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教育教学重要保障。

然而,在当前高校管理中,后勤服务普遍存在效率不高、服务质量差、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进行社会化改革。

首先,高校后勤管理应该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建立起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与高校紧密合作的运营模式,可以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增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各项服务需求。

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应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加强内部管理。

为了更好地配合高校行政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同时,在内部人员的管理方面,应该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高校后勤管理应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共享。

在当前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也应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后勤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提高合理利用率。

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应注重人性化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工作流程和效率,更要关注用户需求和服务体验。

在提供后勤服务中,应秉持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服务更加贴近师生生活和实际需要,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后勤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需要立足于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注重人性化服务等方面,形成“内部治理、外部开放”的管理体制,将高校后勤服务改革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案

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案

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方案1. 简介学校后勤服务是指为学校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的部门,包括食堂、宿舍管理、清洁卫生、修缮维护等。

传统上,学校后勤服务由学校自行组织和管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将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

本文将探讨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方案,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分析其优点和挑战。

2. 社会化管理的定义社会化管理是指将原本由学校内部组织和管理的后勤服务,转交给外部企业或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

社会化管理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专业化管理、资源整合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

3. 实施方案3.1 委托招标学校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合适的企业或机构来承担后勤服务的管理工作。

在招标过程中,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后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考核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更换。

3.2 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可以与符合要求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双向选择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双方可以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实现共赢的目标。

3.3 监督和评估机制为了确保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学校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工作。

监督部门可以定期对后勤服务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对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奖惩。

4. 优点4.1 专业化管理通过引入专业的企业或机构,学校可以将后勤服务的管理交给专业人员,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效能。

专业化的管理可以使后勤服务更加规范、高效和专注。

4.2 资源整合外部企业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3 创新能力外部企业具有市场竞争的冲击,他们通常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学校办后勤、后勤依赖学校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后勤社会化改革,关系到学校实施"两个一流"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

因此,必须抓住三校合并的有利时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力推进,尽快完成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发[2000]1号文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加快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改革的原则1、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起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后勤改革就是要在实行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机制创新,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建立起一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

2、坚持"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政企分开就是将后勤管理职能与后勤事务分开,由学校设立相应的职能处(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执行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作为乙方执行后勤事务,具体实施后勤服务工作。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制定后勤规划、经费预算、组织项目招标与后勤集团签订合同,对后勤实体服务质量、价格进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

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明确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处置权和后勤实体的资产经营使用权。

3、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后勤改革要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大学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工作方案

大学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工作方案

大学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工作方案为解决制约后勤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与学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根据《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总结历年后勤管理改革工作经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以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后勤治理结构,破解制约提升后勤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突出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理顺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推动重点岗位同岗同薪,切实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保障有力、运行高效、满足“双一流”建设需求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稳定连续。

遵循教育部“巩固、推进、创新、规范、优化、提高”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精简增效。

调整完善机构设置,坚持人随事走、编随事转;以节约、增效为本,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三)统筹兼顾。

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后勤工作的统筹性、协调性和联动性,着力解决多部门、分段式和碎片化管理问题。

(四)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优质后勤服务,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改革内容(一)优化后勤管理体制继续实行后勤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原后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后勤保障处,在后勤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调整学校与后勤实体原有的“校内甲乙方”合同关系,由后勤保障处直接管理后勤实体;后勤保障处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与后勤实体签订《工作任务书》,督促后勤实体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后勤实体继续按照“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运行。

后勤保障处处级领导岗位职数现为一正两副。

为进一步加强后勤实体的管理和工作,拟适当增加处级领导职数。

处内拟设五个科室:综合科、质量监督科、工程技术科(节能办)、人力资源科和结算科。

后勤保障处主要职责为:统一协调、规范、管理学校后勤各项事务工作;组织制定学校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和经济核算、服务收费办法等;负责后勤实体各项经费的预算初步审核工作;负责后勤实体人力资源统筹管理工作,组织后勤实体负责人聘任、考核工作;同后勤实体签订《工作任务书》,确定其服务范围、标准和要求,对后勤实体的服务价格、质量进行管理监督,提出对后勤服务实体的奖罚意见;对后勤资产使用、保值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使用;组织学校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学校能源宏观管理、节能环保工作;其他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等。

