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嵌入的文献述评与发展动态分析

网络嵌入的文献述评与发展动态分析
网络嵌入的文献述评与发展动态分析

网络嵌入的文献述评与发展动态分析

彭正银包凤耐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222)

摘要:由于市场环境的较高不确定性与嵌入过程的复杂性,多数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等网络化组织,在成立之初的关系较为融洽,但在嵌入过程中多存在关系松散,甚至裂解的问题,造成企业网络组织运行效率低下。网络嵌入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行为,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中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系统研究嵌入概念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嵌入的形成、影响因素、过程控制三个角度构建了网络嵌入的内容体系,分析了网络嵌入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关系嵌入;结构嵌入;网络密度;结构洞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velopment Analysis on Network

Embeddedness

Peng Zhengyin, Bao Fengnai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Abstract: As the high uncertainty of market environment and complexity of embedding procedure, most network organizations, as enterprise group and strategic alliance, are established harmoniously, but getting looser and looser in the process of embeddedness, and even get cracking. This phenomenon causes the enterprise network organization operation efficiency low. As a special kind of enterprise behavior, network embeddedness cause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tention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concept origination and deep meaning on embeddednes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ntent system of embeddedness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i.e. formation,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ocess controlling. It also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Keywords: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Network density; Structural holes

网络的嵌入性特征会对网络治理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网络嵌入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观点。近年来,大量文献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网络嵌入问题的研究不断涌现,相关研究揭示出嵌入的特征、影响因素等,并尝试挖掘嵌入因素对网络治理机制的影响(Jones, 1997)。本文从嵌入性的概念提出为源头,深入探讨嵌入性的理论属性与过程控制,厘清嵌入性的基本研究脉络,并对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

一、嵌入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

嵌入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Polanyi(1944)的《大变革》(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一书中,他指出“经济作为一个过程,是嵌入在经济和非经济制度之中的”,但当时该观点并未得到强烈的反响。后来,Granovetter(1985)批判性地继承Polanyi关于嵌入的思想,将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嵌入微观化到个体和集体行为,认为人类行为嵌入在具体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之中,推动了嵌入理论发展成为主流观点。Granovetter(1985)提出“弱嵌入性”的概念,扩展了嵌入性的范畴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型的阐述,他将“嵌入”定义为:经济的行为和结果被行为人的双边(社会)关系和整体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影响,并

将嵌入分为两类:即关系嵌入(relational embeddedness)与结构嵌入(structural

embeddedness)(Granovetter,1992)。该分析框架框也成为了嵌入理论的经典分析框架。

1. 关系嵌入

关系嵌入是基于互惠预期而发生的双向关系,主要从关系的内容、方向、延续性及强度等方面来度量。1973年,Granovetter引入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将关系分为强弱两种类型。由此也产生了两类对于关系嵌入的研究:一是强关系优势理论。隐含经验类知识的转移一般只发生在高度信任的企业之间,而拥有强关系的企业间经常性的交流和交易可以生成信任感并传递影响力,所以强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二是弱关系优势理论。Granovetter认为弱关系是比网络组织中更具短暂性的联结,在他提出的“弱关系的力量”中,认为弱关系主体之间较大的差异可以提高彼此具有新价值的资源。弱关系与市场交易较相似,对合作方的承诺资源少得多,相对于强关系可进行更即时的价值交换,包括市场协议、许可以及专利协议等(Rowley,Behrens & Krachardt,2000)。

大多学者曾围绕关系强度展开研究,支持强关系优势,认为合作双方的联结关系越强,信息的交换就越频繁,学到的知识、获取的资源也越多(Mowery & Oxley,1996;Uzzi,1996;Lane & Lubatkin,1998;Hansen,1999)。但Uzzi (1997)提出了“关系嵌入性悖论”。他指出如果太过嵌入一个网络,随着网络关系只指向几个特殊的交易伙伴,网络关系的多样性降低了,而且只与少数几个网络伙伴进行集中的交易减少了接触新机会的可能,因此指出嵌入的理想强度是处于中间状态,既不要太紧以至于无法解散关系,也不要太松以至于无法形成关系(Uzzi, 1996, 1997) 。

