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七下地理人教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3: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盛行偏北风, 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 降水较少;夏季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形区 盛行偏南风,降 水丰沛。
冬季风向
夏季风向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 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季风影响下的东亚、南亚降水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自然环境
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亚洲的河流有什么 特点?河流的流向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2.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亚洲的气候是怎样影响农业的?
预习:
1.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 2.亚洲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3.河流的流向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5
5.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 D) A B
C
D
6.读下图,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 5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
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
A.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北美洲的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C.亚洲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D.北美洲的地势西部高,东部最低
A
B
C
D
9.读下图,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 5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
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
A.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北美洲的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C.亚洲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D.北美洲的地势西部高,东部最低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3分,共15分
活动1
在课本第7页 图6.8 亚洲的地形图 中找出 以下地形单元: (1)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 原 (2)山地: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东西伯利亚山地 (3)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东 北平原、华北平原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的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产和生活可能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区域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四大区域的典型自然环境图片。
3.实例:四大区域的典型生产和生活实例。
4.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四大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四大区域的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湿润、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原等,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自然环境的特征,自然环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形、气候、景观等方面,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文字语言和各种图片,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对于比较抽象的气候知识,教材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和“风光迥异”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总结和延伸,内容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本节课主要介绍地中海气候、季风气候和风光迥异。
课程标准2—6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初步具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的的概念。
教学方法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展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理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本课教学流程见下表。
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世界气候图【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说说世界上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类型?能说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不同特点的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新课教学【展示】地中海之滨图【提问】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左边的文字,想一想英国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提问】再请同学们阅读图2—12右边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归纳】在英国阴雨连绵、潮湿闷热的时候,确有一个地方,有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这个地方是地中海沿岸地区。
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地形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导入新课。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了亚洲、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要求记住两大洲地形位置,海拔高度,学会归纳两大洲的地形特征,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2、季风气候的利与弊;3、北美洲的气候特点;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重南点:重点: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变化、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调查表、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 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请分析以下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
4.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地图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单来巩固所学知识。
8.反馈问卷:准备一份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气候类型的特点: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
4.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低碳生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是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的记忆。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描述亚洲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读P7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问题1.请仔细读图,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依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3.根据上述问题归纳亚洲地形特点二、请仔细读图P7图6.8亚洲的地形,找出亚洲主要河流1.看看亚洲主要河流最终流入到哪儿?流入______洋的有:流入______洋的有:流入______洋的有: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3.归纳亚洲河流分布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三、阅读P9图6.11北美洲地形、图6.12北美洲大陆地形剖面图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4、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是5.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6.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目标自测】1.亚洲地势起伏很大,_________高,___________低。
中部有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高原,其中______________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2.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B、纬度C、气候D、海陆3.亚洲的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和山地B、高原和平原C、山地和丘陵D、平原和盆地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土耳其海峡【学习目标二】1、知道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 1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 (课题)[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 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北向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较长北冰洋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地区气候类型特点景观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还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掌握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特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呈现PPT,详细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特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特色。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亚洲的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亚洲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书记员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