为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后勤服务的需求,有必要进行社会化改革,引入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来参与高校后勤管理。

本文将就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现状目前,绝大多数中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都是由学校自行管理的,主要由学校后勤服务中心、校办企业等部门来承担各类后勤服务工作。

由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和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传统的自管式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的需求。

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要求日益繁杂,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持;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更加灵活和便捷的服务模式。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

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社会化改革可以有效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后勤服务效率。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社会化运营管理,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后勤服务供应商进入高校后勤管理市场,推动高校后勤服务的提质增效。

社会化改革可以增加后勤服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借助社会化管理模式,高校后勤服务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师生的需求,打破传统的“一刀切”式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贴心的服务。

社会化改革有助于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建设。

通过引入社会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进行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管理体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社会化管理的方向和原则。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为社会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高校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引进多元化的后勤服务供应商。

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吸引更多具有优质服务能力的企业和机构进入高校后勤管理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深化后勤改革,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建立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后勤服务尽快融入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学院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

1、成立后勤规划管理委员会。

学院指定后勤管理处与基建处、计财处、审计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后勤规划管理委员会作为甲方,代表学校对后勤进行规划建设、质量监控、经济核算、协调指导。

该委员会真接受后勤主管院长领导,后勤管理处相当于后勤院长的常务办公室,负责管委会的日常工作。

后勤管理处设处长1人,副处长1人,秘书1人、会计师1人,均为基本教育规模编制;基建处原岗位编制不变;管委会其他成员均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

2、组建后勤服务公司。

后勤服务公司以原后勤服务部门为基础组建,下设办公室、财务核算中心,动力维修中心、公寓管理中心、膳食服务中心、运输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校园管理中心。

后勤服务公司是具有校内相对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服务企业,作为乙方,与代表学院的后勤管理委员会形成甲乙方合同制约关系,在确定的经营服务范围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享有经营、投资、用人、财务管理的自主权。

3、改组后勤多种经营公司。

改组后的多种经营公司,由各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进行工商注册的印刷厂、药械公司、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原煤加工厂等纯经营性企业组成,与学院保持原有的甲乙方合同制约关系,其编制指数、岗位设置、合同指标等暂不做调整。

(二)、转换运行机制,实行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

1、单立帐号,统一管理,实行分户核算制。

取清各服务中心原校内银行帐号,原膳食服务中心帐号改作后勤服务公司帐号;公司按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对公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中心实行分户核算;各中心核算员纳入核算中心统一办公,隶属核算中心领导,并依照分工负责各中心的核算业务。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摘要】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服务质量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

存在问题分析涉及后勤服务标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改进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等。

对策实施途径可通过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等方式实现。

需要对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以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总结建议应该强调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需在服务质量、管理体制等方面持续改进,展望未来应谋划更好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问题,改进对策,对策实施,效果评估,总结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概述高校后勤服务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师生生活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选择将后勤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价格较高等。

为了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效果,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对策的实施途径也至关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特点。

还需要对改进对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

通过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对策的提出,可以帮助高校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高师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也可以为其他高校在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1.服务不规范: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大多以外包形式存在,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服务内容和标准缺乏统一规范,容易引发纠纷和投诉。

2.服务价格不透明:很多高校后勤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不明确,存在价格欺诈和变相加价等问题。

消费者难以准确了解服务费用,容易受到不公平对待。

3.服务监管不到位:由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较高,监管体系薄弱,监督难度加大。

服务提供方往往存在服务态度恶劣、违规经营等情况,监管部门难以有效发现和处理。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进行社会化改革,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成为了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资源浪费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不够科学、信息不够透明,往往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现象。

