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王幽父

合集下载

西行求法第一人法显

西行求法第一人法显

西行求法第一人法显作者:暂无来源:《前进》 2021年第1期法显(约317—420),俗姓龚,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

东晋时代著名高僧,杰出的历史学家、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是西行求法,陆去海回,并带回大量梵本文献的第一位中国僧人。

舍身求法辟荒途法显有兄三人,都在童年夭亡了,父母唯恐“祸以次及”,他刚满三岁,就被送到佛寺做了沙弥。

法显从小对佛教就很虔诚,青年受了大戒,行为更是严谨,史称“志行明敏,仪轨整肃”。

青少年时期的法显生活在南北分裂、兵荒马乱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当时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大力提倡佛教;加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人民,为了摆脱艰难困苦的生活幻想得到“神佛保佑”,也希望找到救星,于是,讲求行善罚恶、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佛教,在山西境内便迅速传播并兴盛起来。

当时寺院占有土地日多,大批僧尼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上层僧侣穷奢极欲,引起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忧患,他们想通过传译印度戒律,建立、健全僧伽制度,以矫正时弊。

法显正是出于长期在佛教界的感同身受,出于对佛教现状的不满,慨然出国,寻求戒律。

对此,他在《佛国记》里写道:“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元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东晋隆安三年(399),已六十余岁高龄的法显与慧景等五人自长安(今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求法,开始了长达十五年艰苦卓绝、几经风险的漫长求法历程。

他们西涉戈壁,越葱岭,周游天竺(古印度),再由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航行印度洋,从耶婆提国(今一说印尼苏门答腊,一说爪哇岛)北上,飘流到青州长广郡牢山(今青岛崂山)登陆,最后抵达建康(今江苏南京)。

在外的十五年里,法显途经三十多个古国和地区,包括了我国的西北与南海、东南沿海等地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此行规模为中外交通史上前所未见。

佛教故事-第4章

佛教故事-第4章

第4章优波鞠多尊者以法降邪斗魔王优波鞠多尊者本姓首陀。

他在十七岁时出家,二十岁时修得正果。

以后他云游行化,到达摩突罗国,为很多人剃度,因此那里的宫室为之震动。

魔王波旬感到恐怖,于是波旬竭尽其魔力来加害佛家正法。

有一天,趁着尊者正在入定,波旬偷偷地把一条璎珞系在尊者的颈上。

尊者出定以后,便取人、狗、蛇三种尸体变成一只花环,好言劝说波旬说:“你送给我缨络,我也送你这花环作为报答。

”波旬非常高兴,伸出脖子来接受,花环立刻变成三种腐臭的尸体,爬满蛆虫,污秽无比。

波旬又慌又恼,用尽神力也无法解脱,终于绝望地表示忏悔,发誓不再扰乱和加害佛道。

于是尊者说:“既然如此,你现在自己发愿,皈依佛法僧三宝。

”波旬合掌发了三遍誓言,那花环即消失了。

波旬就兴地施礼后走了。

尊者在世上化导最多,每剃度一个人,就往石室中放入一支筹码,后来石室都被装满了。

最后有一位长者,其子名叫香众,来到尊者面前施礼,要求出家,尊者说:“你是想身出家,还是心出家?”香众回答:“我来出家,不为身心。

”尊者很高兴,便将一首偈语传授给他:“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说完,尊者便纵身虚空,呈现十八般变化,然后双腿盘坐而辞世。

这时是平王三十一年。

【原文】尊者姓首陀。

十七出家,二十证果①,随方行化至摩突罗国,度者甚众,由是摩宫震动,波旬②恐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

一日,伺尊者入定③,密持缨络縻之于颈,及尊者出定④,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花蔓,软言慰谕波旬曰:“汝为我璎络,吾以花蔓相酬。

”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早蛆秽烂。

波旬大生忧恼,竭已神力不能解脱。

乃哀露忏悔,誓不娆害佛道。

尊者乃曰:“若然,汝可口自唱言,归依三宝⑤。

”魔王合掌三唱,花蔓悉除。

乃踊跃作礼而去。

尊者在世,化导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尽皆充满。

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志求出家。

尊者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

”尊者喜,即以偈授之云:“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

从《摩崖法敕》看阿育王时代的佛教发展

从《摩崖法敕》看阿育王时代的佛教发展

从《摩崖法敕》看阿育王时代的佛教发展发布时间:2021-06-25T11:29:56.26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6期作者:徐晓宁[导读] 本文依据《摩崖法敕》十四章,对阿育王时代佛教发展的状况进行徐晓宁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摘要:本文依据《摩崖法敕》十四章,对阿育王时代佛教发展的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结合《摩崖法敕》刻文,探讨了羯陵伽之战为何会成为阿育王生平的转折点;崇佛后的阿育王大力推行佛法,采取了戒杀护生、勤于政务、广兴布施等弘法措施;同时,他在各地进行弘扬佛法的巡行,设立“法大官”,教诲民众依法而行。

在宗教政策上,阿育王对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一律尊重,平等对待,采取了宽容的政策。

关键词:阿育王;摩崖法敕;佛教阿育王石刻法敕是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发现。

通过石刻法敕,人们可以考证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的年代,也可以了解阿育王时代佛教发展的状况。

本文所探讨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十四章是各国学者在十九世纪内,七个不同的年代中所发现的。