2. 结构嵌入

结构嵌入关注的是一个组织在整个网络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主要从关系联结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规模及密度等方面来测度(Granovetter, 1985, 1992)。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网络的结构嵌入:一是网络的密度。网络密度指网络参与者之间的相互联结程度。网络密度代表网络中社会资本存量的大小,密度越高说明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存量越大(Coleman, 1988),也就是说行动者间保持了很大的社会资本量,有助于行动者间形成信任和协作关系。但高密度网络信息的多样化程度比较低,网络中的企业获得相同的信息的概率提高(Granovetter, 1973),尽管可以通过集体监控与惩罚来实现优势,高密度网络依然会由于信息来源多样而形成冗余,因此不利于行动者获得异质性的信息和发展机会。二是网络中的结构洞。结构洞是指网络中关系稠密地带之间的网络位置(Burt,1992),它可以为活动其中的企业提供获取新的信息和资源的机会。结构洞描述了两个非冗余性联系之间的状态,网络节点在不断地开拓结构洞的过程中获取资源,在网络中赢得竞争优势。Burt认为,当一个组织信息和资源非重叠性大,形成非重叠性的、彼此不直接交换资源的结构洞时,该组织知识传播途径更多、创新机会更异质化。

二、嵌入的形成过程

网络成员通过一种特定的关系机制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到网络中的其他组织,形成网络的嵌入。

1. 网络嵌入的形成与演化

企业网络理论认为关系嵌入是指单个主体的经济行为与其它主体的互动,是对主体间相互联系内容的研究,(Granovetter, 1985,1992; Uzzi, 1996,1997),是以双边关系(dyadic ties )为导向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非强即弱的二分变量(Gulati & Sytch, 2007)。大量文献围绕关系的形成展开研究,大多数侧重于沿着二元交易关系互动的路径探讨网络的形成问题。Hite(2003)认为新兴的公司网络是由若干的二元关系组成的。必然,这些二元关系的演变会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演化。围绕关系嵌入形成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脉络。一是对嵌入过程的描述。关系嵌入是交易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和承诺的达成程度及过程(Granovetter, 1992; Uzzi, 1997; Gulati, 1998, 1999),其关注的是以直接联结为纽带的二元交易关系问题。Uzzi(1997)通过对美国纽约制衣工厂的研究,认为关系嵌入交易双方以相互信任为基础通过信息共享,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目的的过程。Jones (1997)的研究结论显示关系嵌入是是关系的各方在何种程度上考虑到对方的需要和目标(Granovetter, 1992),以及关系中各方的行为表现,比如信任、冲突和信息分享,以及企业间基于个人长期形成的关系,包括尊敬、友谊、社交性。二是对驱动因素的挖掘。关系嵌入的程度与关系纽带的质量与深度有关,主要包括共同行动、信任以及信息交换的质量与范围三大要素(Gulati & Sytch, 2007)。Janine Nahapiet (1998) 研究指出企业拥有三种终身优势——技术资本、商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共同影响企业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系的诱因。

结构嵌入可以看作是群体间双边共同合约相互连接的扩展(彭正银,2003),强调的是共同的第三方的联系和作用。主流观点认为结构嵌入是三方关系导向的。结构嵌入的网络组织间不仅具有双边关系,而且与第三方有共同的关系,使得群体间通过第三方进行间接的连接,并形成以系统为特点的关联结构。围

绕结构嵌入形成的研究同样分为两个领域。一是形成路径的探讨。结构嵌入是组织关系从双边走向三方的过程,Gulati, R. & Gargiulo, M.(1999)认为结构嵌入是从行为的信息与声誉的直接交流转向间接的作

用渠道。二是影响动因的剖析。结构嵌入具有知识获取的效应。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隐性知识由于具有粘滞性、默会性和难以模仿性常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难以获得。企业通过建立基于信任、专用投资和路径依赖的嵌入关系,可以获得隐性知识(Uzzi,1997; Nahapiet & Ghoshal,1998; Dhanaraj, 2003)。Johnson & Mattsson(1987)通过研究得出,在结构嵌入中,组织间可以共享链接,从而能更可靠地、无风险地进入网络并获取重要的资源,同时通过潜在的第三方链接可以获知相关的潜在信息,扩大信息的共享容量。

2. 网络嵌入的影响因素

研究认为,影响网络嵌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网络进入、社会杠杆、相互信任、资源获取等。关于嵌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主流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学派探讨影响网络嵌入的因素:资源学说和关系学说。

资源学说认为企业嵌入网络可以获得的资源和机会共同影响企业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结的积极性。当交易双方均需要依靠对方获取利益、实现目标或创造价值时,二者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首先,获取关键战略资源是形成嵌入的动因之一(Batjargal, 2003; Hite & Hesterly, 2001; Larson, 1992)。Janine Nahapiet (1998)研究指出企业拥有三种终身优势——技术资本、商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影响企业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系的诱因。其次,信息传递和共享是形成嵌入联结的诱因之一。Uzzi(1997)指出嵌入联结具有信任、优质信息共享及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特点,有助于组织间无形知识的移转与组织学习。基于信任机制的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双边和三方的网络嵌入关系。Scott Shane?Daniel Cable (2002)认为是由于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fer)的作用和目的可以促使

