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跳蚤叮咬宿主,也可以通过接触动物患者的组织器官或分泌物而感染。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预防,鼠疫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鼠疫的爆发和传播,制定鼠疫防治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预警机制:建立鼠疫的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跳蚤密度、动物、特定区域人群的感染情况和疫情报告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报告鼠疫疫情的变化。
预警机制需要明确不同级别的警报和应急响应措施,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2. 疫情监测:建立鼠疫疫情监测网络,包括监测感染动物和跳蚤密度、采集患者样本并确认感染,以及医疗机构的报告和数据分析等。
监测数据需要实时更新,以便更有效地判断疫情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健康宣教:加强公众对鼠疫的预防知识宣传,主要包括鼠疫的传播途径、疫情的特点和临床症状等。
宣传内容要简明易懂,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向公众普及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和个人预防措施。
4. 防疫物资保障:建立健全的防疫物资采购和储备机制,确保疫情爆发时及时供应所需的防护服、口罩、消毒剂、灭鼠药等物资。
同时,加强与药店、医疗机构和其他供应商的合作,确保物资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5. 抗疫医疗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抗疫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检疫、隔离和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感染控制措施,并设立病房、隔离区和安全通道等,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应急响应措施: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例行预防工作、疫情爆发时的处置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案等。
应急响应措施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应对措施,包括疫情控制、传染源的隔离和减少、医疗救治以及社会支援等。
7. 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分享鼠疫监测和防治经验,协助疫情爆发国家的防治工作。
鼠疫防治事件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通过啮齿动物的跳蚤传播给人类。
鼠疫的症状包括高热、淋巴结肿胀和出血。
由于鼠疫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鼠疫防治事件需要一个紧急和高效的应急预案来控制疫情。
二、应急预案目标本应急预案旨在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具体目标如下:1.及时发现并报告鼠疫病例;2.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阻断鼠疫的传播链;3.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4.做好鼠疫疫苗供应和接种工作;5.协助受感染者的治疗和康复。
三、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建立鼠疫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确保信息畅通。
2.隔离患者:对于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鼠疫患者,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毒鼠灭活:加强对可能携带鼠疫的跳蚤和老鼠进行毒鼠灭活,在可能传播鼠疫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灭鼠行动。
4.清除传染源:彻底清除可能携带鼠疫的啮齿动物和它们的巢穴,切断传播链。
5.加强卫生教育:组织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正确使用防护物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6.接种疫苗:加强对暴露高风险人群的鼠疫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7.建立紧急诊疗网络:建立鼠疫病例的紧急诊疗网络,确保医疗资源充足。
四、组织指挥体系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高效执行,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组织: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鼠疫防治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2.信息中心:成立鼠疫疫情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分析和发布有关鼠疫疫情的信息。
3.专家组:组建由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4.物资保障组:负责协调、调配和保障鼠疫防治所需的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物资。
五、应急响应级别为了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预案,应划分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
1.Ⅰ级响应:当发生鼠疫疫情且传播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时,应采取最高级别的Ⅰ级响应,启动全面紧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鼠类或跳蚤的咬伤入侵人体。
鼠疫在历史上造成了多次大规模的疫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鼠疫的爆发和传播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保护公民健康,阻止鼠疫的传播,避免大规模疫情爆发,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2. 原则:(1) 早期发现,及时报告;(2) 确诊病例,严密追踪密切接触者;(3)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加强社会宣传;(4) 综合防控,多管齐下;(5) 全面加强卫生监管和医疗救治能力。
三、预案内容1. 鼠疫监测与报告(1) 建立鼠疫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2)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机制;(3) 加强医疗机构、监狱、饭店、码头等特定场所的鼠疫监测工作;(4) 加强与周边及其他地区的卫生防控合作,及时沟通交流信息。
2. 鼠疫病例管理和隔离(1) 鼠疫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疫情调查,确诊病例;(2) 对疑似鼠疫病例进行迅速隔离,尽快进行实验室检测;(3) 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4) 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传播。
3. 卫生宣传和教育(1) 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鼠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防护意识;(2) 利用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发布权威和科学的宣传信息,减少不实传言的传播;(3) 配置足够的宣传材料,进行社区、学校等场所的宣传教育活动;(4) 建立健康档案和卫生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医务人员和卫生工作者的应急防控能力。
4. 鼠疫疫情应急响应(1) 根据鼠疫疫情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快速应对疫情发展;(2) 成立专家组织,参与疫情应对决策,提供科学建议;(3) 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包括人员流动管控、消毒措施、个人防护用具配备等;(4)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确保市场供应;(5) 加强卫生监管,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规定;(6)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确保防控措施得到全面贯彻。
