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合集下载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到“学语文其实很简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到“学语文其实很简单”

觉 又 回到 了好 多年 之 前 , 的 爷 爷 正 在 轻 声 细 语 地 与 我 我 交 流 家 长 里 短 一 样 。 翻 阅 他 的 《 语 文 其 实 很 简 教
单 》 就 感 觉 得 到 朴 实 之 内 的灵 性 和 灵性 之 外 的 朴 实 。 , 追 逐 他 的 笔 端 , 到 的 是 笑 容 可 掬 而 又 真 真 切 切 的文 见
二 、 化— — “ 把 金 针 度 与 人 ” 文 巧
于 老 说 《 语 文 其 实 很 简 单 》 可 是 怎 么 个 “ 单 教 , 简
法 ” 为 了 支持 自己 的这 个 观 点 , 老 在 文 中例 举 了 呢? 于
层 . 白菜 一 层 , 后 用 脚 踩 实 ; 盐 一 层 , 再 然 再 白菜 一 层 , 再用 脚 踩 实 … …直 到 最 后 用 石 头 压 实 。一 个 月 之 后 , 这 个 腌 菜 的 味 道脆 生 生 的 , 别 爽 口 , 来 就 是 那 么 特 原
拍 案 叫 绝 , 们 的 语 言 表 达 充 满 着 神 奇 的 魅 力 : 的 他 有 可 以用 寥 寥 数 语 勾 画 一 幅 幅 生 动 的 图 景 , 你 浮 想 使 联 翩 :有 的可 以把 事 物 的 存 在 状 态 生 动 地 再 现 出来 , 使 你 宛 如身 临其 境 ; 的还 可 以把 跨 越 时 空 的 人 、 、 有 事 物 凝 聚 在 只字 片 语 之 中 ,创 造 出一 个 个 美 妙 的天 地 , 掀 起 你 情 绪 的波 澜 … …
的杨 巧 云 老 师 教 学语 文 . 然 教 出 了 “ 区 3 0 竟 全 0 0名 小 学 生统考 . 1 前 7位 都 是 她 班 的学 生 ” 成 绩 , 她 仅 的 而 仅 只做 了两 件 事 : 是 读 书 , 量 地 读 课 外 书 ; 是 坚 一 大 二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著作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其中一篇题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获益匪浅,下面我就读后的一点感悟分享如下:一、重视阅读,让海量阅读为学生积淀成长的力量。

翻开文章,于老师的观点“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率先映入眼帘。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常常让人感觉复杂繁琐,不仅是教授语文知识,而且还要考虑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

那么于老师为什么会认为教语文很简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仔细地向下阅读。

本以为于老师会高谈阔论但是没想到于老师用语亲切、朴实,取代高深的理论知识选用了许多真实例子让我明白这样的结论并非信口开河而是真真实实从实践中总结而来。

读完文章,我首先感慨到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鼓励学生海量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老师在文中列举的第一个真实案例是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实施的“语文实验室计划”。

这个计划的提出者是当时出任该校校长的李希贵先生。

他提出的计划规定:高中每星期上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校彻底改变了高考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成就了高密一中的辉煌,由此我感慨到语文教学不能一味地满堂灌式地向学生讲解课文内容,而应该抓住核心精讲,教授方法,同时还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于老师在文中列举的第二个案例是1997年吉林市丰满区教育局组织全区小学毕业班统考,其中来自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班上的学生成绩优异排名靠前,引起了全区关注。

通过专家调研找出杨巧云老师教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并且大量地阅读课外书。

于永正老师因此感慨到:“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此外,于老师还在文中还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讲到在小学时班上的白老师特别重视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

