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离技术习题解答——第2章

合集下载

新型分离技术习题

新型分离技术习题
2×30×1000×8.314×298 58.45 30×1000×8.314×298 65000 30×10 12 ×8.314×298 6.02×10 23
15.9+9.5+9.7
1 2 3 2
=32.68(J /cm ) δh1 =
E h ,i V g ,i
=
1
0+0+20001 .30 15.9+9.5+9.7
7% 58.45
=1.29 × 10−7 cm3 /(cm2 .g.s) Jv =Lp σπ Lp σ= 溶质通量
1.29×10 −7 0.07433
× 2=0.0848Mpa
水回收率为 50%时, 被理想反渗透浓缩后的海水中 NaCl × 2=5.93 Mpa
=1.736 × 10−6 ①
水回收率为 50%时,被理想反渗透浓缩后的苦咸水中 NaCl 浓度增为 0.1%/0.5=0.2% π =RTΣ C=8.314× 298×
C B −C f CB
1.5037 × 0.03 − 1.5090 × 0.03(1 − 0.00125) 0.86 × π × 2.59 × 0.49 × 3600 × 1000
脱盐率:R o =
=
10000 −400 10000
=96%
=6.5134 × 10−12 mol/(cm2 .g.s) Js=c s (1 − σ、 ) Jv +ω∆π 0.03 1 − σ、 × 6.08 × 10−8 + ω × 0.07433 1000
c s1 cw 1
Nw = K w (∆p −
/
c s2 cw 2
式中,cs1 、cs2 、cw1 、cw2 分

生化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解析1-6章

生化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解析1-6章

生化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解析生化分离第一章1. 简述生化分离技术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和主要作用。

2.生化分离技术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种类: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膜过滤(membrane filtration) 层析分离(chromatography)、电泳分离(electrophoresis)、离心分离(centrifugation)特点:成分复杂、含量甚微、易变性,破坏、具经验性、均一性的相对性3.何谓生化分离技术的集成化概念?请举例加以说明。

1) 利用已有的和新近开发的生化分离技术,将下游过程中的有关单元进行有效组合(集成) 2) 或把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合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技术,达到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过程能耗和增加生产效益的目标。

如膜过滤与亲和配基、离子交换基团相结合,形成了亲和膜过滤技术、亲和膜色谱、离交膜色谱;亲和配基和聚合物沉淀作用相结合,形成亲和沉淀技术等等。

(P5)4.说明生化分离的主要步骤并指出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分离纯化流程不同之处。

1选材,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高,杂质尽可能少2.提取:将目的物从材料中以溶解状态释放出来,方法与存在部位及状态有关。

3.分离纯化:核心操作,须据目的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具体条件定。

4.浓缩、结晶、干燥。

5、保存。

整个过程应有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来衡量效果(收率、纯度)。

胞内产物需要破壁的过程:需要将目的物从胞内转移到外界溶液中,需要细胞提取物破碎、匀浆、离心,如果是液体的话,获得提取液,如果是想获得固体目的物,就对沉淀进行洗涤再获得提取物。

生化分离第二章1、简要说明常用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细胞破碎今后的发展方向。

答: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组织捣碎、珠磨法、高速匀浆法、挤压法、超声破碎法、酶溶法、化学渗透法、干燥法等。

1 组织捣碎,其原理是利用机械运动产生剪切力的作用破细胞,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所产生的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

《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整理)(1)

《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整理)(1)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绪论2、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3、简述生化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第二章预处理与固-液分离法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3、发酵液中去除杂蛋白的原因是什么?方法主要有那些?7、何谓密度梯度离心?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第三章细胞破碎法1、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在细胞壁在组成上有何区别?2、细胞破碎主要有那几种方法?3、机械法细胞破碎方法非机械破碎方法相比有何特点?4、何谓化学破碎法?其原理是什么?包括那几种?5、何谓酶法破碎法?有何特点?常用那几种酶类?第四章萃取分离法1、何谓溶媒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2、在溶媒萃取过程中pH值是如何影响弱电解质的提取?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5、某澄清的发酵液中含260mg/l放线菌D, 现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萃取。

已知平衡常数K=57.0,料液流量450升/时,有机相流量20升/时。

为达到此抗生素收率为98%的要求,需要多少级的萃取过程?(计算题)8、何谓双水相萃取?双水相体系可分为那几类?目前常用的体系有那两种?9、为什么说双水相萃取适用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分离?第五章沉淀分离法1)何谓盐析沉淀?其沉淀机理是什么?有何特点?2) 生产中常用的盐析剂有哪些?其选择依据是什么?3) 何谓分步盐析沉淀?4)何谓等电点沉淀?其机理是什么?pH是如何影响pI的?第六章吸附分离法1、吸附作用机理是什么?2、吸附法有几种?各自有何特点?5、已知80g的活性炭最多能吸附0.78 mol腺苷三磷酸(ATP),这种吸附过程符合兰缪尔等温线。

其中b=2.0×10E3mol/L,请问在1.2L的料液浓度为多少时才能使活性炭吸附能力达90%? (计算题)★第七章离子交换法1、何谓离子交换法(剂)?一般可分为那几种?2、离子交换剂的结构、组成?按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那几大类?3、pH值是如何影响离子交换分离的?5、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过程中,离子交换剂是如何选择的?6、各类离子交换树脂的洗涤、再生条件是什么?7、软水、去离子水的制备工艺路线?★第八章膜分离技术2)膜在结构上可分为那几种?膜材料主要用什么?3)简述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在膜材料、结构、性能、分离机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5)何谓浓差极化现象?它是如何影响膜分离的?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6)膜的清洗及保存方法有那几种?7)膜分离设备按膜组件形式可分为几种?相比较的优缺点?第九章层析技术1)何谓色层分离法?可分为那几大类?4)何谓亲和色层分离法?亲和力的本质是什么?亲和色层中常用的亲和关系有那几种?5)何谓疏水作用层析?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6)凝胶层析的原理是什么?何谓排阻极限?第十章电泳技术2、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什么?影响其操作的因素主要有那些?3、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原理是什么?有何应用?第十一章结晶法2、何谓过饱和度?饱和度形成有那几种方法?4、结晶法与沉淀法相比较有何区别?综合题1、已知某一氨基酸G是一酸性氨基酸,水溶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pI=6.2,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页)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

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的分离过程;温控系统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和检测器的温度;检测和记录系统是对分离得到的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m S K V Mk 」一;而——,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m M B V S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 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 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最新转-现代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