网络联结的形成。Taran Thune(2007)指出在至少有一个参与者有明确的获得资源的动机的情况下,第

三方推荐、出版物(publications)推荐或者经纪人调解都能间接的促进新的嵌入关系的形成。第三,关系嵌入具有知识获取的效应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知识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隐性知识由于具有粘滞性、默会性和难以模仿性常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也难以获得。如果没有与其他企业建立基于信任、关系专用投资和路径依赖的嵌入关系,就很难通过学习获得隐性知识(Uzzi,1997; Nahapiet 和Ghoshal,1998; Dhanaraj, 2003),因此,为了获得有效的隐性知识企业倾向于嵌入特定的网络。

关系学说从社会学角度考虑,认为人们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企业间形成一种长期而互动的联结。Dyer & Nobeoka认为,存在于伙伴间的信任与关系资本可建立起企业间独特的知识分享路径,并进一步地促成彼此间特定信息分享与组织学习。Kale以信任为基础,指出基于个人互动和彼此信任的关系资本可为企业在合作联盟中得到较大的学习成效,而且可降低伙伴的投机行为,防止关键专业技术的溢出。Taran Thune (2007)认为通过第三方(the third party)或中介(brokering将企业

介绍给新的网络伙伴,可以促进嵌入式网络联结的形成。Uzzi (1996), Scott Shane?Daniel Cable (2002)认为通过某些间接关系,中间人(go-between)可以使行为期望从现有的关系向新的关系转变,逐渐形成网络。

3. 网络嵌入行成的过程控制

对于关系嵌入的形成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学者们的观点百家争鸣,呈现出“关系嵌入性悖论”,在相关的研究中,关于关系嵌入的研究仍然有所欠缺(Burt,1997; Barden,2007)。已有学者提出了嵌入形成过程中关于治理机制的需求,但对于治理机制是什么、如何治理等并未做深入的研究。

嵌入的控制过程也就是决定谁获利、由谁决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的过程。Baum & Oliver (1992)以制度嵌入为视角,发现网络中的规则框架、政治联系及类似的制度模式都能够影响组织的机会与绩效。简单来说,控制是时刻存在的。企业集群和企业网络,不论是区域性的或其它,都存在控制维度(Ben Dankbaar, 2004)。当存在一个强大的、有实力的行为者控制整个集群或管理整个网络时,控制是明显的。而当集群或网络是由若干实力相对均衡、不受彼此控制的群体组成时,控制常常是隐蔽的。同时,地理位置也可以是一种强有力控制机制。地理接近增加了行为者再次合作的机会,而且局部网络的行为者由于彼此间的距离较近,不容易出现欺骗行为。在这种网络中存在一种自发的信任机制行使控制的职能(Ben Dankbaar, 2004)。但这种机制在人口比较稀疏的地区却并非有效。

关于控制机制,学者们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是从经济层面解释有效地控制机制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McEvily & Marcus(2005)用信任、信息共享与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表征网络联结强度,研究表明,这三者均能有效促进企业提升能力,但作用机制不同。Uzzi(1997)基于美国纽约制衣工厂的研究,发现企业的嵌入性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分布。他认为网络嵌入性的理想强度处于中间状态,嵌

入性强度太弱会导致嵌入关系无法形成或难以维持,而嵌入性关系过强也会影响企业绩效。“嵌入性不

足”会导致企业间的交易效率下降,而“过度嵌入化”又会造成资源挤占,或局限行动者的视野,使得企业失去柔性,较难在与其他企业建立新的网络联结,阻碍企业的发展。Hakansson & Snehota(1998)也指出,当企业在网络中嵌入程度过强时,网络嵌入性可能会对企业绩效起负作用。Granovetter (1973, 1985)认为强弱关系之间,弱关系更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二是从社会层面解释有效地控制可以增强网络间的信任。企业进入战略联盟或网络是为了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互补性资源,实现风险或成本的分担。然而,进入组织间联盟的同时,企业同样会遭到潜在机会主义的威胁,因为企业间的合作并不具有像企业层级或市场那样的强行的治理机制,而且企业间的契约也不是完备的甚或不存在的。Larson(1992)指出强关系是一种信任、互惠、长期的观点,能够抑制行动者的短视行为,进而起到维系组织间合作、实现共同获利的目的,因为“信任可以说是嵌入性的基本逻辑”。同样,Rowley、Behrens和Krackhardt (2000)也支持强关系可充当治理伙伴行为的社会控制机制的观点。而在弱关系中,这种信任往往是不可靠的。因此,应该通过有效地网络控制机制,使网络中关系强度呈现在最优的状态,避免“嵌入不足”或“过度嵌入”的出现,提高企业绩效。