学好语文——其实很简单.docx

学好语文——其实很简单.docx

怎样学好语文——语文其实很简单坦诚地说,我不是专家,而是专门坐在家里琢磨语文的。

更称不上讲座。

讲座是人家专家的活儿,我只是在这挤大家一点时间和朋友们聊一聊语文。

早就有这个想法跟大家说说心里话,原因是看那么多的家长、学生被语文苦着,这心里那是相当不好受。

我想,我们聊完以后,你认为有一点点收获就行了,不用太多,太多了也没用。

其实我想说的最主要一点就是:学好语文其实很简单。

有朋友就问了:你说语文简单那为什么孩子们咋学不好语文呢?这你就别问我了,这得问问我们自己。

我们让孩子学语文了吗?您又不同意了。

我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好语文呀,你这样说是冤枉我了。

我看咱们还是从语文说起吧。

要想学好语文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语文对吧。

就像要想吃桔子得先知道桔子是什么一样。

那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呀,不像专家说的那么玄,其实很简单,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文就是听别人说、自己说、看别人写的、写自己想写的。

听别人说、自己说那叫语;看别人写的、写自己想写的那叫文。

别的还有什么?除了这些那就不是中小学的语文了,那是语法学、语音学、修辞学、文学史等。

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用人家专家的话说就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知道,不管是工具也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好, 不就是听别人说、自己说、看别人写的、写自己写的这么回事么?专家的任务就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我同意这个观点。

我们再回头看一看中小学的语文学习,课堂学习也就是听老师同学说、自己说、看别人写的文章、写自己想写的文章罢了。

说的专业一点就是个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问题,听别人说、看别人的文章那是信息输入;自己说、写自己想写的那是信息的输出。

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语文就是个工具。

什么工具?交际的工具呗一一为了交流。

说到这里就有朋友问了,是这么简单的吗?那为什么老是学不好呢?这就是一个专业一点的问题了。

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有使用这个工具的问题,他需要经过四个时期:即认识期、辨析期、使用期、熟练期。

简单语文其实并不简单

简单语文其实并不简单

简单语文其实并不简单向名师学习,拓宽视野,寻求智力支撑。

3月27日,县教育局教研室特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先生来我县实验小学讲学。

来自全县各小学的近900名语文教师共聚一堂,观摩名师教学,聆听专家报告。

我有幸也参与了此次活动,感受颇深。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

”然而,当我听完于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又聆听了他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讲座后,我切实感觉到,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但是要做到在课堂上像于老师那样游刃有余,的确不简单。

一、教好“读”不简单于老师这次是借陆友松班级的学生上的《番茄太阳》。

据说,陆老师的学生读书还是不错的,而且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来上课,孩子们课前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可想而知。

按照常理,初读课文用时应该很少了,重点要精读课文了,可是出乎我意料,于老师足足花了一节课来教孩子练习读好课文。

第二节课开始还是和孩子们一起练习读好课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语文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朗读。

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灵气的课堂,只有朗读才能唤醒孩子们,只顾讲解是绝对没有用的。

当前很多学生学语文,只看不读。

即使读了,读的声音也非常小,有声无力或是毫无感情的读。

学语文,离不开读。

不但要读,而且要有感情地声情并茂地读。

读得不好,是因为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

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的声音变化,把无声的书面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进行再表现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点,处理声音变化的艺术。

听了于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我明白了,原来真正的朗读指导是这样的:首先,要把握好语调的高低。

语调的高低变化的标准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调。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2)_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2)_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2)_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语文,不简单《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书收录了二十多位名师和专家的讲演录。

每个人的讲演都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展现了自身在语文教学中的观点和经验。

读完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觉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语文一点都不简单。

反而在读完以后,觉得教语文更难了。

更是深深地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缺陷有很多。

当然,读完以后,收获了很多,这本书值得读。

读完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阅读。

于永正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韩兴娥的《海量阅读,带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都提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的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

从学生的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感情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从学校的图书室借来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放在教室的书架上,鼓励学生在课间和午休时阅读。

为了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我特意设置了阅读章,只要读完10本书,就可以换取一个阅读章。

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生进行阅读。

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会看看课外书,但我总觉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看了于永正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才发现我只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囫囵吞枣地读,有些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还有些孩子只是看看里面的图画,就随手翻过去了。

文中介绍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花了很多时间在讲解句子,讲解词语,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

正是吴忠豪老师提到的,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的点滴感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的点滴感悟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的点滴感悟最近随手翻了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这本书,看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一章,深受启发。