最新转-现代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

精品文档一、名词解释 ............ 1截留率: . (1)水通量: (1)浓差极化: (1)配系数: (1)萃取因素 (1)带溶剂: (1)结晶:. (1)晶核: (1)重结晶: (2)双水相萃取: (2)超临界流体萃取: (2)离子交换技术: (2)膜污染: (2)凝聚值 (2)精馏: (2)最小回流比: (2)萃取精馏: (2)共沸精馏: (2)分离因子: (2)絮凝: (2)错流过滤称切向流过滤: (2)比移值 (2)二、简答题 (2)1.简述进行料液予处理的目的并说明常用的料液预处理方法 (2)2.超临界萃取的特点是什么2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 (2)4.溶剂萃取中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2)5.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3)6.乳化现象是如何发生的生产中应如何防止乳化现象的发生如何破乳 (3)7.说明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影响双水相分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9.试给出几种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并说明维持晶体生长的条件 (3)10.晶体质量的指标通常包括哪些内容生产中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晶体产品 (3)11.选择重结晶适宜溶剂的原则是什么 (3)12.离子交换树脂有哪些分类方法 (3)13.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物理化学性质 (3)14.离子交换树脂为什么要再生活化如何再生 (3)15.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分离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16.简要分析膜污染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4)17.简述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4)三、实例分析 (4)1.乙醇沉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 (4)2.头孢菌素C盐分离工艺剖析 (4)一、名词解释截留率: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L/h×img1815file:///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4539.png2。

分离技术习题答案

分离技术习题答案

分离技术习题答案分离技术习题答案在教育领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离技术习题答案,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方式,旨在提供一个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估环境。

本文将探讨分离技术习题答案的意义、实施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离技术习题答案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公正的评估环境。

传统的习题答案往往由教师或者教辅材料提供,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这导致了学生的评估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而通过分离技术习题答案,学生在完成习题后无法立即得知答案,评估结果将更加客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其次,分离技术习题答案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实现。

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习题后,答案将被隐藏起来,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或条件下才能得知。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答案泄露,还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答案的显示时机。

例如,对于一道难度较高的题目,系统可以延迟显示答案,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对于一道简单的题目,系统可以快速显示答案,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分离技术习题答案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可能会利用其他渠道获取答案,从而逃避真正的学习过程。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途径轻松地找到答案。

其次,分离技术习题答案可能导致学生对于错误的答案缺乏及时的纠正。

如果学生在完成习题后无法得知正确答案,他们可能会长时间保持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确保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其次,可以采用开放式的习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减少答案的简单复制。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小测验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