该刻文被发现于七处不同地方的岩石,所刻文字为佉卢瑟底古体字或古梵文,考其记载,可知系阿育王即位十二年至十四年间所刻成[ 慈怡,《佛光大辞典》,1988,页3637]。

在世界历史中,阿育王以支持佛教而出名,他被佛教徒尊称为“法阿育王”。

《摩崖法敕》中记载,当阿育王见到战争的惨状之后,大生悔心,随后开始亲近僧伽,护持佛法,并以佛教中转轮圣王的政治理想自许,致力于佛法的推广和社会的繁荣。

阿育王对佛教非常崇信,使佛教在当时拥有了近乎国教的地位。

即位第十七年时,阿育王邀请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于华氏城召集佛教长老一千人,进行了佛经的第三次集结,前后历时九个月。

阿育王组织的这次佛经集结“也成为早期佛教发展达于鼎盛的标志。

”[ 李海峰,四次大结集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中国宗教》,2005 (9),页41]集结完成后,阿育王派遣了大批的佛教僧伽,分赴印度各地和阿富汗、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传播佛法,使佛教在当时成为了世界性的宗教。

是时流离王往诣迦毗罗越。时诸释种复集四部之众一由

是时流离王往诣迦毗罗越。时诸释种复集四部之众一由

是时流离王,往诣迦毗罗越。

时诸释种复集四部之众,一由旬中,往逆流离王。

那时,流离王往赴迦毗罗越城。

当时,释迦种族的人集合四部兵众,在一由旬内迎接流离王。

是时诸释一由旬内,遥射流离王。

或射耳孔不伤其耳,或射头髻不伤其头,或射弓弦不害其人,或射铠器不伤其人,或射床座不害其人,或射车坏轮不害其人,或坏幢麾不害其人。

是时流离王见此事已,便怀恐怖,告群臣曰:“汝等观此箭为从何来?”群臣报曰:“此诸释种,去此一由旬中射箭使来。

”流离王报言:“彼设发心欲害我者,并当死尽,宜可于中还归舍卫。

”当时,释迦种的神射手们在一由旬内远射流离王。

有的射中耳孔不伤其耳,有的射到头髻不伤其头,有的射掉弓弦不害其人,有的射中铠器不伤其人,有的射掉座位不伤其人,有的射坏车轮不害其人,有的射掉幢麾不害其人。

这时,流离王见到这个情况非常恐惧,对群臣说:“你们看这箭从哪里来?”群臣回答说:“这是释迦种族的人在离这里一由旬的地方射箭过来。

”流离王答复说:“他们假使心里想伤害我,那我决定会死掉,我们应该中途撤退,返回舍卫国。

”是时好苦梵志,前白王言:“大王勿惧,此诸释种皆共持戒,虫尚不害,况害人乎?今宜前进必坏释种。

”是时流离王渐渐前进向彼释种,是时诸释退入城中。

当时,好苦梵志上前对流离王说:“大王别怕,这些释迦种性的人都持戒,连小虫都不害,哪里会害人?现在应当前进,一定能摧坏释迦族。

”那时,流离王听信后渐渐向着释迦种族前来,当时释种们都退入城中。

时流离王在城外而告之曰:“汝等速开城门,若不尔者尽当杀之。

”时迦毗罗越城,有释童子年向十五名曰“舍摩”,闻流离王今在门外,即着铠持仗至城上,独与流离王共斗。

是时舍摩童子,多杀害众人,各各驰散。

并作是说:“此是何人?为是天耶?为是鬼神耶?遥见如似小儿。

”是时流离王便怀恐怖即入地孔避之。

时释种闻坏流离王众,是时诸释即呼舍摩童子,而告之曰:“年幼小儿,何故辱我等门户?岂不知诸释修行善法乎?我等尚不能害虫,况复人命耶?我等亦能坏此军众,一人敌万人,然我等复作是念:杀害人命死入地狱,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汝去,不须住此。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上册——跟着唐僧去西游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上册——跟着唐僧去西游
新月集》 《飞鸟集》 2、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 《弃绝》、《素芭》、 《人是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太阳 与乌云》 中篇《四个人》,长篇《沉船》、《戈拉》、 《家庭与世界》、《两姐 妹》;重要剧作有《顽固堡 垒》、《摩克多塔拉》、《人红夹竹桃》; 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中国的谈话》、《 俄罗斯书简》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 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西行路线 牛牛文档分 享印度在哪里北
西
东·
印 度南牛牛文档分享阿拉伯海 印 度 洋 牛牛文档分享第一关:圈一圈
牛牛文档分 享要求:在地图上分别找出 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的首写出一首长诗,来描 绘他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渲点出 她们清扬的眉字、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 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 们的充满了是 “月亮” 。 国土面积为 (298万平方千米),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人的母亲河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冰心 牛牛文档分 享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败。
尘土承受屈辱,却以鲜花尔(1861年 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 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 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在外 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 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 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 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 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 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 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
从图上看出了什 么?交流后推选 一位小组代表向 全班汇报你们从 图上得到的某一 方面的收获。 牛牛文档分 享 牛牛文档分 享