有些高校在食堂用餐的人数较少,但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资源的浪费。

其次是效率低下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和纸质文件,工作效率较低,给师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再次是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也给高校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校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为了解决高校后勤管理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需要进行社会化改革。

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引入市场机制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往往是由高校自行管理,管理模式单一、效率低下。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引入专业的服务公司或者采取竞争性招标的方式来管理高校后勤,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

2. 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通过建立后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电、用水、用房等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分权分利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中,往往由高校统一管理,决策效率低下。

通过分权分利的方式,可以让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自行管理部分后勤工作,并根据管理绩效来进行相应的奖惩,从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4. 完善服务体系高校后勤管理应该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提高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建立投诉管理系统、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师生的需求,及时改进服务。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作者:————————————————————————————————日期:2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校政发〔2000〕11号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然而,制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因素中,后勤设施问题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成为影响高校扩大招生最主要的制约“瓶颈”。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各级政府要增加必要的投入外,更主要的出路还在于改革。

因此,加速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已经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2000年我省高教改革的重点来抓。

当前,全面推进后勤改革关系到我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已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

为此,根据全国及我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后勤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体制上把学校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的资源及操作运行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按照企业化、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要求,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

在运行机制上要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市场驱动、集约管理”的原则,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不断增强后勤部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能力。

关于加强后勤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

关于加强后勤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

关于加强后勤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体制改革一、简要的历史回顾:为落实科学院,机关后勤改革精神,推动院、所后勤改革,我所自93年12月成立服务中心以来,在所后勤改革方面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后勤服务部门实行了独立核算、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研究所的经济负担,大力支持了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

在人员分流等问题上减轻了研究所的压力,在后勤服务社会化上迈出了一步,这些成绩都是在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二部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在服务中心全体职工的艰苦不懈地努力奋斗下取得的。

但这些改革只不过是初步地。

二、当前形势:1.要有力的支持我所二期创新工程,促进我所后勤在2-3年内走向社会,还必须做很多的工作。

2.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困难很多,任务还很重,但途是光明的,应该认真地加以研究、研讨。

3.二期创新工程对研究所要求是很高的,要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后勤服务支持。

4.要对研究所有大力的支持,要切实走向社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树立大后勤的概念,必须创建较大的物业公司,与地方各种形式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及专业化的保洁公司,保安公司展开竞争。

5.要有大的竞争力度,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竞争队伍,并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财力、物力的队伍,就必须走集约化、强强联合的道路。

6.后勤队伍,如何与研究所真正的剥离,真正使研究所摆脱后勤管理方面的繁琐事物,以至减轻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是一个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7.要与研究所真正剥离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与研究所成为独立核算关系的物业管理公司,这个公司必须有较大的经济实力,注册资金应在1000万元以上,应有真正具备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资格,应有向社会争取资源的信誉度。

希望我所领导给予足够力度的重视与支持,服务中心将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认真组织队伍,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物业管理干部以及技术骨干的培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校从2022年就开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尝试,三年来,先后将学校食堂、小卖部、开水房、公话室、校园绿化、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采用招标发包的方式承包给公司或个人,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管理学校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为学校下一步的后勤管理和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从“学校养后勤”到“后勤补学校”的转变算一笔很简单的经济帐: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以前,学校每年要养后勤人员16人,包括后勤办公室人员,食堂、小卖部人员、清洁、水电工人,门卫管理人员等。

这些还不包括经常性维修所请临时维修工作人员等。

每年后勤总支出在20万元以上,这对于经费本身就十分紧张的我校来说无疑是个十分沉重的包袱。

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校后勤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的突现了出来:由于食堂、小卖部、开水房、公话室、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都承包给了公司和个人,学校后勤人员很快精减到只有7人,这样,仅后勤人员工资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近10万元。

而且,食堂、小卖部、开水房和公话室的承包费收入又有10万元左右,这样一来,就很大层度的补贴了学校经费的不足。

二、从“焦点”到“骄点”的转变实行社会化改革前,由于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就餐住宿环境差,没有竞争压力、后勤人员服务水平低,缺乏成本经营意识等等原因,造成学校投入大产出少,办学效率低、办学效益差,师生意见大的现状。

