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

合集下载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

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

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导读: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上善若水,以德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其中以德润身、以德养生思想更*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上善若水,以德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其中以德润身、以德养生思想更是独具特色,对于现代健康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应该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永远不占据高位,甘居下流。

道家把/修道作为养生的基本途径,把/得道、固道作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是把在思想、品德、精神上达到古朴、原始、恬静、阴柔、宽容、无忧、无虑等作为最高境界,我为人人而不争,养生则尽道矣。

道家养生要不争老子的道德观,讲的是人德,做人就应如同自然万物一样,顺应天道而行,不背道而驰。

即顺应人的本性而行,不违背人的本性而弛。

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应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为人应具有的道德观是非常精辟和极其深刻的。

在新时期深入挖掘这一古老的中华瑰宝,弘扬其崇高精神,对社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品质建设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养生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炼丹药与健身术道教徒曾用丹砂、黄金类金石药物炼丹,/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达到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目的。

如果祛除其迷信成分,有的也可以为医所用。

如晋代葛洪把炼丹术与治病养生相结合,炼制的仙丹(氧化汞)、蜜佗僧(氧化铝)成为外用药物的原料;后世中医外科用于拔毒封口的红升丹,对治疗疮疡、疔毒、骨伤有奇效。

此外,道教徒倡导人身就是丹炉,自身就可以修炼,重视身心精神的修炼。

道家养生倡导修炼 *道家养生哲学观给予我们的启示养生中不仅要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要注意人自身的和谐。

老子的养生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自然而然地去生存,身体的不同脏腑要注意不同的调节和保养,强调人自身在修养锻炼之时,也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和谐,这对后世中医养生学中健身术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养生观

道家养生观

道家养生观养生,自古以来受道家所推崇。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少私寡欲”的养生方法,将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生命探求的目标。

一、无为而归真与儒家的养生观迥然异趣,道家是讲出世的。

所以道家主张“无为”、“弃智”、“绝巧”、“无欲”,以求返璞归真。

道家的这个思想在《内经》里被完整地接受了下来,《内经》明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根本就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从中医来分析,“恬淡虚无”不仅是一种养生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保持这样的心境,正气存内,邪气不干,阴平阳秘,不但可以无病而健康,更可以获得人生幸福与平安。

二、道家三宝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怎么来理解呢?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慈”是指对人生命的爱护和关注之心;“俭”,则顾名思义,是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不敢为天下先”应该指的就是与世无忧,柔弱不争。

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老子提倡自然而然,不要强作妄为,不要嗜欲过度,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境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不被世欲物欲所累,不受人为嗜欲所左右,“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与自然融为一体,必然健康。

从中医来分析,慈则心安;俭则心静;不敢为天下先则心不妄动。

心气能定,能静,能安,则虚火不扰,心气安宁,阴阳和谐,五脏六腑亦归于权衡。

三、静以养阴道家重视静,以静养、消极、无为为特点。

庄子云:“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庄子还强调:“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损汝精,乃可以长生”。

显而易见,与儒家截然不同的是,道家主张虚静无为,可以防止多欲过劳,能延年益寿。

当然,道家也不讲绝对的不动。

比如,庄子明确地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从中医来分析,静则生阴,阴为阳之根。

静则收敛阳气,使阳气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今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压力过大,我们容易虚火上浮,上实而下虚。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贵在静心介绍道教养心思想和心脏保护方法

道家养生贵在静心介绍道教养心思想和心脏保护方法

道家养生贵在静心介绍道教养心思想和心脏保护方法道家养心思想源远流长,它直到今天还对我们的养生有着深远影响。

古代道教强调“心”为一身的主宰,心常静则神安,心平气和才能达到“心如止水、处事不惊”的最高境界,至今仍有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道教养心思想一、心脏与寿命的关系《悟真篇》说:“心者,道之枢也”。

玄中子认为:“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道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即心相当于一国之君,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内经》指出心为“生之本,神之变也”。