揭密玄奘之父凶案背后的真相

揭密玄奘之父凶案背后的真相

揭密玄奘之父凶案背后的真相在西游记正文附录(也就是第七回至第八回之间)中,作者吴承恩告诉我们:玄奘的母亲姓殷,名叫温娇,又叫满堂娇,系丞相之女。

父亲是状元,姓陈,名光蕊。

后来陈光蕊被人所杀(18年后还魂),满堂娇自尽。

事情是这样的,陈光蕊原是海州人,因进京赶考,中了头名状元,着令游街,适逢满堂娇抛绣球择亲,正打中陈光蕊。

陈光蕊就和满堂娇堂成了亲。

太宗封陈光蕊为江州之主。

岂知中途遭到艄公刘洪的打劫,陈光蕊被杀,满堂娇被迫屈从于刘洪。

刘洪冒充陈光蕊到江州赴任。

后来满堂娇生下了光蕊的遗腹子,取名叫陈江流,也就是玄奘,为了防止刘洪溺婴,满堂娇就把孩子放在一个盆子里,顺江而下,被一个老和尚拾得。

陈江流长大也当了和尚,法名叫玄奘。

玄奘18岁时,从老和尚处得知父亲血案,于是上京告状,太宗发羽林军六万,杀死了陈洪。

一般读者读到这里也就忽略过去了,但是细心的人却会发现许多的问题1 满堂娇作为丞相之女,而陈光蕊最多也不过是个状元,而且一无所有,丞相怎么会把女儿嫁给他呢2为何结婚如此仓促。

陈光蕊被抛中绣球后,立即就跟满堂娇成婚了,连陈光蕊的母亲都没来得及告诉。

3文中写到满堂娇在被劫四月之后生下了玄奘。

但我们知道,十月怀胎,满堂娇怎么会四月之后就产下婴儿呢4我们先算算陈光蕊从成亲到被害所经过的大致时间。

陈光蕊在相府大约呆了三天,又在其母亲处耽误了三天,再加上从长安到江州的行程时间,算来也不过十几天,而且路途艰辛,就算陈光蕊和他夫人天天晚上做爱,也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怀孕啊。

从医学上看,一个女子从与男人发生性关系到怀孕大约需要50天。

所以他夫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怀孕实在不可思议5满堂娇要摆脱刘洪其实非常容易,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写信给她的高堂,但她却并没这么做。

纵然由于种种原因她不能写信,她也可以逃。

从她去寺庙还愿可以看出其实刘洪对满堂娇管的并不严。

如果满堂娇真的要报仇,她还反抗也可以乘刘洪睡觉的时候干掉刘洪。

可她却什么反抗也没做,一忍就是十八年6玄奘杀掉刘洪,此时陈光蕊也正好还魂,正是一家人大团圆的时候,满堂娇为什么要自尽呢。

《释迦牟尼》感想之27

《释迦牟尼》感想之27

小知识:P198-P207
1、《修行本起经》、《普曜经》是什么内容的典籍?
答:《修行本起经》、《普曜经》是被称为“本生”、“本起”、“本行”的一类经典,专门记载释迦牟尼身世。

特点是把原先散见于经藏和律藏中的资料联贯起来,使一事与他事前后衔接,缀成佛陀的传记。

但在内容上完全是渲染和神化佛陀,使佛陀成为一个理想化的崇拜对象。

公元前3世纪:到阿育王后期,佛教已影响到中亚、西亚及北非。

2、释迦牟尼佛是哪一年涅槃的?
答:关于佛涅槃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45年,所以1956年和1957年各国都举行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

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公认的年代是公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59年。

公元前2世纪:佛陀《本生经》成书。

约公元前2世纪:印度中部巽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推行排佛政策,摧毁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史称《中印度法难》。

公元前2世纪:舍竭国王弥兰陀向来自罽宾的那先比丘征询佛教教义,就人生本质、生死轮回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弥兰陀王大力支持佛教。

3、什么是化相三宝?
答: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后,到鹿野苑去说四谛法度五比丘,那时释尊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这叫“化相三宝”。

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佛教传进希腊人统治的大夏,即巴克特里亚,领域北起阿母河上游,南抵印度河流域,为其势力最强盛的时期。

历史趣谈: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和尚 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历史趣谈: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和尚 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和尚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导语:吕光便强迫他与龟兹王的女儿结婚,鸠摩罗什自然不肯,吕光就将鸠摩罗什灌醉了,把他和龟兹王的女儿关到一起,最后被迫和王女结合了。

不近
吕光便强迫他与龟兹王的女儿结婚,鸠摩罗什自然不肯,吕光就将鸠摩罗什灌醉了,把他和龟兹王的女儿关到一起,最后被迫和王女结合了。

不近女色,不缔结婚姻,是我国古代佛教僧侣的基本戒律,但也有个别僧人迫于某种压力而娶妻纳伎,我这里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古代的高僧大德——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个名字大概不会太陌生。

他原是印度人,家世相当显赫,据说世为国相。

其父鸠摩罗炎本来可以继承相位,后来却突然离家出走,东度葱岭,来到了龟兹。

龟兹王久闻其名,奉之为国师,并且将自己刚刚二十岁的妹妹许配给他。

不久,鸠摩罗炎与龟兹王妹就有了爱情的结晶,此即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为人极聪明,据说她母亲怀他的时候,竟因为他的缘故而变得智力非凡。

七岁的时候,鸠摩罗什与母亲一起出家,从此成为永远的僧侣。

鸠摩罗什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我国东晋时期,当时他不辞辛劳,东来传教,为把佛教介绍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伟人中的一个。