(完整版)疾控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尚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我县接壤康保县历史上曾发生过人间鼠疫,为保证在鼠疫疫情发生和流行时进行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流行造成的危害,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和《尚义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一、疫情报告接到鼠疫疑似病例的疫情报告后,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情报告规定的时间,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张家口市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二、建立隔离病房和临时实验室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调动鼠防应急小分队,携带应急装备和药品,在2个小时内出发,迅速赶赴发病地点。
(一)以病人所居住的房屋或就诊的诊室为隔离病房,在其隔壁或临近的房屋建立临时实验室。
(二)消毒病房。
按照个人防护的要求,迅穿好防护服装,对病房和实验室由外向内进行空气消毒和灭蚤杀虫处理,同时将病房隔离。
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小分队流调人员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一)目的1、核实诊断。
2、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掌握调查地区鼠疫人群中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
3、追踪和管理和患病的人和物的密切接触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4、监测和评价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
5、掌握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空间分布、结构、性制及流行规律,尽早发现疫情或流行指征。
6、制定预防和控制鼠疫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二)工作程序1、个案调查。
着装后进入消毒后的病室,要认真、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患者发病前的活动及接触病人及野生动物情况,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的有关情况,并填入个案调查表。
2、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和调查根据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获得的信息,及时开展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填写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服药。
四、诊疗人员进行诊治小分队诊疗人员着装后进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及体征,进行详细全面地检查,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并做好病历记录,对病人进行特效和对症治疗。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
鼠疫在一些地区可能会发生疫情,因此需要建立鼠疫应急预案,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预案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在于建立鼠疫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疫情扩散。
三、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
(1)加强对鼠类和跳蚤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清除鼠类和跳蚤的滋生地。
(2)加强对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员和动物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3)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应急处置措施。
(1)一旦发现鼠疫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2)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封控,限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
(3)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杀灭鼠类和跳蚤,防止疫情再次发生。
3. 应急救治措施。
(1)建立鼠疫疫情爆发时的救治医院,确保疫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鼠疫病例的能力。
(3)提前准备鼠疫病例的救治药品和设备,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预案执行。
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工作,同时向公众发布疫情通报,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五、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执行完毕后,相关部门应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提高应对鼠疫疫情的能力。
六、预案总结。
鼠疫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预案的宣传推广和执行力度,确保在鼠疫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鼠疫防治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的鼠疫疫情。
鼠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对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应急预案将涵盖鼠疫的防控措施、应急响应流程和应对策略,以帮助相关机构和个人有效应对鼠疫疫情。
2. 鼠疫简介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
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三种类型,其中肺鼠疫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鼠疫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本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鼠疫防控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垃圾清理、垃圾分类处理、消毒等措施,减少鼠类滋生和传播机会。
2.定期进行鼠类防制,包括安装鼠夹、使用捕鼠器具、喷洒鼠类药剂等,确保鼠类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指导公众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保持清洁、勤洗手、避免与垃圾和致病动物接触等措施。
3.2 应急响应流程1.鼠疫疫情监测与预警: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疫情数据,预警潜在疫情爆发风险。
2.疫情报告与发布:鼠疫疫情发生后,相关机构应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3.快速响应与隔离措施:针对疫情爆发地区,启动应急响应措施,设立隔离区域,采取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阻断鼠疫传播链。
4.紧急救治与治疗:鼠疫患者及时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和综合治疗,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
3.3 应对策略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鼠疫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疫情应对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2.加强国际合作,及时分享相关疫情信息,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鼠疫疫情。
3.做好物资储备和保障,确保防控物资的充足和及时分配,满足应急时的需要。
4.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研发新的防治技术和药物,提升鼠疫防控水平。
4. 应急预案执行与评估应急预案的执行需要相关机构严格按照预案的要求和流程进行操作。