表明心是生命的根本,同时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并且“心主血脉”,控制全身的血脉系统。

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肝脏有两叶,肺脏有五叶,唯独心脏只有一个,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

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因此心的功能关系全身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在人体胚胎的时候,第一个开始工作的器官就是心脏,生命结束,工作到最后一刻还是心脏,心脏在人体生命中从不怠工,不休息,心跳的速度默默配合着我们情绪的变化,因恐惧而紧张、高兴时的喜悦……。

心脏重量300~400克左右,不到成人体重的0.5%,每一跳要泵出70毫升血液,按每分钟心跳70次计算,每分钟泵出近5升的血液,每天泵出约7吨的血液。

假定人的寿命为70岁,那么一生中心脏要跳动近26亿次,而心脏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做的功。

根据现代科学家的计算,我们每个人本应该都能活到120岁,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活不到这个年龄,最大的障碍是心血管疾病。

心脏承担着给身体输送新鲜血液的工作,心脏一旦衰老,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变得迟缓、呆滞,身体自然也就呈现出了老态。

二、养生之要,首在养心道医强调“养生之要,首在养心”,道教认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于其物。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注重养生和健康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道教主张追求自然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倡导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道教的养生理念中,强调平衡与调整,注重调养内外,以达到身体健康、精神平和和长寿的目标。

本文将从饮食调理、锻炼身体和修心养性三个方面介绍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

一、饮食调理道教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主张"饮食谨慎",倡导"饮食素净"。

在饮食方面,道教教义指出,忌食腥辛,主张清淡清爽的食物,尤其强调素食。

素食以蔬果、豆类、杂粮等为主,不仅可以降低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还能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减肥、预防疾病。

此外,道教还主张规律饮食,定时进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讲究饮食的节制和均衡,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休息。

二、锻炼身体道教注重锻炼身体,主张"以无为而治"。

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倡导自然动静结合的锻炼方式。

具体来说,道教的养生方法包括拳术、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以柔养刚,以静养动,强调调和身心的关系。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道教的养生锻炼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进行。

三、修心养性道教的养生观念强调修心养性,追求身心的平和与内心的宁静。

在道教文化中,修道者通过冥想、打坐、静心等修炼方式,净化心灵,调和身心关系,达到身心健康和心灵富足的目标。

修心养性注重自我觉察和内在修行,通过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提升人的抗压能力,增加积极情绪,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此外,道教追求自然与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谐,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结语道教的养生和健康观念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道家养生之道(上养心 中养气 下养身)

道家养生之道(上养心 中养气 下养身)

道家养生之道上养心中养气下养身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後~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在古代中国,道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与养生之道的关系尤为密切。

道家思想以追求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理念,养生就是一种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养生之道、养生实践等方面逐一加以论述。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与自然相处,尊重自然规律。

在古代中国的道家养生观念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遵循天道,与自然相融合。

道家认为,身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和谐密切相关,只有借鉴自然界的法则,才能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道家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

在内修方面,强调养心养性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人的心境应该保持宁静、淡泊,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

内修的关键在于调和人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

此外,道家还强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通过适当的运动,调节气血,增强体质。

在外修方面,道家强调环境的整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

道家主张生活要有秩序,善于整理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持清洁。

同时,道家养生之道也倡导人们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密切的联系。

观赏自然美景、接触大自然,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身心放松,进而达到养心养性的目的。

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也提倡饮食的调节。

按照道家的观点,生活的饮食应当依据四时之变化而适度调整。

道家强调节制饮食,避免过度或不足。

另外,选用优质食材,追求天然、绿色的食品,也是道家养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可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健康体魄。

道家还注重养生实践。

在古代中国,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实践道家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家养生拳法,以柔和、缓慢的动作为主,既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又可以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此外,道家养生实践中还有诸如草木养生、养生食疗、洗浴养生等方法。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与养生之道密不可分。