于老师的课一向以朴实而实用受到许多年轻教师的模仿与学习,而自己本身也不属于特别有激情的教师,所以读到于老师的文章时就特别容易产生共鸣。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篇文章以事例向我们阐述了教语文的关键在于多读多写,并且用生动而鲜活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的实用性。

文章列举了以下几个例子:一、山东高密一中李希贵:精讲,多读。

二、吉林杨巧云:读、写,多读多写。

三、冯其庸先生:读,多读书。

教师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

四、李振村主编: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多少知识都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五、高林生先生:读书,多背。

六、自己的经历: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七、龙口实小:大量读书,双轨运行。

八、课标: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学语文,就要重视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把读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就,激发所有学生心中的那份热情。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真的要学会把读书植入我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读书,交流,成长。

而我们老师自己更要做学生的典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将我们没有读的书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去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

当孩子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稍加引导,再加上孩子们想了解世界、认识事物的心情越来越急切,阅读面自会拓宽,语文自然而然就学好了。

因此,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向我们道明了教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多读书。

读书时还要思考,让孩子试着把想法写下来,只有这样读书才可以深化,升华。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第三步 :把感受落 实 到 自己的现 实生
活 中。 就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 指 导 我 们 的 实 际 行
尤 其要 防止写成文章介绍。
文其实很简单
《 小学语文教师 》副主编李振 村深有 感触地说 : “ 教育 的一个 重要 使命就 是要 让孩子充 满梦想和激 情 ,这 比学到 多少 知
识 更 为 重 要 。 有 了憧 憬 和 向往 , 人 的 心 里
只要抓住 “ 读写 ”这两条线不放 ,即
按照教语 文的规律去做 ,谁都能把语 文教 好 ,谁 的学 生 都会 有 好 的语 文 素 养 。
个 “ 大量读 写,双轨运行 ”的实验 ,取 写 ,读写 结合 。 ”朱作仁 教授 考察过龙 口 实验小学后 说: “ 小看 了 ‘ 别 大量读 写,
得 了惊 人 的效 果 !教 学 方 法 就 是 “ 量 读 大
读 写 结 合 ’ 这 八 个 字 ,这 是 教 语 文 、 也 是
学语文的规律啊 !”


一一 一
名 师 经典 讲 堂 j

名师论道 ・ 简明作 文 ・
动 ,要 不 “ ”就 没 有 意 义 了 。这 一 部 分 感
是 要 说这 个 过 程 。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 议 的方法 。叙 ,就 是叙述所看 的书报 、 电影 、电视 剧 的感人 的情节 。议 ,就 是抒发 我 们 的感 受 。要有 层次有顺序把 “ ”一 步 一步推 向顶 点 。 感 叙述是简述 ,抓住要 点 ,不 要照抄 原文 。
议论要 真实 得体 ,这样 才 能感人 。这 其 实
就 是 议 论文 的论 述 部 分 。
三、写读后感应注意什 么? 首 先 要 读 懂 全 文 , 选 好 “ ” 和 读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

