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成因及防治办法

合集下载

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及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及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的原因及措施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外观,造成安全隐患和美观问题。

以下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
1.混凝土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承受的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过早脱模或过早荷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均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大的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缝。

措施:
1. 尽可能控制外部荷载,如在大荷载部位预留伸缩缝等。

2. 在混凝土浇筑后,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防止混凝土内部在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收缩性和膨胀性等因素,尽可能减小收缩应力。

4.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应进行裂缝修补,采用填缝材
料或环氧树脂进行修补,以防止裂缝扩大。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需要从施工、设计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混凝土中的水分在硬化过程中会逐渐蒸发,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从而引起干缩裂缝的产生。

2.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产生缩小,进而形成干缩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不仅会引起体积收缩,同时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或收缩,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防止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适当控制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降低干缩裂缝的产生。

2.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添加适量的膨胀剂或缩微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轻混凝土的干缩性,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3.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养护。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4.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气温和湿度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和低湿的环境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性。

5.加强混凝土的配筋:适当加强混凝土的配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

总的来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所致。

为了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水灰比、使用膨胀剂或缩微剂、执行正确的养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和加强混凝土的配筋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发生。

浅谈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成因及防治办法

浅谈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成因及防治办法

浅谈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成因及防治办法摘要:结合本人的多年实践,针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干缩裂缝,通过力学原理分析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从多层面、多角度研究防治的方法。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干缩裂缝;防治办法混凝土表面裂缝几乎无处不在,或呈线形分布或成网状分布,或者有规律分布,或者无规则分布。

从混凝土浇筑成型至构件的使用期,混凝土的裂缝几乎伴随其终生。

就其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结构性破坏;临时放置位置不当(如箱梁、空心梁板的支座不在永久支座处);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不足。

限于篇幅等原因,本文仅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干缩裂缝进行分析探讨。

1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初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拉应力,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混凝土构件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同时,气温(或者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便会出现裂缝。

绝大多数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很小,同时变化也很慢,但表面湿度变化较大而剧烈。

这主要是因为养护不到位、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使表面混凝土受到拉力,导致表面出现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的不均匀性的材料,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左右。

加之,原材料的不均匀性、集料级配的不合理性、水灰比的不稳定性。

运输和浇筑过程的离析现象,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或者过振的现象,形成一个一个层面,在同一个混凝土构件中,其抗拉强度也不均匀,存在很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承受压应力。

如果在其边缘部位出现拉应力,那么只能依靠混凝土自身来承担。

如果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不连续、开口的裂痕,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混凝土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初凝后会经历水分蒸发的过程,而且水分蒸发还会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外部补充水分的速度时,就会引起干燥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 负荷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负荷的作用,如荷载的增加或减少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如果变形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产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系数较大,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4.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维护等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质量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2.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防止太阳直射和增加覆盖物等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干燥速度,减小干燥收缩的发生。

3. 采用合理的防裂措施: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防裂缝带或者施加内部拉伸钢筋来抑制裂缝的出现,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4. 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掺合料或使用低热水泥等。

5.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等操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杜绝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施工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养护、采用防裂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以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裂的问题。

开裂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性,还可能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案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开裂的原因1.材料和配合比问题混凝土的开裂问题可能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有关。

如果水泥的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造成开裂。

同时,如果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也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开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夏季,高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均,造成温度差异带来的热胀冷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在冬季,混凝土受到冷却作用,同样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3.湿度环境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水分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开裂。

如果混凝土受到快速干燥或者潮湿的环境,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很容易缩水开裂。

4.施工和养护不当施工和养护不当也是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之一。

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如果施工操作不规范或者养护措施不到位,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5.结构设计问题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如果结构受力不均匀或者存在设计缺陷,都会给混凝土施加额外的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二、混凝土开裂的处理方案1.加强材料和配合比质量控制针对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可以通过加强材料和配合比质量控制来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要合理设计配合比,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

2.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快速干燥或者过湿的情况发生。

可以采用覆盖物或者喷水养护的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湿度环境,减少裂缝的产生。

3.合理施工和养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开裂。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成因
1、采用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或水泥不符合设计要求,比如空隙率
太高,水泥质量不合格,含气量不足等,这也是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

2、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太高: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只有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水泥水化,以防止施工后混凝土凝固速度太快引起裂缝。