道家思想以追求自然、追求和谐为基本理念,养生即是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

道家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调和人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同时也强调运动、环境的整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导读:本文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

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随留学网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学习道教的养生之道吧!【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

(2)“断缘”。

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导读:
推崇“道家养生”是当今的时尚之一,大家经常谈论“道家养生”这个话题。

它的思想内容究竟是什么?有些人就不一定说得清楚了。

一……
推崇“*道家养生”是当今的时尚之一,大家经常谈论“道
家养生”这个话题。

它的思想内容究竟是什么?有些人就不一定
说得清楚了。

*一、“道家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学道、修道、得道为目的。

所以说,“追求道,体悟真”是道家
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二、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核心思想
我们还知道,道家养生汲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气功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道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主张性命双修、炼
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复归于自然之道。

所以说,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核心思想,“成道”必须修炼。

*三、“道家养生”强调自然、体验、安宁
道家养生以自然天道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本身,强调自我生命活动的切身体验。

道家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
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于人格的独立。

*四、“道家养生”内容丰富多彩
道家养生术、方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

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

其术、其法门派众多、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有从*拳法入手的太极养生法,也有从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种类俱全。

浅谈道教的养生之道

浅谈道教的养生之道

浅谈道教的养生之道浅谈道教的养生之道道教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源起于春秋战国时代,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以后,道教的养生术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道教养生术同中华民族传统的医药卫生科学,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传承关系。

随着历史的前进与进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教养生术,在人类社会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道教养生目标的实质道教认为,生活在宇宙大自然中的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衡斗争中,是强者,是可以长寿的,是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

老子《道德经》中说:“死而不亡者寿”、“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

道教的先辈们也不乏通过养生而长寿的人。

道教的长生久视是怎样来的呢?道经指出其中的原因是:“善摄生者,常领慎于忌讳,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注意好养生之道,注意好起居饮食,人们普遍都可以活到一百多岁,而不致于中途夭亡,甚至人的寿命“可得一、二百年”。

从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演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延缓衰老,祛病延年,身体健康,有一个比较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这就是道教养生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道教养生目标的实质。

道教以道为根基,热爱生命,重视生命,追求生命是道教精神的根本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也就是重生的宗教。

道教所作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创造生命的无限美好,追求长生。

道教追求的长生久视和得道成仙,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就是指的是脱离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永断生死梦的一种不生不灭的大罗金仙境界的永生,是一种立足于世俗而不被世俗所羁绊困囿的长生理念,是道教徒走向生命永恒的最高理想。

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爱护自己的生命,使之健康长寿。

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是从人与天地相互对应的角度来考虑养生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备有序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方法。

道教养生指导思想之一,是老子《道德经》中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尊重客观规律的论述。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旨在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道教的养生观念中,将身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道教的养生理念强调道与生活的结合,追求心身的和谐平衡。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一脉相承,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之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要注重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护理,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道教的养生方法1. 静坐养神静坐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养神,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静坐时,保持背部挺直,呼吸自然,专心致志,静观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几分钟的静坐练习,提升身心的平衡与自我调节能力。

2. 饮食养生道家注重饮食的选择和养生的方法,认为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生饮食应以自然、清淡、卫生为原则,忌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道家还提倡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饮水适量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健康。

3. 锻炼养身道教养生强调修炼身心,锻炼养身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家主张锻炼方式以柔和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操之过急,以防身体受损。

4. 保持情绪平衡情绪的起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修行养生的过程中,道家强调保持情绪平衡和内心的安宁。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持情绪平衡的重要方法。

三、道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道教的养生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道教的养生思想是什么

道教的养生思想是什么

道教的养生思想是什么道教是怎样养生呢?道教养生主张什么呢?下面店铺整理了道教的养生思想以供大家阅读。

道教的养生思想养生,又称摄生。

“摄生”一词源自《道德经》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汉代河上公注解《道德经》时,曾云:“摄者,养也”。

