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核舟记》 巩固练习题 答案
(完整)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7)天启壬戌 (8)篆章2.解释加粗词.(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5)篆章: (6)视端容寂:(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C.石青糁之(sǎn)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B.矫(举)首昂视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舱(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核舟记的练习题
核舟记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核舟记》是哪位作者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王维D. 杜甫正确答案:A2. 《核舟记》中描述的核舟是由什么制成的?A. 石头B. 金属C. 木头D. 核桃壳正确答案:D3. 核舟上的人物雕刻得非常精细,以下哪个描述不正确?A. 人物表情丰富B. 人物姿态各异C. 人物穿着华丽D. 人物大小一致正确答案:D4. 《核舟记》中提到的“东坡赤壁”,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曹操B. 孙权C. 苏东坡D. 王羲之正确答案:C5. 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哪种文化?A. 书法文化B. 绘画文化C. 雕刻文化D. 建筑文化正确答案:C二、填空题6. 《核舟记》中,作者描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是用________制成的。
7. 核舟上雕刻的人物中,有一人正在________,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动作的精细刻画。
8. 核舟的制作者在雕刻时,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使得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9. 《核舟记》中提到的“东坡赤壁”,与苏东坡的________有关。
10. 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我国古代________的高超技艺。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核舟记》中核舟的制作特点。
12. 《核舟记》中,作者通过核舟表达了哪些思想或情感?13. 根据《核舟记》的内容,分析核舟上的人物雕刻艺术。
四、论述题14. 论述《核舟记》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五、阅读理解题15. 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 这段文字描述了核舟的哪些部分?(2) 核舟的窗户上刻有哪两句话?这些句子分别出自哪里?(3) 从这段描述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核舟的哪些情感?六、应用题16.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一个关于《核舟记》的展览,请你设计一个展览的宣传海报,并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核舟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王安石C. 欧阳修D. 司马光答案:A. 苏轼2. 《核舟记》中描述的核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A. 玉石B. 金属C. 木头D. 核桃壳答案:D. 核桃壳3. 核舟上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哪些?A. 渔翁和小孩B. 书生和老者C. 将军和士兵D. 僧侣和信徒答案:B. 书生和老者4. 核舟记中,苏轼对核舟的制作技艺有何评价?A. 技艺平平B. 令人赞叹C. 难以置信D. 毫无价值答案:B. 令人赞叹5. 核舟记中提到的“舟子”指的是什么?A. 船夫B. 船上的人C. 船的主人D. 船上的物品答案:B. 船上的人二、填空题6. 《核舟记》中,苏轼描述的核舟上共有______人,其中______人坐着,______人站着。
答案:五,二,三7. 核舟记中,苏轼提到核舟的尺寸是______。
答案:长约八分有奇8. 在《核舟记》中,苏轼认为核舟的制作者______具有极高的技艺。
答案:王叔远9. 苏轼在《核舟记》中提到,核舟上的人物形象生动,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舟尾横卧一棹,舟中坐三人,东坡右手执卷轴10. 《核舟记》中,苏轼对核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用______来比喻核舟的精巧。
答案:鬼斧神工三、简答题11. 苏轼在《核舟记》中是如何描述核舟的精细程度的?答案:苏轼通过细致的观察,描述了核舟上的人物、船只、器具等细节,如舟尾横卧一棹,舟中坐三人,东坡右手执卷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舟尾横卧一棹,棹左右舟子各一人。
舟子的神情、动作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极高的精细程度。
12. 《核舟记》中,苏轼对王叔远的评价是什么?答案:苏轼对王叔远的评价非常高,他认为王叔远的技艺达到了令人赞叹的地步,用“技亦灵怪矣哉”来形容王叔远的技艺,认为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论述题13. 根据《核舟记》的内容,分析苏轼对核舟艺术的理解和评价。
核舟记复习题答案
核舟记复习题答案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著的一篇散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艘精巧的核舟。
以下是根据核舟记内容制定的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魏学洢2. 核舟的制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王叔远3. 核舟上共有_________个人物。
答案:五4. 核舟上的人物中,有_________个是僧人。
答案:二5. 核舟上的船篷是用_________制成的。
答案:箬叶二、选择题1. 核舟上的船篷有多少扇窗户?A. 四B. 五C. 六D. 八答案:B2. 核舟上的船篷上刻有哪两个字?A. 清风B. 明月C. 静夜D. 闲云答案:A3. 核舟上的船舱内,有谁在读书?A. 苏轼B. 黄庭坚C. 佛印D. 王叔远答案:C4. 核舟上的船尾,谁在划船?A. 苏轼B. 黄庭坚C. 佛印D. 王叔远答案:D5. 核舟上的船头,谁在吹笛?A. 苏轼B. 黄庭坚C. 佛印D. 王叔远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舟记》中核舟的尺寸。
答案: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 核舟上的人物表情如何?答案:核舟上的人物表情生动,如苏轼在吹笛,佛印在读书,黄庭坚在倾听,王叔远在划船,均各具神态。
3. 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什么?答案:核舟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能在如此微小的物体上刻画出如此生动的场景和人物。
四、论述题1. 请结合《核舟记》的内容,论述作者对核舟的赞美之情。
答案:作者通过对核舟精细的描绘,展现了对核舟制作技艺的极高赞赏。
从尺寸的精确度到人物表情的生动刻画,再到船篷、船舱等细节的描述,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核舟的赞美之情。
以上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舟记》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考复习:《核舟记》巩固练习题
中考文言文复习:《核舟记》(本篇为2015年中考篇目) 2018年6月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者:明朝魏学洢。
2.作品:选自*《虞初新志》,我们学过的课文《口技》(清林嗣环)也选自其中。
二、课文分析1.主旨: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2.内容分析(“总—分—总”结构):①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②第二部分(第2—5段):按空间顺序,围绕“奇巧”的特点,先总后分地描述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③第三部分(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赞美雕刻者“技亦灵怪矣哉”,与开头相呼应。
3.写作特色:①对比的手法。
核舟形体之小和雕刻的人、物之多、之精细形成对比,突出了核舟的精巧。
(思考:“对比”是否成立?“小”和“多”“精细”之间构成对比吗?)②说明中穿插描写。
对核舟中人物的肖像(外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富有神韵与情感。
三、习题A套阅读《核舟记》,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是一篇(表达方式)性的文章,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B.第二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照应了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D.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B套阅读《核舟记》,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文中“神情与苏黄不属”中“苏黄”分别是指和。
(填写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核舟记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1.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文学家,著有《茅檐集》。
他一生写过很多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收入《》的《核舟记》。
2.背景探寻。
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