2024年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主要通过被鼠蚤叮咬后感染。
在2024年,针对鼠疫的防治工作,制定了一套应急预案。
该预案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旨在提供指导和协调应对鼠疫疫情的措施和步骤。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1.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3.提供快速响应和有效的处理措施;4.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1.预案指挥部:负责整体预案的制定、指导和协调工作;2.预警监测机构:负责监测疫情,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并提供预警信息;3.医疗救治组织:负责疫情的诊断、治疗和隔离工作;4.疫情防控组织:负责疫情的控制、隔离和消杀工作;5.宣传教育组织:负责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
四、应急预案的措施和步骤1.预防阶段:(1)加强对鼠疫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2)加强对疫源地、传染源等的封控和检疫;(3)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推广科学的预防措施。
2.应急响应阶段:(1)成立预案指挥部,协调各相关组织的工作;(2)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3)快速组织医疗救治工作,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4)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途径和范围;(5)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消杀等;(6)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遵守预防措施。
3.控制阶段:(1)实施人员的隔离和接触者的追踪,及时切断传播链;(2)开展大规模的消杀工作,减少传染源;(3)强化医疗救治,提高治疗水平;(4)继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传播特点和趋势;(5)多层次、多领域、多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预案的实施和评估预案的实施需要各相关组织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预案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的内容和流程。
在疫情控制之后,需对预案的实施进行评估和总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实施效果通过严格执行鼠疫防治应急预案,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疫情防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5篇
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5篇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怎么做?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
防鼠疫方法应急预案(篇1)200年,是执行我省“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的第二年。
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加强部门协作,充分调动广大地方病防治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病区群众参与意识,继续以补碘补硒、防氟砷改灶及现患治疗工作为重点,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开展病(疫)情调查、监测及高氟高砷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强化政府行为和组织管理措施,组织多部门联合作战,加强督导检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的全面实施。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
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硒碘盐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2、利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以安康市为重点,完成不少于3.2万户12万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炉任务;利用部分国家转移支付防氟(砷)改灶专项经费作为周转资金,解决历年来已改传统炉灶破损部件的更换问题。
3、通过扶贫异地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再有一批地方病区群众得到有效防治。
4、加强鼠疫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与宁夏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地带、经济开发区、定边疫区及其周围地区农田、草原、林区和农户的灭鼠及疫区灭蚤工作,严格控制以长爪沙土鼠为重点的野鼠密度,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
5、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
(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工作。
全省治疗各类地方病患者不少于5万例。
其中:在已改水、改灶的氟中毒病区,选择1000例氟骨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完成手术治疗300例,并在一定范围推广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症病例;选择4.45万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在克山病调查、监测点治疗慢型患者不少于60例;对当年新发的布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以免费治疗,力争在急性期得到治愈。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5篇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5篇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怎么做?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
鼠疫发生后应急预案(精选篇1)一、传染病的防治(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做好信息系统升级改选的准备工作。
组织开展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
(二)深入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做好鼠疫疫情监测工作。
严格按照“鼠疫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做好疫情的监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切实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医防合作,以结核病防治项目带动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系统管理。
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治愈率85%以上;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率90%;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及病人家属筛查率达85%以上。
(五)学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实施计划》,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与国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我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免疫规划与预防接种(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二)落实《年—年内蒙古自治区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1—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三)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全面促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应急预案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鼠疫应急预案,以应对鼠疫爆发或传播的紧急情况。