3、冻融作用:当混凝土结构受环境因素影响时,它易受冻融作用,从而导致裂缝。

4、施工时出现弯曲受力:施工时,超越设计应力的弯曲或应力的作用过大,会影
响混凝土的性能,从而会使混凝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1、优化施工技术:使用合格的混凝土,更新混凝土的外观,不让混凝土的空洞太多,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及时补充水泥,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25℃以下,并尽
可能减少弯曲受力,提高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效率。

2、及时维护和修补:尽可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现场管理维护措施,保持现场施工质量,如及时进行补材、找平等工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3、使用抗裂混凝土:抗裂混凝土作为抗裂材料应运用于需求抗裂性能高的结构,
如拱形混凝土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气压等作用的混凝土结构等,可减少裂缝的出现。

4、植被防护:施工过后,现场应及时围墙,防止野生动物破坏,加固结构,及时
除草,以避免由于植被拔除后土壤渗水和湿度不均带来的裂缝。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性。

因此,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

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2.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导致体积变小,从而引起干燥收缩裂缝。

3.负荷作用:当混凝土受到超载时,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

4.材料问题: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原材料质量不良,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5.施工问题:如未按规范施工、养护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三、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1.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温度、干燥收缩、负荷作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合理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和承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原材料,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

3.加强养护: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4.加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应按规范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使用防裂剂:防裂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的化学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6.使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中设置钢筋或钢束来预先施加拉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

四、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需要从设计、配合比、养护、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建筑物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混凝土干缩裂缝原理

混凝土干缩裂缝原理

混凝土干缩裂缝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其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等。

但是,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缩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影响其力学性能和外观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理。

二、混凝土干缩的概念和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中的水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这种现象被称为干缩。

干缩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水分蒸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受到空气和风的影响而逐渐蒸发,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

2.水泥胶凝固:混凝土中的水泥在与水反应后会产生胶凝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胶凝物会逐渐收缩,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

3.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温度降低则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

三、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形成原理混凝土干缩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应力,如果这些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强度极限,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形成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干缩应力:干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这些应力会沿着混凝土的纵向和横向传递,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压缩应力和张拉应力。

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干缩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混凝土强度较低,干缩应力容易超过混凝土的强度极限,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混凝土的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对干缩裂缝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如果骨料的粘结力较强,可以有效减缓干缩应力的传递,从而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4.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处理的好坏对干缩裂缝的形成也有影响,如果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较高,从而增大干缩应力的传递。

四、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防治措施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干缩:为了减少干缩裂缝的形成,可以在混凝土浇筑时添加适量的水泥或其他添加剂,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干缩。

2.增强混凝土强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有效减缓干缩应力的传递,从而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及措施

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及措施

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及措施以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及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混凝土会出现收缩裂缝。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原因及相应的措施。

二、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1. 水分蒸发引起的收缩混凝土在浇筑后,内部的水分会逐渐蒸发,导致体积减小,从而产生收缩应力。

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形成裂缝。

2. 混凝土材料的性质混凝土中的水泥胶体是一种胶体溶胶体系,其中的胶体颗粒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导致混凝土体积发生变化。

此外,混凝土中的骨料也会因为吸湿膨胀或干燥收缩而引起混凝土整体的体积变化。

3. 外部环境变化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混凝土受到温度的影响时,其体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产生应力,引起裂缝的形成。

三、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配合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程度。

适当增加水胶比、选用合适的矿物掺合料、控制骨料的粒径分布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2. 使用收缩剂收缩剂是一种特殊的添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添加适量的收缩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收缩裂缝的发生。

3. 采用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措施。

通过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应力,可以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从而减少收缩裂缝的形成。

4. 合理施工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控制收缩裂缝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采用适当的浇筑工艺等都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5. 养护措施适当的养护措施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

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湿养护、覆盖保温等措施,可以减缓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从而减少收缩应力。

四、结论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是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材料性质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中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对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下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就容易产生裂缝。

2.水分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因为干燥或者湿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负载作用:长期受到重压或者外界负载作用,如人流、车辆等,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4.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适当调整水灰比、材料的选用等因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2.加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裂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韧性和韧性,提高其抗裂能力。

同时,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可以增加其抗裂能力。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变化,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冷却降温,或者在施工后及时覆盖保温等。