鸠摩罗什虽然是僧侣,但却曾有过两次婚姻经历。

第一次是在前秦的时候,当时前秦将领吕光率兵攻破龟兹,时在龟兹的鸠摩罗什也被俘。

鸠摩罗什此时已经是西域佛教领袖,声名远播,以至于前秦皇帝符坚对他也非常钦仰,“密有迎罗什之意”,苻坚命吕光讨伐龟兹,实际也有要得到鸠摩罗什的用意。

尽管如此,论年龄,鸠摩罗什却还很年
生活常识分享。

唐太子李建成曾力阻高祖灭佛

唐太子李建成曾力阻高祖灭佛

作者彦悰是唐代僧,于贞观末年曾就学于玄奘大师之门,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居于弘福寺,以识量聪敏,博通群经,善属文章,长于著述,颇为同侪所推重。著有大唐京师寺录传、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护法沙门法琳别传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录如下:
武德六年五月二日。济法寺沙门琳等启上。时皇储等。因奏法师之论。高祖异焉。故傅氏所陈。因而致寝。释门再敞。寔赖我皇起子者商。法师有之矣。但傅氏所献狂简思媚阙庭。既而不惬所怀。阴施密谮构扇黄领。穿凿异端。遂使鼠璞混质于周邦。鸡凤滥形于楚国。玉石相乱朱紫难分。屡谮释宗达于高祖。帝乃从其所议。不任自明。
皇储对曰。臣闻。三乘启辙。诸子免火宅之灾。八正开元。群生悟无为之果。是故慈云降润不别艾兰。慧日流辉宁分岸谷。且以立教垂范尽妙穷微。至理深难情量叵测。虽有周孔儒术庄老玄风。将欲方兹迥非伦媲。其有世代贤士今古明君。咸共遵崇无乖敬仰。当今时属侥讹人多狡猾。出家者未能尽善。入法者无废娇淫。亦有规免赋租虚称学道。偷安朝夕假号桑门。自有威仪具足志等明珠。戒行不亏心同洁玉。今欲并令还俗无别贤愚。将恐火纵昆山玉石同烬。霜飞柰苑兰艾俱摧。指事为言恐伤皇化。今责如来降罚以息奸。非但佛性慈悲法门平等。无彼无此无我无人。绝爱忘憎情同巨海。厌之者不生吝想。患之者不发恚心。以此而详昭然可验。且商均生于舜舍。丹朱长自尧宫。二子虽复非人。犹不亏两君之圣。今忽因愚僧之过。欲毁尊像之形。进退商量理为未可。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上》载太子建成曾力阻高祖灭佛。《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亦称《护法沙门法琳别传》、《释法琳别传》、《琳法师别传》、《法琳别传》等。唐彦悰撰。3卷。作于《续高僧传·法琳传》之后。以纪后为纲,将法琳的生平事迹、作品及有关诏、序等均包罗无遗,而以作品为主,以佛道斗争为重点。其中纪年和纪事,均可补《续高僧传·法琳传》之不足。

论佛骨表

论佛骨表

作者简介
韩愈画像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晋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任刑部侍郎时,曾因上疏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 郎,人称“韩吏部”。卒谥文,又有“韩文公”之称。
韩愈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家道统自任,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文,倡导散文,是 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雄奇奔放又曲折变化,其诗常“以文为诗”,追 求奇险。于山水旅游诗,则另创一派,扩大了创作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有《韩昌黎集》。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35入大内36,又令诸寺递迎37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 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38以年丰人乐,徇39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40之观41,戏玩之具42耳。
注释译文
臣上陈说:我认为佛教不过是外国人的一种法术罢了。在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时从来没有。上古时,黄帝 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活了一百岁:颛项在位七十九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 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虞舜和大禹,也都活了一百岁。那时天下太平, 百姓安乐长寿,但是中国并没有佛教。后来,殷朝的商汤也,史书上没有说他们活了多少年。但推断他们的年龄,大概也都不少于一百岁。周文王享年九十七 岁,周武王享年九十三岁,周穆王在位一百年,此时佛法也没有传入中国。他们并不是由于信奉佛教才活到这样 的高寿。
清·康熙《御选古文渊鉴》卷三十五:义正词直,足以祛世俗之惑,允为有唐一代儒宗。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惑之大者,则用借鉴;失之小者,则用直谏,极得因事纳诲立言之体。
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韩公此文,斥异端,扶世道,明目张胆,不顾利害,是宇宙间大有关 系文字。

初天竺大乱,中天竺摩揭陀王原文

初天竺大乱,中天竺摩揭陀王原文

初天竺大乱,中天竺摩揭陀王原文
【最新版】
目录
1.初天竺大乱背景
2.中天竺摩揭陀王的应对措施
3.总结
正文
初天竺大乱,指的是古印度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动荡。

在此期间,印度次大陆的各个王国和城邦陷入了混乱与战乱。

这场大乱严重影响了印度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了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中天竺摩揭陀王原文,是指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天竺地区的摩揭陀国王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摩揭陀国王采取了以下策略来应对初天竺大乱:
首先,摩揭陀王加强了国内的统治,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提高行政效率,确保国家的稳定。

此外,他还加强了军事力量,以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

其次,摩揭陀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其他王国和城邦建立友好关系,争取外部支持。

这有助于减轻摩揭陀国在大乱中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印度次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摩揭陀王还关注民生问题,实施一系列政策改善民众生活,提高民众的满意度。