第2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2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习题】(一)选择题 [1-210]A 型题 [1-90]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 氯仿B. 苯C. 正丁醇D. 丙酮E. 乙醚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A. 丙酮B. 醋酸乙酯C. 正丁醇D. 氯仿E. 石油醚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A. 乙醚B. 丙酮C. 甲醇D. 乙醇E. 丙酮/甲醇(1:1)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A. 甲醇B. 正丁醇C. 丙醇D. 丙酮E. 乙醇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A. 石油醚B. 氯仿C. 苯D. 乙醚E. 乙酸乙酯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A. Et2 O B. CHCl3C. C6H6D. EtOAcE. EtOH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 Et2O B. EtOAc C. CHCl3(氯仿)D. EtOH E. BuOH (正丁醇)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A. 水B. 乙醇C. 乙醚D. 苯E. 氯仿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A. MeOH、Me2CO、EtOHB. n­BuOH、Et2O、EtOHC. n­BuOH、MeOH、Me2CO、EtOHD. EtOAc、EtOH、Et2OE. CHCl3 、Et2O、EtOAc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A. 生物碱B. 叶绿素C. 鞣质D. 黄酮E. 皂苷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13.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A. 回流法B. 煎煮法C. 渗漉法D. 冷浸法E. 连续回流法14.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A. 回流法B. 渗漉法C. 浸渍法D. 煎煮法E. 连续回流法15.提取含淀粉较多的天然药物宜用A. 回流法B. 浸渍法C. 煎煮法D. 蒸馏法E. 连续回流法16.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渗漉法D. 连续回流法E. 蒸馏法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A. 煎煮法B. 分馏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盐析法E. 冷冻法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浸渍法D.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19.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A. 不锈钢器B. 铁器C.瓷器D. 陶器E. 砂器20.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A.药材粉碎度B. 温度C. 时间D. 细胞内外浓度差E. 药材干湿度21.22.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A.生物碱B.苷C.苷元D.多糖23.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A.水蒸气蒸馏器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D.索氏提取器E.水蒸气发生器24.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25.26.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A.乙醚B. 醋酸乙酯C. 丙酮D. 正丁醇E. 乙醇27.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A. 乙醇B. 甲醇C. 正丁醇D. 醋酸乙醋E. 苯28.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A. Me2 CO B. Et2O C. CHCl3D. n­BuOHE. EtOAc29.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A. 两相溶剂互溶B. 两相溶剂互不相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30.31.32.33.34.35.36.37.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时,应使乙醇浓度达到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E.90%以上38.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A. 铅盐沉淀法B. 乙醇沉淀法C. 酸碱沉淀法D. 离子交换树脂法E. 盐析法39.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除去下述成分,除了A. 淀粉B. 树胶C. 粘液质D. 蛋白质E. 树脂40.在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A. 树胶B. 蛋白质C. 树脂D. 鞣质E. 粘液质41.42.43.44.45.分馏法分离适用于A.极性大的成分B.极性小的成分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E.内酯类成分4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硅胶的含水量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47.48.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49.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类型是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50.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A.洗脱剂无变化B.极性梯度洗脱C.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D. 酸性梯度洗脱E.碱性梯度洗脱51.52.硅胶薄板活化最适宜温度和时间A.100℃/60minB. 100~150℃/60minC.100~110℃/30minD.110~120℃/30minE.150℃/30min53.54.55.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什么有关A.极性B.溶解度C.吸附剂活度D.熔点E.饱和度56.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甲氧基57.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醇羟基58.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羧基B.胺基C.烷基D.醚基E.苯基59.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A.羧基B.胺基C.烷基D.醚基E.苯基60.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61.62.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 f值最大的是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63.聚酰胺在何种溶液中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最弱A. 水B. 丙酮C. 乙醇D. 氢氧化钠水溶液E.甲醇64.65.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66.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67.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68.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为A.水B.酸水C.碱水D.亲水性有机溶剂E.亲脂性有机溶剂69.可以作为分配色谱载体的是A.硅藻土B.聚酰胺C.活性炭D.含水9%的硅胶E.含水9%的氧化铝70.纸色谱的色谱行为是A.化合物极性大R f值小B.化合物极性大R f值大C.化合物极性小R f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 f值小E.化合物酸性大R f值大71.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72.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为A.分离化合物B.鉴定化合物C.分离和化合物的鉴定D.制备化合物E.制备衍生物73.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74.凝胶色谱适于分离A. 极性大的成分B. 极性小的成分C. 亲脂性成分D. 亲水性成分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75.76.77.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A.生物碱B. 生物碱盐C. 有机酸D. 氨基酸E. 强心苷78.79.淀粉和葡萄糖的分离多采用A. 氧化铝色谱B. 离子交换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凝胶色谱E. 硅胶吸附柱色谱80.81.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A.熔点的测定B.选二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C.观察结晶的晶型D.闻气味E.测定旋光度82.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A.羟基有无B.胺基有无C.不饱和系统D.醚键有无E.甲基有无83.红外光谱的单位是A.cm-1B.nm C.m/zD.mm E.δ84.红外光谱中羰基的吸收峰波数范围是A.3000~3400 B.2800~3000C.2500~2800 D.1650~1900E.1000~130085.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 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86.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碳的数目 B.氢的数目C.氢的位置 D.氢的化学位移E.氢的偶合常数87.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氢的数目B.碳的数目C.碳的位置D.碳的化学位移E.碳的偶合常数88.核磁共振氢谱中,2J值的范围为A.0~1Hz B.2~3Hz C.3~5Hz D.5~9Hz E.10~16Hz89.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A. UVB. IRC. MSD. NMRE. HI-MS90.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A . UVB . IRC . MSD . NMRE . HI-MSB 型题 [91-150] [91-93]A . 苯B . 乙醚C . 氯仿D . 醋酸乙酯E . 丙酮 91.亲水性最强的溶剂是 92.亲水性最弱的溶剂是93.按亲水性由强→弱的顺序,处于第三位是 [94-96]C O B .A..-CHO C .COOR-D . -OHE . Ar -OH 94.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 95.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96.按极性由小→大顺序,处于第三位官能团是 [97-98]A . 浸渍法B . 渗漉法C . 煎煮法D . 回流法E . 连续回流法 9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活性蛋白质最好采用 98.提取时效率高,使用溶剂最少的方法是 [99-100]A . CHCl 3B . Et 2 OC . EtOAcD . n ­BuOHE . MeOH99.在水提取液中进行液/液萃取分离黄酮类(包括苷)成分最好选用 100.在水提取液中进行液/液萃取分离亲水性皂苷时常采用 [101-103]A . 离子交换色谱B . 聚酰胺色谱C . 凝胶色谱D . 纸色谱E . 硅胶分配色谱 101.分离淀粉与葡萄糖采用 10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多采用103.氨基酸的分离多采用[104-106]A. 水B.乙醇C.氯仿D.丙酮E.甲醇104.活性炭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105.氧化铝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106.聚酰胺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107-100]A. 硅胶B. 氧化铝C. 活性炭D. 氧化镁E. 硅藻土107.非极性吸附剂是108.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109.吸附力最强的吸附剂是100.既可作吸附剂又常用于分配色谱作载体的物质是[111-112][113-114]A.水B.丙酮C.甲酰胺溶液D.乙醇E. 稀氢氧化钠溶液113.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最强的溶液是114.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处于第三位的溶剂是:[115-117]A.B.C.OH OHOHOH OHD. E.OHOH115.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116.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117.聚酰胺吸附力处于第三位的是[118-122]A.浸渍法B.煎煮法C.回流提取法D.渗漉法E.连续提取法118.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119.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宜使用的是120.利用溶剂造成的良好浓度差进行提取,浸出效率较高,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麻烦的是121.采用索氏提取器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的是122.采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天然药物成分,浸出效率高,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的是[123-127]A.乙醇B.氯仿C.正丁醇D.水E.石油醚123.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溶剂是124.从天然药物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可采用125.比水重的亲脂性溶剂是126.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127.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是[128-130]A.硅胶色谱B.氧化铝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聚酰胺吸附色谱E.凝胶色谱128.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129.分离有机酸类化合物优先采用130.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131-135]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13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高的是132.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13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出效率高的是134.自天然药物中提取合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135.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便的方法是[136-140]A.吸附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D.正相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136.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137.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138.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139.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140.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141-145]A.透析法 B.升华法C.分馏法D.溶剂萃取法E.水蒸气蒸馏法141.提取分离升华性成分可用142.分离和纯化水溶性大分子成分可用143.分离分配系数不同的成分可用144.提取挥发性且与水不相混溶的成分可用145.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成分可用[146-150]A.质谱 B.紫外光谱C.红外光谱D.氢核磁共振谱E.碳核磁共振谱146.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共轭体系147.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148.用于测定分子量、分子式,根据碎片离子峰解析结构149.用于确定H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150.用于确定C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C型题:[151-160][151-155]A.煎煮法B.回流法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151.用水提取152.用乙醇提取153.提取挥发油154.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155.提取遇热破坏成分[156-160][161-165][166-170]X型题:[171-220]171. 既属于水溶性成分,又属于醇溶性成分的是A. 苷类B. 生物碱盐C.挥发油D.鞣质E.蛋白质173. 选择水为溶剂可以提取下列哪些成分A.苷B. 苷元C.生物碱盐D.鞣质E.皂苷174. 属于亲脂性成分的是A.叶绿素B.鞣质C.油脂D.挥发油E.蛋白质175. 不能用高浓度乙醇作提取溶剂的成分有A.苷元B.多糖C. 油脂D. 生物碱E.蛋白质176.属于强极性化合物的是A.高级脂肪酸B.叶绿素C.季铵生物碱D.氨基酸E.油脂177.下列溶剂中属于极性大又能与水混溶者是A. MeOHB. EtOHC. n­BuOHO E. t­BuOHD. Et2178.天然药物中的多糖主要包括A.淀粉B.葡萄糖C.纤维素D.鼠李糖E.果糖179.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A.乙醚>水>甲醇B.水>乙醇>醋酸乙酯C.水>石油醚>丙酮D.甲醇>氯仿>石油醚E.水>正丁醇>氯仿180. 用溶剂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A.升华法B.渗漉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水蒸气蒸馏法E.煎煮法181. 用水提取天然药物时,常不采用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D. 连续回流法E.浸渍法182.煎煮法宜使用的器皿是A.砂器B.搪瓷器C. 玻璃器D.铁器E.不锈钢器18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要求此类成分A.能与水反应B.易溶于水C.具挥发性D.热稳定性好E.极性较大184. 水蒸气蒸馏法可用于提取A. 槟榔碱B. 小檗碱C. 麻黄碱D.薄荷醇E.甘草酸185.植物成分中易溶于石油醚、汽油等亲脂性溶剂的有A.糖苷B.鞣质C.香豆素D.萜类E.叶绿素186.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A.聚酰胺色谱B.红外光谱C.硅胶色谱D.质谱E.葡聚糖凝胶色谱187.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A.重结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水蒸气蒸馏法D.离子交换树脂法E.核磁共振光谱法188.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对物质进行分离,要求A.两种溶剂可任意互溶B.两种溶剂不能任意互溶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D.加入一种溶剂可使物质沉淀析出E.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189.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天然药物成分中的游离生物碱、香豆素等化合物时可选用A.水B.碱水C.氯仿D.乙醇E.石油醚190.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酸提碱沉法D.醇提醚沉法E.明胶沉淀法191.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E.等电点沉淀法192.如果从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 苯B.氯仿C. 乙醚D.正丁醇E. 丙酮193.与中性醋酸铅试剂产生沉淀的化合物是A.纤维素B.鞣质C.蛋白质D.氨基酸E.糖194.用正相柱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A.只适于分离水溶性成分B.适于分离极性较大成分如苷类等C.适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油脂、高级脂肪酸等D.极性小的成分先洗脱出柱E.极性大的成分先洗脱出柱195. 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A.硅胶B. 聚酰胺C. 硅藻土D.活性炭E.纤维素粉196. 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A.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B.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C.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D .一般显酸性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197.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A.蒽醌B. 黄酮C.多糖D. 鞣质E. 皂苷198.用聚酰胺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影响吸附能力强弱的因素有A.形成氢键的基团的数目B.是否形成分子内氢键C.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D.羰基的位置E.化合物分子中芳香化程度199.下列化合物可被聚酰胺吸附的是A.生物碱B.蒽醌C. 黄酮D.鞣质E.萜类200.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常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可用于化合物A.提取B.分离C.精制D.鉴别E.结构测定201.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有A.透析法B.凝胶过滤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分馏法E.沉淀法202.能作为沉淀试剂用于化合物分离的有A.中性醋酸铅B.氨性氯化锶C.五氯化锑D.雷氏铵盐E.醋酸-铜离子203.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204. 透析法用于分离A. 酚酸与羧酸B.多糖与单糖C.油脂与蜡D.挥发油与油脂E.氨基酸与多肽205. 凝胶过滤法适宜分离A.多肽B.氨基酸C.蛋白质D.多糖E.皂苷206. 离子交换法适宜分离A.肽类B.氨基酸C.生物碱D.有机酸E.黄酮207.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A.氢键吸附B.范德华引力C.化学吸附D.分子筛性E. 分配系数差异208.大孔吸附树脂A.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B.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C.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D.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E.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209.提取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时不需加热的方法是A. 回流法B.渗漉法C.升华法D.透析法E.盐析法210.结晶物的纯度应由化合物的下列哪项来判断A.晶形B.色泽C.熔点和熔距D.在多种展开剂系统中检定只有一个斑点E. 前面四项均需要211.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A.熔点测定B. 薄层色谱法C.纸色谱法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212.化合物纯度的检查包括A.有无旋光性B.有无挥发性C.有无明确熔点D.在薄层色谱的三种展开系统中均呈单一斑点E.用反相薄层色谱加以确认213.分子式的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A.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B.Klyne经验公式计算C.同位素峰度比法D.高分辨质谱法E.13C-NMR法214.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A.高效液相色谱法B.质谱法C.气相色谱法D.紫外光谱法E.核磁共振法215.测定和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包括A.确定单体B.物理常数测定C.确定极性大小D.测定荧光性质和溶解性E.解析各种光谱216. MS在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测定分子量B.确定官能团C.推算分子式D.推测结构式E.推断分子构象217.质谱可提供的结构信息有A.确定分子量B.求算分子式C.区别芳环取代D.根据裂解的碎片峰推测结构式E.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218.各种质谱方法中,依据其离子源不同可分为A.电子轰击电离B.加热电离C.酸碱电离D.场解析电离E.快速原子轰击电离219.氢核磁共振谱(1H-NMR)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确定分子量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C.推断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D.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类型、数目等220.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A.结构类型B.性质与剂型的关系C.提取分离方法D.活性筛选E.结构鉴定(二)名词解释 [1-22]1.溶剂提取法2.相似相溶原则3.亲水性有机溶剂4.亲脂性有机溶剂5.浸渍法6.煎煮法7.渗漉法8.回流提取法9.水蒸气蒸馏法10.沉淀法11.两相溶剂萃取法12.分配系数13.结晶法14.结晶15.重结晶16.吸附色谱17.活化18.去活化19.离子交换色谱法20.凝胶色谱21.盐析法22.透析法(三)填空题 [1-14]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及等。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膜分离1.什么是分离技术和分离工程?分离技术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