道教历来重视生命、珍爱生命。

葛洪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

是以道家之所以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

关于道教重生、乐生、养生长寿的思想,在历代经典中均有记载及阐释。

如《黄帝内经•素问》以黄帝向歧伯问道的形式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通过黄帝向歧伯问道得知,今时之人皆为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

重道德之名,而轻道德之行。

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

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

纵易染之情,丧今生之道。

故《妙真经》感叹“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也。

人为什么往往到了快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生命?犯了罪定了刑才想到去行善积德而悔过自新呢!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才想着如何去避免它,这不是很愚笨吗。

故《仙真经》告诫说:“贤人上士,惜未危之命,惧未萌之祸,理未至之病也”。

这一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养生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道教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必须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在养生的具体操作及理论功法上,古人认为养生之所贵者,莫过于养性,而养性又重在养精,因为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则神合,神合则阴阳调和。

故“精、气、神”为养生保健、长寿的核心。

道家养生之道 五行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之道 五行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之道五行养生之道道家养生之道五行养生之道,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之道五行养生之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之道养生之道,中国养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我国文明史的记载大都始于黄帝,《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养生(包括医学)为题的著作。

其后老庄、孔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养生著述,逐渐形成医家、道家、佛家、儒家四大养生学说体系。

因此他们的学说包含更多的养生内容。

顺乎自然:道家养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绝一切外来因素对生命活动的干扰,求得身心的解脱。

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的观点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以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虚静自守”——即庄子的养生方法:“养神”“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庄子·养生主》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五行养生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第二十一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四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养生原则

道家养生原则

道家养生原则道家养生原则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关于养生保健的一种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顺应自然: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养生方面,这意味着要遵循人体的生理节律,如饮食、作息等方面要适应四季变化,以达到身心的健康。

2. 内省养神:道家强调内心的修养,认为精神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通过内省、冥想等方式,使心神宁静,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 节制欲望:道家认为,欲望是人体健康的大敌。

过度的欲望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养生要节制欲望,保持内心的平和。

4. 动静结合:道家养生主张动静结合,既要注重身体的锻炼,也要注重精神的修养。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5. 饮食调养:道家养生非常重视饮食调养,认为饮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道家提倡食疗,主张食物的搭配要合理,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 呼吸调息:道家养生认为,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调整呼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家提倡深呼吸、慢呼吸,使呼吸与心跳相协调。

7. 导引按摩:道家养生还强调导引按摩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对身体的经络、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8. 睡眠养生:道家养生认为,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的重要途径。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9. 心理调适:道家养生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认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是养生的关键。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10. 人际关系:道家养生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要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因人际纷争而影响身心健康。

总之,道家养生原则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养生理念,旨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道家养生原则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道家养生观

道家养生观

道家养生观道家有很多优秀的养生方法,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道家养生观。

清晨在太阳还没升起来时,当你醒来后,首先用舌头添自己的上牙内侧,把嘴巴里的津液咽到肚子里,然后双手搓热,把脚从头上搓到尾,接着两只手重叠,捂住肚脐。

这是因为早上是人体胃气比较弱的时候,此时锻炼可以引动体内阳气,而人在睡眠时阳气是潜藏在肾里的,此时练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床后开始喝一杯淡盐水,以温润肠道,排除身体毒素,此时应该背诵: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等等等,如此一天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精神好了,脸色红润了,也不觉得疲劳了。

这样做不但可以保持我们的精力充沛,而且可以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中午要吃好,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可是道家认为,吃好中的好字要拆开看,即中午的午字旁边加个好,寓意“中午好”,这是因为,我们的胃经和膀胱经的循行之处都是在中午的12点到1点之间,吃中午饭,人体才可以将营养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处,供给五脏六腑,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因此道家提倡午饭要吃饱,不要饿着,要以补阳气为主。

晚上则要少吃些,道家认为,人在吃过饭后,尤其是晚饭后,一般不宜多运动,应该尽快休息,此时如果活动量过大,就会使消化器官超负荷地运转,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器官发生疾病。