这包括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为国内稳定和民族繁荣奠定基础。

总之,面对初天竺大乱,中天竺摩揭陀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为印度次大陆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第1页共1页。

《贞元六年造窟功德记》与唐西州宁戎窟寺

《贞元六年造窟功德记》与唐西州宁戎窟寺

《贞元六年造窟功德记》与唐西州宁戎窟寺贞元六年(790年),唐代著名僧人智常法师在西州宁戎窟寺主持修建了一座宛如迷宫般的地下佛窟——唐西州宁戎窟寺。

四处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如苏轼的“灵山本无树,奈何树成荫”,黄庭坚的“双木成林寺,独禽自在丛”,蔡京的“若与蜂翅掩,君应无人事”,欧阳修的“早定东山隐,宁戎窟寺名”等。

《贞元六年造窟功德记》是这座佛窟的刻石记载,全文共2000字,描绘了当时修建宁戎窟寺的情景以及该功德的目的。

记载首先介绍了智常法师的背景。

他本姓朱,字告都,出生于京兆府,从小就对佛法颇有兴趣。

后来拜南山法云寺普贤禅师为师,受戒三昧灌顶。

度过了漫长的苦行生活后,他积累了出家修行的经验和智慧。

智常法师北游至西州,看到这里有一个草场附近有一个毫无建筑的小山坡。

这个小山坡正是宁戎窟寺的所在地。

智常法师看着宁静的小山坡,心生一计,他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宏伟的佛窟,让有缘人来这里修行。

为了募集修建佛窟的资金,智常法师奔走四方。

他到处讲经说法,行持乞化缘,亲自向善男信女解释佛法的道理,诚心请求他们慷慨解囊,共同为修建佛窟尽一份力量。

智常法师的苦口婆心和真诚感动了很多人。

有的人捐出他们的家产,甚至是家中的宝贝文物;有的人毅然放弃朝堂官职,捐出数万贯的资金;还有一些无力捐款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告诉智常法师,他们希望尽量参与到佛窟的建设中,于是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负责挖掘和搬运等体力活。

整个修建过程艰苦卓绝。

修建者们必须穿梭于狭窄、黑暗的佛窟之中,不时遭受坍塌和氧气不足的危险。

尽管他们经受了许多艰辛和苦痛,但是他们心怀着与佛有关的功德,坚定地完成了修建任务。

记载中还提到了佛窟的一些规模和建筑特点。

佛窟分为东、西、中三个部分,东、西两部分各有四天,中部分有三间,全部由石雕而成。

窟内雕有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等,数量众多,寓意着佛陀的教化和众生的救赎。

窟内还有道场供奉神灵的厢房和小佛堂,以供僧人和信众进行礼拜和修行。

历史趣谈千年血泪 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度

历史趣谈千年血泪 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千年血泪唐朝历史上竟用3000雇佣军灭了古印

导语: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

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
公元647年,唐命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

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将伏击。

王玄策从骑多死难,玄策被擒扣押。

后来,王玄策寻机逃脱。

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

在这里,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迎娶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

玄策大怒之余,继续檄召临近唐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又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天竺。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悉后也发兵一千二百人助玄策。

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一仗击溃天竺数万象军。

天竺王大惊,守城不出。

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伎俩,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天竺兵将三千,天竺兵将落水溺毙者万余,被俘万余,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天竺,发誓要尽灭天竺。

而天竺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仗便溃不成军。

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助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收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

玄策,师仁欺天竺人不通兵法,只知蛮斗,设分兵伏杀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
生活常识分享。

“额头生人”传说考释

“额头生人”传说考释

“额头生人”传说考释
傅光宇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瞿萨旦那国建国传说云:王甚骁武,敬重
佛法,自云“毗沙门天之祚胤也”。

昔者此国虚旷无人,毗沙门天于此栖止。

无忧王太子在[口旦]叉始罗国被抉目已,无忧王怒谴辅佐,迁其豪族,出雪山北,居荒谷间。

迁人逐牧,至此西界,推举酋豪,尊立为王。

当是时也,东土帝子蒙谴流徙,居此东界,群下劝进,又自称王。

岁月已积,风教不通。

各因田猎,遇会荒泽,更问宗绪,因而争长。

忿形辞语,便欲交兵。

或有谏日:“今何遽乎?因猎决战,未尽兵锋。

宜归治兵,期而后集。

”于是回驾而返,各归其国,校习戎马,督励士卒,至期兵会,旗鼓相望。

旦日合战,西主不利,因而逐北,遂斩其首。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傅光宇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7
【相关文献】
1.晋东南一带炎帝历史传说、民俗文化考释 [J], 侯文宜
2.文献与传说:六祖慧能迹址考释二则 [J], 林有能
3.山西境内昭君出塞传说地名考释 [J], 刘溢海
4.织女传说与中国情人节考释 [J], 汪玢玲
5.清代三仙女传说中人名和地名考释 [J], 司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研究

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研究

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研究越南陈朝竹林禅派是越南佛教的一支,在越南佛教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发展历程虽然不如中国的禅宗那么壮阔,但同样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针对越南陈朝竹林禅派进行研究,并举出五个例子,证明其重要性。

一、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的发展历程越南陈朝竹林禅派起源于公元3世纪,由于其高超的修行技巧,得到了越南陈朝皇族的贵族的喜爱和支持,逐渐成为了越南佛教的主导力量。