经过专家鉴定,此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3.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表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的卓越成就。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贻.()有奇.()二黍.许()12箬.篷( ) 糁.之( )峨冠.( ) 多髯.( ) 椎髻.( )衣褶.( ) 诎.( )器皿.( )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横.木: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2)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3)中轩敞者为.舱:为.宫室、器皿、人物: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3(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石青..糁之:(4)居右者椎髻..仰面:参考答案重点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着墨较多的是“东坡”。
三人中,东坡居中,作者起笔就写其面貌,“峨冠而多髯”。
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就是这样,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主题吻合。
2.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这样写?两个“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彿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专注听“茶声”。
《核舟记》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1课】
《核舟记》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1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默写注释:1、【奇巧人】。
2、【径寸之木】。
径,。
3、【为】。
4、【木】。
5、【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
因,。
象,。
6、【贻】。
7、【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
云,。
8、【有奇】。
奇,。
9、【高可二黍许】。
10、【中轩敞者为舱】。
11、【箬篷】。
12、【雕栏相望】。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
兴,。
14、【石青糁之】。
糁,。
15、【峨冠】。
峨,。
16、【髯】。
17、【手卷】。
18、【卷端】。
“卷末”,。
19、【如有所语】。
语,。
20、【其两膝相比者】。
比,。
21、【各隐卷底衣褶中】。
22、【绝类弥勒】。
类,。
23、【矫首昂视】。
矫,。
24、【不属】。
25、【诎】。
26、【可历历数】。
历历,。
27、【舟子】。
28、【衡】。
29、【视端容寂】。
30、【若听茶声然】。
若……然,。
31、【船背稍夷】。
夷,。
32、【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
33、【了了】。
34、【篆章】。
35、【丹】。
36、【曾不盈寸】。
曾,。
盈,。
37、【简】。
38、【修狭】。
39、【技亦灵怪矣哉】!“矣”和“哉”连用,。
二、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翻译: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翻译: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翻译: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翻译: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翻译:9、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核舟记》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7)天启壬戌(8)篆章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5)篆章:(6)视端容寂:(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C.石青糁之(sǎn)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高可(大约)二黍许B.矫(举)首昂视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舱(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选择题一、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代人。
本文选自清代编写的《》。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今义:曾经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箬篷..覆之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居右者椎髻..仰面4.其他重点实词(1)能以径寸之木径:(2)罔不因势象形罔不:因:(3)各具情态具:(4)尝贻余核舟一贻:(5)盖大苏泛赤壁云泛:(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7)高可二黍许许:(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兴:(9)佛印绝类弥勒绝:类:(10)矫首昂视矫:(11)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12)诎右臂支船诎:(1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5.一词多义(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可①高可.二黍许②珠可.历历数也(3)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②其人视端.容寂三、文言虚词1.以①能以.径寸之木②以.至鸟兽、木石2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其(①其.两膝相比者②其.人视端容寂4.而①启窗而.观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四、句子翻译1.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2.舟尾横卧一楫。
译文: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译文:五、问题探究1.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3.“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中考阅读选择题核舟记魏学洢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导读:练习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
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5.全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
A.总分总B.总分C.分总6.课文总体是按(B)顺序说明核舟的。
A.时间B.空间C.逻辑7、阅读下列文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高(可)二黍许①大约②神情与苏、黄不(属)②类似③(诎)右臂支船③同“屈”,弯曲④珠可(历历)数也④分明可数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①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3)第一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C)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_灵活精巧____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核舟记练习题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答案核舟记练习题答案核舟记是一种常见的练习题形式,通过解答题目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核舟记练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请问核舟记是什么?答案:核舟记是一种练习题形式,通过解答题目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它可以用来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第二题:核舟记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核舟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知识: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发现问题:练习题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存在盲区或误解。
3.提高能力:通过不断解答练习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检验学习效果:练习题可以用来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习者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三题:如何有效地进行核舟记?答案:以下是一些有效进行核舟记的方法和技巧:1.理解题意:在解答练习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自己理解题意。
如果对题目有疑问,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向老师请教。
2.分析解题思路:在解答练习题之前,可以先分析解题思路,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画图、列公式等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