三、中国情境下的网络嵌入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自身拥有的资源,而且取决于嵌入在各种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和能力。网络嵌入在中国的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学者致力于中国情境下网络嵌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对网络嵌入的研究呈现出两种特点:一是对关系嵌入的研究较多,对结构嵌入的研究较少;二是偏重于应用性研究,实证检验和工具性方法研究较多,而对结构嵌入的过程和行为的研究较少。

在研究趋势上,一是网络嵌入促使资源有效流动的企业行为研究。边燕杰(1999)通过对中国求职情境的分析,认为是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可以充当没有联系的个人之间的网络桥梁。盛亚、范栋梁(2009)拓展了结构洞理论,认为创新企业要在与其存在合作关系而彼此又不能直接联系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共益性结构洞,引导资源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有效流动,促使其在创新网络中进行充分的合作。聂锐(2010)指出结构嵌入对于企业选择潜在合作伙伴具有重要作用。若可以从以往的合作对象那里了解到第三方的信息,企业就会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可靠的合作伙伴。姜翰、杨鑫、金占明(2008)认为企业需要准确识别其潜在伙伴真实的关系行为意向,从而帮助企业选择适当的关系伙伴进行深度关系建立。二是适度嵌入的影响因素及战略模式选择的研究。胡雯、武常岐(2004)通过对中国环境下民营企业的分析,得出民营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关系网络的开发利用受到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三个层面的影响。刘世定(1999)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为基点,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二次嵌入”问题以及一次合同和二次合同之间的关系问题,给再缔约过程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姚小涛等(2008)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强弱关系的重要性受限于企业的结构约束因素和组织因素的影响。此外,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对强弱关系的依赖也有所差异。姜翰等(2008)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分析了不同战略模式选择与关系行为选择的优劣势所在。郭劲光(2006)认为战略偏好是理解如何嵌入的关键。在环境需要对开发进行高投入的情况下,网络的嵌入程度负相关于网络企业的绩效;相反,在环境需要对利用进行高投入的情况下,网络的嵌入程度正相关于网络企业的绩效。

四、发展动态分析

嵌入性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取得突破以来,深受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的关注。关于嵌入的研究呈现出日益广泛的态势,无论是在理论上的拓展还是在实践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嵌入性理论逐渐融入到战略网络、联盟治理、创业投资、产业集群等相关细分方向,深化了相关方向的研究。纵观网络嵌入性研究的脉络与态势,其发展趋势主要沿四个方面演进:一是研究逐渐从偏重于关系嵌入转向重视结构嵌入,尤其是运用一些工具性理论如结构洞理论、网络密度理论来分析行为主体在网络中所具有的战略地位、信息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由此而获得的竞争优势与企业运作绩效,国内外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尝试。二是从以结果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趋向于注重过程导向的探索性研究,即从动态的视角探讨结构嵌入中行为主体间互动行为对竞争绩效、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如今,已有一些研究围绕结构嵌入中主体的行为及行为控制展开,也涌现了一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对网络嵌入的运行规律、嵌入主体行为及行为控制的挖掘尚存在不足。因此,应结合管理学、组织理论、博弈论等多种学科理论,以系统的观点探讨网络嵌入的运行与控制,并深入探讨网络治理机制。三是逐渐从以静态的视角进行实证检验和工具性方法的研究趋向于从主体行为的视角引入行为博弈的方法,从认知情感与策略互动的层面深化嵌入过程的研究。网络嵌入行为与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关系不能分

离,嵌入的主体虽是企业或团体,但促使嵌入形成的过程离不开个人的行为因素。因此,人的情感和认知便会对网络的嵌入行为造成影响。情感、认知等因素在嵌入过程中的影响和重要性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从该角度对嵌入的过程与控制进行探讨,形成一些成果。四是中国情境下关于网络嵌入的研究逐渐从对国外理论的整合转向对中国企业网络实践的验证,尝试探索中国转型经济与制度背景下企业网络嵌入运作的特征与机理。在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情境下,企业非常注重关系价值的作用(姜翰,金占明,2008)。一方面,企业重视已有的企业间所形成的关系,如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以维护其既有的资源、市场与利益,另一方面,又非常关注潜在的利益关系,通过第三方的关系传递与相关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组成技术开发联盟;开拓新业务、新市场,构建网络化的经营体系,以提升企业的绩效(Yli-Renko, Autio & Sapienza, 2001)。通过对基于关系传递情境下企业网络组织结构嵌入与控制机制的研究与应用,将为我国企业网络组织的运作过程提供可供选择的控制方案,明确其战略定位,增强其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Burt. Structure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Dyer J. H. & Nobeoka K.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 The

Toyota Cas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 345–367.