从公元11世纪起,竹林禅派开始对越南的政治、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历代如慈山、天真、崇序等,对越南佛教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竹林禅派的思想特点竹林禅派主张“突破语言,通达心理”,强调通过静坐禅修,达到消去烦恼和认知原则的目的,最终实现空性觉悟。

其禅修内容包括坐禅、禅僧指导、思维训练等。

禅宗还主张要避免太过注重规律和纷杂的细节,创造一种自然无饰的修行环境。

在此基础上,竹林发展出了独特的禅学教育,将研读佛经和禅经,以及对佛教经典文献的比较,放在禅修之前或之后进行,作为禅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的发展与中国禅宗的联系竹林禅派虽然起源于越南,但它与中国禅宗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唐朝时期,竹林禅派就与中国禅宗进行过交流,受到了中国禅宗的影响。

在越南,竹林禅派也发展了自己的独特禅宗,但仍保留了中国禅宗的许多传统元素,如莲花座、冥想、禅宗菜等。

竹林禅派与中国禅宗的交流,对两个禅派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的影响竹林禅派影响了越南国内的文化、艺术、政治和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竹林禅派带来了一种审美的理念和创造的方法,如陶文华-越南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就受到了竹林禅派的深刻影响。

在政治和教育方面,竹林禅派在越南政治和教育界的影响也一直都很大。

其中,禅宗僧侣对越南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五、越南陈朝竹林禅派在现代的影响竹林禅派在现代越南文化中仍然有影响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少林寺的历史传承及在当代的复兴

少林寺的历史传承及在当代的复兴

作者: 邹相[1,2]
作者机构: [1]少林寺官网;[2]少林寺《禅露》杂志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18-2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少林文化;永信法师;跋陀;北魏孝文帝;中国禅宗;少林功夫;僧团;少林武术;禅七;佛事活动
摘要: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北魏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并供给衣食。

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

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于中国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以此因缘,少林寺被尊为"天下第一祖庭"。

唐初,十三棍僧助唐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驾临少林寺,少林寺皇家寺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佛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几则故事

佛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几则故事

作者: 游有维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30-31页
主题词: 阿阇世王;波斯匿王;舍卫国;释迦牟尼佛;摩竭陀国;毗舍离;阿阁;同我;人的生命;沙喇
摘要:<正> 1 佛陀在世的时候,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同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因互相疑忌,接连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波斯匿王战胜了,并且活捉到阿阇世王,心里非常欢喜。

但是他对怎样处理阿阇世王这个问题感到困难。

因此,他就带领阿阇世王到给孤独园去见释迦牟尼佛。

波斯匿王对佛说,阿阇世王虽然暴虐好战,但是他的父亲同我很好,假使他能悔过自。

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解析

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解析

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1、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

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美丽刚劲的大红鲤鱼对大家说。

“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

”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

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

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

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

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2、武皇出巡据史料记载,后周女皇武则天崇佛,生前曾多次带领文武百官到龙门礼佛。

相传她曾捐出自己的20万贯脂粉钱,用其中的10万贯镌刻了闻名中外的卢舍那大佛;用另外10万贯组建了一个名师云集的宫廷乐舞团,专门在重大庆典活动中演出,后人称之为“十万宫廷乐舞”。

武皇礼佛,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宫廷乐舞团每次要演奏《颂升平》等曲子,表演舞蹈。

3、白象投胎有一天晚上,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正在帐中熟睡,梦见有一菩萨骑白象凌空飞来,直投怀中,醒后即觉有娠。

4、游园摩耶夫人怀孕后,一直在宫中深居简出。

《大唐西域记》卷五 六国(2)

《大唐西域记》卷五 六国(2)

三、玄奘会见戒日王初,受拘摩罗王请白,自摩揭陁国往迦摩缕波国。

时戒日王巡方在羯朱嗢祇逻国,命拘摩罗王曰:“宜与那烂陁远客沙门速来赴会。

”于是隧与拘摩罗王往会见焉。

戒日王劳苦已曰:“自何国来,将何所欲?”对曰:“从大唐国来,请求佛法。

”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亘,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王曰:“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

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

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对曰:“然。

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

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曰天子。

前代运终,群生无主,兵戈乱起,残害生灵。

秦王天纵含弘,心发慈愍,威风鼓扇,群凶殄灭,八方静谧,万国朝贡。

爱育四生,敬崇三宝,薄赋敛,省刑罚,而国用有余,氓俗无宄,风猷大化,难以备举。

”戒日王曰:“盛矣哉!彼土群生,福感圣主。

”四、曲女城法会时戒日王将还曲女城设法会也,从数十万众,在殑伽河南岸。

拘摩罗王从数万之众,居北岸。

分河中流,水陆并进。

二王导引,四兵严卫,或泛舟,或乘象,击鼓鸣螺,拊弦秦管。

经九十日,至曲女城,在殑伽河西大花林中。

是时诸国二十余王先奉告命,各与其国髦俊沙门及婆罗门、群官、兵士,来集大会。

王先于河西建大伽蓝。

伽蓝东起宝台,高百余尺,中有金佛像,量等王身。

台南起宝坛,为浴佛像之处。

从此东北十四五里,别筑行宫。

是时,仲春月也。

从初一日以珍味馔诸沙门、婆罗门,至二十一日。

自行宫属伽蓝,夹道为阁,穷诸莹饰,乐人不移,雅声递秦。

王于行宫出一金像,虚中隐起,高余三尺,载以大象,张以宝幰。

戒日王为帝释之服,执宝盖以左侍,拘摩罗王作梵王之仪,执白拂而右侍。

各五百象军,被铠周卫,佛像前后各百大象,乐人以乘,鼓秦音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阇王幽父尔时王舍大城。