《[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摘要: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学老师们常抱怨说学教育质量所以不高是因学老师没有教,教国丁约斋老师说冯比别人多悟性说他肯定是香门,从老师这角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山东省高密市学语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实施了语实验室计划计划规定高每星期六节语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包括课外)老师只讲教材精彩处、表达方法和语知识些语老师不以然每当上课就悄悄关上教室门对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套不讲怎么行呢?是又讲起事被李校长知道了是他请高老师出张语试卷让他学六年级儿子和初年级侄女也参加这次高年级统考结他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分高平分(那次考试平分是8分)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这项计划实施以高密学生语素养幅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语成绩低迷局面精讲、多居然就成了!教语是不是很简单?二也许有人会说这例子没有型义高生具有学能力当然可以这样做了我们再举所普通学普通班例子吧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学老师们常抱怨说学教育质量所以不高是因学老师没有教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什么不从身原因呢?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定全区学毕业班次统考看看学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这考不要紧考出了令人目又令人吃惊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前7名学生都是该区二实验学杨巧云老师班上而且班里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杨巧云是名不见传人她平几乎没上什么公开课这样位默默无闻人怎么能教出语成绩这么优秀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邓治安主任这位全国有名语教育专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二实验学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杨巧云老师说六年她只抓了两件事是量地课外;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庭作业基上没有她拿出保留部分学写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学生写日记从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上千短到只有两句话从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有状物有议论也有写心得有位学生写《论关羽》让邓老师惊叹!学生写道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把刘备事业葬送了日记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这班里日记只是种形式许多日记有题目实际上是作我对邓主任说靠己成长起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劲杨老师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规律教了六年她坚持引导学生、作使学生养成了写习惯这是彩!邓主任接着说全区3000名学生统考前7名都是她班学生这叫放异彩!杨老师怎样教语?两、写说得稍微复杂是四多多写三国人民学教授、著名红学冯其庸先生到学五年级由抗日战争爆发无学可上了只回农包里装从学校借《三国演义》成了他唯物他不知了多少遍以至许多回都能背下了他边农边继续其了《论语》《孟子》《古观止》等名著7岁那年他哥哥支持下考取了镇上办学教国丁约斋老师说冯比别人多悟性说他肯定是香门冯先生说他是真正稻香门甚至是饥寒门丁老师对冯其庸十分器重这使他很受鼓舞冯先生说丁老师有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他句是要早著要晚冯先生虽然又被迫辍学回农但仍不断二句是要从识开始三句是写了己要多看几遍冯其庸先生说我现快80岁了回头想想丁老师这几句话仍旧是对我现无论是和写作总是不敢忘记这几句话而且总觉得己太少己古学得太差己写更要看上五到十遍才敢放手!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拨教给方法冯先生例子也再次告诉我们教语和学语样都是多从老师这角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从学生这角上说己要多。

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借得西湖一池水,画出南国三重春——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出版社 , 2 0 0 8 : 5 0 .
古人云 : 借得西湖一池水 , 画出南国三重春。虽然
75
初 的天 真 与浅 薄 汗 颜 。
乃至庸俗 的刺激 ” 而脸红 。有老师 上《 竹影》 , 在课 堂
上教学生折纸 艺术 的 ; 有老 师上《 安塞腰鼓》 , 在课 堂
上要求 我们 的出发点是 多么美好 , 用新鲜 感来 激发 学生语文学 习的兴趣 , 有了兴趣 , 还愁学 不好语 文?但是 , 于漪老师给了我 当头一棒 : “ 兴趣绝不能建


涌动着诗的灵性 , 洋溢着诗的浪漫 , 弥漫着诗的芳
我是名音乐教师 , 但教育上的大道是相通的, 音乐课上 好好活学活用这 些名家的教 育理念 , 多学 习他们 的好
经验 。借得他人五彩之丝 , 和我的孩子们一起编织出
香, 勃发着诗的激情 , 流淌着诗的旋律 , 演绎 着诗的精 彩, 让学生在课堂 上“ 诗意” 地栖居 。诚如倡导 素读 的
y wi s k s @l 6 3 c o m
语 文课 点新鲜的

— —
读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 修订本) 》
浙江省宁波七 中 赖 晓敏
曾有老师 笑谈 , 如果初中三年每年都给孩子们换

趣的源泉 , 孜孜以求 , 挖掘 不已, 就能体验到自己的智
个语文老师 , 语 文课 岂非年年都 有新鲜感 ?待到初
慧, 自己的力量 , 从而更加: 发学 习。 ” 想起 一些轰轰烈烈 的公 开课 , 真 为那 些“ 表面 的
三, 想 来语文课总 不至于面 目可憎 , 沉闷 乏味 了 。当 年乍听此论 , 内心还是赞 同为多的。今 日有幸读到于 漪老师 的《 语文教学谈艺录 ( 修订本 ) 》 , 不禁为自己当