那些年,后勤问题一直是学校管理上的一大“焦点”。

迫使学校把很大一部份精力用在处理后勤日常工作上,分散了学校抓教学、抓科研的主要精力。

既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又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以后,由于引进了激烈的竞争机制和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迫使承包者不断改变服务态度,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很快扭转了过去后勤服务水平低下、服务质量糟糕的局面。

到现在,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已经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后勤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大“骄点”。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摘要】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考虑服务对象需求和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建立服务标准和评估体系,以确保服务质量和满足需求,同时加强监管和督导措施,提高服务的规范与效率。

通过这些改进对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推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持续发展。

这些改进对策有望带来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转型和提升,对于高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愿我们的努力可以为高校后勤服务的改进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意识、服务对象需求、监管机制、服务标准、评估体系、督导措施、改进对策、研究价值。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即将原本由高校内部管理的后勤服务逐渐外包给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或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

这一现象在高校中已经逐渐普及,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由于社会化后勤服务的实施,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许多外包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在服务质量和人员配备上进行缩减,导致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外包公司可能存在服务严重不达标的情况,而高校内部的监管手段又不足以有效约束外包公司的行为。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能够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对象的体验。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高校后勤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

1.2 问题意识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问题是,高校后勤服务在向社会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服务质量不稳定、服务效率低下、服务导向不清晰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高校后勤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服务对象众多、需求繁杂,导致服务管理难度加大。

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一(四稿)

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一(四稿)

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讨论稿)为深化学院后勤改革,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更好地满足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根据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后勤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使后勤从过去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管理、服务和经营功能的规范分离组建准企业化的经济实体,使后勤服务管理实现企业化,后勤服务生产实现专业化,后勤服务产品实现商品化。

经过努力,最终建立起符合我院特点和教育教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

近期目标是用一年左右时间,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在现后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后勤集团,实行人事、劳资、财务相对独立的准企业化管理。

中期目标是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创造条件对宿管、膳食等后勤保障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

然后逐步实现多实体向大实体转变,并在条件成熟时将后勤集团建成实行完全独立的法人资格经济实体。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

(三)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

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院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院的负担和提高学院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院的发展和稳定,有利于实体的发展壮大和教职工待遇的逐步提高。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现有的后勤服务中心,在其基础上成立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后勤集团,仍为学院附属机构,变行政经费划拔为行政经费划拨和管理服务目标收费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后勤集团共设置6个下属机构,办公室(兼财务室)和5个专业化中心,分别为绿化环卫中心、房产及维修服务中心、水电管理中心、汽车运输服务中心、医务所;根据经营性质不同,划分为以下两类:1、经营性:房产管理及维修服务中心,主要职责为:①青年教师公寓的分配、管理与出售;②校内各类设施的中、小型项目维修和改造;③学院招待所的经营管理;④教工集资楼物业管理的前期和试点工作;⑤校内各门店、超市等的经营管理。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一、改革背景1.1当前形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我省重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学校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后勤服务需要更加专业化、市场化,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1.2学校现状目前,我校后勤服务主要包括餐饮、住宿、绿化、物业等方面。

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质量不高、成本控制不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师生的满意度。

二、改革目标2.1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社会化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具体包括:提高餐饮质量,确保食品安全;改善住宿条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绿化工作,美化校园环境;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确保校园安全有序。

2.2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降低后勤服务运营成本,提高效益。

具体措施如下: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采购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人力成本。

2.3促进产业发展通过社会化改革,推动后勤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包括:培育后勤服务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相关产业,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改革措施3.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成立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同时,设立后勤服务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

3.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进度、责任主体等。

3.3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引入优质的后勤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对服务不佳的企业进行淘汰。

3.4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具体包括:培训后勤服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学校办后勤、后勤依赖学校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后勤社会化改革,关系到学校实施"两个一流"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