有一太子。

名阿阇世。

随顺调达恶友之教。

收执父王频婆娑罗。

幽闭置於七重室内。

制诸群臣。

一不得往。

阇王名为未生怨生来已有怨害相随顺调达恶友教汝杀频婆作新生我杀牟尼作新佛共化时间亦快哉依教幽王重室内制诸群臣不得往注:梵语阿阇世,此云未生怨,母怀之日,即与父有怨恶,占相者予记因以为名。

调达又名提婆达多,佛之堂弟,世世示现与佛为仇,从反面来助成佛道,属于逆增上缘的助道人。

国太夫人。

名韦提希。

恭敬大王。

澡浴清净。

以酥蜜和面。

用涂其身。

诸璎珞中。

盛蒲桃浆。

密以上王。

尔时大王。

食面饮浆。

求水漱口。

漱口毕已。

合掌恭敬。

向耆阇崛山。

遥礼世尊。

而作是言。

大目犍连。

是吾亲友。

愿兴慈悲。

授我八戒。

时目犍连。

如鹰隼飞。

疾至王所。

日日如是。

授王八戒。

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

为王说法。

如是时间。

经三七日。

王食面蜜。

得闻法故。

颜色和悦。

国太夫人韦提希恭敬大王时密往身涂面蜜璎盛浆日日用以奉大王食已漱口向佛礼尊者受戒为说法三七日中颜和悦怡然清净得不死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众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萨三万二千。

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图经摄颂天台无尽法师传灯谜如来趺坐耆阇崛三乘八部众围绕寂而常照鉴机宜犹若洪钟以待扣久修久证真三昧心境如如清净方一德往生不退转应为圆机称性说时阿阇世问守门者。

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时守门人白言。

大王。

国太夫人。

身涂面蜜璎珞盛浆。

持用上王。

沙门目连及富楼那。

从空而来。

为王说法。

不可禁制。

时阿阇世。

闻此语已。

怒其母曰。

我母是贼。

与贼为伴。

沙门恶人。

幻惑咒术。

令此恶王多日不死。

即执利剑。

欲害其母。

时有一臣。

名曰月光。

聪明多智。

及与耆婆。

为王作礼。

白言大王。

臣闻毗陀论经说。

劫初已来。

有诸恶王。

贪国位故。

杀害其父。

一万八千。

未曾闻有无道害母。

王今为此杀逆之事。

汙刹利种。

臣不忍闻。

是旃陀罗。

我等不宜复往於此。

时二大臣。

说此语竟。

以手按剑。

却行而退。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

汝不为我耶。

耆婆白言。

大王。

慎莫害母。

王闻此语。

忏悔求救。

即便舍剑止不害母。

敕语内官。

闭置深宫。

不令复出。

阇王来问守门人父王今犹存在耶阇人具白如上事阇世嗔欲杀其母月光耆婆二大臣按剑苦谏怒方息敕语内宫幽禁之局蹐深宫不令出缘起杀逆此经发起因杀逆令人深厌娑婆苦亲所生子尚复然他人能不按剑起极乐莲花为父母无怨无亲法平等大哉善权方便力普使群生获安养时韦提希被幽闭已。