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技术与装备,耗费一定的能量或分离剂来实现混合物分离的过程称为分离工程。

2.分离过程是如何分类的?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反应分离第二章膜分离1.按照膜的分离机理及推动力不同,可将膜分为哪几类?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照膜的形态不同,如何分类?按膜的形态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纤维膜、卷式膜。

3.按照膜的结构不同,如何分类?按膜的结构分为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照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按膜的孔径大小分多孔膜和致密膜。

5.目前实用的高分子膜膜材料有哪些?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

6.MF(微孔过滤膜),UF(超过滤膜),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的推动力是什么?压力差。

7.醋酸纤维素膜有哪些优缺点?醋酸纤维素是当今最重要的膜材料之一。

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但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

纤维素醋类材料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如何?表皮层,孔径(8-10)×10-10m。

过渡层,孔径200×10-10m。

多孔层,孔径(1000-4000)×10-10m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哪些问题?分离膜的保存对其性能极为重要。

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

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

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

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

膜的收缩主要发生在湿态保存时的失水。

分离科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离科学课后习题答案

分离科学课后习题答案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习题与答案试样的采集及处理一、填空:试样的预处理步骤包括(破碎)、(过筛)、(混合)和(缩分)四个步骤。

分解试样一般采用(溶解法)、(熔融法)和(烧结法)三种方法。

二、选择:( D )1.采样的样品中可能包括采样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在应用样品的检测数据来研究采样误差时,还必须考虑()的影响。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操作误差D 试验误差( A )2.物料按特性值变异性类型可以分为( )A 均匀物料和不均匀物料B 随机物料和非随机物料C 定向物料和周期性物料D 混合性物料和纯净性物料三、判断:( × )1.只要做好采样中的质量保证,就能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 √ )2.在痕量分析中,纯度是选择溶剂的重要标准。

( √ )3.高氢酸共沸溶液沸点为203℃。

( √ )4.碳酸盐熔融一般在铂坩埚中进行,含硫熔剂的熔融不能用铂坩埚。

四、问答:1.试样处理时,破碎过程中会引起试样组成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答:⑴在粉碎试样的后阶段常常会引起试样中水分含量的改变。