应急预案
1. 预警与监测
- 建立鼠疫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和传播范围。
- 设置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传播控制
- 针对感染者和病原鼠类进行迅速隔离和治疗,以阻断疫情传播。
-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鼠类繁殖和扩散,减少传播风险。
- 采取必要的人员管控措施,如限制人员流动、封控疫区等。
3. 紧急响应与处置
- 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响应工作。
- 制定紧急响应措施,如启动紧急救治、喷洒消毒等。
- 配备必要的医疗资源和应急物资,确保有效处置和救治。
4. 公众宣传与教育
-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 组织鼠疫知识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应急意识和防控能力。
- 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避免谣言传播。
5. 后续评估与总结
- 疫情结束后,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 汇总经验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鼠疫应急预案。
> 注意:本预案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执行。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鼠疫防治应急
预案的一些建议:
1. 监测与报告:建立鼠疫监测系统,及时监测鼠疫疫情,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等信息。
2. 鼠疫病例隔离与治疗:对出现鼠疫症状的人员进行隔离,并进行专业治疗。
同时,
对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观察与检测。
3. 疫情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对疫情进行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感染源以及暴露人群,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卫生整治与消杀:对疫情发生地点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尽可能消灭鼠类及其
栖息地,减少传播途径。
5. 疫苗接种:鼠疫疫苗是预防鼠疫的有效手段,应对密切接触者和高风险人群进行疫
苗接种,以控制疫情的扩散。
6.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个人卫生
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7. 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及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疫情
信息和防控经验,共同应对鼠疫的威胁。
以上是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的一些基本措施,具体的预案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卫
生部门的指导来制定和执行。
鼠疫防治应急处置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为防止鼠疫传入我县,及时控制和扑灭鼠疫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治,分级负责;加强监测,严防传入;尽早发现,迅速控制。
1.3编制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省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辖区内的鼠疫防治工作,并将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订。
2.组织管理2.1组织机构2.1.1县卫生部门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鼠疫防治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由卫生应急、医政、疾控中心的负责同志为成员。
负责辖区内人间鼠疫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与组织鼠疫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建立鼠疫防治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保证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向市卫生部门和县人民政府汇报有关信息。
2.1.2县卫生部门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鼠疫防治应急处理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疾病控制、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等五个工作小组。
2.1.3县卫生部门成立鼠疫防治专家组,成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媒介生物等专业的专家组成。
2.1.4应急处置工作队:县卫生部门成立鼠疫应急处置工作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组成。
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现场处置应急分队、后勤保障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医疗救护分队等。
2.1.5县卫生部门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至少指定一所医院,作为收治鼠疫病人的定点医院。
被指定医院要成立医疗专家救治小组,一旦发现疫情,要服从本县应急处理小组指挥,做出快速反应,携带必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品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定点收治鼠疫病人的医院每日要及时向县卫生部门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并且要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应急预案一、背景。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旦发生鼠疫疫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保障人民健康。
二、预警机制。
1. 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鼠疫监测系统,包括对鼠类和其他潜在传播媒介的监测。
2. 预警发布,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立即向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社会公众,加强对可能感染者的监测和隔离。
三、疫情应对。
1. 隔离措施,对已感染者和可能感染者进行隔离,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2. 消毒防控,对疫情暴发地区进行全面消毒,清除鼠类和潜在传播媒介。
3. 医疗救治,加强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4. 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发布鼠疫防控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四、应急资源保障。
1. 物资储备,建立鼠疫应急物资储备,包括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
2. 人力保障,调动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3. 资金支持,保障疫情防控所需的经费支持,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社会协同。
1. 政府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应对鼠疫疫情。
2. 社会参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鼠疫防控工作,共同抵御疫情威胁。
3.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跨国鼠疫传播。
六、评估总结。
1. 疫情评估,定期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2. 经验总结,总结鼠疫疫情应对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防控能力。
