归隐时,御史中丞杜胜等人也辞官还乡。

杜胜全家隐居在甬山平岩洞西南麓,后子孙繁衍成为现在的杜家畈村。

受杜中丞之邀,贺知章常来甬山之麓剡江边垂钓,寄情于山水之间,后人为纪念贺知章,在贺监垂钓处用石筑一方台,称为“贺监钓台”。

……
贺知章是否真的隐居宁波,没有定论。

但贺知章的遗迹犹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心城区,与贺知章有关的胜迹原有多处,著名的大概要数月湖陆殿桥旁的贺秘监祠,还有兴宁路李惠利医院附近的贺丞路了。

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建了这个祠。

在宁波曾经有着多处贺知章有关的建筑,保存至今的仅此一座。

这里现存的建筑大部分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骥才曾卖画捐资修缮之。

贺丞路,以贺丞庙得名。

贺丞庙建于宋元之交,原叫贺成庙。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贺丞庙,祀唐贺秘监知章,建于宋元之交,初在林郎堰旁,明洪武王道捐地迁此,署曰:唐贺秘监丞庙。

”原址大概在宁波七中或镇安小学校址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