⑵破碎机研磨表面的磨损,会使试样中引入某些杂质,如果这些杂质恰巧是要分析测定的某种微量组分,问题就更为严重。

⑶破碎、研磨试样过程中,常常会发热,而使试样温度升高,引起某些挥发性组分的逸去;由于试样粉碎后表面积大大增加,某些组分易被空气氧化。

⑷试样中质地坚硬的组分难于破碎,锤击时容易飞溅逸出;较软的组分容易粉碎成粉末而损失,这样都将引起试样组成的改变。

因此,试样只要磨细到能保证组成均匀和容易为试剂所分解即可,将试样研磨过细是不必要的。

2.试样分解使用熔融法有哪些缺点?怎么样尽量避免这些缺点对分析的影响?答:⑴熔融时常需用大量的熔剂(一般熔剂质量约为试样质量的十倍),因而可能引入较多的杂质;⑵由于应用了大量的熔剂,在以后所得的试液中盐类浓度较高,可能会对分析测定带来困难;⑶熔融时需要加热到高温,会使某些组分的挥发损失增加;⑷熔融时所用的容器常常会受到熔剂不同程度的侵蚀,从而使试液中杂质含量增加。

分离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分离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1.因时间关系,详细复习总结的电子版没时间做了,大家抽空多看看课本,考试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书上找不到答案的不会考。

2.这里主要总结了老师上课讲的课后题 参考 答案,以及部分往届复习的名词解释整合,大家参考记忆。

3.考试题型:6-7个名词解释,6-7个选择题(考察细节掌握,一个两分),填空,简答论述(接近50分)。

4.不考计算题,但依然会考公式的其他应用,复习时自己注意。

5.【P22】【P24】【P44-45】【P216-217】这几页的图和表必须会解读,【P191-192】这两页表必须背过,必考重点!考试没有画图题,但可能有读图题,常见的重点图示必须熟悉。

6.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今年监考比历届都要严,不要因小失大!!!7.最后,祝都过。

***感谢冯晓博、马阿敏、张雪琴三位热心的好学霸肯抽出时间为大家整理资料***第一章 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2.分离富集的目的?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

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

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

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章离心机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章离心机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二章离心机习题第二章离心机一、名词解释1.离心现象:是指物体在离心场中表现的沉降运动现象。

2.沉降速度: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物质移动的距离。

3.RCF:相对离心力,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

4.沉降系数: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其单位为秒。

5.K系数:描述在一个转子中,将粒子沉降下来的效率。

K系数与粒子转速及粒子沉降的路径有关,所以K系数是一个变数。

6.最大转速:离心机转头可达到的最大转速,单位是r/min。

7.最大离心力:离心机可产生的最大相对离心力场RCF,单位是g。

8.最大容量:离心机一次可分离样品的最大体积,通常表示为mxn。

m为一次可容纳的最多离心管数,n为一个离心管可容纳分离样品的最大体积,单位是ml。

9.调速范围:(转速设置范围)离心机转头转速可调整的范围。

10.温度控制范围:离心机工作时可控制的样品温度范围。

11.工作电压:一般指离心机电极工作所需的电压。

12.电源功率:通常指离心机电机的额定功率。

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物体在离心力场中表现的沉降运动现象是指(B)A.向心现象B.离心现象C.离心力D.向心技术E.失重现象2.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称为(C)A.向心现象B.离心现象C.离心技术D.向心技术E.失重现象3.实现离心技术的仪器是(B)A.电泳仪B.离心机C.色谱仪D.生化分析仪E.显微镜4.利用不同的粒子在离心力场中沉降的差别,在同一离心条件下,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均匀混合液内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布沉淀的离心方法是(A)A.差速离心法B.速率区带离心法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D.高速离心法E.超速离心法5.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物质运动的距离称为(C)A.沉降运动B.重力沉降C.沉降速度D.离心技术E.向心力作用6.相对离心力是(A)A.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B.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地球重力相当于离心力的倍数C.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乘积D.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和E.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差7.单位离心力场下的沉降速度是指(C)A.向心速度B.离心速度C.沉降系数D.上浮速度E.下沉速度8.利用样品中各组分的沉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A)A.差速离心法B.等密度区带离心法C.超速离心法D.高速离心法E.沉降平衡离心法9.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C)A.分离离心法B.组分分离法C.区带离心法D.低速离心法E.高速离心法10.差速离心法和速率区带离心法进行分离时主要是根据不同样品组分的(C)进行分离。

分离课后习题及解答

分离课后习题及解答

【注意事项】1.因时间关系,详细复习总结的电子版没时间做了,大家抽空多看看课本,考试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书上找不到答案的不会考。

2.这里主要总结了老师上课讲的课后题 参考 答案,以及部分往届复习的名词解释整合,大家参考记忆。

3.考试题型:6-7个名词解释,6-7个选择题(考察细节掌握,一个两分),填空,简答论述(接近50分)。

4.不考计算题,但依然会考公式的其他应用,复习时自己注意。

5.【P22】【P24】【P44-45】【P216-217】这几页的图和表必须会解读,【P191-192】这两页表必须背过,必考重点!考试没有画图题,但可能有读图题,常见的重点图示必须熟悉。

6.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今年监考比历届都要严,不要因小失大!!!7.最后,祝都过。

***感谢冯晓博、马阿敏、张雪琴三位热心的好学霸肯抽出时间为大家整理资料***第一章 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2.分离富集的目的?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

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

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

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生物分离课后习题

生物分离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1、何谓生物分离技术?2、生物分离技术特点的特点是什么?3、生物分离技术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4、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5、简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动向。

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1、何谓过滤、沉降;沉降与离心的异同?2、简述过滤的基本形式。

3、凝聚和絮凝的区别有哪些?4、简述过滤、离心设备的分类及其特点。

5、简述细胞破碎的意义。

6、常用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第三章萃取1、液-液萃取的分类?2、何谓萃取的分配系数?其影响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乳化现象,其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乳化现象?4、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其特点有哪些?5、何谓双水相萃取?常见的双水相构成体系有哪些?其成相机理如何?6、反胶团的构成以及反胶团萃取的基本原理第四章膜分离1、什么是膜?2、简述膜分离技术的分类3、基本的膜材料有哪些?4、常用的膜组件有哪些?5、何谓反渗透?实现反渗透分离的条件是什么?6、电渗析的工作原理?第五章吸附与离子交换1、什么是吸附过程?吸附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2、什么是吸附等温线?其意义何在?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亲和吸附?其特点有哪些?4、什么是离子交换?离子交换的机理是什么?5、什么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如何测定?6、基本的离子交换操作是怎样的?7、什么是离子交换的选择性?其选择性受哪些因素影响?第六章结晶1、结晶操作的原理是什么?2、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概念3、结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过饱和溶液形成的方法有哪些?5、绘制饱和温度曲线和过饱和温度曲线,并标明稳定区、亚稳定区和不稳定区。