愁忧憔悴。

遥向耆阇崛山。

为佛作礼。

而作是言。

如来世尊。

在昔之时。

恒遣阿难。

来慰问我。

我今愁忧。

世尊威重。

无由得见。

愿遣目连尊者阿难。

与我相见。

作是语已。

悲泣雨泪。

遥向佛礼。

未举头顷。

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

知韦提希心之所念。

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

从空而来。

佛从耆阇崛山没。

於王宫出。

时韦提希礼已举头。

见世尊释迦牟尼佛。

身紫金色。

坐百宝莲华。

目连侍左。

阿难侍右。

释梵护世诸天。

在虚空中。

普雨天华。

持用供养。

时韦提希。

见佛世尊。

自绝璎珞。

举身投地。

号泣向佛。

白言世尊。

我宿何罪。

生此恶子。

世尊复有何等因缘。

与提婆达多。

共为眷属。

惟愿世尊。

为我广说无忧恼处。

我当往生。

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此浊恶处。

地狱恶鬼畜生盈满。

多不善聚。

愿我未来。

不闻恶声。

不见恶人。

今向世尊。

五体投地。

求哀忏悔。

惟愿佛日。

教我观於清净业处。

尔时世尊。

放眉间光。

其光金色。

遍照十方无量世界。

还住佛顶。

化为金台。

如须弥山。

十方诸佛净妙国土。

皆於中现。

或有国土。

七宝合成。

复有国土。

纯是莲华。

复有国土。

如自在天宫。

复有国土。

如玻璃镜。

十方国土。

皆於中现。

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

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

世尊。

是诸佛土。

虽复清净。

皆有光明。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所。

惟愿世尊。

教我思惟。

教我正受。

尔时世尊。

即便微笑。

有五色光。

从佛口出。

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

尔时大王。

虽在幽闭。

心眼无障。

遥见世尊。

头面作礼。

自然增进。

成阿那含。

尔时世尊。

告韦提希。

汝今知不。

阿弥陀佛。

去此不远。

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

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

欲修净业者。

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欲生彼国者。

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

名为净业。

佛告韦提希。

汝今知不。

此三种业。

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

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

为烦恼贼之所害者。

说清净业。

善哉韦提希。

快问此事。

阿难。

汝当受持。

广为多众。

宣说佛语。

如来今者。

教韦提希。

及未来世。

一切众生。

观於西方极乐世界。

以佛力故。

当得见彼清净国土。

如执明镜。

自见面像。

见彼国土极妙乐事。

心欢喜故。

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佛告韦提希。

汝是凡夫。

心想赢劣。

未得天眼。

不能远观。

诸佛如来有异方便。

令汝得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

世尊如我今者。

以佛力故。

见彼国土。

若佛灭后。

诸众生等。

浊恶不善。

五苦所逼。

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韦提遥向耆阇崛如来出没宫中现我昔何罪生斯子惟愿往生无忧处即时放光现诸土极乐世界当其根三种福业先其缘十六观门次其说佛告韦提希。

汝及众生。

应当专心系念一处。

想於西方。

云何作想。

凡作想者。

一切众生。

自非生盲。

有目之徒。

皆见日没。

当起想念。

正坐西向。

谛观於日欲没之处。

令心坚住。

专想不移。

见日欲没。

状如悬鼓。

即见日已。

闭目开目。

皆令明了。

是为日想。

名曰初观。

创始先当观日落状如悬鼓系其心制心一处办大事况复西向示生方久久寂静心不移静极明生观易成开目闭目常明了是为净土之初门次作水想。

见水澄清。

亦令明了。

无分散意。

即见水已。

当起冰想。

见冰映澈。

作琉璃想。

此想成已。

见琉璃地。

内外映澈。

下有金刚七宝金幢。

擎琉璃地。

其幢八方。

八楞具足。

一一方面。

百宝所成。

一一珠宝。

有千光明。

一一光明。

八万四千色。

映琉璃地。

如亿千日。

不可具见。

琉璃地上。

以黄金绳杂次间错。

以七宝界分齐分明。

一一宝中。

有五百色光。

其光如华。

又似星月。

悬处虚空。

成光明台。

楼阁千万。

百宝合成。

于台两边。

各有百亿华幢。

无量乐器。

以为庄严。

八种清风。

从光明出。

鼓次乐器。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是为水想。

名第二观。

极乐国地琉璃宝始欲观之不易成大水结冰粗似之琉璃境界已现前下有宝幢以承擎八方八楞皆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成种种庄严难具说此想成时。

一一观之。

极令了了。

闭目开目。

不令散失。

唯除食时。

恒忆此事。

如此想者。

名为粗见极乐国地。

若得三昧。

见彼国地。

了了分明。

不可具说。

是为地想。

名第三观。

佛告阿难。

汝持佛语。

为未来世一切大众。

欲脱苦者。

说是观地法。

若观是地者。

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舍身他世。

必生净国。

心得无疑。

作是观者。

名为正观。

若他观者。

名为邪观。

水想成时地已成一一观之令明了闭目开目无散失惟除食时恒忆事是为粗见极乐地若得三昧难思议除八十亿劫重罪作是观者名正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

地想成已。

次观宝树。

观宝树者。

一一观之。

作七重行树想。

一一树。

高八千由旬。

其诸宝树。

七宝华叶。

无不具足。

一一华叶。

作异宝色。

琉璃色中。

出金色光。

玻璃色中。

出红色光。

玛瑙色中。

出砗磲光。

砗磲色中。

出绿真珠光。

珊瑚琥珀。

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妙真珠网弥覆树上。

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

如梵王宫。

诸天童子。

自然在中。

一一童子。

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

其摩尼光。

照百由旬。

犹如和合百亿日月。

不可具名。

众宝间错色中上者。

此诸宝树。

行行相当。

叶叶相次。

於众叶间。

生诸妙华。

华上自然有七宝果。

一一树叶。

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

其叶千色。

有百种画。

如天璎珞。

有众妙华。

作阎浮檀金色。

如旋火轮。

宛转叶间。

涌生诸果。

如帝释瓶。

有大光明。

化成幢幡。

无量宝盖。

是宝盖中。

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

十方佛国。

亦於中现。

见此树已。

亦当次第一一观之。

观见树茎枝叶华果。

皆令分明。

是为树想。

名第四观。

行树八千由旬高七宝华叶作异色妙真珠网弥覆上七重行树并诸网妙华宫殿居天童众宝光严百千日诸华涌生诸妙果厥状犹如帝释瓶次当想水。

欲想水者。

极乐国土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

七宝所成。

其宝柔软。

从如意珠王生。

分为十四支。

一一支作七宝妙色。

黄金为渠。

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一一水中。

有六十亿七宝莲华。

一一莲华。

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其摩尼水。

流注华间。

循树上下。

其声微妙。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

其光化为百宝色鸟。

和鸣哀雅。

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是为八功德水想。

名第五观。

极乐世界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成其宝柔软珠王生涌出分为十四支黄金为渠金刚沙七宝莲华六十亿水注华树寻上下演法化鸟赞三宝按:八功德水观。

一澄清。

二清冷。

三甘美。

四轻软。

五润泽。

六安和。

七除饥渴。

八长养诸根。

具八种功德利益众生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