3.独立解题:在解答练习题时,尽量独立思考,不要依赖答案或他人的帮助。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解答,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4.查漏补缺:在解答练习题时,如果发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可以及时查漏补缺,通过查阅资料、复习笔记等方式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5.总结归纳:在解答练习题之后,可以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将解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习和巩固。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核舟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核舟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核舟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核舟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多髯(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2.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 象( )(2)尝贻余核舟一贻( )(3)箬篷覆之之( )(4)雕栏相望焉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 属( )(6)其船背稍夷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 盈( )3..找出以下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通 ( )(2)诎右臂支船 ( ) 通 ( ) (3)左手倚一衡木 ( ) 通 ( )4.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朝人,全文全面照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表达王叔远构思奇异、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对核舟技艺发出赞美之情的语句是。
5.以下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6.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
(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观看)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奇异)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尚、竟然)7.以下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8.以下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以下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核舟记》 巩固练习题 答案.doc
九上文言文复习:《核舟记》参考答案A套1.说明;虞初新志。
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关键词:其、端、寂、然)3.B(A 应该是先总后分再总,文章末段总结了核舟体积大、容量小的特点C 没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文章不是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B套1.苏轼;黄庭坚。
2. 都是/无不是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关键词:罔不、因、象形、具)3.C(应为空间顺序)C套1.明;魏学洢。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关键词:其、比;注意“两膝相比者”的翻译;注意补充“隐(于)”中省略的介词)3.B(第3段写的是“船头”三人,“船尾”两人是在第4段所写)四、考题链接2012届金山二模卷1.魏学洢(写错字不得分)2.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关键词:“峨冠”、“为”)3.D(错在“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2013届一模卷C卷1.核舟记(1分)苏轼(1分)2.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关键词:罔不,因,形,具)3.大苏泛赤壁2014届徐汇二模卷1.(2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2.(3分)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间,之)3.(3分) A(错在“繁多”,应是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的逼真形象。
)2015届二模卷B卷1.(2分)欧阳修明朝 2.(6分)民间高超的技艺手熟灵怪201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2.(3分)C(错在选文仅交代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各种器物,并没有明确写到核舟也是用“径寸之木”刻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巩固练习
核舟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罔.不(wǎng)器皿.(mǐn)贻.(yí)B.衣褶.(zhě)袒.露(tǎn)黍.(shù)C.船楫.(qí)箬.篷(ruò)糁.(sǎn)D.矫.正(jiǎo)壬戌.(shù)髯.(rán)2.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两膝相比.者(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2)左手倚一衡木(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
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核舟记 过关练习 附答案
《核舟记》巩固练习1.解释词语(1)为.宫室(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5)八分有奇..((((2.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8)嘻,技亦灵怪矣哉!(1)课文第一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2)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点数和说明?《核舟记》过关练习参考答案2.翻译句子(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盖大苏泛赤壁云。
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嘻,技亦灵怪矣哉!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3.理解课文。
(1)课文第一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2)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点数和说明?强调了尽管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
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叹“技艺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地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文言文复习:《核舟记》参考答案
A套
1.说明;虞初新志。
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关键词:其、端、寂、然)3.B(A 应该是先总后分再总,文章末段总结了核舟体积大、容量小的特点C 没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文章不是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B套
1.苏轼;黄庭坚。
2. 都是/无不是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
(关键词:罔不、因、象形、具)
3.C(应为空间顺序)
C套
1.明;魏学洢。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关键词:其、比;注意“两膝相比者”的翻译;注意补充“隐(于)”中省略的介词)
3.B(第3段写的是“船头”三人,“船尾”两人是在第4段所写)
四、考题链接
2012届金山二模卷
1.魏学洢(写错字不得分)
2.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关键词:“峨冠”、“为”)
3.D(错在“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2013届一模卷C卷
1.核舟记(1分)苏轼(1分)
2.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姿态(关键词:罔不,因,形,具)
3.大苏泛赤壁
2014届徐汇二模卷
1.(2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2.(3分)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间,之)
3.(3分) A(错在“繁多”,应是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的逼真形象。
)
2015届二模卷B卷
1.(2分)欧阳修明朝 2.(6分)民间高超的技艺手熟灵怪
201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
2.(3分)C(错在选文仅交代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各种器物,并没有明确写到核舟也是用“径寸之木”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