语文其实很简单作文

语文其实很简单作文

语文其实很简单作文嘿,你觉得语文难不?反正我以前觉得语文老难了,那课文一篇接着一篇,字词一堆一堆的,作文更是让人头疼。

可后来我发现,语文其实很简单。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聊天。

一个同学说:“语文太难了,那些文言文根本看不懂。

”另一个同学也附和道:“就是啊,还有作文,每次都不知道写啥。

”我听了,心里也有点打鼓。

语文真有那么难吗?后来,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文言文。

一开始,我也觉得云里雾里的,啥都不懂。

可老师带着我们一句一句地翻译,慢慢地,我发现文言文也没那么可怕嘛。

那些字词就像一个个小谜题,解开了就特别有成就感。

“嘿,这文言文也不是那么难嘛。

”我心里暗暗想道。

还有作文,以前我总是觉得没东西可写。

可后来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素材。

有一次,我去公园玩,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

我就想,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吗?于是我回家就写了一篇关于花的作文,没想到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哇,原来写作文也不难嘛。

”我高兴得不得了。

语文就像一个大宝藏,只要你用心去挖掘,就能发现很多惊喜。

字词就像一颗颗珍珠,积累多了就能串成美丽的项链。

课文就像一个个故事,读起来特别有意思。

作文就像一幅画,你可以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画出来。

“语文真的很有趣呢!”我对自己说。

你想想,语文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吗?我们说话、聊天、看书、看电影,哪一样离得开语文呢?语文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咱可不能小瞧了语文。

”我对同学们说。

总之,语文其实很简单。

只要你用心去学,就能发现它的魅力。

你说是不是呢?。

语文,其实很简单——浅谈我的语文观

语文,其实很简单——浅谈我的语文观

语文,其实很简单——浅谈我的语文观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读、情、写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

提出了教学语文其实很简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也不是一件难事。

关键词:语文教学观;读;情;写语文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在这里,笔者借用几个学生的回答:有学生说,语文是一个花园,花朵灿烂斑斓,阳光温暖明媚,芳香醇厚久远;有学生说,语文是一本好书,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有学生说,语文是一扇门,只要用心打开,就会看到一片与众不同的风景;也有学生说,语文是一个情感世界,走进去就会被融化;还有学生说,语文就是生活,它表现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很庆幸是一位语文教师,能朗诵上下五千年的文字,悠悠几万里,亦庄亦谐,能悲善喜。

像小船,载着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智慧江河中航行。

好比拨动琴弦,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小桥流水,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感情总会跃动起来,产生共鸣。

由此,你就会和学生一起奏出生命的旋律。

这是一种享受!教语文,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的做法。

或引导,或积累,或品味,或质疑,或感悟,或拓展,很多词都和语文息息相关。

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笔者认为除去那些热闹和喧哗,留下让人怦然心动的精华,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本清源、返璞归真。

一、读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语文离不开读,语文课堂更离不开读。

语文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作品,笔者认为好文章就应该像品茶一样让学生好好读,不止一遍地读。

只有让学生亲自动口动眼动脑地读,才能感受那一字一词中蕴藉的情感,才能体会文章中作者独特的感受。

窦桂梅说:“文章没有人去读,情感就会在文字里无声的休眠。

”笔者喜欢读。

有时在办公室看到一篇喜欢的文章,总是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

或抑扬顿挫,或悲愤激昂。

在笔者的课堂上更是这样,遇到适合朗读的段落和课文的时候,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读,认真地读,不同要求地读,把我们的感情浸透在文章的每个文字中,把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作品人物的心相会、交流和撞击,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体会他们真实的欢乐和痛苦。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

第1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时,我心中不禁自嘲了下:这么直白地肯定语文的简单,一定不适合对于我这种菜鸟级教师的。

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试着翻开了书本的扉页说实话,教书快一年了,我不能也没有能力保证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为自己的诸多付出与投入换来并非等价的回报而感到苦闷,回想起那些不快,至今还能在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但读完这本书,我确实受益匪浅,可以说,豁然开朗。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推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书中说到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

冯其庸先生、教育专家高林生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得益于多读。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通读他的这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读出了两个字――积累,即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得积累。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师自身具备解读教材能力。