6、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有哪些?7、重结晶的概念第七章干燥1、干燥的概念2、干燥的基本流程3、物料中所含水分的种类有哪些?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的概念4、了解干燥曲线,并结合干燥速率曲线说明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5、干燥设备选型的原则是什么?6、常用的干燥设备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2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2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截留率: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

浓差极化: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平衡的定量反映。

萃取因素: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包括聚合物体系无机盐离子体系PH体系温度及细胞温度的影响。

带溶剂:易溶于溶剂中并能够和溶质形成复合物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的物质也称为化学萃取剂。

结晶:.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必不可少的核心。

重结晶:利用杂质和洁净物质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操作。

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的分离操作。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

离子交换技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膜污染: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凝聚值: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

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减小到某一数值后使两操作线的交点d落在平衡曲线上时图解时不论绘多少梯级都不能跨过点d表示所需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相应的回流比即为最小回流比萃取精馏:向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或溶剂以改变原有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得到分离。

共沸精馏:体系中加入一个新的组分称为共沸剂共沸剂与待分离的组分形成新的共沸物用精馏的方法使原体系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思考题——精选推荐

思考题——精选推荐

思考题和练习题第1章绪论1-1 简述制药工业发展史1-2 分别给出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以及中药制药的含义1-3 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1-4 与化工分离过程相比,制药分离过程有哪些特点?1-5 试说明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种制药过程各自常用的分离技术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1-6 举例说明制药分离过程原理与分类。

1-7 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的原理与区别是什么?1-8 分离过程所基于的被分离物质的分子特性差异、以及热力学和传递特性包括哪些?1-9 对特定目标产物选择最佳分离方案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10 试按照过程放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列出常用的8种分离技术。

1-11 结晶、膜分离和吸附三种分离技术中,最容易放大的是哪一种?最不容易放大的又是哪一种?1-12 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三种分离技术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又是哪一种?1-13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包括哪两类?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第2章固液萃取(浸取)2-1 简述植物药材的浸取过程的几个阶段?2-2 试结合固液提取速率公式说明提高固液提取速率的措施包括哪些?2-3 试根据浸出的总传质系数公式说明各项的物理意义?植物性药材总传质系数都与哪些因素有关?2-4 选择浸取溶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对常用的水与乙醇溶剂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2-5 单级浸取和多级逆流浸取计算程序有何不同?如何计算各自的浸出量和浸出率?2-6 固-液浸取工艺方法都有哪些?各用什么设备?2-7 影响浸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8 简述超声协助浸取的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2-9 简述微波协助浸取的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2-10 试结合固液提取速率公式说明提高固液提取速率的措施应包括哪些?并说明浸取的总传质系数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2-11 试根据索氏提取法工艺流程图写出应用该法进行中药提取的操作步骤。

2-12 含浸出物质25%的药材50kg,第一级溶剂加入量与药材量之比为3:1,其它各级溶剂的新加入量与药材量之比为4:1,求浸取第一次和浸取4次后药材中所剩余的可浸出物质的量,设药材中所剩余的溶剂量等于其本身的重量。

新型分离技术习题解答——第1章

新型分离技术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绪论(习题解答)1-1 厨房、卧室、庭院内有哪些现象可用分离方法来改善?答:厨房、卧室、庭院内的尘埃、油烟、VOCs(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例如装修产生的甲醛),还有空气中的NO x、SO2、CO等有害物质,都可用分离方法来去除,以改善生活环境。

1-2 请设计某些基于分离概念的家用电器设备,以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答:例如可以设计基于“过滤”的水进化器,基于“膜分离”的油烟机、空调(除尘)、生活污水处理器等等,以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1-3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有人正在探索开发一种催化分离膜,在尾气排放时及时将CO转化为CO2而除去,你认为这属于哪一类分离方法,有可能实现吗?请说明理由。

答:这属于反应分离,有可能实现。

因为CO可以在铂、铑和钯等贵金属催化剂或稀土催化剂等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CO2,所以可以设计一种膜(表面附上催化剂),它可以让CO2直接通过,而CO则只有在膜上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O2后才能通过,这样就可以去除尾气中的CO。

1-4 学校教室内空气质量比户外好吗?主要有哪些物质导致的?请选择并设计一种较合理的分离技术有效地将这些污染物质去除。

答:学校教师内的空气质量一般比户外要差,因为教室内CO2浓度较高,有粉笔灰等有害易吸入颗粒物,也可能存在因装修而产生的甲醛等有害有机化合物。

要去除这些污染物质,我们可以利用膜分离技术,即设计一种膜,使粉笔灰、甲醛等有害物质不能通过而达到去除效果。

1-5 请指出自来水、饮用水、纯净水、活性水的制备方法,各自采用了哪些分离技术?1-6 不少科学家认为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生活与工作需要哪些新型分离技术为基础?答:是否认同观点,因人而异,只要说明理由即可。

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与工作涉及到包括CO2的收集与浓缩、水电接产生氧、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等多方面,在这些过程中需要膜分离、渗透、超滤等新型分离技术为基础。

化工分离工程宋华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化工分离工程宋华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化工分离工程宋华第二章课后题答案1、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2、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生物碱B苷C多糖D鞣质(正确答案)3、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4、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单选题] *A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C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D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5、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6、萃取时易发生乳化现象的是()[单选题] *A简单萃取法(正确答案)B逆流连续萃取法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7、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8、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9、纸色谱是分配色谱中的一种,它是以滤纸为(),以纸上所含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

()[单选题] *A固定相B吸附剂C展开剂D支持剂(正确答案)10、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甲醇B苯(正确答案)D丙酮11、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从中药中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于亲水性的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正确答案)B乙醇C乙醚D三氯甲烷12、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植物细胞壁穿透力强(正确答案)B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正确答案)C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杂质少(正确答案)D有防腐作用,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正确答案)13、使游离香豆素呈现红色的是()[单选题] *A异羟肟酸铁反应(正确答案)BA-萘酚-浓硫酸反应C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14、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单选题] *A分馏装置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正确答案)D索氏提取器15、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单选题] * 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正确答案)D在中性条件下16、中药紫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正确答案)C蒽醌类D菲醌类17、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18、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19、除了能够沉淀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还能沉淀一般酚羟基成分的是()[单选题] *A碱式醋酸铅(正确答案)B中性醋酸铅C酸碱沉淀法D以上都不对20、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A金银花(正确答案)B大黄C黄芩D乌头21、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22、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23、关于前胡,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是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正确答案)B药理药效作用主要有祛痰、镇咳、平喘、抗炎、解痉、镇静等(正确答案) C可与皂荚、藜芦等药物一起放在药中煎煮D不溶乙醚等有机溶剂24、水提醇沉法可以沉淀下列()等成分()[单选题] *A葡萄糖B多糖(正确答案)C树脂D生物碱25、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26、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27、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28、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喹啉类B异喹啉类C莨菪烷类(正确答案)D苄基异喹啉类29、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30、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新型分离技术考试资料