因此,必须抓住三校合并的有利时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力推进,尽快完成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发[2000]1号文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加快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改革的原则1、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起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后勤改革就是要在实行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机制创新,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建立起一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

2、坚持"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政企分开就是将后勤管理职能与后勤事务分开,由学校设立相应的职能处(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执行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作为乙方执行后勤事务,具体实施后勤服务工作。

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制定后勤规划、经费预算、组织项目招标与后勤集团签订合同,对后勤实体服务质量、价格进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

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明确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处置权和后勤实体的资产经营使用权。

3、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后勤改革要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大学深化后勤社会化改工作方案

大学深化后勤社会化改工作方案

大学深化后勤社会化改工作方案根据《XX大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我校后勤社会化改实施已近三年,逐步建立起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符合市场规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社会化后勤保障体系。

根据后勤社会化改体制转换、规范分离的原则,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指导思想以《关于教育体制改的决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各级有关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后勤社会化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经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建立起具有高等教育特点和我校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1、坚持体制转换,事企分开的原则。

通过进一步梳理职能,理顺体制,达到实现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的完全分离。

2、强化竞争机制。

各经营实体实行企业化的运行机制,优胜劣汰。

确实做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3、遵循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原则,坚定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4、后勤社会化改要做到整体设计、优化组合、科学规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目标1、后勤社会化改的最终目标是将原来属于后勤处的服务机构及学校其它属于服务经营单位从学校规范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后勤经营服务实体,做好服务经营与行政管理相分离,彻底打破旧模式体制性障碍,增强办学活力。

后勤社会化改应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2、学校后勤社会化改后,由原校行政拨款逐步改为收费服务。

后勤服务总公司要严格成本核算,实行优质服务、优价收费的制度。

通过积极探索,发挥自身优势,保证服务收费低于社会行业标准,减轻学校对后勤的财力负担。

3、学校逐步放开校内服务经营市场,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使后勤服务总公司尽快发展壮大。

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使校内的服务经营项目形成有序的竞争态势。

大学后勤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改革方案1. 引言大学后勤工作是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整体运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大学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提出一套大学后勤改革方案。

2. 现状分析目前大学后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 各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协同工作效率低下。

- 资源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 人事安排不合理,部分工作未得到充分发挥。

3. 改革方案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方案:3.1 整合信息化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系统,集成大学各部门的后勤管理功能,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信息化系统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维修保养等功能模块。

通过信息化系统,各部门之间可以快速共享信息、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2 资源共享与优化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学校各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同时,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闲置现象。

3.3 制定合理的人事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事安排方案。

通过合理的人事安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还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3.4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后勤管理团队和个人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 实施计划本文制定以下实施计划:4.1 项目启动制定项目计划和项目组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4.2 系统开发与测试根据需求,开发和测试信息化系统,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4.3 资源整合与优化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和优化学校的各类资源。

4.4 人员培训与安排对相关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员,确保后勤管理团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主题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二、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高校的后勤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为了优化后勤服务和提高管理水平,许多农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后勤社会化改革。

然而,不同高校之间的改革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模式的优劣也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评估和总结。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后勤管理的不断优化。

三、研究目的1.总结不同模式下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和成效,评估各种模式在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资源等方面的优劣;2.探讨影响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理念观念、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因素;3.分析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后勤管理的不断优化。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概念和意义;(2)不同模式下的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情况,优缺点分析;(3)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4)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对策和建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通过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了解国内外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新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

(2)案例分析: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高校,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不同模式下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3)问卷调查:针对农业高校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等多个群体,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大众对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4)深度访谈:选取相应的专家学者、校长、后勤管理者等人员,开展深度访谈,提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1.一篇系统性的研究报告,对农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农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乙方∶根据不同服务职能及现有条件,逐步组建各实体。