[3]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A Theory of Embeddednes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4]Granovetter M. Economic Institutions as Social Construction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J]. Acta

Sociologica, 1992, 35: 3-11.

[5]Gulati R. & Sytch M. 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38: 85–112.

[6]Hakansson H. & Snehota I. The burden of relationships or who's next [M]. Oxford: Network dynamic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998.

[7]Insead A. V. S. Network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of Canadian investment bank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3): 590-604.

[8]Jiang H.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Alliance Outcomes: An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Annual Management Conference in Kyoto University. 2007.

[9]Jones C., Hesterly S. W. & Borgatti P. S. 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 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4): 911-945.

[10]Kale S. Perlmutter, Leaning and Protection of Proprietary Assets in Strategic Alliances [J]. Building

relational capital, 2000, 21: 217-237.

[11]Larson A. Network Dyads in Entrepreneurial Settings: A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of Exchange

Relationship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2, 37: 76-104.

[12]McEvily B. & Marcus A. 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26: 1033–1055.

[13]Mowery & Oxley.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Transfer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 77-91.

[14]Petersen T., Saporta I. & Seidel M.L. Offering a Job: Meritocracy and Social Networks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 106:763-816.

[15]Podolny J. M. & James N. B.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s: Social Networks and Mobility in the Workplace

[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7, 62: 673-693.

[16]Portes A. The Economic Sociology of Immigration [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995.

[17]Powell W., Koput K. W. & Smith-Doerr L.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6, 41: 116-145.

[18]Shane S. & Cable D. M.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 364-381.

[19]Thune T.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on: the Network Embeddedness Approach [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07.

[20]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35-67.

[21]高伟,聂锐.基于嵌入关系的企业网络链接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05):55-59.

[22]胡祖光,章丹.网络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网络形成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0(08):1254-1258.

[23]姜翰,杨鑫,金占明.战略模式选择对企业关系治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从关系强度角度出发[J].

管理世界.2008(03):115-125.

[24][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5]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J].社会学研究.1999(4):75-88.

[26]盛亚,范栋梁.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9(09):1407-1411.

[27]张其仔.社会学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意义[J].经济管理. 2005(2):4-11.

几款网络分析仪的介绍

ENA射频网络分析仪 Agilent E5071C 9 KHz至8.5 GHz 详细说明: Agilent E5071C ENA系列网络分析仪 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端口选件 E5071C 9KHz-4.5GHz 2/4 240/440 9KHz-8.5GHz 2/4 280/480 100KHz-4.5GHz 2/4 245/445 100KHz-8.5GHz 2/4 285/485 系统动态范围: 频率IF 带宽技术指标 SPD

主要特性: ?宽动态范围:在测试端口上的动态范围> 123 dB(典型值) ?极快的测量速度:39 ms(进行完全双端口校准,扫描1601点时) ?低迹线噪声:0.004 dB rms(70 kHz IFBW时) ?集成的2和4端口,带有平衡测量能力 选件: E5071C—008 频率偏置模式 E5071C—010 时域分析能力 E5071C—790 测量向导助手软件 E5071C—1E5 高稳定度时基 E5071C—240 双端口测试仪9KHz-4.5GHz 不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245 双端口测试仪100KHz-4.5GHz 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440 4端口测试仪9KHz-4.5GHz 不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445 4端口测试仪100KHz-4.5GHz 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280 双端口测试仪9KHz-8.5GHz 不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285 双端口测试仪100KHz-8.5GHz 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480 4端口测试仪9KHz-8.5GHz 不带偏置T型接头 E5071C—485 4端口测试仪100KHz-8.5GHz 带偏置T型接头 附件: 校准件 HP85033D/E (3.5mm) 校准件HP85032B (N型) ?宽动态范围:在测试端口上的动态范围> 123 dB(典型值) ?极快的测量速度:39 ms(进行完全双端口校准,扫描1601点时) ?低迹线噪声:0.004 dB rms(70 kHz IFBW时) ?集成的2和4端口,带有平衡测量能力 ?提供频率选件:从9 kHz/100 kHz(带有偏置T型接头)到4.5 GHz/8.5 GHz E5071C网络分析仪具有广泛的频率范围和众多功能,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最高的射频性能和最快的测试速度。它是制造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测量9 kHz至8.5 GHz射频元器件和电路的最佳工具。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 1.1国外研究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汲取网络正能量主题班会

“汲取网络正能量” 班会教学设计 三年级吕娜 班会主题:规范上网行为,分辨网络信息 主题班会预期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明晰网络行为规范。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高对网上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主题班会意义: 有助于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增强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意识。授课重点及难点: 重点: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网络谣言的危害性、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难点:克服惰性,增强自我控制力,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主题班会课设计 一、准备活动 1.辅导员工作: 提前一周召开班委会,分配任务; 文明上网主题班会教案文明上网主题班会教案 帮助制作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及图片、演示稿; 设计游戏; 2.学生工作:

拟《汲取网络正能量承诺书》; 广泛搜集资料,准备网络行为相关的案例; 学生自荐或推荐男女各一名主持人、照相、录像人员; 利用qq、校友录等多种手段宣传班会; 布置会场:在黑板上写好班会主题;检查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话筒等。 二、过程 1.导入环节 10’ 播放新闻:一例“网络诈骗案件”,一例网络谣言案件:“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中国抢盐风波”,一例“网络成瘾致犯罪事件”,以此引发学生的重视和思考,做短暂的讨论后,主持人做开场白总结三起案件的主题分别是“网络安全、诚信、成瘾问题”,并宣布今天的主题“汲取网络正能量”,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身边出现过网络引发的问题吗?你是如何应对的?” 2.展开环节 第一步展示案例 以平时的学习小组为单位(6个小组)进行活动,选三位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自己准备的关于安全事故的案例,并简要发表看法。 第二步情景剧 30’ 情景剧1 女生甲在网上聊天认识一社会青年,约好见面,在宾馆被杀害。情景剧2 乙因无聊发了一条微博,成一家三口在某市游玩,相继得重病,不治而亡。一周内该微博被转发两万次,引发了当地市民的恐慌。经警方破获,该微博为谣言,乙被抓。 情景剧3 某学生沉迷于网络,某日跟其母要上网费,其母不答应,杀害其母。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传播网络正能量1 (1)资料

《传播网络正能量(小学版)》测评结果 1、关于"维基解密"网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解题技能:) A、网站办公地址在美国五角大楼 B、网站没有公布办公邮箱 C、网站没有其总部地址 D、网站没有公开办公电话号码 2、关于Wikileaks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解题技能:) A、是指维基搜索引擎 B、是指维基百科 C、是指"维基解密"网站 D、是国际性营利 3、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享受云服务带来的哪些便捷?______ A、上传、下载照片 B、备份通讯录 C、协作编辑文档 D、以上全部 4、黑客攻击苹果的______,致使全球诸多当红女星的不雅照曝光,云安全问题值得关注。(解题技能:) A、Store B、Watch C、iCloud D、Iphone 5、关于比特币敲诈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解题技能:) A、流行于2015年初 B、受害者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交纳一定数额的比特币,才可以解开被病毒加密的资料 C、病毒作者波格挈夫来自俄罗斯 D、主要通过网页传播 6、以下哪个后缀名用于重要数据文件,可以用于防范比特币敲诈者______ A、.com B、.zip C、.doc D、自定义后缀名 7、以下哪项不是电脑感染熊猫烧香后的特征______(解题技能:) A、可执行文件图标均变为憨态可掬烧香膜拜的熊猫 B、蓝屏 C、计算机频繁重启 D、文件被复制 8、关于"心脏出血"漏洞的阐述错误的是______(解题技能:) A、通过读取网络服务器内存,攻击者可以访问敏感数据

B、该病毒可使用户心脏出血 C、心脏出血漏洞是"灾难性的" D、"心脏出血"漏洞的危险性在于,它要比一般的漏洞潜伏得更深 9、OPENSSL存在什么漏洞______(解题技能:) A、缓冲区溢出 B、格式化字符串 C、SQL注入漏洞 D、心脏出血漏洞 10、关于Bash漏洞的了解错误的是______(解题技能:) A、Bash漏洞远不如心脏出血严重 B、Bash漏洞能取得用户计算机的控制权 C、Bash漏洞能影响到苹果操作系统和Linux D、Bash漏洞的使用门槛非常低 11、下列哪项不是信息化战争的"软打击"______(解题技能:) A、精确导弹攻击 B、网络攻击 C、心理攻击 D、媒体攻击 12、第一次"XP靶场"活动于什么时候开展______(解题技能:) A、2014年7月 B、2014年12月 C、2015年1月 D、2015年5月 13、xp靶场的打靶对象主要是______(解题技能:) A、国内的安全防护软件 B、国际的安全防护软件 C、国内的数据库软件 D、国内的自动化办公软件 14、以下哪项不需要消耗流量______(解题技能:) A、在线视频 B、小说下载 C、外挂下载 D、软件离线安装 15、哪一种是黑客中的分类______(解题技能:) A、绿钢笔 B、黑鞋子 C、白手套 D、白帽子 16、黑客的主要攻击手段包括______(解题技能:) A、社会工程攻击、蛮力攻击和技术攻击 B、人类工程攻击、武力攻击及技术攻击

动态网络分析(DNA)