4.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充分的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内部空隙,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5.加强混凝土的保湿措施: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保湿,以防止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产生收缩引起的裂缝。

6.加强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在有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应合理设计预应力布置,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预应力良好地控制在混凝土截面内,避免出现局部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裂缝。

7.定期检测和维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发现裂缝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用钢筋增强,填充防水材料等。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中,如房屋建筑、桥梁、道路等。

然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这些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1. 鸡蛋壳效应: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类似于鸡蛋壳收缩而出现细小的裂缝。

这种收缩主要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引起的,当混凝土受到干燥空气的作用时,内部水分会逐渐蒸发,导致体积缩小。

2. 温差应力:混凝土在遭受温度变化时,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而这种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从而引发裂缝的形成。

夏季阳光直射下的高温能够使得混凝土表面迅速升温,而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这种温度差异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最终产生裂缝。

3. 荷载作用: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如果超过其承载能力范围,就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缝。

当车辆通过道路时,道路的混凝土可能会受到较大的荷载作用,如果道路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材料质量不过关,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4. 基础沉降:建筑物的基础沉降不均匀也是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

基础沉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在不同位置上受力不一致,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加固基础或重新设计来解决。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 裂缝修补:对于小裂缝,可以采用裂缝修补的方法进行处理。

常用的修补材料有修补砂浆、聚合物修补材料等。

在进行修补之前,需要先将裂缝清理干净,并确保表面干燥、无油污和松散物质,以保证修补材料的粘结性能。

2. 加固处理:对于较大的裂缝或者是由于荷载作用导致的裂缝,可能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可以采用添加钢筋增强、注浆加固等方法来增加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3. 温度控制:针对温差应力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温度控制的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覆盖遮阳网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减少温差应力引起的裂缝。

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背景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表现出裂缝现象,这给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带来了威胁。

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裂缝的成因,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应力混凝土材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因为混凝土材料的线膨胀系数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应力产生变化。

当混凝土表面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2. 干缩应力干缩应力是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应力。

当混凝土基层内部的水分向上逐渐蒸发时,混凝土基层会发生体积缩小,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3. 荷载应力荷载应力是混凝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包括自重、交通荷载、地震荷载等。

当荷载应力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4. 自然因素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侵蚀和影响,如风化、紫外线照射等,这些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损害,从而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设计方面在混凝土建筑设计中,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承受荷载的方向、大小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加强措施,加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施工方面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基层处理,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和密实工作,尽量保证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养护方面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养护过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应适当的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以防止干缩应力产生。

同时,可以采用覆盖物覆盖混凝土表面,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

4. 维护方面混凝土建筑在营运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及时修补发现的裂缝缺陷,以保证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基础沉降:如果建筑物的基础没有正确设计或施工不当,就可能导致基础沉降,压力不均匀分布,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2.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特别是在早期,因此,没有适当控制混凝土收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温度变化: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材料,在温度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由于混凝土膨胀和收缩不一致,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荷载承载能力不足:如果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承载荷载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5.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例如混凝土的配制不正确、振捣不均匀、浇筑压力太大等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的产生。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设计和施工:在建筑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基础的均匀承载能力,减少基础沉降导致的裂缝。

2.控制混凝土收缩和膨胀: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控制剂,如收缩剂和膨胀剂,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还可以通过覆盖防潮膜或保湿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绝热设计,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遮阳和保湿措施来控制温度变化。

4.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支撑和加固: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或其他支撑结构,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

5.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及及时修复已经出现的裂缝,避免裂缝扩大和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结构。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很多,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考虑,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着手,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日常使用中,也需要注意避免对混凝土结构施加过大的荷载,以减少可能的裂缝产生。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或使用中出现的混凝土体内或表面的开裂现象。

混凝土裂缝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防治非常重要。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搅拌不充分、拌和比例不合理、浇筑过程中震动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体内产生裂缝。

2.环境因素: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都可能导致混凝土体膨胀或收缩,从而引起裂缝。

3.材料问题:混凝土中使用了低强度的骨料或水泥、砂浆中存在砂矿物、粉状材料中含有较多钙含量等,都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

4.设计问题:设计中忽略了混凝土体力学特性、研究充分性不高等,都可能导致结构的不均匀受力,从而引起裂缝。

为了防治混凝土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拌和比例合理、搅拌充分、浇筑均匀等,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裂缝。