示意图∶甲方: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接待中心运输中心房产管理中心印刷厂乙方:水电中心绿化环卫中心幼儿园医务室物资供应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乙方近期拟设以下若干中心:1、饮食中心:在现有中心基础上形成学校统一的饮食中心,负责学生食堂、浴室、开水供应等方面的经营、管理。

积极发展食品加工,提供更多更好的深加工食品。

2、接待中心:负责现有学校招待所等接待用房及教工食堂、接待餐厅的经营管理。

提供优质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负责为来宾及学校师生员工代购车船机票等服务。

3、运输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保证学校领导用车的前提下,各部门用车实行买卖关系,车队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参与社会竞争的管理办法。

4、房产管理中心(将原科技产业处管理的房产出租职能转入该中心):负责学校的房产,非耕地和固定资产管理、做好住房分配,出售,租用以及房地产管理费用的收缴及房地产开发管理以及学校通信网络等电信服务管理等工作。

5、印刷厂:负责学校部分教材、讲义、试卷等印刷经营业务。

6、水电中心:负责学校水塔、室内外上下水管网等设施及供电设施、线路的管理及维修服务,负责全校水、电的正常供给及费用的收缴。

7、绿化环卫中心:负责校园环境建设规划、校园公共设施管理,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保洁,以及各种苗木、花卉的培育、管理及经营。

8、幼儿园:在办好教职工子女入托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效资源,扩大生源,搞好经营服务。

9、医务室(按国家医改政策实施管理)。

10、物资供应中心:负责学校讲义、图书、文具以及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办公家具、学生公寓用品等方面的经营,逐步创造条件向兴办教育超市过度。

11、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负责经营管理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及其周边环境卫生;负责学校教室的管理、维修。

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学生公寓的引资开发等工作。

(二)改革运行机制后勤通过改革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体系。

使后勤逐步过渡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完全独立的法人资格实体。

1、人事用工制度改制后,后勤在人事用工制度上实行全员聘任制。

“小机关”管理人员实行学校任命制或公开竞聘制。

“中心”负责人由代表学校的后勤管理处聘任。

聘期内实行服务目标和经济目标“双目标”责任制。

后勤的党、团、工等组织接受学校党委和相应上级组织的领导,其负责人按照各自的组织章程选举产生或由上级组织任命。

后勤管理处设负责人一正二副,工作人员5—6人;后勤建立党总支;后勤管理处下设财务科。

中心负责人,由后勤管理处负责人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原则,予以聘任。

一般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

实现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在明确岗位职责、任务目标、上岗条件以及相应待遇的基础上,由中心负责人和职工双向选择,择优聘用。

改制后,现在册的后勤职工,逐步退出学校编制,实行新的人事机制管理。

学校对原有事业编制人员仍采取“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措施,即改制前的在职后勤职工的住房、医疗、退休等方面仍按在职职工对待,在档案中保留原职级工资并按政策进行调整。

现有合同制工人的劳动合同转由后勤执行,合同到期后由后勤自由决定是否续签合同并处理相关事宜。

改制后,新进入后勤的人员,按“新人新办法”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与学校无人事关系。

其住房、医疗、养老保障等均进入社会保障系列,实行社会保障制度。

2、分配制度实行事业编制的人员,仍按现行国家工资制度领取国家工资;实行准企业化、企业化管理的各实体人员,在现行国家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于实体内部的新分配制度。

(1)职工原有工资,包括今后的正常调资、晋级的增长部分,均列入档案工资,作为今后调动、退职、退休时计算工资基数的依据。

(2)改“发工资”为“挣工资”,在实际操作中,坚持“高效益高收入,优质优酬劳”的原则,实行工资“三挂勾”,与完成任务和取得的社会效益挂勾,与所负责任、风险和付出的劳动量挂勾,与中心的经济效益挂勾。

工资含在任务中,多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得好,工资就高,否则就低。

改变那种“工资管饭,奖金管干”的现象,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3)除“小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外,各实体职工的工资,视实际情况,按“全脱、半脱、分步脱”三种方式在2-2.5年内全部与学校脱勾。