动态网络分析(DNA)介绍 介绍 动态网络分析是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综合了基于网络科学和网络理论的社会网络分析(SNA),链接分析(LA)和多Agent系统(MAS)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1.动态网络(DNA)数据的统计分析;2.网络动态性的仿真。 在网络中,当你孤立了网络中的主角(关键节点)并不意味着整个网络就不稳定和不能做出反应了,这恰好是忽略了网络的动态性。比如“孤立”一个“主角”,而又有新的“主角”产生。我们需要理解动态网络的演化过程,并且我们在面对一个演化网络或信息的丢失必须对“孤立策略”进行评估,(重点是网络的动态性和信息的丢失)。DNA中Agent角色是通过其过程来考虑的而不是其位置,这就意味着Agent能通信,储存信息,学习。而且网络随Agents的改变而动态的改变。连接是个概率,网络的多颜色,多元始由一系列网络组合而成一个复杂网络,其中一个网络的改变都促进或限制其他网络的变化,经常导致错误的级联产生[1]。我们无法预测变化,但能快速探测变化的发生和对实时的变化做出一些推理;当研究无法预测网络行为,但能提供一种更精确探测到变化的发生和在什么时间将发生的方法,这也是很重要的[2]。 DNA的产生[1] 传统SNA关注小的、有边界的网络,在一种类型的节点(人)之间建立两三种链接,在一个时间点我们可能得到完整的信息。之后一些研究进行了扩展,研究大的网络,或两种类型的节点(人和事件),或者是无边界网络。动态网络分析中的网络在网络的复杂性,动态性,多状态性,多元性和多个层次上的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网络。在SNA中节点是静态的,而在DNA模型中节点有学习的能力,属性随着时间而改变,节点不断适应;DNA考虑了网络演化的要素研究和在某种环境中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DNA有点像定量分析,它同概率论相关,但是又不像定量分析,因为DNA中的节点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目前有一些关于SNA的前沿的研究都扩展动态分析和多颜色(multi-color)网络的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元矩阵;把关系作为一种概率;社会网络同认知科学和M-Agent系统的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导致了动态网络分析的出现。 元矩阵:Carley(2002)综合了姿势管理,行为研究和社会网络技术提出了元矩阵(meta-matrix)的概念,对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多颜色,多元的表示,元矩阵是PCANS (关注人,资源,任务)方法的扩展和泛化。 如下图:定义了10个内部链接网络,一个网络变化可能导致其他网络的变化;一个网络中关系暗示了另一个网络中的关系。基于元矩阵概念,提出新的指标能更好的捕捉到一个个体,任务或资源在组织中的整体重要性。如认知负荷指标。DNA中关键的问题是有哪些合适的指标来描述和对比动态网络。目前为止的研究是集中关注在测量利用元矩阵中更多的胞(cell).一系列的测量主要在描述网络的大小(节点数目),稠密度,连结分布性的同质性,节点改变的比率。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葫芦娃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2004年TCL首开集团整体上市先河以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方兴未艾。虽然整体上市能够给上市公司的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但这种外生性动力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内生性增长方式,真正给所有持股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倘若集团整体上市追求的是爆发性的财富效应,那么,在整体上市及随后的资产运作中就必然会面临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从理论上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两块主要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财务指标分析直观和方便,很多投资者都会忽略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内容。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很多时候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扩大到全球的规模,各大跨国企业为了扩展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纷纷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其中,海外并购就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目的的并购逐渐兴起,这其中围绕专利出现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以“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为题,希望可以通过对TCL集团的盈利能力分析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国内文献综述 (栗煜霞,2004)TCL集团换股合并其上市子公司TCL通讯,首开我国非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上市公司之先河。TCL集团的创新性并购方案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其方案将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上市公司援为先例。 (朱红军,200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敖金俐,2008)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做一个正能量的网络传播者

做一个正能量的网络传播者 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现代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作为一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应该如何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凝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和鼓舞者,而不是面对某一社会矛盾或问题时,不去独立思考,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 当前,网络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网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网络联通世界,蕴含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网络空间改变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度,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中华文明传播和延续面临来自网络空间的多要素、全方位冲击面对这种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同时,我们必须以新举措开拓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境界,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为一个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应当具有一双理性向上的慧眼,善于发现真善美与假丑恶,遇浩然正气弘扬,见歪风邪气鞭挞,观最美精神赞颂,见丑恶怒目相向。当社会上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武警郑益龙”等“最美精神”时,

我们应该大力宣扬和赞颂;当社会上出现丑恶现象或不当言论被制作出台并被大肆传播时,我们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揭露鞭挞。因此,每一个网络传播志愿者都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社会的正确航向,都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为建设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要达到以上效果,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网络正能量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学网、用网、懂网”,以科学探索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把握网络正能量形成、传播以及安全等各个环节,弄清网络正能量形成过程中科技力和文化力融合的巨大作用,明晰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基本机理,善于用网络语言点赞核心价值观,就可以在“接地气”中“聚人气”,将网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资源、新财富、新手段。