2.控制环境因素:使用外加剂来调节混凝土的收缩性,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时间,避免温度和湿度急剧变化。

3.选用优质材料:选用强度高、粒径均匀的骨料,保证水泥和砂浆中的原材料质量,以及材料中不含有不利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物质。

4.合理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环境因素,采取合适的结构措施,如裂缝控制带、伸缩缝等,以减少或限制裂缝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养护混凝土结构,及时处理已经出现的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质量、环境因素、材料和设计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合理设计和定期检查维护,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下降。

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对于建筑工程非常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1. 强度不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足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不足,或者在密实度不够的情况下进行荷载施加,都容易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产生。

2. 温度影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温度的影响,极端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严重的龟裂。

3. 地基沉降:当混凝土建筑物的地基发生沉降时,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竖向位移和变形,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4. 材料质量: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与施工工艺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设计不合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果不合理的选择了断面尺寸、配筋、构造形式等,都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 外部荷载:外部荷载的施加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车辆的冲击荷载、大风引起的振动荷载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防治方法1. 合理施工: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混凝土的配料比例、浇筑质量、养护方法等都符合要求,从而避免因施工不当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2. 加强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适当的养护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龟裂风险。

3. 控制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后,应通过控制温度等手段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避免因温度影响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5. 增加预应力:对于需要承受大荷载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考虑采用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预应力筋,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 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加固处理,例如增加钢筋、注浆、贴条等方法来修复混凝土结构,加强其受力性能,防止裂缝继续扩大。

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原理及控制方法

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原理及控制方法

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原理及控制方法一、前言混凝土干缩变形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控制混凝土干缩变形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原理1.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原因混凝土干缩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变化。

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混凝土硬化后仍然存在,这些水分在混凝土干燥过程中会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

同时,混凝土内部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水泥胶体的收缩和水化产物的晶体生长等,这些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

2.混凝土干缩变形的类型混凝土干缩变形主要表现为自由干缩和约束干缩两种类型。

自由干缩是指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而发生的自然收缩,这种收缩是无法避免的。

自由干缩所引起的裂缝往往较细小,不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太大影响。

约束干缩是指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受到约束而发生的收缩,这种收缩是由于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约束干缩所引起的裂缝往往较宽大,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

3.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影响因素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影响因素包括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和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情况等。

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对干缩变形影响较大,例如水泥种类、水泥用量、骨料的种类和含量等都会影响混凝土干缩变形的程度。

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影响干缩变形的重要因素,配合比中水胶比的大小对混凝土干缩变形有较大影响。

混凝土的施工环境也会影响干缩变形,例如气温、湿度等都会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速度和混凝土的干缩程度。

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情况也是影响干缩变形的重要因素,约束情况越严重,干缩变形就越大。

三、混凝土干缩变形的控制方法1.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混凝土的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就越小。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水胶比的大小,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变形。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全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全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1:原因分析1.1横向裂缝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

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邻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道、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胶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由于纵向沟槽下沉、路基拓宽部分沉陷、路堤一侧积水、排灌等导致路基基础下沉、板块脱空而产生裂缝。

2:由于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和水、温度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由于基层材料水稳性不良,产生湿软膨胀变形,导致各种形式的开裂,纵缝也是其中一种破坏形式。

3: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

1.3龟裂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5,地基上匕较干燥,在炎热的夏季,地基表面温度上匕较高,若没有进行处理,浇筑混凝土会出现温度急剧升高,失水过快产生裂纹。

2.1横向裂缝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

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可间隔几十米设置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

在沟槽、河道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5:选用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严格控制材料用量,保证计量准确,并及时养护。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过早脱模、养护不足等,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裂缝。

2.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在高温季节,混凝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而在低温季节,混凝土可能因为温度下降而收缩,进而产生裂缝。

3. 湿度变化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或者环境湿度变化等原因,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4. 荷载作用建筑结构的荷载会对混凝土构件产生影响,比如弯曲、剪切等荷载作用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内部发生裂缝。

5. 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比如混凝土中含砂量、石子的分布不均匀等。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浇筑质量和养护的及时性。

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更要注意施工的工艺控制。

2. 材料质量的保障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的检测力度,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入裂缝控制剂在混凝土浇筑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裂缝控制剂,这些控制剂可以减缓混凝土收缩的速度,并减少裂缝的产生。