另外,晚上九点后不要吃东西,否则人体消化器官工作一整天已经非常疲惫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吃东西,会增加它们的负担。

因此晚上吃东西不要超过9点,最好在8点前解决问题。

在“十不吃”中,第一条是“喜欢吃滚烫饮食的人”,专家研究表明,食物超过65摄氏度,会损伤食管黏膜,引起口腔黏膜炎症、溃疡,严重时可致癌变,因此日常生活中,这种习惯必须改掉。

还有一条是“爱吃刺激性食物的人”,因为如果食物过于辛辣、酸涩,可以灼伤人体阴液,导致人体发热,长期下去会损耗人体的元气。

最后一条是“偏爱麻辣的人”,“火热攻心”,长期如此会出现高血压、中风、神志不清等疾病。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道家的养生方法有所了解,对养生也有一定的兴趣。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

《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

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乃: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

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

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

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

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

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

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

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

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

玄中子言: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

乃: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

《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

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

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

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

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

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

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

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

是宇宙的根本。

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

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

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

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

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

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

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

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

活的自在一点的观念。

而道家的很多东西,都揭示了长寿的秘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

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中医学称之为“天年”。

那么,究竟人应该活到多少岁数呢?《黄帝内经》认为是一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礼记》称百岁为“期颐”。

《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
道以治身,佛以治心,儒以治世。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道家养生文化最为丰富。

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道家先哲渴望掌握生命规律、延长寿命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为中国养生学作出了让世人瞩目的独特贡献,随着现代养生科学的发展,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其文化内容和价值逐渐被揭示和肯定。

它以其系统而博广的义理,为人们阐释了一种科学的保健养生观。

道家的养生观是一种自然之道的养生观,是顺应自然、适性重生的生命观,重视精神养生,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老子的自然观, 如道生一, 冲气以为和, 道法自然, 神形合一, 守静笃,不妄费, 保精气等见解,都对医学的阴阳学说和人与自然一体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道家的养生观的形成起到了抛砖引玉、积极推动的作用, 是道家养生思想的先河和开创者, 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集中体现。

道家的养生思想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的方法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一种养生观。

1 . “道法自然”“天人相应”的养生观
老子认为,“道”及由它而派生的天地万物按其本性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并非人为如此的。

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如果人与自然失去平衡,就可能发生疾病,导致衰老。

所以,老子在养生上极力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的观点,即在物质世界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过程生生不息。

这一切就是现实本身所具有的自然规律--道。

可见, 任何人和事物都离不开道,这里的道既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又是指的客观世界本身。

在老子看来,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在自然界产生, 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变化。

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是从“人天同律”的思想出发,主张养身必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

《钟吕传道集》说:“气液升降为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这揭示了“人天同律”的客观法则。

既然人天同律,那么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应当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互勾通,保持平衡。

〔2〕是从“人天同构”的理论出发,主张人体养生必须自觉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在道家学者看来,人和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因此人完全可以同外界进行物质(气)交换。

《抱朴子·至理》也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者也。

”这都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气构成了人体,人们要实现养生,必须自觉地与外界进行物质(气)交换,使人体小宇宙同自然大宇宙息息相通,不断地从自
然界获得有益于生命的精气。

2 . “重人贵生”“形神相依”的心身整体养生观。

“重人贵生”是道家养生理论的又一重要原则。

《老子》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将人和天地看作同等重要的物,“重人”这一点是先秦诸子的共同思想,如儒家讲“爱人”;墨家虽讲鬼神,但也主张“利人”、“爱人”。

但儒墨既重人又信“命”,主张“立命”,消极对待人生;而道家则主张“重人贵生”,认为人应该重视躯体和热爱生命,因此炼养身躯以求健康,就成了道家养生和宗教行为的目标。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在心身这个矛盾统一体中,心又居于主导地位。

所以,修身之要首在明心养神,就像《黄帝内经》说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对此,晚唐道士杜光庭说得十分清楚“: 心者形之主,形者心之舍。