以上为鼠疫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在面对鼠疫疫情时,有效应对,保障人民健康。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三篇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篇一1、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为预防控制鼠疫在我区的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控制其蔓延,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范围内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及本区范围内突然发生的、群体性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鼠疫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鼠疫应急处理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疾病控制、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等五个工作小组(同人禽流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2成立鼠疫防治专家组,专家组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媒介生物等专业的专家组成(同人禽流感防治专家组)。
2.3成立鼠疫应急处置工作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组成。
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现场处置应急分队、后勤保障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医疗救护分队等(同人禽流感应急处置队)。
2.4职责(1)负责本区内鼠疫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上报区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建立和培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及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和人员。
(3)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4)对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向区政府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反应的建议。
3、预警与预防机制3.1疫情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工作,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鼠疫疫情;区医院为鼠疫监测哨点医院。
3.2疫情报告责任报告人、报告程序按照国家和卫生部的有关法律及工作规范进行报告。
报告方式。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三篇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篇一1、总则1.1 目的和依据为预防控制鼠疫在我区的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控制其蔓延,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范围内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及本区范围内突然发生的、群体性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鼠疫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鼠疫应急处理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疾病控制、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等五个工作小组(同人禽流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2成立鼠疫防治专家组,专家组有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媒介生物等专业的专家组成(同人禽流感防治专家组)。
2.3成立鼠疫应急处置工作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组成。
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现场处置应急分队、后勤保障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医疗救护分队等(同人禽流感应急处置队)。
2.4职责(1)负责本区内鼠疫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上报区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建立和培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及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和人员。
(3)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4)对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向区政府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反应的建议。
3、预警与预防机制3.1疫情监测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主动监测工作,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鼠疫疫情;区医院为鼠疫监测哨点医院。
3.2疫情报告责任报告人、报告程序按照国家和卫生部的有关法律及工作规范进行报告。
报告方式。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防控鼠疫的
传播,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下是鼠疫应急预案的一些建议:
1. 对疫情进行监测和及时报告: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情况,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和反应。
2. 建立疫情隔离区:对已经出现鼠疫病例的地区建立隔离区,对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
3. 加强鼠类防控:加强对鼠类的防控工作,包括消杀、封堵鼠洞、加强储存食物的防
鼠措施等,以减少鼠类传播鼠疫的风险。
4. 采取传染病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同时推行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5.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确保病例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提高医疗机构对接病例的能
力和资源配置。
6.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加强疫情的共同监测
和防控工作。
7. 加强社会动员和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动
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鼠疫防控工作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为一般性的鼠疫应急预案,具体的预案制定和执行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制定和执行预案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疫情的发展,及时调整预案的措施,确保有效应对鼠疫疫情。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一、前言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为有效应对鼠疫疫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1.预案领导机构:由政府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等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决策指挥和资源调配。
2.预案执行机构:由各级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动物防疫部门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疫情监测、病例救治、疫点处理等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鼠疫监测网络,加强鼠疫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发现疑似鼠疫病例,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并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3.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疫情后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