我很认可窦桂梅老师提到的“教师需要文本细读”的说法。

如果语文老师对文本不细细触摸,对文字不慢慢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

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挖掘新的意义。

就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首先要做的时候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将课文与原译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再开始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

当然,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它的语言、细节、结构和背景来清晰文章脉络。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

读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我读完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简单?带着疑虑往下读.其实,简单语文要求教师不简单。

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和本质,让语文教学真实、扎实、有效,这是简单语文的核心理念。

其实很简单》有感于老师的课,我没有机会亲自在现场听过,但他的语文教学实录及教学录像,我却看了很多。

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

学生在他妙趣横生、富于逻辑思维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

“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来自于永正老师对教材的精心处理,也来自他对学生的善待。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于老师讲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生写字,老师要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当我们聆听大师讲课时,就会发现他们板书时工工整整、规范的楷体字,还没开始讲课,同学们就已经被他的字折服。

我的体会是让学生写好字,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写字必须会读字,写字的关键之处是要知道一个字的每一个笔划,在整个字中的长短、断连。

与此同时,在写字的时候,还要学会欣赏怎样的字才是写得漂亮的字,比如写字要横平竖直,但横笔是左低右高的,还有的是中国汉字讲究等分、匀称,懂得了这些,才知道写字时将字写得符合审美观。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老师的回答是,留下语言,积累了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能缀字成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我觉得这是说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也就是说明白了语文教学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于老师与他的同事认为写字不只是写字,而且是可以育人的。

实践证明:写字能够让学生心态平和,平心静气,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的心性修养。

永正老师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一个孩子喜欢写字后,会带来许多让人喜出望外的转变。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老师)展开全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个看法我是早就有了的,而且好多人都这样认为。

以前只是觉得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所以没写。

近来听了不少课,又读了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一说。

因为这个结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还是让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一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

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

“计划”规定: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

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

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

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例子没有典型意义,高中生具有自学能力,当然可以这样做了。

好,我们再举一个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

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

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1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1

大道至简——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大孙小学张立敏新的学年,新的开始,我又认识了新的朋友——《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一直以来我认为很复杂的事,今天却有了一个南辕北辙的答案!教语文,真的很简单吗?我一再的问自己。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知道了原来外面的世界一直很宽阔,只是我自己一直将自己囚禁在自己的狭小思维里。

从毕业至今已有8个年头,八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每年迎来一批新的毕业年级的学生时,我都会觉得头疼,参差不齐的语文基础、难以入眼的习作……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入错行了,还是改行教数学好了!但是,我爱语文,爱读书,我想让我的学生和我一样热爱我们的语言、热爱我们的文化。

每年我的教学方法虽大同小异,但也确实在摸索中前进。

虽在基础和习作上下了大量的功夫,却依旧成效甚微,我知道,我对于如何教语文还有太多要学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于永正老师那里,我知道了:只要老师喜欢语文而且具备相当的语文素养了,教语文就不难。

即:“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这不正是我所欠缺的吗!一再的给学生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而我自己又动了多少笔墨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随着阅读,我在悄悄地改变着,一场秋雨的到来给了我一块很好的实验田,我与学生约定共同写一篇文章《秋雨》,看到他们一张张小脸上以往写作时的唉声叹气,此时变成了兴奋、跃跃欲试的表情,我知道我做对了。

“老师,你的作文会给我们看吗?”“当然!”简短的对话后,我看到的是学生脸上释然的微笑。

原来写作的兴趣也可以如此培养。

“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怎么这场秋雨我觉得带来的是温暖呢?”一个平时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的孩子如此写道……孙双金老师《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讲到,教语文很简单:抓住12岁以前的黄金记忆时期,背诵!靠背诵,人类传承了我们的文明;靠背诵,人类发展了自己的脑神经、大脑,发展了我们人类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永正“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个看法我是早就有了的,而且好多人都这样认为。

以前仅仅觉得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所以没写。

近来听了很多课,又读了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一说。

因为这个结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还是让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一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