形无主则不安,心无舍则不立。

心处于内,形见于外,内外相承,不可相离。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

不仅认为“形”是第一性的,也看到“神”对“形”的反作用,强调形神并炼,要强身必先修其心,性命双修,逐渐认识到人的身与心是一个整体,形成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

3 . “少私寡欲”、“恬淡自乐”的养生观
道家养生思想对人们在生活上的首要要求就是:少私寡欲、恬淡自乐。

道家认为,唯其如此,方能保持身心健康。

老子认为,五音、五
色、五味等物质享受是有害无益的:“五色令人色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政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当然,这里完全否认感官享受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视觉器官长期受到绚丽色彩的刺激,必致视力减退;整日追求美味佳肴必定导致食欲减退;纵情于骑马打猎,当然将心神不宁;刻意追求稀世珍宝,难免使得行为败伤。

因此,道家主张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去甚, 去奢, 去泰。

老子认为追逐荣利, 嗜欲过多, 都是招灾惹祸、百病丛生的根源。

庄子也认为: 养生莫差于养精寡欲, 他将酒色过度视为养生的畏途, 饮食之间, 而不知为之戒者, 过也; 形用而不休则弊也; 精用而不已则劳也。

因此道家在养生方面认为骄奢淫逸,放纵肉欲,都将严重地损害健康,只有恬淡自乐才是健康长寿之本。

4 . “修身养性”重视修德的养生观
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以德养生,修身养性,又要求人们在精神情绪方面处于安静、乐观、没有过分欲求的状态,做到心胸开阔、性格爽朗、不图名利、排除私心,从而达到长寿之目的。

通过调控意识活动而达到对人体生命过程的调节与锻炼,得到心神的修持修炼。

道家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主张“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强调个人应主动不懈地修养以臻长寿, 而否定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

这种生死观看似“反乎自然”, 实质上是最高层次的“顺应自然”, 这也是道家注重养生术发展应用的重要思想基础。

道家认为人应当心慈于物, 与人为善, 以近于道, 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道家的养生观是一种以健康生命为基本,进一步高尚人格,
圆满操行,升华个体的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养生观,既重视自然无为,体现了无为与有为的辩证认识,也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养生态度,表现出其顺其自然、不骄不躁、清心寡欲、安命无为的生命态度。

道家在养生方面提出: 一曰寡欲, 二曰节劳, 三曰息怒, 四曰戒酒, 五曰慎味的方法。

道家养生观主要是以“道”为思想基础, 以“守静”
为基本内容, 以“节欲”为基本手段。

其思想可概括为: 第一, 道家养
生思想首倡者为老子,以老子为代表的法道养生思想逐步发展,后<<黄
帝内经>>大量吸收前人和当时的各种养生学说, 使道家养生思想第一次
系统化。

<<黄帝内经>>所代表的道家养生观也堪称是中国养生理论的元典。

第二, 道家以返璞归真为目标, 但它不是简单地退回到原始状态,
而是在新的层次主动适应自然, 是追求健康、和谐、文明的生活。

第三, 道家的养生可以分为形养和神养两大类。

形养就是合理地、科学地生活, 特别要节制各种欲望, 食色二欲尤其节制; 神养重于形养, 以神养为根本, 以形养为基础。

循道而行、顺乎自然是道家养生的根本原则。

清静无为是道家养生的
基本方法。

贵柔守雌是道家养生思想的重要法则。

道家的养生思想在丰
富的道家养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简
单易行, 实用价值也很高。

与儒家重视家、国不同, 道家重视个人的生
存发展, 其神养思想突出地凸现了人的特点, 其节制思想, 也对中华民
族的简朴美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意义,在养生方面从老子提出”摄生“到庄
子提出“养生”直至形成全面系统的自然养生,这种道家养生观的确立,
也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养生理论的精髓, 为现代人类健
康提供了更多的学理依据,对人类健康益寿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