四、应急响应1.疫情确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疫情评估,制定具体防控措施。
2.对疫点进行封锁,限制人员出入,开展灭鼠、灭蚤等环境整治工作。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鼠疫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病例救治1.确诊病例应立即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按照鼠疫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医疗机构应加强病例救治力量,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提高救治水平。
六、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2.严禁传播虚假疫情信息,对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七、后期处置1.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继续加强监测,防止疫情反弹。
2.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根据疫情发展和防控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确保鼠疫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九、附录1.鼠疫病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2.鼠疫监测技术规范3.鼠疫疫苗接种指南4.鼠疫防治宣传教育资料在上述预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病例救治这一部分。
防范鼠疫应急预案5篇
防范鼠疫应急预案(精选篇1)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
其制剂可分为: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
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
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
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
一般必须冷冻保存。
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
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
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
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
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
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
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
鼠疫病情一旦爆发,将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制定鼠疫应急预案,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可能存在的鼠类和跳蚤。
(2)加强对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员的监测和隔离。
(3)提倡公众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感染鼠疫的动物或环境。
2. 应急响应。
(1)一旦发现鼠疫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2)加强医疗机构的应急准备,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
(3)加强对可能接触患者的人员的隔离和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3. 应急物资保障。
(1)确保医疗机构和防疫人员的防护物资供应充足。
(2)储备足够的抗生素和其他治疗鼠疫的药物。
(3)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4. 应急宣传教育。
(1)开展鼠疫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及时发布疫情通报和防控指南,引导公众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应急预案执行。
一旦发现鼠疫病例或疫情爆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疫情调查、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工作。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共同应对疫情。
四、应急预案总结。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一旦发生疫情,将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社会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鼠疫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
人间鼠疫一般由动物间鼠疫传播而来,主要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
建国以来,我市一直未发现鼠疫病例,但是在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也都有发生或局部流行。
近年来,我省监测相继发现疫源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好鼠疫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总则1.1 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鼠疫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办理事情规范》、《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和《达州市鼠疫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等为依据编制。
1.3 适用范围达州市鼠疫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事件分级按照发生病例数、波及规模及是否本地感染病例等情况,将事件分为四级。
第一级:我市周边地域出现鼠疫病例;第二级:我市发现输入性鼠疫病例;第三级:我市发现本地感染的鼠疫病例;第四级:我市发生鼠疫暴发。
1.5工作原则鼠疫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2.组织体系及职责2.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市疾控中心成立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较大疫情应急处置的内部指挥协调事情。
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疾控与质量管理科、通疾所、卫生监测科、检验科、科教信息科、后勤保障科和财务科等科室的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疾控与质量管理科,负责日常工作。
鼠疫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市疾控中心各相关科室进行鼠疫的应急处置,为全市鼠疫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指导与专业支持,建立完善鼠疫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鼠疫应急处置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鼠疫应急处置技术的培训,及时报告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对鼠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等。
2.2应急处置现场工作组成立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和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工作组。
流调组主要职责:建立鼠疫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开展个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发病趋势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控制疫情的建议方案,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等。