李希贵先生出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

“计划”规定:高中的每星期的六节语文课,两节由老师讲,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

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

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

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这次高中一年级的统考。

结果,李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

李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

精讲,多读,居然就成了!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例子没有典型意义,高中生具有自学水平,当然能够这样做了。

好,我们再举一个一所普通小学的一个普通班的例子吧。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的中学老师们经常抱怨说,中学教育质量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小学老师没有教好。

小学老师当然不认账——你们怎么把责任推到我们小学老师身上来了?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呢?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的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

这个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的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且,班里的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而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

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

这位全国有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的。

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

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同学写的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

学生写的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

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的,有状物的,有议论的,也有写读书心得的。

有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论关羽》,让邓老师大为惊叹!学生写道:关羽忠义固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的事业葬送了。

日记中,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

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在这个班里,日记仅仅一种形式。

很多日记有题目,实际上是“作文”。

我对邓老师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杨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了。

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邓老师接着说:“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杨老师怎样教语文?两个字:读、写。

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前17名都是她班的学生,这叫大放异彩!”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读到小学五年级时,因为抗日战争爆发,无学可上了,只好回家务农。

书包里装的一本从学校借来的《三国演义》,成了他唯一的读物。

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以至于很多回目都能背下来了。

他一边务农,一边继续找书读。

其间读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名著。

有的似懂非懂。

17岁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取了镇上办的中学。

教国文的丁约斋老师说冯读的书比别人多,悟性好,说他肯定是“书香门第”。

冯先生说,他是真正的“稻香门第”,甚至是“饥寒门第”。

丁老师对冯其庸十分器重,这使冯很受鼓舞。

冯先生说,丁老师有三句话深深地影响着他。

一句是:“读书要早,著书要晚。

”冯先生后来虽然又被迫辍学,回家务农,但读书仍不间断。

第二句是:“读书要从识字开始。

”第三句是:“写好了文章自己要多看几遍。

”冯其庸先生说:“我现在快八十岁了,回过头来想想,丁老师的这几句话,仍旧是对的。

我现在无论是读书和写作,总是不敢忘记这几句话。

而且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自己的古文学得功夫太差,自己写好的文章更要多看几遍,五到十遍才敢放手!”丁约斋老师怎样教语文的?一是赏识学生,二是启发点拨,教给方法。

冯先生的例子,也再次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

从老师这个角度上说,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从学生这个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四《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

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

这位“门外汉”,不会讲解,但会朗读。

这不奇怪,因为他文化底蕴深厚,能说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又是演员,感情丰富且又善于表达。

山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李振村被徐老师的朗读感动得泪流满面。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这位老师还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们听。

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

学了,就叫背。

李振村痴迷语文了。

徐老师看李振村作文写得好,说:“一个未来的作家将在我们村里诞生!”并偷偷送了几包书给李振村读。

那年头,像茅盾的《林家铺子》、茹志娟的《百合花》都不准看的。

徐老师在李振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梦想、憧憬和向往。

激情和梦想,带着少年李振村一头扎进书堆里而不能自拔。

在那个文化荒漠的时代,他竟读了五十多部长篇小说,包括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198 1年高考,李振村数学虽然只考了40多分,但语文成绩优异,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

现在,他真的成了作家,人刚到中年,便著作等身。

因为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他还成了一个语文教育家。

李振村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热爱阅读,热爱学习。

”(就凭这几句话,看李振村先生是不是语文教育家?)徐老师没学过教育心理学,没学过语文教学法,更没学过课程标准,但他知道激励,知道读书的重要,还知道使用情境教学法。

是呀,下雨天教写下雨的诗,下雪天教写下雪的诗,还有比这更“情境”的吗?梦想和憧憬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发动机。

让学生充满幻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徐老师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和一位作家的宝贵经验。