新型分离技术考试资料

第一章 固膜分离过程一、概述膜分离:利用膜对不同组分的选择性渗透的原理来分离混合物的过程。

膜从相态上可分为固体膜和液体膜固膜分离过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汽化、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等。

应用: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废水处理,果汁、饮料、酒等的除菌、澄清,空气中氧-氮分离,乙醇-水的分离,血液透析……固膜之一:平板膜 固膜之二:中空纤维膜 固膜之三:管式膜(这种膜分离装置像列管换热器)板式膜应用时像过滤:以膜代替过滤介质,根据颗粒或分子大小的不同而实现分离。

但膜过滤的颗粒更小,可小到“分子过滤” 。

反渗透 海水或苦咸水脱盐;地表或地下水的处理;食品浓缩渗析 血液透析(除去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过量体液并维持电解质平衡) 电渗析 电化学工厂的废水处理;半导体工业用超纯水的制备;海水制盐 微滤 药物灭菌;饮料的澄清;抗生素的纯化;由液体中分离动物细胞 超滤 果汁的澄清;发酵液中疫苗和抗生素的回收渗透汽化 乙醇-水共沸物的脱水;有机溶剂脱水;从水中除去有机物气体分离从甲烷或其它烃类物中分离CO 2或H 2;合成气H 2/CO 比的调节;空气中N 2和O 2分离液体混合物分离:乙醇-水⇒乙醇+水 气体混合物分离:空气⇒氮气+氧气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含颗粒的液体⇒液体+滤饼用于血液透析、人工肾、人工肝: 血液与透析液通过膜进行物质传递,除去血液中的有毒物如尿素、尿酸、肌酸酐等,并向血液中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如葡萄糖、碳酸盐、电解质等。

用于人工肺:血液通过膜吸收补充O 2、排出CO 2。

二、膜及膜组件 1. 膜的分类浓海水 淡水海水膜海水淡化从材料来源上可分为:天然(natural)膜和合成(synthetic)膜。

合成膜又分为:无机(inorganic)膜和有机高分子(organic polymer)膜。

根据膜的结构可分为:多孔(porous)膜(微孔膜,孔径1nm以上)和致密(dense)膜(均质膜、无孔膜、非多孔膜,孔径1nm以下)。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新编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新编

第一章导论一解释名词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加工过程1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将目标产物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和成品化的过程。

(ppt 第一章、课本page 1)2、生物加工过程:一般将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叫生物加工过程,包括优良生物物种的选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及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课本page 1)二简答题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是什么)答: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特点:<1>:发酵液组成复杂,固液分离困难——这是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原料中目标产物含量低,有时甚至是极微量——从酒精的1/10到抗菌素1/100,酶1/100万左右,成本高。

<3>:原料液中常伴有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各种蛋白酶降解基因工程蛋白产物,应快速分离。

<4>:原料液中常伴有与目标产物性质非常相近的杂质——高效纯化技术进行分离。

<5>:生物产品稳定性差——严格限制操作条件,保证产物活性。

<6>:分离过程常需要多步骤操作,收率低,分离成本高——提高每一步的产物收得率,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

<7>:各批次反应液性质有所差异——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

2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产物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分离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在生物技术中极为重要。

3 分离效率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ppt)答:根据分离目的的不同,评价分离效率主要有3个标准:以浓缩为目的:目标产物浓缩程度(浓缩率m)以纯度为目的:目标产物最终纯度(分离因子a)以收率为目的:产品收得率(%)4 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简述或图示分离工程一般流程及基本操作单元)答:生物分离工程分四大部分:<1>、发酵液预处理与液固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分离过程的基础理论(习题解答)2-1 已知聚酰胺酰肼的重复单元为:CNHNHCH OOC HNO试求聚酰胺酰肼的氢键溶解度参数h δ、色散溶解度参数d δ和总溶解度参数sp δ。

解:氢键溶解度参数1/23/219.348(/)h J cm δ===色散溶解度参数,1/23/2,21270.69900.33450.16418.920(/)265.549.824.9d id g iF J cm Vδ⨯++===⨯++∑∑总溶解度参数1/23/232.870(/)h J cm δ===2-2 已知盐和水的反渗透通量可分别表示为)(21S S S S C C K N -= )(π∆-∆=P K N W W式中,2121,,,W W S S C C C C 分别为膜两侧盐和水的摩尔浓度。

若定义分离因子分别为膜两侧各自溶液中盐和水的摩尔浓度比,2211/W S W S C C C C =α,且假定盐的渗透率很低,21S S C C >>,则膜下游侧可简化为122,W W SWS W C N N C C ≈=ρ, 试求出反渗透过程的分离因子。

解:已知:2211/W S W S C C C C =α 122,W W S WS W C N N C C ≈=ρ 12()()S S S S W W N K C C N K P π=-=∆-∆∴12121112121112()/()S S S W S W S W W W W S W S W S S S C C C C C N C K p C C C C C N C K C C πα∆-∆====- ∵21S S C C >>,1W W C ≈ρ ∴WS W S W K p K C K p K ρππα)()(1∆-∆=∆-∆=2-3 已知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缩丁醛的重复单元分别为:试计算20%聚乙烯醇和80%聚乙烯醇缩丁醛的混合溶解度参数δd 、δh, 各基团的Vg,i 、Fd,i 、Fh,i 可从有关附录查得。

结构单元 F d,i E h,i V g,i -CH 3 858.34 0 23.9 -CH 2- 552.68 0 15.9 >CH- 163.29 0 9.5 -0H 431.26 20001.30 9.7 -O-265.163002.0810.0∴)/(68.327.95.99.1526.43129.16368.5522/32/1,,1cm J VF ig id d =++++==∑∑δ∴,1/23/2,2,0020001.3023.87(/)15.99.59.7h ih h iE J cm Vδ++===++∑∑同理可得:)/(64.2835.920.109.2329.1512.265329.16334.858268.5522/32/1,,2,cm J VF ig id d =⨯+⨯++⨯+⨯++⨯==∑∑δ,1/23/2,2,0003002.0827.59(/)15.9223.910.029.53h i h h iE J cm Vδ+++⨯===⨯++⨯+⨯∑∑∴)/(45.2964.288.068.322.02/32/12,21,1,cm J d d m d =⨯+⨯=+=δφδφδ)/(85.1059.78.087.232.02/32/12,21,1,cm Jh h m h =⨯+⨯=+=δφδφδ2-4 计算25℃下,下列水溶液的渗透压:3%(质量)NaCL (M NaCL=58.45g/mol );3%(质量)白蛋白(M白蛋白=65000g/mol )和固体含量微30g/L 的悬浮液(其颗粒质量为1ng=10-9g )。