(4)各实体的工资标准,须经后勤管理处批准后执行。

3、财务管理制度(1)后勤管理处设财务科,实行相对独立的二级财务,接受学校计财处的指导和行业系统的管理。

各实体在财务科建账,分别单独核算。

(2)后勤经费使用方式:能分解到用户的经费,核定指标后,由学校拨付到各用户单位,变暗补为明补,由单位自己管理,“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后勤通过服务取得的收入,自收自支。

不易分到用户的经费,经学校核定后,拔付给后勤管理处,由后勤管理处采取划小核算单位的办法,分解给各有关实体,实行包干使用。

各实体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具体安排使用,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3)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维修专项经费目前暂由学校投入。

学校对后勤的投入,采取逐步减少的办法,以保证各实体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经营管理制度后勤由“福利供给制”改为“有偿经营服务制”后,后勤各实体按各自功能运行。

改制后,学校逐步取消对后勤拨款,变行政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

学校将原后勤经费直接拨付给校内各用户单位,后勤实体承接服务项目并计价收费,形成市场驱动,自主经营,有偿服务。

考虑到后勤改革的渐进性,目前对侧重管理服务型实体:如绿化环卫中心、医务室、水电中心以及将来的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实行有限成本收费服务,逐步减少学校补贴,上交部分资产占用费和管理费。

对侧重经营服务型的实体:如饮食服务中心、接待中心、运输中心、房产管理中心、印刷厂等实行企业化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上交资产占用费和管理费。

5、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是后勤实施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必须在确保学校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拟采取租赁,资产代管,股份合作等形式,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

(1)以资产代管形式,变无偿占用为有偿使用。

要做好现有后勤国有资产评估,其主要工作应有:对后勤目前使用的学校房产、设施、设备、公用事业费用(含水、电、煤、通讯费)等全面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市场价格,分类确定付费标准,折旧标准或者投资回报标准。

(2)本着“互利互惠”原则,与社会企业及个人联办后勤,如采取引进资金,提供土地等形式,共同投资兴办学生公寓及各种服务设施、项目。

(3)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以资产为纽带,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与有能力的企业组建股份制企业等。

(4)盘活资产,租赁转让:对学校目前经营管理不善或闲置的资产以租赁经营方式转让给个人或社会企业,进一步盘活资产,发挥效益,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骤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多、难度大,牵涉面广,在体制上要按照“充分论证、整体推进、一步到位”的原则进行。

2000年度内争取完成实现全面改制。

2000年3月底以前,由学校完成后勤管理处的组建。

2000年6月底以前,由学校后勤管理处按照本方案要求,提出后勤实体的组建方案、管理章程、人员聘用、内部分配、财务管理等办法,后勤管理处会同学校计财处制定出后勤资产评估登记办法和对后勤实体实行经营服务监控的具体办法,报学校批准后执行。

2000年底以前,完成第一批后勤资产登记,初步实现后勤与学校事业编制整体脱勾,完成后勤体制上的改革。

2001年底以前,理顺各方关系,大体完成运行机制上的改革。

2002年底以前,不断完善,最终完成整个后勤社会化改革。

五、基本保证措施1、切实加强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领导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人事、财务以及学校整个服务部门。

学校成立“后勤改革领导小组”,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后勤改革领导小组要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把后勤社会化改革纳入学校整个内部体制改革规划之中,学校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2、做好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动员工作后勤社会化改革涉及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必然会受到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做好广大师生员工和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更新观念,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行列中来。

3、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化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将千方百计加大后勤基础设施投入。

采取向银行贷款,引进资金等方式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学校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批分期建设好后勤必备设施,以确保后勤改革社会化目标的实现。

4、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后勤工作要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必须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强、会管理、擅服务的干部职工队伍,才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推动后勤工作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一是要选配一个高效精干、团结协作、决策能力强、结构合理、廉洁勤奋、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二是要注重后勤职工素质建设,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后勤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后勤改革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云南农业大学二○○○年一月十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