细想一下,做到这个点难吗?——不难。

五说说高林生吧。

高林生和李希贵先生一样,现在也是大名鼎鼎、蜚声全国的教育专家了。

高林生是我的学弟,在徐州师范学校读书时,他比我低一级。

后来,他当了我们鼓楼区文教局的副局长,我才忽然发现他比我高,便不敢直呼其名了。

现在他下台了,我觉得他又和我一样了,便又叫他高林生了。

林生考入师范时才15岁,是个穿大裤衩的孩子。

一天到晚手拿竹板或月牙板(说山东快书用的铜板),说着、唱着过。

长篇山东快书《武松打虎》、长篇快板书《奇袭白虎团》,他说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数、理、化成绩勉强过得去,数学偶尔还考不及格,但语文成绩优秀,不过即使上他比较喜欢的语文课,也很少专心听讲。

干什么呢?偷看课外书。

因为——用他的话来说——课本中的那些古文、古诗,小时候就会背了,课本中的现代文,看一遍就差不多记住了,所以就不想听老师说了。

这倒也是,谁叫他过目不忘呢!不过每次考试,语文成绩都位居榜首,有时也得过二三名,那也相当于榜眼、探花。

这就应了李希贵先生的那句话:“我们(指老师)讲的,有用吗?”说到背古文,那得从他父亲说起。

高林生家学渊源。

其父是中央大学的高材生,通古文、谙音律。

解放后,在徐州第一中学任高中语文老师,一部《论语》,一部《史记》都烂在他的肚子里。

高林生幼承家学,在父亲的管教下,《古文观止》中的多数篇目都背下来了,而且至今不忘。

高林生说,他父亲教他的方法很简单,给你一本带注释的《古文观止》,给你一本字典,学去吧!读懂个七八分,就背诵。

那才叫真正的“自主探究”呢!背不下来,不给饭吃,有时还打人。

林生说:“我小时候贪玩,坐不住。

老爹不得已才打几下。

但戒尺对我确有震慑作用。

”我打趣说:“看来光有要求不行,还得有得力措施。

‘不打不成才’,这话至少对你适用。

”高林生嘿嘿一笑,说:“这叫因材施教!开始是老爹逼着读书,后来尝到了甜头,对读书有了兴趣,不叫读也读了。

”这是真话。

林生现在家里四壁皆书,可谓坐拥书城。

他的学问真是自己读出来的。

对不愿读书的学生(其实多数孩子一开始是不愿意读书的),采取点强硬措施(当然不是体罚),一旦尝到了甜头,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不就成了吗?高林生的父亲不就是这样教语文的吗?必要的管教是少不了的,该严的还要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

六谈到习惯,不由想起了我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是在山东老家读完了小学的。

1954年夏,小学毕业后才到了徐州。

那时,我们山村老师的教学方法绝对是“原生态”的。

到了四年级,张老师还一句一句地领着我们读课文,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

到了五、六年级,徐老师和白老师都是串讲,串讲完了,分段、写段意、抄中心思想。

但和张老师一样,多数课文也要求背诵。

《开国大典》、《铁脚团长》、《火烧赤壁》都要求我们背。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天写一篇大楷,写四行小楷。

作文都是用毛笔抄写的。

得一提的是,到了高年级,白老师特别重视课外阅读,那时画书(即连环画)很流行,《新儿女英雄传》、《小英雄雨来》,古典四大名著都有画书。

看了画书,便想看原著。

我读的第一本是《三国演义》。

似懂非懂地读。

遇到“诗曰”,“有诗赞之曰”就跳过去。

记得读到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时,感到非常失望,大叫“写得不好”!因为书中写的张飞不是“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和京戏里唱的不一样!后来又读了《水浒传》,一者喜欢书中的人物,二者喜欢作者的语言。

《水浒传》我读了好几遍。

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读初中一年级时,受到李老师的启迪和激励,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

心中有了梦想,有了憧憬,读书便由兴趣变为一种志趣,成了一种追求,一种自觉。

那时,经常到父亲的办公室里读报,时间长了,竟一天不读报便像缺失了什么似的。

小小年纪又养成了读报的习惯。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的奴隶。

这是我最感谢老师的地方之一。

七我正是从我的老师那里,从我在实践中对语文教学的持续思索学会了教语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