解:假设为理想条件,渗透压可用van ’t Hoff 定律计算。

对不同溶质可以得到以下结果:NaCl :MPa m N 54.2/1054.245.5829831.810302263=⨯=⨯⨯⨯⨯=π白蛋白:MPa m N 001.0/1001.06500029831.81030253=⨯=⨯⨯⨯=π悬浮液:MPa m N 13272312102.1/102.11002.629831.81030--⨯=⨯=⨯⨯⨯⨯=π3-1试分别求出含NaCl 3.5%的海水和含NaCl 0.1%的苦咸水25℃时的理想渗透压。

若用反渗透法处理这两种水,并要求水的回收率为50%,渗透压各为多少? 哪种水需要的操作压力高?解:(1):理想溶液渗透压可用van ’t Hoff 定律计算。

海水中的NaCl 可认为完全解离为Na +和Cl -,即形成渗透压的离子浓度为NaCl 浓度的两倍,故含3.5%NaCl 的海水在298K 时的理想渗透压为:358.3142982 2.9758.45j i i C C RT c RT MPa M M π⎛⎫==+=⨯⨯⨯= ⎪⎝⎭∑含0.1%NaCl 的苦咸水在298K 时的理想渗透压为:18.31429820.084858.45i RT c MPa π==⨯⨯⨯=∑ (2):水回收率为50%时,被(理想)反渗透浓缩后的海水中,NaCl 浓度增为3.5%/0.57.0%=708.3142982 5.9358.45i RT c MPa π==⨯⨯⨯=∑(3):水回收率为50%时,被(理想)反渗透浓缩后的苦咸水中,NaCl 浓度增为0.1%/0.50.2%=28.31429820.1758.45i RT c MPa π==⨯⨯⨯=∑由此可知,因海水中NaCl 的浓度远比苦咸水中高,其所需的操作压力也远比苦咸水来得高。

其次,苦咸水的回收率达到50%,则反渗透压力将增高一倍。

2-6 延长储藏期及运输方便,常对新鲜果汁进行脱水处理。

一种传统的脱水方法是把果汁放入半透膜袋中,再将袋浸入10%和25%的盐水中,半透膜袋不渗透盐及果汁,但能透水,于是新鲜果汁中的水从袋中渗出,果汁被增浓。

假定果汁固体含量相当于1%(质量)的蔗糖,其与10%的盐水均为理想溶液,而25%的盐水为想液体,求渗透压Δπ为多少?解;已知盐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密度与水相近)和25%(密度为1186kg/m 3) ∴10%1010 1.7109(/)58.45NaCl c mol L =⨯= 25%251005.0727(/)58.451186NaCl c mol L ==110=0.02924(/)342c mol L =⨯蔗糖 查附录A ,得:10%0.96NaCl φ= 25% 1.19NaCl φ=,设在常温25℃在操作∴()()310%2=8.314298.1520.96 1.7109-0.0292410 8.07()NaCl NaCl RT c c MPa πφ∆=-⨯⨯⨯⨯⨯=蔗糖()()325%2=8.314298.152 1.19 5.0727-0.0292410 29.85()NaCl NaCl RT c c MPa πφ∆=-⨯⨯⨯⨯⨯=蔗糖2-7 在常温、常压下(300K ,101.3kPa )下,空气中N2和O2的摩尔分数分别为79%和21%。

若用纯氮气和氧气配成1m3上述组成的空气,并假定空气的理想气体,可用理想气体方程pV=nRT 计算,则1mol 空气的熵变为多少?若再在相同温度与压力下将混合的空气分离成纯氮气和纯氧气,则所需的最小功Wmin ,T 又为多少?解:常温常压(300K ,101.35KPa )下,1mol 空气混合熵变为:()()ln ln 8.3140.79ln0.790.21ln0.21 4.273(/)mix A A B B S R x x x x J K ∆=-+=-⨯⨯+⨯=在相同温度压力下分离1mol 空气所需最小功为:()()min,,1ln ln 8.3143000.79ln 0.790.21ln 0.211281.97()T mol A A B B W RT x x x x J =-+=-⨯⨯⨯+⨯=∵1m 3空气为理想气体 ∴1000==44.64322.4n L 空气 ∴min,1281.9744.64357230.99()57.23()T W J KJ =⨯=≈2-9某聚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 、孔隙率为50%,使该微孔膜孔内充满了水,用于测定氧通量。

已知298 K 下,氧在水中的亨利定律常数为3.3×107mmHg ,扩散系数为2.1×10-5cm2/s ,氧在聚丙烯中的渗透系数为P=1.6Barrer 。

试求通过水进行渗透的那部分氧通量所占比例。

解:氧在水中的763.3104.40310E mmHg KPa =⨯=⨯,522.110D cm s -=⨯在常压101.35KPa ,226621.28101.350.2121.28 4.833104.40310O O A p p KPa x E-=⨯=⇒===⨯⨯ ∴2644.83310 2.68310(/)18.021000O c mol L --⨯==⨯∴224843332.68310 1.26110(/)3.76910(/())21.2810O O c H mol L Pa cm cm cmHg p ---⨯===⨯=⨯⨯ ∴氧在水中的渗透系数5492.110 3.769107.91491079.15()P DH barrer ---==⨯⨯⨯=⨯=∵膜的空隙率为50%,即水膜与聚丙烯膜的面积一样,且厚度均为20μm ∴79.15%98%1.679.15J P J J J P P ===≈+++水水水水水聚丙烯聚丙烯2-10假定某一反渗透膜的水的渗透系数LP 为5×10-4m/(h.bar ),在40bar 及盐浓度为10000 ppm 时,该膜对NaCl 和Na2SO4的截留率分别为95.0%和99.8%,试计算膜对两种盐的溶质渗透系数。

解:已知水的渗透系数4510/()P L m h bar -=⨯,1000010000/ppm mg L =NaCl :∵100000.9520.0822987.9458.451000i CRT bar πϕ⨯∆=∆=⨯⨯⨯=⨯∵水通量()()4510407.940.016(/)W P J L P m h π-=⨯∆-∆=⨯⨯-= ∴溶质通量()()321010.0161010.950.137(/())58.45NaCl W NaCl J J c R mol m h =-=⨯⨯⨯-= ∴()4230.1378.4310(/)0.23/()101010.0558.45NaCl A A NaCl AR APJ D K m h g m s c c δ-⎛⎫===⨯=⎪-⎝⎭⨯⨯-24Na SO 同理可得:2424329.710/()Na SO A A Na SO AR APJ D K g m s c c δ-⎛⎫==⨯ ⎪-⎝⎭2-11 25℃及18bar 下某RO 膜对5000ppm 的NaCl 溶液的截留率为95%,已知膜的水渗透系数为LP =5×10-5g/(cm2·s ·ba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