4.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在设计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和构件,避免因为荷载过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5. 合理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非常关键的,要根据混凝土的标号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养护期限和方式,严格执行养护规程。

6. 加强材料研发在混凝土的混合材料研发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性能的掺合料和添加剂,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进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成因及防治办法
发表时间:2018-10-17T16:37:41.0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邵明安
[导读] 基础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结构性破坏;临时放置位置不当(如箱梁、空心梁板的支座不在永久支座处);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不足。

限于篇幅等原因,本文仅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干缩裂缝进行分析探讨。

邵明安
临沂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山东省 276000
混凝土表面裂缝几乎无处不在,或呈线形分布或成网状分布,或者有规律分布,或者无规则分布。

从混凝土浇筑成型至构件的使用期,混凝土的裂缝几乎伴随其终生。

就其产生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结构性破坏;临时放置位置不当(如箱梁、空心梁板的支座不在永久支座处);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不足。

限于篇幅等原因,本文仅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干缩裂缝进行分析探讨。

1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初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拉应力,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混凝土构件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同时,气温(或者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便会出现裂缝。

绝大多数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很小,同时变化也很慢,但表面湿度变化较大而剧烈。

这主要是因为养护不到位、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使表面混凝土受到拉力,导致表面出现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种脆性的不均匀性的材料,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左右。

加之,原材料的不均匀性、集料级配的不合理性、水灰比的不稳定性。

运输和浇筑过程的离析现象,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或者过振的现象,形成一个一个层面,在同一个混凝土构件中,其抗拉强度也不均匀,存在很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承受压应力。

如果在其边缘部位出现拉应力,那么只能依靠混凝土自身来承担。

如果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便形成了裂缝。

2通过温度的控制减少裂缝产生的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是因温度变化形成的拉应力引起的。

那么就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方面着手解决。

而温度的控制我们又从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化温度和外环境的气温剧变两方面考虑。

具体办法有:(1)改善骨料级配。

严禁使用单粒级配,采用2种甚至3种粒径段的集料(碎石),进行科学合理的掺配。

骨料级配合理可减少水泥用量,而减少水泥用量便可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同时,改善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通过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3)避开高温浇筑混凝土,如果气温高于30℃尽量不要浇筑混凝土,条件实在不允许,可采用对模板降温,给碎石降温,减少混凝土浇筑层等办法。

(4)确定合理的拆摸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5)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6)冬期施工时,如果采用蒸汽养护,需要注意3点,慢升温,慢降温,避高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形成急剧的温度梯度。

(7)拆模后,混凝土一定要做好保温养护,严防常期暴露在高温、干燥、风多的自然环境中,也要杜绝干湿循环,应当覆盖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处于长期湿润状态。

既降低混凝土环境温度,又防止表面干缩出现裂缝。

特别是混凝土早期的前7天,水化热大,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急剧变化。

内部产生残余应力,与温度应力进行迭加,而混凝土本身抗拉抗裂性就差,这个时期则更低。

因此养护不好更容易出现裂缝。

(8)合理进行分缝分块。

(9)对于地下工程可采用早回填早覆盖。

(10)在混凝土终凝前用木抹子压抹一次,混凝土表面形成微膜并把细小裂缝处理掉。

(11)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若钢筋保护层不足,因收缩沿钢筋位置出现裂缝。

(12)混凝土拆模后应即时覆盖,防止因风吹,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

3减水剂的使用对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重要作用
(1)由于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毛细孔道,水分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

因此,掺合减水剂可以减少水分,从而减少毛细管张力,起到减少于缩变形的可能性。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左右。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在保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15%左右的水泥用量。

(4)掺加减水剂还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沉缩变形。

(5)由于减少了用水量,因此减少了水分蒸发后形成的空穴,从而提高了水泥浆与骨料的黏结力,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裂缝。

(6)掺加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7)减水剂一般对混凝土有缓凝作用。

但时间恰当,因此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造成塑性收缩增加。

(8)减水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表面容易抹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干缩。

4结束语
混凝土因干缩、温度造成的裂缝很复杂,但预防和改善措施却是清晰的。

通过实践也是行之有效的。

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应用,效果比较明显。

试从内部机理,站在力学的角度对混凝土的干缩裂缝进行肤浅的探索,旨在预防和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