移动PoC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移动P o C发展现状及趋 势分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移动P o C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正从2.5G时代向具有更高传输速率的3G时代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话音业务仍将在移动通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3G等新系统推广的坎坷都使移动运营商更加务实,他们都把运营重点放在对现有网络质量的提高与业务创新上。在这种形势下,PTT业务在部分市场取得的成功强烈地吸引了移动运营商的目光。随着VoIP等技术的发展,从2003年以来,移动运营商开始通过2.5G网络提供“一按即通”(PTT)业务,也称为PoC(PTToverCellular)业务。 全球PoC商用情况 自美国Verizon、Sprint等业界知名的移动运营商推出PoC业务以来,其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EmendResearch的咨询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公众移动网上的PTT业务收入达到8400万美元,预计2008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01亿美元。PTT 用户将从2003年的230万增长至2008年的3.4亿。从用户角度看,很多咨询公司也对PTT业务的发展前景作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 由于市场预期看好,近两年来,世界各地的移动运营商纷纷推出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的PTT业务。 去年以来,许多移动运营商纷纷推出了PoC业务,但PoC的市场增长情况却低于人们的预期。Orange公司在2004年年初推出了PoC业务,并宣称到2004年年底要达到100万的用户规模。但是由于终端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Orange又降低了其用户发展目标,转而加强产业链协作,努力推动支持PoC业务的手机终端的生产。美国Verizon和Sprint公司的PTT业务发展似乎要好一些,但也没有取得像Nextel相似的经营业绩。 影响PoC发展的因素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4-12-03 16:10来源:中国新通信作者:刘静雯瞿娟点击: 180 次 移动通信论文发表: [摘要]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在逐渐发展与革新,全球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停地变化着:从桌面、文件、文件夹和回收站,到平板、应用和云服务,消费者正日益背离专注型思维的计算模式。他们不再坐在办公桌旁完成各项任务,而是转向一种即时和单手处理的计算模式——排队购物时,在咖啡馆聊天时,或者是上下班坐公交车时。这也意味着IT产业与移动网络通信的完美结合将成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移动通信,速率,流量,4G,移动网络 一、从用户行为看发展趋势 根据爱立信调查报告显示: 1、消费观念的转变 与个人社交网络随时保持联系正日益成为可能。为了维护他们的社交圈,人们正将他们自己的智能手机以及最喜爱的应用、云服务和智能手机服务带入到他们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人将他们的

个人智能手机用于工作,例如,发送电子邮件、规划商务旅行、查找地点等等。 2、用户终端移动化 截止至2012年底,18%的消费者有购买平板电脑的意向;与此相比,仅有15% 的人计划购买台式电脑。办公桌上的电脑变成了客厅茶几上的平板电脑,边看电视边使用;或者变成了餐桌上的平板电脑,与一家人吃早餐时使用。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和俄罗斯的消费者对平板电脑尤其感兴趣。29%的消费者还计划购买智能手机;与此相比,仅有25%的消费者计划购买笔记本电脑。 这一行为改变了人们的移动计算体验:从手提笨重的电脑包、寻找座位和电源插座转变为在通勤列车上收发电子邮件、在午餐时使用Facebook和购物应用、在上班休息时阅读新闻博客。通过用户行为的转变,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以下几点: 1、移动网络存在的必然性 为了达到随时随地的即时通信,移动网络覆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所有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要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保持随时联网。智能手机应用主

招商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 摘要 中、英(外)文论文(设计)摘要及关健词 摘要是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 论文(设计)的主要贡献(创新) 中文摘要要求不低于200字;英(外)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缩写。 在中、英(外)文摘要结尾处另起行加“关键词”,对论文(设计)的内容进一步提炼,以便于检索。 要求: “摘要”二字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另起页。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或创新点。要求3-5个关键词,关键字以空格隔开,摘要字数200-300字左右。

Abstract 中、英(外)文论文(设计)摘要及关健词 摘要是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 论文(设计)的主要贡献(创新) 中文摘要要求不低于200字;英(外)文摘要可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缩写。 在中、英(外)文摘要结尾处另起行加“关键词”,对论文(设计)的内容进一步提炼,以便于检索。

目录 -、第一级标题..................................................................................................................................... (一)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二)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二、第一级标题..................................................................................................................................... (一)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二)第二级标题.......................................................................................................................... 1、第三级标题........................................................................................................................ 2、第三级标题........................................................................................................................ 附录 ...........................................................................................................................................................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 目录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