消杀组主要职责:开展鼠类种群、密度及带毒情况调查,进行疫点、疫区等的消杀灭处置工作。
检验组主要职责:病例实验室诊断及鼠类带毒情况检测。
健康教育组主要职责:编制宣传资料,做好中心内部宣传,配合媒体等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配合宣传鼠疫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接受群众来信来电与咨询工作。
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设备、消杀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保证应急车辆和经费。
3.监测与预警3.1 监测达到事件分级标准,立即参照《鼠疫监测方案》开展人间鼠疫监测和动物鼠疫监测。
3.2 预测预警按照我市鼠疫疫情的发展动态和流行趋势,我市毗邻地域疫情状况,组织专家分析我市鼠疫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控制策略和办法。
4.信息管理与报告4.1 信息管理健全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鼠疫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核实辖区内疫情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4.2 信息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人员是人间鼠疫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各级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后,按规定期限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在开展鼠疫疫情监测期间,鼠疫监测数据由县级疾控机构随时报告,或按规定报告阶段性鼠疫监测数据,并视监测情况随时进行网络直报。
发现异常情况时,相关数据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5.疫情的分级响应5.1 发生第一级疫情时,按照疫情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主动分析本地域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事情:紧密保持与鼠疫发生地域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加强鼠疫监测和报告工作;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按照上级部门的决定,开展联防联控和提供技术、物资支援等。
5.2 发生第二级疫情时,除做好以上事情外,在鼠疫病例发生地所在的县、区要立即赴疫点调查处置,在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
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8天,必要时进行采样检测。
5.3 发生第三级疫情时,除做好第一、二级疫情响应时所做的所有事情外,做好医疗救治和疫情控制工作,积极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堵截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采取必要的控制办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
5.4 发生第四级疫情时,除落实以上各项措施外,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6.市级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工作应实行边调查、边处置、边核实,科学有序、及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的原则。
6.1 应急到位接到市卫生局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后,市疾控中心启动本预案,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立即组织各个专业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处置和技术指导。
6.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进行调查。
查明疫情发生时间、地点、传染源来源和感染历程、传播途径、传播关系,是否有鼠间鼠疫流行及流行地点、规模,当地鼠蚤种群和数量分布等。
判定追踪调查接触者,提出需要隔离鼠疫病例、疑似病例、接触者的人员名单和隔离办法。
填写《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和《鼠疫接触者调查表》。
6.3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6.3.1 标本的采集6.3.1.1 人体标本(1)病人:按照临床病型采取不同的材料,同时采取静脉血液3~5毫升供检。
腺型鼠疫:采取淋巴腺渗出液。
其方法是消毒皮肤,用手指头固定淋巴腺,用2~5ml注射器(7或8号针头)穿刺腺肿中心(如腺肿已经化脓则穿刺其周围浸润部位)使针头在腺肿内停留数秒后再行抽取。
或者先向腺肿内注射灭菌心理盐水0.5ml摆布之后再行抽取。
肺型鼠疫:采取带血的痰液。
如无痰时,可用无菌棉拭子取咽喉部粘液。
败血型鼠疫:采取血液、咽喉分泌物。
皮肤型鼠疫:采取患者疱疹内的液体,如已经形成溃疡,则抽取溃疡周围的组织液。
其他型鼠疫:脑膜炎型鼠疫选采取脑脊液。
眼型鼠疫采取眼分泌物。
肠型鼠疫采取脓血便。
扁桃体型鼠疫和接触者均采取咽喉及扁桃体周围的分泌物。
(2)尸体。
解剖取材:常规解剖采取淋巴腺、心血、肺、肝、脾及其他组织有明显病变的部位。
要把每一种材料单独放置一个灭菌容器中。
如尸体已经腐败,可采取股骨、胫骨、胸骨或排骨等骨髓。
局部取材:如实在不能解剖时,可用穿刺针头穿刺淋巴腺、心、肺、脾、肝等组织液或组织及胸骨或髂骨骨髓。
或切断手指取骨髓。
6.3.1.2 动物标本(1)病、死动物:解剖前先用75%酒精将动物皮肤擦湿(不得将酒精带入脏器),解剖取脏器的每一历程,所用的剪刀、镊子等用75%酒精湿棉及干棉擦拭干净并沾取酒精经火苗灭菌、冷却后再使用。
沿腹正中线剪开皮肤至颈部,之后剥离皮下,观察皮下病变及采取淋巴腺。
打开胸腔,采取心血及肺脏。
打开腹腔采取肝、脾及其他有病变脏器。
要注重从有病变部位采取标本,对每个所采取的脏器均做细菌学检查。
腐败动物或动物残留的骸骨取骨髓,方法是剥去骨外肌肉,用酒精纱布包裹,或沾取酒精后炙烤,在近股骨头端剪断,以接种针采取骨髓或用灭菌注射器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洗吸骨髓。
(2)一般捕获动物:一般只取肝、脾压印培养便可。
分离培养时,要每种脏器分别培养。
如在解剖选取材料历程中,发现有病变,则应按(1)病、死动物处置。
6.3.1.3 昆虫标本(1)集组检验:按同地域、同寄主、同种属分组检验,5~10匹/组。
1/10万龙胆紫灭菌生理盐水洗涤3次,置灭菌乳钵内研碎,加少许生理盐水研成悬液后备检。
(2)单匹检验:洗涤3次后,将蚤置于灭菌的玻片上,用检蚤镊将蚤的后胸背板和第一腹节剥开,用一根解剖针固定肛门前方,另一解剖针由头部刺入往外拉,便可把胃拉出,再用接种环在玻片上将胃磨碎,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
6.3.1.4 其他标本(1)土壤标本:采取动物巢穴表面潮湿土层2~3mm的细土约5~10克,重点采取有血迹、死尸、残留的骸骨等处的土层,将其充实研碎,加入pH7.4缓冲盐水制备悬液供检。
(2)皮张:须细心检查,特别是鼠蹊及腋窝部,用解剖刀刮取带有血管部位组织,将其用生理盐水制成悬液供检。
6.3.2细菌学检查方法鼠疫细菌学常规检查项目为: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及动物试验。
但一般捕获鼠类及昆虫标本,可只做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和鼠疫噬菌体试验。
疑似病人等某些急于得出判定结果的标本尚须同时做某些快速诊断,获得菌种后尚须做生化试验、辨别诊断、毒力测定及其他特殊检查。
6.3.2.1 显微镜检查(1)制片:如淋巴腺液、骨髓及各种悬液,用接种环将其直接涂抹于脱脂干净的载玻片上。
血液可促成厚血片,干燥后以蒸馏水溶去血球后染色。
脏器组织以新鲜切面压印。
鼠类质料可按腺、心、肺、肝、脾的挨次制片。
(2)染色:标本片天然干燥后,放入乙醇(95%乙醇或甲醇)、乙醚各半的固定液中固定10分钟,天然干燥后染色。
染色法可以用革兰氏、美兰或魏申氏染色,作细胞学检查时则用姬姆萨氏染色。
(3)镜检: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及染色特性。
典型鼠疫菌的形态为两极浓染、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脏器压印标本可见到菌体被吞噬细胞吞噬现象。
镜检不能确诊,只能得出初步印象诊断,因有若干其他细菌的形态与鼠疫菌相似,并且鼠疫菌也能有非典型肺炎型形态。
但对典型的标本质料,镜检还是有一定诊断意义。
6.3.2.2 分离培养(1)培养基:所用的培养基要保证质量,经生物学指数鉴定,即于基础琼脂平碟上接种100个鼠疫菌,能有1个以上菌落生长即为合格;敏锐选择培基生长的菌落数接近对照的血琼脂碟的生长数为合格。
使历时要求培养基新鲜、湿润、无污染。
一般现场检验室常用1/20万~1/10万龙胆紫溶血培养基。
若被检质料腐败或污染较严重,则应使用选择性更强的培基,如胆盐龙胆紫溶血培基。
此外,如考虑到被检质料可能含有鼠疫菌噬菌体时,则应在培基中加入抗鼠疫噬菌体血清。
培养基pH以6.9~7.1为宜。
(2)培养方法:各种液体被检质料,一般可直接将其滴加于琼脂碟边沿,划线分离培养。
血液或穿刺液亦可同时用肉汤增菌培养,24小时后再进行分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